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备考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5.30 KB
- 文档页数:4
政治中考知识点总结目录一、国家和政权1.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2.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3. 国家与政府的关系4. 国家的组成部分和功能5. 国家的权力6. 政权的来源和性质7. 政权的主体和作用8. 政权的性质和分类二、政治制度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制度的作用和功能3. 政治制度的分类4. 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5. 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迁6. 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三、国家的主权1. 主权的概念和特征2. 主权的来源和内容3. 主权的行使和限制4. 主权的扩展和收缩5. 主权的平等和合作6. 主权的发展和维护四、政治权利1. 政治权利的概念和特征2. 全民参与政治的权利3. 平等和自由的政治权利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5. 政治权利的限制和保障6. 政治权利的发展和保障五、政治参与1. 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内容2. 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方式3. 政治参与的主体和途径4. 政治参与的理论和实践5. 政治参与的发展和变化6. 政治参与的意义和作用六、权力分立1. 权力分立的概念和特征2. 权力分立的原则和意义3.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4. 权力分立的形式和方式5. 权力分立的发展和定位6. 权力分立的制约和制衡七、政治权利保障1. 政治权利的保障2. 法治的概念和作用3. 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4. 人权的保障和发展5. 政治民主的实现和完善6. 政治权利的保护和扩展八、政治文明1. 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内涵2. 政治文明的特点和标志3. 政治文明的历程和趋势4. 政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5. 政治文明的作用和意义6. 政治文明的构建和发展以上是政治中考知识点总结的目录,希望对大家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初三中考政治考试重点知识归纳1. 中国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建设- 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的主席是。
- 党的建设是党的根本任务,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3. 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4. 中国的国家机构- 中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等。
- 国家主席是国家的主要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 中国的法律制度- 中国的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 我们要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6. 中国的民族团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研究。
- 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发展民族团结,反对各种分裂主义和民族歧视。
7. 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8. 共同的价值追求- 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主进步、社会和谐。
- 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以上是初三中考政治考试的重点知识归纳,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高三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一、政治生活1.1 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代表行使国家权力。
1.2 我国的政治体制我国的政治体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实行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也是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3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这些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二、经济生活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2 经济建设和发展经济建设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3 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文化生活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2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3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四、社会生活4.1 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要通过制度保障和政策导向,努力消除社会不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中考政治开卷必备资料中考政治开卷必备资料是指在考试中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备考和应对考试的资料,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一、政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 国家、政权、政治、政治制度、政治权利、政治责任等概念的简单解释和区分。
2. 国家的属性和国家的基本职能。
3. 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4. 四项基本原则和基本路线的含义和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方针。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3.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4.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内涵和作用。
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路径选择1. 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关系,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作用。
2. 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 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四、国际关系的原则和中国的外交政策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和中国外交的新特点。
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和倡议。
五、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权利1.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法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内容。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教育权利、社会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六、政治制度和民主法治观念1. 民主的基本要素和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
2. 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含义和作用。
3.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关系。
以上是中考政治开卷必备资料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备考中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和相关理论,并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河南中考政治复习资料推荐提到中考,为数不少的学生会感到一种严峻的氛围,很多同学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想办法找到一些高效的学习资料。
而在中考复习中,政治科目通常被认为是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中河南中考政治复习资料更是需要我们认真选择。
首先,了解政治科目考察的方向及考试重点是非常必要的。
在河南省中考政治考试中,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注意的考点有:主要领导、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稳定等几个方向,同时还会涉及到近几年国家、河南省等地区大事记,以及当下社会法律法规等方面内容。
因此,在学习复习资料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上几个方向及其相关细节。
其次,对于河南中考政治复习资料选择,个人认为以下几种类型值得推荐:
1. 《中考政治10年真题及解析》
这本书收录了近10年全国和河南省的中考政治真题及解析,每篇解析都涵盖了考点、难点等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刷题和提高。
2. 河南电视台拍摄的政治教学视频
这些视频内容生动有趣,能更好地帮助同学掌握知识点,并加深了解政治科目的深层次内涵。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参照视频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增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3. 政治科目备考资料
这些资料涵盖了答题技巧、技巧性题目、章节练习题等各个方面,有力地帮助学生提升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核心考点内容。
可以选择多个来源的资料,寻找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的。
最后,复习政治科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同学们用恒心和耐心去攻克每一个知识点。
不要盲目追求资料的多样性,而应该以
深度、质量为重。
每一份资料都要认真对待,深思熟虑,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巩固学科,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中考。
中考政治开卷必备资料政治是一门研究国家政治运行、政府机构和政治制度的学科,也是中考的一门重要科目。
在准备中考政治考试时,了解一些必备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关于中考政治开卷必备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国家政治制度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政体,包括国家性质、国家权力机关、政党制度等。
2. 熟悉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管理能力,并掌握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第一代表人物。
二、中国的国家机构1. 了解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以及权力机关的职责和作用。
2. 理解国务院的组成和职责,包括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门的职能。
三、政治运行1. 理解中国政治体系的特点,包括中国政府的层级组织、权力的垂直和水平分工等。
2. 了解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群众自治制度。
四、权利与义务1. 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自由权利、平等权利和知情权利等。
2. 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等。
五、政治文明1. 熟悉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优点,如君主专政中的礼乐制度、科举制度和德治思想等。
2. 了解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形成历程,包括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等阶段。
六、国际政治关系1. 了解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和国际秩序等。
2. 熟悉中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独立自主和和平发展的基本方针。
七、时政热点1. 掌握当下热点问题,如人口问题、环保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等。
2. 关注国家政策的动态和变化,包括国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等。
八、历史和人物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如五四运动、土地改革和文化大革命等。
2. 熟悉中国和世界政治家的名字和事迹,如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等。
以上是中考政治开卷必备的相关参考内容。
在备考中考政治时,掌握这些资料,并结合相关练习题进行复习,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
初三中考政治复习要点汇编政治基本知识1. 国家的性质和作用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构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国家机构和决策机制1. 国家权力机关的构成和职能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机构3. 国家政府的组成和职能4.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能5.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2. 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3. 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和途径4.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培养途径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1. 国家安全的内涵和重要性2. 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和核心要义3.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的措施4. 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和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优越性2. 人民民主的实质和基本特点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和基本途径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和基本要求世界政治与经济1. 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主要特征2.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3. 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经验和做法3.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中国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任务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和战略安排以上是初三中考政治复习的要点汇编,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三政治重点知识整理一、国家与国家关系1.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由一定领土、一定人口和一定政权组成的具有主权的独立政治组织。
2. 国家的成立:国家的成立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革命斗争实现独立,另一种是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独立。
3. 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权力包括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
4. 国家的主权:国家的主权是指国家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享有独立决定一切事务的权力。
5. 国家间的关系:国家间的关系包括战争和和平两种状态,国家间通过外交手段进行交流和合作。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生活1. 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国家主要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的制度。
3. 政治生活的内容:政治生活包括参与政治、了解政治、维护政治稳定等方面的活动。
4. 政治生活的意义:政治生活的健康与稳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2. 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的手段包括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等。
3. 社会发展的特点:社会发展的特点是多样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4. 社会发展的挑战: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经济差距扩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四、法律与法治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2. 法治的含义: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的一切行为都受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3. 法治社会的特征:法治社会的特征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等。
4. 法律意识的培养:培养法律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要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
以上是初三政治的重点知识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中考政治全面知识点集合政治制度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社会主义制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国家与国际关系
- 国家的基本属性
- 国家的职能
- 国家的主权
- 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
- 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
- 科学发展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
- 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与法律
- 中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地位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法律的特点和作用
- 法律的适用和遵守
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
- 党的群众路线
- 纪律和规矩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公民权利与义务
- 公民的基本权利
- 公民的基本义务
-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
- 公民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方式
政治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供给与需求
- 价格与价值
- 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比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与生活
- 政治与公民的日常生活
- 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 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 政治与环境的关系
以上是初三中考政治全面知识点的集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2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2.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2.2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势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2.4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3.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2 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3.3 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优越性3.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3.5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二、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1.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1.1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1.2 社会主义经济特点的形成过程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作用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3.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3.1 物质文明的发展和重点领域3.2 精神文明的培育和传承3.3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质量与效益3.4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互动关系三、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1.1 社会主义政党的本质和特点1.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1.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特点和党员队伍建设2.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2.1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2.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指导意义3. 法治国家建设3.1 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解决的问题3.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3.3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路径3.4 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领域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1 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和作用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传承1.3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挖掘1.4 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新2. 生态文明建设2.1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2.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3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路径2.4 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五、民族团结和宗教事务1.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1 民族团结的价值和意义1.2 民族团结的基本经验和实践1.3 民族团结的条件和基础2. 宗教事务的基本原则和政策2.1 宗教信仰的自由和平等2.2 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的自律2.3 宗教事务与国家政治的关系2.4 宗教事务的管理和法律保障六、国防和军队建设1. 国防建设的目标和任务1.1 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和保障1.2 国防力量的基本任务和职责1.3 国防建设的战略方针和原则2. 军队建设的改革与发展2.1 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和作用2.2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2.3 军队建设的新时代任务和目标3. 国防科技和军民融合3.1 国防科技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3.2 军民融合的概念和作用3.3 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举措结语: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考政治备考资料
辉煌60 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的原因?
㈠制度、方针、政策方面: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
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
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
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时政背景
1.60 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 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XX 年,我们伟大
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 岁生日60 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跃
升至世界第三位;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
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60 年来,我国解决了13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
现了小康水平,用60 年的时间把贫困人口从两亿减少到XX 多万一国两制的成
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神舟载人飞船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激情,奥运会的圆
满成功……我国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技
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
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XX 年10 月1 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庆祝建国60 周年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车检阅了海、陆、空三军并发表重
要讲话大阅兵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军力和国力,令全国各族人民扬眉吐气、欢呼雀
跃
学科知识链接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必须始终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
5.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
6.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的核
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
中国,两个基本点"
7.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8.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9.祖国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
中考命题预测
1.请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建国60 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答案:经济方面: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三,进出
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等政治方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日益完善等
成功举办XX 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社会事业方面: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
面实施;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等人民生活水平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