论述类文本中论证方法分析题
- 格式:ppt
- 大小:241.00 KB
- 文档页数:45
九年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训练论证方法及作用(整理/罗化清)【考点解读】★题型问法1.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其作用。
2.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题型分析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论证中使用的各种方法被称为“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一共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中考此类题型考查一种或几种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
关于论证方法的作答,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句。
【技法点拨】1.举例论证: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了……的言论,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权威性,令人信服(或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比喻论证:用……比喻……(将……比作……),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浅显易懂,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把……和……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使论证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
解答时,请注意:①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②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
③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常见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如下: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观点。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
【阅读训练】一、(2019·天水市)课外阅读与理解(15分)涵养几分静气宋威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中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论证方法讲解及练习【考点解读】★题型问法1.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其作用。
2.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题型分析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论证中使用的各种方法被称为“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一共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中考此类题型考查一种或几种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
关于论证方法的作答,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句。
【技法点拨】1.举例论证: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了⋯⋯的言论,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权威性,令人信服(或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比喻论证:用⋯⋯比喻⋯⋯(将⋯⋯比作⋯⋯),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浅显易懂,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把⋯⋯和⋯⋯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使论证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
解答时,请注意:①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②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
③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常见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如下: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观点。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
【阅读训练】一、(2019 天·水市)课外阅读与理解(15 分)涵养几分静气宋威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方法班级姓名一、论述文基本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二、本论内部结构方式:1、总分结构: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再分说(列出几个分论点,或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说(总结)。
2、层进结构: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3、并列结构:几个分论点并列,或几个方面的论证并列。
4、对照结构:一正一反,正反对比。
三、典型例题:(一)任何一种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规律。
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
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崇崇,无犬之忠,无猫之乖,无牛羊之肉香,无鸟禽之美丽。
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
兵法上说“臵于死地而后生”,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鼠的家族绝对数量超过人的数量。
这个语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二)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徵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徵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
玄武门之变后,魏徵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
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
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徵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
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文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答:(三)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论诚意朱自清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
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
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
论述类文本解读——“论证思路”题的解题思路目标:学会把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并用正确的方法表述。
过程:一、知识回顾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2.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是:常见的论证方法有:3.议论文一般的结构方式是:二、小试身手(一)①“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做。
② 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
③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
④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ﻩ(西塞罗《论友谊》)1.这段文字的层次是:① ② ③ ④2.概括每层大意:(二)①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
②当世人面对纷繁的诱惑不能自持、随波逐流的时候,心怀淡定的人却决不如此。
③居里夫妇发现镭并提炼成功以后,镭将用于治疗癌症,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
④他们因此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放弃发明所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
⑤可见,拥有了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就会不为所动,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2015盐城中考说明材料)1.根据材料(一)的学习,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分析这段文字?ﻬ2.你能概括这段文字的论证思路吗?(三)阅读《底线》(2014年扬州中考语文材料)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
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
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
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
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
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一、必备知识(一)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第三,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
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
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二)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练)(一)热身练一、【2020·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文学创作最大的挑战是,有了生活积累的厚度,却缺乏思想观念的穿透力,往往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阶段。
有的作者不缺生活积累,他们常年固守在生活的黄土中,像农民一样苦作耕耘,其中不乏高产的能工巧匠,却难得有更高水平的突破。
不少作品,有生活,却无新意;忠实于写实,却呆板没有灵气;会讲故事,却不会提炼意义;即使能够读下去,却很难再回味。
对这些作者来说,有了生活积累却不一定会有好作品。
缺乏足够的思想储备,即使是专业作家“身入”到生活中,由于未能“心入”,同样会陷入惯性写作或复制生活的困境,难有大的突破。
当下文坛思想的贫乏,已成为不断滋长的倾向。
文学对思想的疏远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过去的文学政治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警觉。
政治过多地干涉文学固然有问题,但过度“去政治化”以致疏离思想性,就又酿成新的恶果。
在一些人眼中,这个时代一切服从并依赖经济,对思想的需要已不那么迫切了。
的确,在一个社会冲突缓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深挖社会题材的文学丧失了新奇感和震撼力,因而易于“弃思”而趋向技术性、娱乐性。
社会生活的安宁、温馨、闲适也促使人们转向注重文学的娱乐功能和“玩技巧”。
但文学的“过度娱乐”,会损害一个民族智力的健康。
文学的思想性是与作家的生命情感体验、艺术直觉以及作品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的。
肯定一部作品的思想价值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其艺术价值的肯定。
作家的思想秘密就隐藏在“怎么写”、“写什么”的艺术话语中。
愈是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度愈高,而且,在这种融合中,其思想性的生命力往往占据更突出的地位。
仅就审美感觉的细腻、文笔的优美、生活积累的厚实、学问的专精等而言,现代作家中与鲁迅相当甚至超过者不乏其人,但却无法与鲁迅媲美,其原因就在于鲁迅作品思想的深刻性无人比肩。
专题02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第2题【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
武松自忖这一定是蒋门神了。
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
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
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
《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
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
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眼晴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
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晴不觉在两人身上。
”流动视角妙处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着墨不多自风流。
杨志比武的描写,是在单纯中求洒脱;大名府陷落的描写,要在复杂中求专注,千头万绪由何处着手?叙事者心灵手捷,一下子捉住了梁中书遑遑然如丧家犬的身影和目光,举一纲而收拢千丝万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