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命题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132
高考化学命题特点与技巧方法一、引言高考化学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门科学课程。
作为综合性的科学学科,它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高考化学的命题特点又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高考化学命题的特点,并分享一些备考技巧方法。
二、高考化学命题特点1. 知识点全面高考化学的命题特点之一是知识点全面。
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在高考化学命题中,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广泛,需要考生对每个知识点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高考化学的命题特点之二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化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
在高考化学命题中,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常见的。
例如,考查一道有机化学题目时,往往需要考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机理,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
3. 实验技能的考查高考化学的命题特点之三是实验技能的考查。
化学的实验技能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高考化学命题中,常常会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例如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实验操作等。
4. 应用题的考查高考化学的命题特点之四是应用题的考查。
化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科学,其知识点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考化学命题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涉及实际应用的问题,例如化学反应的工业应用、环境问题的化学解决方法等。
三、备考技巧方法1. 系统复习知识点针对高考化学命题的知识点全面特点,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
可以按照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帮助我们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2. 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针对高考化学命题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特点,我们要理解并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强化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识。
3. 注重实验技能的训练针对高考化学命题的实验技能考查特点,我们要注重实验技能的训练。
可以多进行实验操作的练习,提高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独家⾼考化学全国卷分题型命题分析汇总(⾼考⾼分技巧汇总)独家⾼考化学全国卷分题型命题分析汇总(⾼考⾼分技巧汇总)【命题分析】由下表统计可以看出,⾼考化学7个选择题的命制是⾮常规律的。
主要集中在物质的量、元素与化合物、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电化学、⽔溶液中的离⼦平衡、有机化合物(必修2)、化学实验基础这7个经典题型,题型、难度以及涉及的知识点都相对稳定,命题的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的考查要求较⾼,新信息量越来越⼤,加强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这为⾼考备考提供了准确的⽅向。
选择题的常考点考查内容涵盖⾯宽,命题时知识易于变化,能体现学科内综合和学科⽅法中的化学核⼼知识。
【题型分析】题型⼀化学与STSE【解读】化学与⽣活、化学与科学、科技、社会,环境等STSE知识能充分体现化学特⾊,试题的命题向深⼊化、真实情境、最新科技成果等⽅向发展,充分体现学以致⽤,淡化死记硬背。
此类题⽬知识涉及⾯⼴,难度不⼤,复习时注意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社会⽣活问题、传统⽂化等与基本知识的结合,习惯从化学视⾓去思考问题。
例题1化学与⽣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于2.5 µm的可吸⼊悬浮颗粒物B.绿⾊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CaO可以减少酸⾬的形成及温室⽓体的排放D.天然⽓和液化⽯油⽓是我国⽬前推⼴使⽤的清洁燃料例题2中国传统⽂化对⼈类⽂明贡献巨⼤,古代⽂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解析】A 选项,KNO 3加热后会发⽣分解反应产⽣氧⽓,物质不能⾃燃,错误;B 选项,鉴别KNO 3和Na 2SO 4两种物质可根据物质组成中含有的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反应进⾏鉴别,若灼烧使⽕焰呈黄⾊,就证明是Na 2SO 4,若灼烧,通过蓝⾊钴玻璃观察,⽕焰呈紫⾊,就证明是KNO 3,正确;C 选项,KNO 3的提纯⽅法是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蒸发结晶的⽅法),正确;D 选项,⽕药与硫黄、⽊炭发⽣化学反应时,KNO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N 2,体现氧化性,正确。
高考复习高考化学高分技巧及命题特点【】2021年高考一步步临近,考生们关于化学能否还有所不熟,明天查字典化学网的编辑为考生们带来的2021年高考温习高考化学高分技巧及命题特点,希望给大家以协助。
一、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理综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察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才干,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效果优秀水平、便于高考选拔人才。
依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二卷化学命题状况剖析,其存在如下特点:1.普通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响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无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水平较大,普通都触及多个知识点的考察,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触及元素推断、性质比拟实验、离子检验、反响原理等效果,再如化学反响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络,地道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掩盖面,考察知识的熟练水平及思想转换的矫捷水平。
3.注重实验探求与剖析才干的考察。
第二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剖析的考察,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别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才干的考察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剖析,题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战略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画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方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拟、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别、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别及相关复杂计算等效果。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方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战略】元素推断题,普通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停止推断。
(1)对有打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应用标题暗示的打破口,联络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清楚打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应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增加推求范围,并充沛思索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缺乏,那么可停止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需能合了解释都可以。
(3)题型比例趋于稳定,一般选择题8道,非选择题4道。
处理题量与覆盖面的关系的办法是在一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增多,同时也加强考查思维的广阔性和联想、迁移、综合能力(发展性试题)。
(4)非选择题中,传统的无机、有机、实验、计算的题型界限不再严格区分,而是趋于融合。
(5)题目情境注意联系社会关注和学科发展的热点问题,这类试题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如05高考中关于食品添加剂苏丹红的各地试卷中有三道不同设问的试题;环境污染,航天科技等内容也有所涉及。
(6)突出新教材内容,如臭氧的性质、氢键、电解、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测定、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实验方案的评价等。
【例1】(06北京-26)(17分)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
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W的电子式是。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III 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V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①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式是。
②用Ⅹ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Ⅴ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所需仪器装置是_____________(从上图选择必要的装置,填写编号)。
(4)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涉及物质推断、化学实验、元素周期律、化学用语【例2】(05北京-10)将足量稀盐酸加到下列固体混合物中,只能发生一种反应的是A.Mg、AlCl3、NaAlO2 B.KNO3、NaCl、CH3COONaC.NaClO、Na2SO3、BaCl2D.Ba(NO3)2、FeSO4、NH4HCO3涉及铝的化合物、盐的水解、弱电解质、次氯酸性质和制法、二氧化硫制法、硫酸根检验、强氧化剂和还原剂、酸式碳酸盐性质、铁的化合物的性质遵循考试大纲,注重考查以思维能力为中心的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与生活、社会、自然联系的内容占有相当的比例;注意试题情境的新视角,较难试题设置梯度。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命题趋势预测及答题技巧其实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高考方向,对于多化学生来说,唯一的依据就是《考试大纲》了,那么就拿《考试大纲》来说吧,学生很难全面解读,但是只要你稍微留意,就能从一些方面或多或少明白一些什么是高考方向?化学网分享了高考化学命题趋势预测及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答题!化学科学的特点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一、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分析出如下结论:1.高考命题化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理论几乎都集中在这五个部分。
2.北京高考四个压轴题的题型以及基本内容得到确定,因为以上各部分综合应用基本上就是高考压轴题的题型和内容了,那么涉及到以上各部分综合应用的模块是: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高考命题方向的最后部分仍然集中在上述四个主题上。
3.在考前根据上面的内容,做有效的训练是必要的。
二、根据化学试题的类型,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转化为问题解决。
近年来,在高考综合化学部分,常见问题总结如下:选择题部分: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与化学方程式书写范例,正确与错误判断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理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常见的元素性质物质的制备、分离、纯化和鉴定的综合应用有机物相关的知识结局部分以上以及提及因此,当我们找到高考的相关题型时,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最后一轮的综合训练。
在做问题时,它涉及上述问题类型之一,那么你如何总结它以达到100%的掌握?例如,当你在做与化学反应和能量有关的问题时,你可以通过比较考试大纲的内容,结合你过去做过的练习来总结如下:本部分内容以能源问题为载体,重点考查化学键与物质的结构以及性质的关系,化学键的改变与能量变化大小的定性、定量的判定,反应热的理解、相关符号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正误判断,盖斯定律的综合运用。
【高中化学】2021年高考化学大题答题技巧及命题特点分析高考一、科学与化学重大问题的命题特征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一.一般来说,主要有4道题,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理题和1道有机推理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注重实验探索和分析能力的考核。
第二卷中的主要问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实验设计和分析的考核中,如基本操作、仪器和试剂的选择、分离方法的选择、比较实验设计等,深刻生动地反映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在实验设计中融入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问题类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1.元素或物质推理问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回答策略]元素推理问题。
一般来说,你可以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只包含短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根据这个表进行推断。
(1)对于有突破的元素推理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标题所隐含的突破联系其他条件,沿着藤蔓触摸瓜,打破每一个,得出结论;(2)考虑到要素之间的关系,推理的范围可以逐步缩小,利用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逐步缩小;(3)有时,如果限制条件不充分,我们可以讨论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有时候,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
如果这个话题只需要一组结论,那就选择一个你最熟悉、最自信的结论。
有时你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地尝试和假设,然后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验证。
化学学科命题技术与组卷策略一、高考化学试卷的基本特征与要素1.命题指导思想,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要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试卷总体上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依据《中学新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试题设计应增加能力型和应用性试题。
测试目标为学科知识内容以及相关学习能力,测试目标的认知层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
测试内容就遵循《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中学化学考试大纲》。
2.试题要有必要的区分度,适宜的难度,以利于选拔。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心理与教育中的大量现象常常以正态分布的形式出现。
人们的知识、能力水平,就群体而言,也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即通常所说的“两头小、中间大”。
(如图a)在大规模的考试里,考生水平的分布应是正态分布(满分若为100分,则该次考试的平均分为50分,其左右曲线下的面积相同)。
它把不同水平考生的差异反映为不同的分数。
但是实际考试过程中,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某次考试的分数分布可能跟理论上的正态分布不一定完全吻合。
如果该次考试的分数分布曲线的“峰”偏向高分数段一边,就形成负偏态(如图b),这说明试卷比较容易,结果中等水平的考生都拿到高分,使高分数段内考生人数过多,考试难以区别中等和优等水平的考生,不利于高校录取新生。
反之,如果试卷很难,中等水平的考生也都拿到低分,多数考生的分数集中在低分数段内,使得考生分数分布曲线的“峰”偏向低分段一边,就形成正偏态(如图c),这当然有利于选拔尖子学生,但平均分过低,对中学学科教学的影响会很大。
高考试题的学科难度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数据。
这一数据的形成,既有招生政策的决定性作用,又有命题、当年考生水平、统计方法等运作上的因素影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不能作为评价试题的唯一依据。
难度系数的统计值尽管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数据,但还要通过它来具体分析形成的背景,而不能简单地得出“是”与“非”的简单结论,更不能从当年的统计数据来预测下一年高考试题的状况。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化学命题规律聚焦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盛长青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完善,全国卷化学高考命题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结构和特征,各模块知识在高考中的比重相对比较稳定:基本概念与理论约占40分、实验约占20分、元素与化合物(包括有机物)约占15分、化学计算约占10分、选考15分。
分析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及规律,对高考复习备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国卷化学在核心知识的考查、能力的体现、试题的风格等方面所呈现的规律,可以通过近四年理综卷化学试题的对比进行分析。
2013~2015年全国卷化学知识考查表2016年全国卷化学知识考查表一、核心知识纵观近四年全国高考化学卷,仍符合“主干知识年年考,重点知识重点考,冷僻知识偶然考”的规律,从知识对比中可以看出,选择题一般不考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该知识点在非选择题中集中考查,必考有机的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10~2013年有两道有机选择题:一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一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分析判断。
自2014年开始,I卷有机选择题改为1道(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分析判断),Ⅱ卷有机选择题仍为2道。
除核心知识外,阿伏加德罗定律、离子共存、电子式、同位素、单(双)线桥等知识也会出现在试卷中。
二、重要能力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化学考查的能力包括:①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②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③探究化学实验的能力。
在全国卷中,能力考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图表分析能力表分析结合在一起。
(1)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I,28题(2)2014年新课标全国理综I ,28题 (3)2015年新课标全国理综I ,28题值得注意的是,2014、2015连续两年在选择题中也增加了图表分析题。
(4)2014年新课标理综卷I ,11题 (5)2015年新课标理综卷I ,13题2.信息应用能力在高考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将陌生的知识以信息的形式给出,考查考生自主学习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应用信息的能力。
高考化学选择题命题技巧作者:郭朝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5年第05期[摘要]选择题在高考卷中是十分重要的题型。
选择题寓能力考查于基础知识之中,能增大知识覆盖面,调控试卷难度和考查思维品质。
选择题命制的成败,将直接影响考生作答,是体现高考试卷选拔性功能的关键。
[关键词]化学选择题命题技巧[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98一、选择题的命制应体现其主要功能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后,高考的功能也从“你学到没有”转为“你会不会用”。
试题命制技巧的把握应突出“怎么学”而不是“学什么”。
选择题题型的主要功能有:体现知识特点,增大知识覆盖面,调控试卷难度和考查思维品质。
因此,命制化学选择题时,应有少量基础题,适当常见题,当然,也可开发多样化题型,以确保试题适合考查多层次能力和对思维灵活性考查有独特功能。
【例1】(2013·江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这是一道很不错的试题。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转化关系和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主干知识突出,情境新颖,体现能力立意。
考生若熟悉这些物质间的反应,很快就能正确作出选择。
此题对一般考生而言,主要的思维障碍表现为:低层次的信息感知与加工水平,未能提取到量对产物的影响,即连续的氧化(还原)、多元酸与碱的分步中和,未能建立起看待物质转化的条件性和规律性的统摄思维。
但是,若考生关注到物质转化关系,将选项对应物质依次代入转化关系,同样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命制选择题应具备的特征命制选择题要求具备全面性、简洁性、一次性、人文性和干扰性。
一道好的试题,应能体现考试功能、反映学科特点。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制定化学试题,从而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研究背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化学学科的教学和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化学试题的命制需要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反映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
因此,对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更好地命制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以达到以下目标:1. 更好地反映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2. 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反映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3. 提高试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化学知识和能力。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进行研究。
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化学试题命制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问卷调查:针对化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化学试题命制的看法和建议;3. 实证分析:对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命题特点和规律,为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提供参考。
五、研究内容与结果1. 命题理念与原则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应遵循科学性、公平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试题应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注重试题的实用性和生活化,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化学知识和能力。
2. 试题类型与结构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应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多种类型。
其中,选择题应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填空题和简答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