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奢侈入市抢占国内百货市场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奢侈品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中国奢侈品市场是指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端消费品市场,包括奢侈品服装、配饰、手表、珠宝、化妆品、汽车等。
近年来,中国奢侈品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全球奢侈品品牌争相进入的重要市场之一。
二、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总销售额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
其中,奢侈品服装和配饰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而奢侈品手表、珠宝和化妆品等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三、市场消费群体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群体主要包括高收入人群、企业高管、富二代、名人和明星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奢侈品的消费体验。
四、品牌竞争中国奢侈品市场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众多国际奢侈品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与本土奢侈品品牌展开竞争。
国际品牌如LV、Gucci、Chanel等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而本土品牌如周大福、玉兰油等也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五、市场趋势1. 个性化消费: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品牌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购物体验。
2. 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奢侈品品牌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渠道和社交媒体等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和销售。
3. 二线城市崛起:随着一线城市市场的饱和,二线城市的消费潜力逐渐释放,成为奢侈品品牌争夺的重要市场。
4. 跨界合作:奢侈品品牌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如与艺术家、设计师、明星等合作推出联名款,增加品牌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六、市场挑战1. 假冒产品:中国奢侈品市场存在大量的假冒产品,给品牌正版产品的销售和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 品牌饱和: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品牌数量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激烈,品牌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保持竞争优势。
3. 消费者心理变化:随着消费者观念的变化,一些消费者开始追求简约、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奢侈品,品牌需要及时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百货商场竞争者分析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百货商场作为零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了解和分析竞争者对于百货商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百货商场竞争者进行分析,以帮助了解市场趋势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主要竞争者竞争者A竞争者A是一家国内知名的百货商场,拥有多个分店遍布全国各地。
该竞争者以高端品牌为主打,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
竞争者A的优势在于品牌知名度和高忠诚度的顾客群体。
他们积极引入国际一线品牌,并持续进行市场营销和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
竞争者B竞争者B是一家新兴的百货商场,专注于年轻消费群体。
他们注重时尚和潮流,不断引入新的品牌和产品。
竞争者B借助社交媒体和线上平台,积极构建品牌形象和与消费者的互动,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竞争者C竞争者C是一家区域性的百货商场,主要覆盖中小城市和乡镇。
他们注重价格竞争和经济实惠的产品。
竞争者C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和优化物流管理,实现了成本的控制,并能够提供相对较低的价格给消费者。
竞争分析客户群体竞争者A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中高端等级的消费者,他们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并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和购物体验。
竞争者B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他们注重时尚和潮流,对品牌形象和社交互动有较高要求。
竞争者C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中低收入群体,他们注重产品价格和性价比。
产品定位竞争者A主要定位于高端品牌和奢侈品,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并注重产品质量和独特性。
竞争者B定位于时尚和潮流品牌,他们不断引入新的品牌和产品,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竞争者C主要提供经济实惠的产品,注重价格竞争和性价比。
市场营销策略竞争者A通过广告、电视购物和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市场营销,注重品牌推广和形象塑造。
他们经常举办活动和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到店购物。
竞争者B侧重于社交媒体和线上平台的营销,他们通过精心打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和与消费者的互动,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中国式”海外抢购为哪般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去海外旅游、购物,甚至是置业。
而在这其中,“中国式”海外抢购现象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现象。
什么是“中国式”海外抢购?在国外很多的奢侈品牌店门口或者新品上架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中国人排队等待入门或者争先恐后抢购,被称为“中国式”海外抢购。
这其中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在国外的奢侈品牌在中国的价格要比在国外高出许多,而且还有一种“饥渴”的心理。
“中国式”海外抢购的心态分析消费升级的体现“中国式”海外抢购也是消费升级的体现。
在国内,很多奢侈品消费者都是无法直接买到海外同等级别的商品,因此,当他们有机会出国旅游或者派亲友前往国外时,都会选择去奢侈品牌的门店里逛逛。
在国外购买高档商品不仅价格合适,而且还可以获得较高的尊重,给自己买下来的商品增加几分品位。
资源短缺的焦虑心理我们的文化独特性决定了我们对商品的认知和评估中有着“身份”的因素,奢侈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构建起来的。
中国的富豪阶层数量众多,而全球高档奢侈品的限量生产却是有限的,这时就会造成资源紧张,而这些资源竞争非常激烈。
这让一些人心生焦虑,相当于对食物短缺而形成的囤积心理。
在一些人看来,他们若是不抢购回来,就可能无法在其他时候得到。
价格差距带来的额外收益奢侈品在中国的售价往往是在其他国家的售价的两三倍,并且中国的关税也很高,因此,有不少人选择在国外买回来,以此获得更好的优惠。
而且,还会有不少人通过代购和个人物品带回帮忙卖出,通过差价来获取一笔额外的收益。
“中国式”海外抢购现象的影响消费能力的提高随着“中国式”海外抢购现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去国外旅游和购物,这也意味着消费能力的提高。
在购买奢侈品的过程中,这些消费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品位,并且将这些从国外买回来的商品带回中国,促进了国内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中国式”海外抢购现象也促进了国外奢侈品销售,增加了外汇储备。
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中国侈品消费现状 (1)1.4 研究方法 (2)1.4.1 文献查阅法 (2)1.4.2 比较分析法 (2)1.5 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2)1.5.1 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 (2)1.5.2 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 (2)第2章奢侈品概述 (3)2.1 奢侈品含义 (3)2.2 奢侈品的特点 (3)2.3 奢侈品的分类 (3)2.3.1 物质和精神层面 (3)2.3.2 宏观层面 (3)2.3.3 微观层面 (3)第3章中国消费者消费奢侈品的动机分析 (4)3.1 炫耀性消费 (4)3.2 追求自我实现 (4)3.3 从众性消费心理 (4)3.4 情绪性消费心理 (4)3.5 对不断创新的产品的忠实 (5)3.6 个人风格的塑造 (5)第4章中国奢侈品营销策略选择 (6)4.1 注重培养品牌的知名度 (6)4.2 注重定价策略 (6)4.3 注重将中国特色与国际时尚相融合 (6)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因而人们对物质需求更加注重个性化的需求。
在富有人群的标签中,奢侈品具有代表性意义,也逐渐成为富有文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文化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代表着富有。
近几年,在我国市场中,奢侈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大,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
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奢侈品的国家,超越美国。
特别是我国的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热情和消费能力都比较强。
由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奢侈品的含义、特点、分类进行介绍,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和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有生理性购买动机、心理方面、从众购买动机还有求便购买动机,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包括消费者自身的因素,商品的因素还有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最后对我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动机进行重点分析。
奢侈品消费对我国的影响首先,奢侈品消费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奢侈品市场不断扩大。
这导致了奢侈品品牌的入驻和扩张,为我国经济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奢侈品销售店、广告公司和物流公司等。
奢侈品消费所带来的消费需求,对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奢侈品消费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许多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都设有门店或销售渠道,这充分证明了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力和热情。
中国消费者的独特消费需求是引领全球奢侈品市场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人民越来越注重个人形象和品味,他们对奢侈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奢侈品品牌争夺的重要战场,并推动了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发展。
通过奢侈品消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由此显得更加积极,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然而,奢侈品消费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奢侈品消费过度可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奢侈品的价格通常较高,只有一部分富裕群体能够负担得起。
这使得奢侈品成为富人炫耀财富的象征,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其次,奢侈品消费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奢侈品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也对环境造成压力。
若奢侈品消费的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加剧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奢侈品消费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积极影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对奢侈品市场的监管,确保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具有合理性。
其次,鼓励本土奢侈品品牌的发展,提高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大力发展中高端消费市场,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与奢侈品相匹配的生活品质。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鼓励奢侈品品牌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综上所述,奢侈品消费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影响。
它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奢侈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奢侈品牌所指的是那些价格昂贵、品质优异、与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相关联的高端品牌,例如Gucci、Chanel、Yves Saint Laurent等。
这些品牌已经成为了时尚产业的标志,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品牌也代表着身份、品味和财富。
近年来,这些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历程也十分值得关注。
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崛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在当时的中国,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人们一度对奢侈品抱有敌视态度。
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人群,这些人群也开始渴望高品质、高档次的消费品。
最初,奢侈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并不受到太多重视。
然而,这种局面很快被打破了。
精明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开始嗅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1992年,首个国际奢侈品牌落户中国——法国LVMH集团在北京开设了一家DFS免税店,在店内销售了来自LV、Dior、Givenchy等顶级品牌的奢侈品。
这个新生的市场对于奢侈品牌来说十分有吸引力,各个品牌也开始投资开设中资合资公司,以进一步扩大其在国内的销售网络。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奢侈品市场也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奢侈品在中国的文化地位奢侈品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更是一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高档贵重的奢侈品牌代表着消费者的成功、地位和财富。
许多中国人在购买奢侈品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相应的,他们也更加注重品牌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在中国,奢侈品品牌有种类繁多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往往会选择Dior、Chanel、Gucci等大牌的礼服和鞋包;在商务谈判时,高档品牌的手表和套装也能够增加谈判成功的概率。
同时,许多年轻人在寻求就业机会时也会选择佩戴某些奢侈品牌,以获得更高的求职竞争力。
这些奢侈品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与价值,使得其市场已成为国际奢侈品牌的重要收入来源,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奢侈品在中国的销售和生产也呈现出了诸多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奢侈品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中国奢侈品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产阶级人口的增加,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二、消费者特征1.中产阶级消费者增加:中国中产阶级人口的增加是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产阶级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追求越来越高,他们更愿意购买奢侈品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品味。
2.年轻化趋势明显: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对时尚和个性化的追求也推动了奢侈品市场的发展。
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的设计和创新,他们更愿意购买年轻化、时尚化的奢侈品。
3.线上消费增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购买奢侈品。
线上销售渠道的发展为奢侈品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三、市场细分1.服装和配饰:服装和配饰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主要细分市场。
消费者对时装品牌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端品牌的销售额也在不断增长。
2.化妆品和护肤品: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和护肤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持续增长,同时,国内本土品牌也在不断崛起。
3.手表和珠宝:手表和珠宝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细分市场。
中国消费者对手表和珠宝的需求逐年增长,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也在不断攀升。
四、品牌竞争1.国际品牌: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和品质有较高的认可度。
国际品牌通过不断推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营销策略,保持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2.本土品牌: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土品牌通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偏好。
五、市场发展趋势1.二三线城市潜力巨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逐渐提升,这些城市成为奢侈品市场的新的增长点。
全球20⼤奢侈品牌进⼊中国市场编年史世界⾦融危机仍未远离,中国却在此时成世界第⼆⼤的奢侈品消费国。
台湾媒体转载来⾃⽹络的⼀篇⽂章,细数了30年来备受中国⼈的追捧的20⼤奢侈品牌。
1、1978年Pierre Cardin(⽪尔卡丹):第⼀个给⼤陆⼈留下时装印象的国际品牌。
2、1979年Montagut(梦特娇):中国⼈把梦特娇作为改头换⾯必选的法国名牌来追捧。
3、1980--1989年国际品牌热:⼋○年代,鳄鱼、⽼⼈头、花花公⼦等已经过时,在当时却是热销品牌。
4、1990年Cartier(卡地亚):九○年代,国际奢侈品牌开始⼤举进⼊⼤陆。
不过,⼀⽀要价⼯⼈⼀年以上薪⽔的卡地亚表,让那个年代的许多⼈难以接受。
5、1991年Zegna(杰尼亚):它让中国⼈第⼀次发现,⾯料和裁剪对⼀套西装来说原来这么重要。
6、1992年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在过去⼆⼗年,“LV”⼏乎是每个消费者⾸选的奢侈体验。
7、1993年Burberry(巴宝莉):代表英国皇室⾼贵形象的Burberry,获得成功男性的认可。
8、1993年Chanel(⾹奈⼉):梦露的⼀句“晚上我只穿Chanel N0.5⼊睡”,让中国⼥性深信这个品牌能给她们带来迷⼈魅⼒。
9、1994年Hugo Boss:有⼈说它之所以好卖,就因为BOSS的中⽂意思是“⽼板”。
10、Gucci11、在随后的年份中进⼊中国市场的奢侈品牌分别是:1997年Christion Dior、Hermes, 1998年Giorgio ArMani,2000年VersaCe、Shanghai Tang ,2001年Tiffany,2005年Valentino,2006年Prada、2006年Zara,2007年H&M。
浅析GUCCI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摘要:近年来,奢侈品行业在中国快速布局,作为行业中的佼佼者,GUCCI必要把握机会,选择有效的营销策略以吸引更多的高端消费者。
本文将以利用SWOT分析来探索GUCCI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以提高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一、企业简介GUCCI是全球顶尖奢侈品品牌之一,于1921年在佛罗伦萨创建,因其精湛的意大利手工制品而文明时尚界。
其倡导的精致生活,品味人生,运动及生活方式颇具影响力。
其企业画像给人一种高雅的男性气质。
其主要业务形成自己一条完备的产业链,从设计、选料、制造生产、销售一条龙。
且产品内容丰富,小到手表、领带,大到手包、箱包,还有鞋袜、时装。
再到日常护肤品、彩妆、香水等应有尽有。
二、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GUCCI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再上海商城开了第一家旗舰店,2010年前陆续开了20余家专卖店,2012年更是达到了55家。
2014年后新设计总监开创了复古风象,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除直辖店铺外还有各种特许经营店铺、免税店、百货商场等专卖店。
但2017-2020年,GUCCI实体店销量走低,出现了业绩增速放缓的现象。
三、SWOT分析1.优势分析S(1)GUCCI品牌具有十足的名人效应,除其中国的主要品牌代言人李宇春、倪妮外,还有众多影星、艺人都被拍摄到使用GUCCI的手包。
加之与顶尖艺术家举办联名展,既提高了GUCCI的品牌知名度又提升了其品牌价值。
(2)进入市场较早,以其绝佳的辨识度占据了市场份额,零售店颇具规模。
(3)产品做工精良、品质高。
源于精湛的意大利手工制作,其复杂的工艺极大提高了其品牌辨识度。
2.弱势分析W(1)配件款式过多,太平均。
(2)提价速度过快。
随着技术、创意等各项成本的提升,价格也迅速上调,且同款包包不同年份的品牌溢价过高。
3.机会分析O(1)精确的目标客户定位。
在中国市场,奢侈品行业的主要客户更多的为20-40岁的年轻消费群体,中老年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扩大趋势。
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及现状分析中国奢侈品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逐渐增加,这使得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潜力逐渐释放。
同时,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品牌、质量和个性化需求,奢侈品成为了中国消费者展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然而,中国奢侈品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奢侈品的价格较高,限制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力。
其次,随着中国市场的饱和度越来越高,奢侈品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此外,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奢侈品消费的政策,如反腐倡廉法规及公款消费的限制,这对中国奢侈品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中国奢侈品市场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国内外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销售额在过去十年中以每年约15%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重要消费国之一,占全球奢侈品销售额的30%以上。
从消费者结构上看,中国的年轻一代成为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军。
这一代人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拥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广泛的国际视野,对奢侈品的接受度也更高。
与此同时,中国的线上销售渠道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奢侈品品牌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据统计,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线上销售额占比已经超过20%,预计未来还会继续增长。
在品牌布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开始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
同时,一些国内奢侈品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表明中国奢侈品市场逐渐由“买家市场”转变为“卖家市场”,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议价能力也逐渐增强。
总的来说,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年轻一代人。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国奢侈品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奢侈品品牌应加强在中国市场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与线下线上销售渠道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轻奢侈入市抢占国内百货市场
2012年06月18日16:27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2年6月11日作者:朱烨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国际一线大牌上闪耀抢眼的logo,恐怕是很多女人心中奢侈的梦想,但其令人咋舌的价格却把很多有心无力的追求者挡在了门外。
与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高端奢侈品牌相比,退而求其次,转投小众设计师品牌的怀抱成为了越来越多既希望彰显品位,又不想负担昂贵的消费的顾客的选择。
刚刚过去的两年,无疑是快时尚大行其道的两年,ZARA、H&M、GAP、UNIQLO、C&A一时间风靡各大零售商场。
然而在经历了对款式和设计的“疯狂追求”之后,设计抄袭、成本降低,品质变差使得消费者和市场对快时尚的痴迷越发降温并回归理性。
而所谓的快时尚已经变成一种伪时尚,太多泛滥的信息也让消费者应接不暇,无法辨别。
追求真正好的设计和品质的顾客越来越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理论,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投入产出比和成本价格论,但是当传统的奢侈大牌仍旧是奢求、现有的普通主流时尚品牌又无法满足品质和设计双重要求的时候,“轻奢侈”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品牌定位在中高档、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轻奢侈品,正受到白领群体的热捧。
何谓轻奢侈品
轻奢侈品的主要含义分为两个方面,即顶尖设计师原创设计和高品质面料工艺。
是一种较为小众的的消费品,绝不会像快时尚品牌那样成为街牌。
与奢侈品大牌不一样的是,轻奢侈品牌可能不会太注重于前卫设计,而是遵循品质第一的原则。
市面上能最容易找得到的轻奢侈品,就是一线时尚品牌开设的副线,譬如Miu Miu之于PRADA、Emporio Armani之于Giorgio Armani、MARC BY MARC JACOBS之于MARC JACOBS、DKNY之于Donna Karan等。
这些品牌的共同特点,就是既拥有一线品牌的“血统”,也就是款式特色,其自身极具设计感和独特性,但又兼顾消费者较为年轻、多变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它们的价格档次方面向下延伸,能让更多人消费得起。
例如英国殿堂级大牌Alexander McQueen的副线MCQ,价格往往比主线便宜了将近40%。
简单地说,轻奢侈品是指奢侈品范畴在价格档次方面向下延伸的更多人消费得起的高档商品概念,也可称之为广义奢侈品概念。
轻奢侈品的价位都在什么范围呢?轻奢侈品与奢侈品的最大的区分在于价格,不会像奢侈品那样可望不可即,轻奢侈品牌定位一般是中高档,普通小资人群即可消费的起。
广州市服装设计协会主席、时尚产业研究专家李基海认为,如果从价位上来归限轻奢侈品,两千元到五千元是一个定势范围。
例如Moonsa 轻奢侈女鞋的价位一般在1000-5000之间。
而在我国,轻奢侈品的主体消费人群分布比较广,从入门者到资深粉丝,从白领到金领阶层都有,他们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和鉴赏能力,对时尚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消费动机的核心是有保障的品质,追求高品位的生活以及社会地位与身份的体现。
而普通白领用户消费轻奢侈品则更多的是为了在工作繁忙之余,偶然给自己犒赏一下。
但跟专门消费高端奢侈品的买家相比,平均年龄会更低一些。
据报告显示,中国内地主流奢侈品消费人群已达总人口的16%,约2亿人。
这些人主要生活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月收入在1万元到5万元之间,在消费行为上大致趋势比较明朗,但却时有交集。
轻奢侈品与高端奢侈品之间的泾渭也不再分明。
她们既会垂青数千元的轻奢侈品,也不会打消其追逐天价珠宝、腕表的雅兴。
所以说,这两种人群是一并存在、时有交集。
再加上一些运作特别成功的复线品牌,例如MiuMiu,它的副线意义早已经不那么明显,更多时候是作为一个独立品牌出现,从设计、销售都能跟主线品牌分庭抗礼,因此其吸引的消费者也是复合型的。
轻奢侈品牌成百货新宠
面对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国内无论是购物中心还是百货店,都无法按兵不动,而是开始瞧准“轻奢侈”这块肥肉奋勇向前,试图分一杯羹。
而这种影响在时尚灵敏极高的服装批发市场里也能见到,在不久前刚开业的成都最新购物中心万象城品牌名单里,快时尚品牌一个都没有出现,反而是通过买手集合店带来了诸如Alexandre Mcqueen、Super、Anteprima、DAKS、PAUL&SHARK等知名度高,价格却亲民的精选货品。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DAKS、PAUL&SHARK这两个品牌是成都美美百货代理的品牌,如今它们此次在成都第一次走出美美,选择万象城。
对于万象城来说,也是对其在业界营运能力、市场号召力等的一种认可,反过来,DAKS、PAUL&SHARK这样成熟度高、价位适中的品牌的出现,也成为了万象城快速吸引到新的消费者的一种保证。
华润置地成都商管公司推广总监杨帆也对“轻奢侈”的概念表示了认可,而万象城的目标,正是为这部分成长型消费者做好服务和配套的工作。
青睐“轻奢侈”的零售企业远远不止万象城一家,成都王府井百货副总经理赵英明谈及“轻奢侈”时认为,“轻奢侈”是介于奢侈品和普通消费品之间的一个时尚品类,首先它要符合最前沿的流行趋势,又有相对奢侈品而言更为亲民的价格。
赵英明介绍成都王府井百货从2008年开始便提出“轻奢侈”这一概念,是成都较早一批关注到此趋势的百货公司。
此后,王府井首先对一店的品牌进行了逐步调整,引进如BOSS orange、DKNY men等为代表的品牌,对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在两店开出之后,这一理念被贯彻始终,带来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品牌,其中不乏一众独有品牌,这些品牌对王府井二店形成异化竞争有积极的意义。
“8月份开始,作为今年改造的重头戏,王府井一店将陆续引进一系列全新品牌”据成都王府井百货副总经理赵英明表示。
虽然目前表示不便提早透露具体有哪些品牌,不过据他称这些品牌正是这里所讲的“轻奢侈”品牌,且以成都独有品牌为最大卖点。
“在通过不断引进国际品牌为卖场注入新元素后,这些品牌在成都取得了相当不俗的业绩,不少专柜甚至一跃成为全国销售冠军。
正是成都对这一类品牌巨大的消费潜力,也使得更多的品牌有欲望和信心进驻成都市场。
”
轻奢主义的概念在中国刚刚萌发,但在日本却早已盛行,不仅仅因为日本消费者群体细分得比较清晰,更重要的是日本零售卖场的科学设置和布局,让行业的发展更具有空间。
例如CHLOE的副线产品SeeByChloe,在东京新宿的很多百货都能轻易找到独立专柜,而到了香港,它就只出现在尖沙咀或者中环的高级买手百货,不仅选择少,价位也更高,导致其真正的受众群体不能受惠,而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也彻底伤害了设计初衷者的心。
轻奢主义的本质就是让消费者强调以较低的价格,更少的负担享受一流品质的消费品,但其在国内市场尚未完全打开、自身又正在发展的当口,我们的零售业态正在以积极的态度接受着一个又一个新兴概念,对于“轻奢侈”品牌亦是如此,究竟这一阵风能否像快时尚风那样迅速席卷市场,我们唯有静静地等待。
轻奢侈的前世今生
回到1981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Giorgio Armani在开设时尚界首个真正意义的副牌Emporio Armani时,只是为了分流消费者,他们万万没预估到这些副牌还能引领起一股消费潮流,以此愈发地壮大了奢侈品消费,顺而成为一种新的态势。
而且,早期的轻奢主义还没如今这般风生水起,在很多情况下,不少副线品牌还是依靠“吃老本”维生,譬如大量地印制品牌LOGO的T恤,以此吸引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奢侈品消费者。
但在新千年后,随着快时尚品牌的兴起,一些“懒惰”的副线品牌在产品上已经无法与那些走高阶时尚的品牌拉开差距,而价格又不占据任何优势,因此不少大牌都重新定义副线,让其更具有生命力。
在这股浪潮的推进下,如今活跃在轻奢侈圈子的领头羊们就得到极好的修正。
轻奢侈概念第一次正式被当做品牌定位来自于佛罗伦萨的女鞋品牌Moonsa,作为快消时尚的对立面被提出来的,拒绝为了更新的频率、琳琅满目的款式,而放弃品牌的原创设计和品质保证。
在Moonsa看来,真正的时尚不应该是跟更新速度成正比的,而是好的设计师花精力的艺术创作。
See By Chloe、Miu Miu等轻奢侈品牌渐渐发展壮大,设计团队花时间研究其面料质感、印花、水洗等方面的新意,为年轻的前卫消费者提供最新最酷的设计。
而当这类副线品牌在市场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轻奢主义在欧美地区也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并且,它们逐渐蔓延来到亚洲、来到中国。
而在奢侈品被广泛追求和膜拜的今天,轻奢侈突然成为了时尚圈里的一股清风,载着优秀的设计、独特的品位和合理的价格成为了个性时髦人士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