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西结合诊疗发难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扁桃体炎70例肖丽春;胡陈兴【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2(027)008【总页数】2页(P1543-1544)【关键词】慢喉痹;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中医药疗法【作者】肖丽春;胡陈兴【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福州350003;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电力分中心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中医称之为慢喉痹、乳蛾,不仅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内科、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西医治疗均难以取得理想疗效。
本人于2008年至今,单纯用中药治疗慢性咽炎、扁桃体炎7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1例,女39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3岁,其中慢性咽炎23例,慢性扁桃体炎47例,病程最长30年,最短0.5年,均有反复发作史,47例慢性扁桃体患者中儿童32例,多数每月急性发作1次,甚则一月发作数次。
1.2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慢喉痹:以咽部干燥,或痒、疼、异物感、胀紧感等为主要症状,或常有喀咳清嗓声,甚则刺激性咳嗽;病程较长,咽部不适症状时轻时重。
常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或因鼻窒而长期张口呼吸,或因烟酒过度,环境空气干燥、粉尘异气刺激等导致发病。
咽部检查黏膜肿胀,或有萎缩,或有暗红色斑块状、树枝状充血。
咽侧索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②慢乳蛾:扁桃体肿大、充血呈暗红色,或不充血,表面有脓点,或挤压后有少许脓液溢出。
排除咽喉部、食道肿瘤及可能引起以上症状的其他疾病。
1.3 治疗方法本组70例患者均采用纯中药治疗,用自拟银翘利咽汤,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姜半夏 6g,茯苓15g,陈皮6g,玄参10g,僵蚕10g,桔梗10g,甘草5g,患儿减量。
加减:咽痛明显,加卤地菊、蝉蜕;扁桃体肿大者,加夏枯草、皂角刺、浙贝母;体质较虚弱,反复发作者,加党参、黄芪;鼻塞涕多者,加苍耳子、辛夷花。
扁桃体发炎(乳蛾)中医辩证论治乳蛾,又名喉蛾、喉鹅、双蛾风。
是因邪客咽喉,核内血肉腐败所致,以咽痛、喉核红肿、化脓为特征的咽部疾患。
以咽喉两侧喉核红肿疼痛、吞咽不利为主症,因其红肿,形状似乳头或蚕蛾,故称乳蛾。
临证有单蛾、双蛾之分,发于一侧者为单蛾,发于两侧者为双蛾。
又有急、慢性之别。
急性并有脓性分泌物者称为烂喉蛾;慢性者又称木蛾、死蛾。
乳蛾相当于西医学的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与咽炎、急性喉炎、急性鼻炎等统归于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上又将扁桃体炎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以发热、咽痛、吞咽困难、腭扁桃体红肿化脓为主要特点。
慢性扁桃体炎以低热、咽异物感、扁桃体上有少量脓点为特点。
本病在儿科较多见于4岁以上小儿。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小儿患者症状较成人患者重,常伴有高热。
若治疗得当,一般预后良好,但婴幼儿的病程较长,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生,如不及时恰当治疗,容易出现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并发症。
偶尔可伴发急性肾炎、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
长期不愈反复的乳蛾发生亦可形成反复呼吸道感染,降低小儿机体免疫力,影响小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乳蛾虽是局部病证,也不能对其掉以轻心,必须积极防治。
乳蛾之名,初见于《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喉舌缓急砭药不同解二十一》说:“单乳蛾,双乳蛾……结薄于喉之两旁,近外肿作,因其形似,是为乳蛾。
”一谓为单,二为双也。
历代医籍有关本病的名称较多,如《普济方》之肉蛾,《杂病源流犀烛》之连珠蛾,《张氏医通》之乳鹅,《瘟疫明辨》的喉结,《重楼玉钥》的鹅风,《焦氏喉科枕秘》的死乳蛾、乳蛾核,《咽喉脉证通论》的烂头乳蛾,《梅氏验方新编》的蛾子等.多是依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情况命名的。
古代医家对乳蛾的分类和治疗亦有论述。
《疡科选粹》指出了横蛾、竖蛾的区别,《医学心悟》指出:“状如乳头,生喉间。
一边生者,为单乳蛾,两边生者,名双乳蛾。
宜用韭菜汁调元明粉,灌去痰涎,吹以冰片散,随服甘桔汤,自应消散。
咽喉病证:乳蛾的诊疗乳蛾是因外邪侵袭,邪壅喉核,或脏腑失调,虚火上炎,气血瘀滞,喉核受邪所致,是以咽痛,喉核肿胀或肥大,形如乳头或蚕蛾,或喉核陷凹有腐物等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
亦称喉蛾。
临床上有急乳蛾、慢乳蛾、烂乳蛾、石蛾之分。
以前二者多见。
急乳蛾,相当于西医急性扁桃体炎,是以新病喉核红肿疼痛,甚或化脓,并伴有发热恶寒等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急性咽病。
以其初起多因于风热,故又称风热乳蛾。
本病儿童居多,青年次之,40岁以后很少发病。
好发于冬春两季。
慢乳蛾,相当于西医慢性扁桃体炎,多因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邪毒久滞喉核所致,是以致反复举发咽喉疼痛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咽病。
多因虚火上炎所致,故又称虚火乳蛾。
乳蛾反复发作,形成病灶,在局部可引起喉关痈、侧喉痈、急性脓耳,在全身可引起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肾炎、长期低热等并发症。
[历史沿革]乳蛾,早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中称为“单蛾”、“双蛾”;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三中正式提出“乳蛾”之名,并论述了其病因病机与证治。
尔后,历代医家关于乳蛾的论述颇多。
关于病因病理。
历代认为外因主要属风寒侵袭、风热侵袭、饮食不节,内因主要为脏腑失调,以致痰火积热上攻、水亏火炎、虚阳上攻等,与肺胃肾等脏腑病变关系密切。
①积热上攻,与肺热、胃热、相火、心火、肝火等有关。
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三指出:“热气上行,结搏于喉之两旁,近外肿作,以其形似,是谓乳蛾。
”这种认识为后世所普遍接受。
如明•孙文胤《丹台玉案》卷三说:“乳蛾……皆因平时感受风热,积之既久,留于上焦,一时未发,乘机而动,醉后而重醉,劳后而复劳,动其相火……结于咽喉。
”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亦说:“乳蛾,此证由肺经积热,受风凝结而成。
”《医学见能》卷一谓:“咽中生蛾,壅塞关隘不通者,心经火上逆也。
”郑钦安《医法园通》卷一认为:急乳蛾,有少阴君火或挟风热为病者,有胃中积热上攻于肺,或怒动肝火上攻于肺而成者。
“乳蛾”的中医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
中医称为“乳蛾”、“喉蛾”或“莲房蛾”。
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C~40°C,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二)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
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治则: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夏枯草、连翘、浙贝母、菊花、金银花各15克,板蓝根20克,桔梗10克,海藻、黄芩、牛蒡子、丹皮各12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加减:
(1)扁桃体肿大明显,加赤芍12克,川芎8克。
(2)口干咽干者,加玄参12克,芦根15克。
(3)有高烧者,加生石膏30克,青天葵12克,知母10克。
中医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特效方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组成:金银花10~15克,连翘15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荆芥(或荆芥穗)10克,竹叶10克,薄荷10克(后下),桔梗10克,板蓝根15克,牛蒡子10克,甘草10克,赤芍10克,野菊花30克,地丁30克,柴胡10克。
功能:清散风热,解毒散结。
主治: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等。
用法:水煎服,每剂2煎,每煎200毫升,口服,每日2次。
方解:本方以治疗乳蛾为主,故名。
乳蛾可分为急乳蛾和慢乳蛾,相当于西医急慢性扁桃体炎,多见于儿童。
其组成参考多首前人方剂,如“银翘散”、“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等,并结合疾病特点、个人认识及用药心得而成。
本方以:•柴胡、荆芥(或荆芥穗)、薄荷、杏仁宣散风热使邪有出路;•黄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地丁清热解毒散结;•桔梗、牛蒡子利咽解毒;•赤芍行瘀止痛,活血消肿,且据药理研究有消炎及改善血液循环作用;•竹叶利尿清热,甘草解毒兼以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清散风热、解毒散结之功。
加减:•高热者加生石膏、白茅根,重者加羚羊角粉;•红肿明显者加夏枯草、蒲公英;•慢性肿大者加皂角刺、莪术、浙贝母,不消者加穿山甲;•痰多者加法半夏、浙贝母、紫苏子、葶苈子;•便秘者加大黄;咳嗽重者加百部、枇杷叶;•积滞重者加焦山楂、莱菔子;•慢性期酌加茯苓、白术、生山楂、生山药调理脾胃,不宜多加参芪之品,以防小儿阳气过盛使病情反复。
临床应用:本病急性期证属邪盛,截病宜速,清热解毒之品须重用,否则病重药轻,难以奏效。
西医以抗生素治疗,虽发热减轻或体温恢复正常,扁桃腺轻度缩小,但质硬长期肿大,易于复发。
其原因,与中医“寒郁”接近,即毒热内盛过用寒凉,毒热不能散出郁而成结。
故以宣散之法,透邪外出,以防“闭门留寇”之患,医者宜多加注意。
虽然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亦有并发症及继发疾病产生,因为这种疾病往往成为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和长期低烧等全身性疾病的原发病灶,应该引起重视。
乳蛾(急慢性扁桃体炎)乳蛾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历代医家有关乳蛾的名目繁多,如“烂乳蛾”“连珠乳蛾”“死乳蛾”等,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可成为病灶,引起局部及全身多种并发症。
我们根据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研究,将本病分成以风热外袭,肺经有热;肺肾阴虚,虚火上扰;脾胃虚弱,喉核失养三种证型。
病因病机1、风热外袭,肺气不宣,肺经风热循经上犯结聚咽喉,于喉核邪毒互结,发为乳蛾。
2、肺肾阴虚,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与邪毒互结喉核为病。
3、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喉核失养或脾不化湿,湿浊内生,结聚喉核为病。
总之本病急性起病者多为风热之邪乘虚外袭,火热邪毒博结喉核而致。
若久病体弱,脏腑失调,邪毒痰湿滞留喉核,易致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诊断要点1、病史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急性发作者多以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痛连耳窍。
全身可伴有畏寒,高热等不适。
迁延日久者,咽干痒不适,哽哽不利或咽痛发热反复发作。
3、检查急性起病者,喉核红肿,连及舌腭弓、咽腭弓,喉核上可有黄白脓点,但不超出喉核范围,迁延日久可见喉关暗红,表面凹凸不平,挤压喉核可见黄白色分泌物自喉核隐窝口溢出。
西医诊断标准据2004年版全国高等医药学校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中“急慢性扁桃体炎”临床检查及诊断:(1)临床表现:病人常有咽痛,易感冒及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平时自觉症状少,可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
若扁桃体隐窝内储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大量厌氧菌感染,则出现口臭。
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时打熟、吞咽及言语共鸣的障碍。
(2)检查:扁桃体和舌腭弓充血,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时,隐窝口有时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
(3)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局部检查确定,病人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治疗小儿急、慢性扁桃体炎(乳蛾)5大中医儿科名家特效经验方乳蛾,又名喉蛾,本病为儿科常见疾病,小儿症状一般较重,往往伴有高热。
大都由外感引起而致的风热乳蛾,也有因多次发作转为阴虚乳蛾。
前者相当于急性扁桃体炎,后者相当于慢性扁桃体炎。
北京儿童医院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王鹏飞教授验方:清喉饮【组成】青黛3克,青果9克,白芷3克.茶叶6克.金果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小儿咽喉红肿疼痛、溃烂,兼治口舌生疮。
北京中医医院著名老中医祁振华验方:祁氏乳蛾方【组成】芥穗4.5克.薄荷3克.金银花6克.大青叶6克,玄参6克,生栀于子4.5克.熟军2.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疏表调中。
【主治】乳蛾早期。
著名老中医王香石验方:王氏经验方【组成】石膏(先煎)30克.板蓝根、龙胆草、瓜蒌、皮升麻各3克,马勃、马兜铃各9克,水牛角(煎)24克.腊梅花、生地黄、赤芍、黄芩、红条紫草各12克.银花1 5克.岗梅根1 8克(6岁小儿用量)。
【用法】水煎服,每口1剂。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麻疹挟烂乳蛾(扁桃体炎),症属热毒炽盛,上攻咽喉。
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善名老中医张刚验方:凉膈增液汤【组成】连翘8克,银花8克,栀子5克,黄芩5克,生地黄6克,元参8克,麦冬8克,芦根8克,蝉蜕5克,板蓝根8克.大黄2克,竹叶3克。
【用法】将上药用凉水浸泡2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药液混合。
每日1剂分3~4次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为主.佐以辛凉解表.通腑泻热。
【主治】风热乳蛾,症见咽喉红肿疼痛.发热不退.口渴喜饮.面红唇赤.口鼻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少,指纹红紫,脉数有力。
云南著名老中医廖泉验方:加味喉科六味汤【组成】荆芥、防风、薄荷、银花、连翘、板蓝根、僵蚕、桔梗、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
【功效】清热解毒,疏表调中。
【主治】小儿乳蛾。
小儿推拿治疗扁桃体肿大(乳蛾)有特效
小儿推拿治疗扁桃体肿大(乳蛾)有特效
2013-09-18 11:04:20 【繁體浏覽】
乳蛾是以咽喉红肿、扁桃体肿大为主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疾,中医因其形状似乳头或蚕蛾,故称为“乳蛾”,是小儿推拿常见多发病,常反复发作。
西医对待扁桃体首选药是青霉素,但易复发,因为化脓易引起肾炎,所以扁桃体肿大化脓到一定程度,干脆动手术把扁桃体切除。
我是极不认同这种掩耳盗铃的方法的,没有扁桃体这扇防盗门,细菌就会肆无忌惮地进入体内。
无法把疾病(细菌)消灭在鼻咽腔以外。
用中医的角度来讲就是水火不容(心肾不交),水不能往上流,火不能往下走,水火分离才致使咽喉部扁桃体充血红肿直至化脓。
如果发现咽喉不适、扁桃体炎,就推拿天河水、六腑、平肝清肺、按摩小腿阴面经络,特别是三阴交上下那段就好,有的单按小腿经络就痊癒了,为什么?用中医的整体观念来讲,人体是一个大循环,小腿经络不通了,特别是三阴交堵了,相当于水阀打不开,肾水上不来,心火下不去,水火分离,火不断往上冒,直至一个出口——咽喉部,结果造成咽喉不适扁桃体炎。
如果这时推拿小腿阴面经络,着重按揉三阴交,三阴交就像一个河堤的缺口,打通了,太溪穴、照海穴(肾)之水不断地往上冒就会把火熄灭或者说把火引下来,引火归原。
再加上清天河水、平肝清肺、退六腑,治好乳蛾那就是时间问题了。
有的一次就好,有的一次见效,多推几次就好。
在这方面,我喜欢按摩会讲话的小孩,因为按了以后,知道他病情是否缓解。
这种方法对大人咽喉肿痛也有效。
山 西 中 医 2019年1月第35卷第1期 SHANXI J OF TCM Jan.2019 Vol.35 No.1·25·Indigenous Drugs,2015,161 :194-199.[6]于一云,薛愉,朱小霞,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J].上海医药,2015,29 (11):14-18.[7]李为,尹羽薇,李泽光,等.清热除湿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6,44 (5):117-119.[8]谭凯玥,曹文富.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现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 (4):503-505.[9]李明,黄传兵,贾建云,等.健脾泄浊法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7 (5):647-650.[10]朱亚芹.自拟除痹汤内服联合饮食疗法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472-474,564.[11]孟庆良,张子扬,苗喜云,等.朱良春泄浊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7,58 (16):1 368-1 370.[12]陈睿,赵萌,朱利利,等.中药泄浊除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和抗炎作用机制[J].世界中医药,2017,12 (9):2 101-2 104.(收稿日期:2018-10-16)本文编辑:李艳萍乳蛾是五官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似于西医学中的扁桃体炎。
慢乳蛾急性发作时,常常出现咽部疼痛剧烈,喉核肿大甚则出现黄白脓点等类似于急乳蛾的表现,临床当中极易误诊误治,从而造成不良后果。
现举验案1则。
1 典型病例杨某,女,25岁,2018年4月30日初诊。
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咽干等症2周,经治后诸症略有好转,唯咽部干痛不能缓解,遂于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中医诊断为乳蛾 (风热证),西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予啄治法外治1次。
慢乳蛾病疗效年度分析总结与评估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其中,慢乳蛾病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备受人们的关注。
为了对慢乳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与评估,本文就慢乳蛾病疗效的年度分析进行讨论。
慢乳蛾病,也叫乳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乳房组织。
该病常常导致患者乳房不适、胸部疼痛、发热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痛苦。
因此,对于慢乳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于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分析慢乳蛾病的治疗方法。
针对慢乳蛾病的治疗,一般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和抗炎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和疼痛,但是对于疾病的根本治愈效果并不显著。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切除患者体内的病变组织,同时进行抗生素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手术治疗对于患者而言,有较高的花费和较长的康复期,治愈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其次,对于慢乳蛾病疗效的年度分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估。
首先,我们可以从治疗效果的角度来进行评估。
通过长期的随访观察,可以得出慢乳蛾病治疗的效果是否稳定,是否能够完全缓解患者的症状。
同时,还需要考虑治疗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副作用,如药物对患者身体的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角度来进行评估。
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可以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这些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以确定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慢乳蛾病疗效的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一些治疗因素和患者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首先,治疗因素主要包括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剂量和治疗周期等。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同时,对于药物治疗而言,合理的剂量和周期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其次,患者因素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的严重程度等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西结合诊疗方案
一、定义
慢乳蛾病是多因急乳蛾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以致脏腑失调,虚火上炎所致。
一喉核常溢少量脓液,微红微肿,咽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扁桃体炎。
多由于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转为慢性炎症。
病原菌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最常见。
二、诊断标准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
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病史: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史。
(2)自觉症状:咽部不适,发痒,干燥,灼热感,异物感,微痛,可有刺激性咳嗽,口臭,易感冒或伴纳差,乏力,头痛,低热等。
(3)咽部检查:
①挤压舌腭弓,自隐窝口有脓液及脓栓排出。
②扁桃体表面不平,有瘢痕或黄白色点状物。
③舌腭弓、咽腭弓与扁桃体粘连。
④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
⑤患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凡具备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及检查所见中①项或②~⑤中三项以上即可作出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应根据病史及局部检查进行诊断。
患者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扁桃体的大小并不表明其炎症程度,顾不能以此作出诊断。
(1)病史: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史。
(2)临床表现:可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若扁桃体隐窝内出现干酪样腐败物,则出现口臭。
(3)局部检查: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黏膜呈暗红色,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时,隐窝口有时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
扁桃体大小不定。
患者常有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二)、证候诊断
1.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咽部干焮,微痒微痛,哽哽不利,午后症状加重。
全身可见午后颧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或干咳痰少而粘,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
2.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
咽干痒不适,异物梗阻感,咳嗽痰白,胸脘痞闷,易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3.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
咽干涩不利,或刺痛胀痛,痰黏难咯,迁延不愈。
全身症状不明显。
舌质暗
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肾阴虚,火灼喉核
治则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常用药:百合3g、生地6g、熟地9g、麦冬5g、玄参3g、当归3g、炒白芍3g、贝母3g、桔梗3g、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服。
(2)、肺胃虚弱,喉核失养
治则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陈皮3g、半夏4.5g。
每日1剂,水煎服。
(3)、痰瘀互结,瘀阻喉核
治则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方药: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炒)12g,红花6g,当归10g,赤芍15g,生地黄15g,桔梗
12g,玄参15g,甘草6g,枳壳12g,柴胡12g,茯苓15g,陈皮10g,法半夏12g。
每日1剂,水煎服。
2、中医非药物疗法
(1)、含漱:用金银花、甘草、桔梗各10g煎水含漱,每日数次。
(2)、吹药:用西瓜霜喷剂吹入患处,每日数次。
(3)、口服:蒲地蓝口服液。
(4)、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1)、体针:a.肺肾阴虚,火灼喉核证选太溪、鱼际、三应缴、照海等穴位,平补平泻手法。
b.肺胃虚弱,喉核失养证选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平补平泻手法。
2)、推拿
咽痛剧烈、吞咽困难、汤水难下者,可用推拿法缓解患者咽部疼痛,得以服药和饮食。
3)、耳穴埋籽
扁桃体、咽喉、肺、胃、肾上腺等穴,每次取3~5穴。
(二)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本病治疗不应仅限于抗菌药物或手术,而应结合免疫疗法或抗变应性措施,包括使用具有脱敏作用的细菌制品,以及各种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注射胎盘球蛋白、免疫因子等
(2)局部涂药、隐窝灌洗、激光疗法等均有人试用,远期疗效不理想。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
2)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者。
3)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导致营养障碍者或者导致明显打
鼾缺氧的儿童。
4)风湿热、关节炎、风心病等患者,疑扁桃体为病灶者。
5)因扁桃体,增殖体肥大,影响咽鼓管功能,造成慢性渗出性中耳炎,
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6)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而扁桃体又有慢性炎症存在时。
7)IGA肾病,疑扁桃体为病灶者。
8)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选择病例。
(2)、手术方案(包括全麻、局麻)
1)双侧扁桃体摘除术
2)双侧扁桃体等离子摘除术
3)双侧扁桃体挤切术
4)双侧扁桃体等离子摘除+鄂咽成型术
3.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
(1)抗菌药物
术后预防感染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敏感药物。
(2)止血药物:术后使用止血药物,预防原发性、继发性出血。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检查正常,积分减少≥95%。
显效:咽部症状明显减轻,局部体征显著改善,积分减少≥70%,<95%。
有效:咽部症状和体征减轻,体征积分减少≥30%,<70%。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积分减少<30%。
(二)评价方法
1.记分方法:根据中医证候量化表内容,由医生询问及检查患者的情况后填写门诊评分记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评分。
2.疗效评估方法: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5次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根据总分值改变判断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慢乳蛾病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主症及体征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阻塞感无轻微明显较重刺激性咳嗽无偶尔经常频繁
扁桃体大小无Ⅰ°Ⅱ°Ⅲ°脓栓无点状压迫有少许脓液溢出压迫可见隐窝溢脓多扁桃体充血无淡红色充血可见少量血丝整个充血,大量布满血丝
扁桃体瘢痕无部分细条状瘢痕2/3扁桃体有瘢痕整个扁桃体有瘢痕,无正
常陷窝开口
腭弓充血粘连无粘连1/3部粘连2/3 整个扁桃周围粘连次症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
咽干不适无有少许干痒感干痒感较明显,略感
灼热
干痒感明显,咽部灼痛,
喜饮水
咽灼热感无灼热轻微、偶有咽部灼热、经常有咽部灼热、持续有咽痛无咽痛轻微、偶有咽痛轻微、经常有咽痛轻微、持续有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
(一)、难点分析:
慢性扁桃体炎之所以难以治愈,主要是由于扁桃体内有很多、很深的陷窝,细菌隐葳于深处,全身性用药的药力难以达到,局部用药的药力也难以达到这些陷窝之内的深处,从而细菌、病灶得以长期存在。
即使是在其急性复发时,虽然西药效果是很好的,但仍然难以将其完全消灭。
这也是扁桃体炎容易反复发作的原因
(二)、改进措施
1、对于初次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必须给予足剂量、足疗程的治疗,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同时使用,以彻底治愈,预防其形成慢性扁桃体炎。
2、积极煅烧身体,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3、对于反复发作病人,及时行手术治疗,防止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