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简答题终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7
微观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5.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6. 弹性: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7.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9.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10.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11. 互补品: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12. 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武汉大学 微观经济学试题姓名: 学号: 分数: 一、简答题 (40分)1、什么是比较优势?假设张三每小时可以生产1斤牛肉和4斤土豆,李四每小时可以生产3斤牛肉和6斤土豆。
谁在生产牛肉上拥有比较优势?谁在生产土豆上拥有比较优势?(10分)2、一个厂商的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是什么?它们是否相同,请给予解释?(或者问:经济学家们计算的利润与会计师计算的利润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 (10分)3、请解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是什么?当一个竞争性厂商将销售量翻一番时,该厂商的产出价格和总收益会有什么变化? (10分)4、什么是公地的悲剧?如何解决公地的悲剧? (10分)二、计算题 (30分)5、张三和李四两个人开车到加油站,两人在看油价前,每个人都表达各自的意愿,张三说:“我要10加仑汽油”,李四说:“我要10元钱的汽油”。
请计算张三和李四各自的需求价格弹性?(15分)6、解释为什么一个垄断者总是生产这样一个产量,该产量处的需求曲线富有弹性?(Explain why a monopolist will always produce a quantity at which the demand curve is elastic? )(15分)三、图形分析题 (30分)7、(1)农业丰收了对农民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2)一场摧毁了一半农作物的干旱对农民是一件好事吗?(3)如果这场干旱对农民是好事,为什么农民不会在不干旱时摧毁自己的农作物?(15分)8、(1)用图形画出一个代表性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2)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一个竞争性厂商会暂时停止生产?请给予解释。
(3)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一个竞争性厂商会退出其所在的市场?请给予解释。
(15分)武汉大学 微观经济学试题答案姓名: 学号: 分数: 一、简答题 (40分)1、什么是比较优势?假设张三每小时可以生产1斤牛肉和4斤土豆,李四每小时可以生产3斤牛肉和6斤土豆。
中级微观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消费者剩余是指:A. 消费者支付的价格B.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C. 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D. 生产者剩余答案:B2. 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均衡下,企业的经济利润为:A. 正B. 零C. 负D. 无法确定答案:B3.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 边际成本始终低于平均成本B. 边际成本始终高于平均成本C.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没有固定关系D. 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答案:D4. 价格弹性的定义是:A. 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B. 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C. 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D. 供给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答案:A5. 垄断市场中,垄断者通过:A. 降低价格来增加销量B. 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C. 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D. 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答案:C6. 以下哪项不属于公共品的特点:A. 非排他性B. 非竞争性C. 私人生产D. 政府提供答案:C7. 外部性是指:A. 个人或企业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对第三方造成的未被市场机制反映在价格中的成本或收益B. 产品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C. 个人或企业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和收益D.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答案:A8.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指的是:A.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带来的效用递增B.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带来的效用递减C.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带来的效用保持不变D. 随着消费量的减少,每单位商品带来的效用递减答案:B9. 完全信息市场假设是指:A. 市场中的买卖双方对交易信息完全了解B. 市场中的买卖双方对交易信息完全不了解C. 市场中只有卖方了解交易信息D. 市场中只有买方了解交易信息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市场失灵的原因:A. 外部性B. 公共品C. 信息不对称D. 完全竞争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解释什么是需求弹性,并举例说明如何计算需求弹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七版第五章课后简答题总结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七版第五章课后简答题总结生产成本:1、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曲线在短期与长期中如何不同?为什么会不同?答:长期来看,企业可以调整在短期中固定的生产要素;比如企业可以扩大工厂规模。
结果就是,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比起短期总成本曲线呈更加平坦的U形。
2、给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下定义并解释二者产生的原因。
答:规模经济存在时,由于工人专业化的分工,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上升而下降;规模不经济存在时,由于过大的组织内部员工的合作存在协调问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上升而上升。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竞争企业如何决定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解释原因答: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设定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
如果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来增加利润,而如果价格低于边际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减少产量来提高利润。
2、一般而言,市场供给曲线是在短期中更富有弹性,还是在长期中更富有弹性?解释原因答:市场供给曲线通常在长期中更具有弹性。
在竞争市场中,因为进入与退出发生,直到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所以供给的数量在长期的价格变动更为敏感。
3、你到镇里最好的餐馆点了一道40美元的龙虾。
吃了一半龙虾,你就感到非常饱了。
你的朋友想劝你吃完,因为你无法把它拿回家,而且“你已经为此花了钱”。
你应该怎么做?答:如果你已经点了晚餐,其成本就是沉没成本,所以这并不是一种机会成本。
所以说,晚餐的成本不应该影响你是否把它吃完的决定。
4、考虑一个竞争市场上的某个企业。
如果它的产量翻了一番,总收益会发生什么变动?答:总收益翻一番。
这是因为,在竞争市场上,价格并不受任何一个个别企业销售量影响。
5、你去你们的校园书店,并看到印有你们大学校徽的咖啡杯。
它值5美元,而你的评价是8美元,因此你买了它。
在你走回汽车的路上,你把这个杯子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
你应该再买一个呢,还是回家呢?为什么?答:你应该购买另一个咖啡杯,因为边际收益将大于边际成本。
一、名词解释1、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弹性: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它等于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值。
3、收入弹性:一般指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
4、交叉弹性:指需求或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5、替代品:指在效用上可以相互代替,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的商品。
6、互补品:指在效用上互相补充配合,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的商品。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9、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
10、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11、经济利润: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
12、可变成本:指在短期内可以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13、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的一个行业,其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
14、完全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15、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指由于垄断者凭借其拥有的某种垄断力量,对自己所出售同类产品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
微观经济学简答题1.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消费者均衡如何实现。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消费者均衡发生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的位置。
在切点对应的两种商品的组合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
同时切点满足MUx/Px=MUy/Py这一条件。
2. 解决环境污染有三种方法,关闭工厂,指定排污标准对超标准进行罚款,或通过产权交易来解决,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答:出现环境污染从经济学角度看是由于外部性的存在。
第一种方法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它减少了社会的生产。
第二种方法即对企业征收税,用于补偿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但这需要政府的力量出现。
第三种方法即利用市场的力量,即通过产权交易将环境污染内部化,使企业有内部的动力来解决环境污染。
3.试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如何实现长期均衡。
答: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MC=LAC。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在长期中由于厂商数目的变动和生产规模的变化,使得价格需求曲线上下移动,最终达到长期均衡时,价格需求曲线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满足MR=MC=LAC。
即此时厂商也将产量调整到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状态。
但是此时厂商处于不亏不赢的状态,没有超额利润,只能获得正常的利润。
4.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
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
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答:餐饮业属于需求富有弹性,中小学教科书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降价可使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降价会使总收益减少。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降价促销,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降价促销。
5.国防、钢铁厂的污染、特大企业的存在都会引起市场的失灵,它们各自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答:国防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因为它是一种公共物品。
1、影响需求的因素是什么?①商品的自身价格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的偏好⑤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2、影响供给的因素是什么?①商品的自身价格②生产的成本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生产的技术水平⑤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决定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而需求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4、简述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区别。
供给量的变动:当其它因素不变时,因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导致其供给量的变动,即为供给量变动。
供给变化:当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某一其它因素的变化导致供给的变化从而使供给曲线左移或右移,即称供给移动。
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①最有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
也即是说,最有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②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P74)6、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P60)7、叙述基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用文字叙述)。
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P61)8、什么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P69—70)9、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集中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常量是递减的.(P107)(百度: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简答题1..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需求量的?答: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的商品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人数。
商品价格越高则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则相反;当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的时候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当相关商品价格上升而本商品价格不变则本商品的需求量上升,反之则相反;偏好强度越强则需求量越大,反之则相反;当消费者预期商品下一期的价格会上升,那么就会增加对其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一个商品市场的消费人数增减会直接影响该市场的需求量。
2.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供给量的?答: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生产者人数。
生产成本越低,供给量越大,反之则相反;生产水平越高,供给量越大,反之则相反。
3.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征?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票号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特征1,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特征2,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
特征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4.什么是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有什么特征?答: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特征1,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大小表示产量水平高低;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反之产量水平高。
特征2,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特征3,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5.什么是垄断市场?形成垄断的原因有哪些?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原因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原因2,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原因3,政府的特许6.什么是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须具备什么条件?答: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四、简答论述(简答4小题,共20分;论述1小题,共12分)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和特征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它是表示能够带给消费者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假定效用函数延续,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差异曲线。
里原点越远代表效用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效用越低。
2.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2.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下,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有何关系?1、ed>1,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涨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向变动。
2、ed<1,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涨价会增加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向变动。
3、ed=1,价格变动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4、两种特殊情况:(1)、ed=∞,由于在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厂商因而不会降价,涨价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为零。
(2)、ed=0,价格变动会使销售收入同比例同向变动。
3. 如果企业处于MRTSLK>(W/r)或MRTSLK<(W /r) 时,企业应该分别如何调整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以达到最优的要素组合。
最优要素组合原则:MRTS LK=w/r,即,MRTS LK=MR L/MP KMR L = MR kw r1、当企业处于MRTS LK>w/r时,即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大于等成本线的斜率,应该沿着等产量线向右下方调整,增加劳动使用量同时减少资本使用量,可以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来达到最优要素组合。
2、当企业处于MRTS LK<w/r时,即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小于等成本线的学率,应该沿着等产量线向左上方调整,减少劳动使用量同时增加资本使用量,可以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来达到最优要素组合。
《中级微观经济学》试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消费者剩余-解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是消费者获得的净收益。
2. 边际替代率-解释:消费者在维持同一效用水平的情况下,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
3. 规模经济-解释:当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时,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
4. 纳什均衡-解释:在博弈论中,每个参与者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情况下,所选择的最佳策略组合。
5. 帕累托最优-解释:资源配置的一种状态,无法在不使任何人变得更差的情况下,使某些人变得更好。
二、填空题(5道题)1. 在短期生产函数中,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固定时,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产量的增加量递减)。
2. 供给弹性大于1表示(供给是弹性的)。
3. 无差异曲线上的点表示(消费者获得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组合)。
4.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均衡时,企业的经济利润是(零)。
5. 价格上限政策可能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商品短缺)。
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 A. 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B. 同质产品- C. 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 D. 厂商具有定价权-答案:D2. 在长期,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会选择生产在()。
- A. 平均成本最低的产量- B. 边际成本最低的产量- C. 平均总成本等于价格的产量- D. 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产量-答案:D3.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是价格无弹性的,那么价格上升10%将导致需求量()。
- A. 增加10%- B. 减少10%- C. 减少少于10%- D. 减少多于10%-答案:C4. 在垄断市场中,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
- A. 边际成本等于价格- B. 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 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答案:C5. 在短期内,完全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是()。
- A. 平均总成本曲线- B.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C. 边际成本曲线- D.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上的部分-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5道题)1.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微观经济学习题1.均衡价格是怎样决定的?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趋于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趋于下降;当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价格形成均衡。
5.请用需求弹性理论简要分析“薄利多销”的含义能薄利多销,是因为那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的降价可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使总收益增加。
8.请解释亚当•斯密提出的“价值之谜”——水的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却很小;钻石的使用价值很小,但交换价值却很大。
商品的交换价值(价格)并不取决于该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取决于它的边际效用.水的边际效用很小,而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10. 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解答:要点如下:(1)本题涉及的两个基本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来表示。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其斜率为- eq \f(P1,P2) 。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切点上,于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S12= eq \f(P1,P2) ,或者 eq \f(MU1,P1) = eq \f(MU2,P2) 。
(3)在(2)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即令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便可以得到该商品的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如图3—8(a)所示。
图3—8(4)在(3)的基础上,将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量即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描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如图3—8(b)所示。
显然有:需求曲线一般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而且,在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都是可以在该价格水平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最优消费数量。
11.为什么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一定要在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相交?由于平均产量曲线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就表明,当平均产量上升时,边际产量必然大于平均产量,而当平均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必然小于平均产量。
这样,边际产量曲线就与平均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
这时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等。
要使平均产量增加,最后一单位投入量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就要大,即边际产量要大于平均产量。
同样,当平均产量下降时,也要由较低的边际产量“压下去”。
(这个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参见{系列教程第四册《经济学教学指导书》。
}13.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都呈现出U形特征。
请问:导致它们呈现这一特征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解答:导致SAC曲线和LAC曲线呈U形特征的原因是不相同。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曲线表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再下降的特征,相应地,这一特征体现在成本变动方面,便是决定了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表现出先下降达到最低点以后再上升的U形特征。
而SMC曲线的U形特征又进一步决定了SAC曲线必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简言之,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导致SAC曲线呈U形特征的原因。
在长期生产中,在企业的生产从很低的产量水平逐步增加并相应地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会经历从规模经济(亦为内在经济)到规模不经济(亦为内在不经济)的变化过程,从而导致LAC曲线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14. 画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图4—3解答:以图4—3为例,要点如下:(1)由于本题的约束条件是既定的成本,所以,在图4—3中,只有一条等成本线AB;此外,有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和Q3以供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最大产量水平。
(2)在约束条件即等成本线AB给定的条件下,先看等产量曲线Q3,该曲线处于AB线以外,与AB线既无交点又无切点,所以,等产量曲线Q3表示的产量过大,既定的等成本线AB不可能实现Q3的产量。
再看等产量曲线Q1,它与既定的AB线交于a、b两点。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只要从a点出发,沿着AB线往下向E点靠拢,或者从b点出发,沿着AB线往上向E点靠拢,就都可以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不断地增加产量,最后在等成本线AB与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处E点,实现最大的产量。
由此可得,厂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MRTS LK= eq \f(w,r) ,且整理可得 eq \f(MP L,w) = eq \f(MP K,r) 。
图4—415. 画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解答:以图4—4为例,要点如下:(1)由于本题的约束条件是既定的产量,所以,在图4—4中,只有一条等产量曲线 eq \o(Q,\s\up6(-)) ;此外,有三条等成本线AB、A′B′和A″B″以供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最小成本。
(2)在约束条件即等产量曲线 eq \o(Q,\s\up6(-)) 给定的条件下,先看等成本线AB,该线处于等产量曲线 eq \o(Q,\s\up6(-)) 以下,与等产量曲线 eq \o(Q,\s\up6(-)) 既无交点又无切点,所以,等成本线AB所代表的成本过小,它不可能生产既定产量 eq \o(Q,\s\up6(-)) 。
再看等成本线A″B″,它与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交于a、b两点。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只要从a点出发,沿着等产量曲线 eq \o(Q,\s\up6(-)) 往下向E点靠拢,或者,从b点出发,沿着等产量曲线 eq \o(Q,\s\up6(-)) 往上向E点靠拢,就都可以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通过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不断地降低成本,最后在等产量曲线 eq \o(Q,\s\up6(-)) 与等成本线A′B′的相切处E点,实现最小的成本。
由此可得,厂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条件是MRTS LK= eq \f(w,r) ,且整理可得 eq \f(MP L,w) = eq \f(MP K,r) 。
16. 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 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解答:要点如下:(1)厂商的供给曲线所反映的函数关系为Q S=f(P),也就是说,厂商供给曲线应该表示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
(2)通过前面第11题利用图6—3对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SMC曲线上的各个均衡点,如E1、E2、E3、E4和E5点,恰恰都表示了在每一个相应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所提供的产量,如当价格为P1时,厂商的供给量为Q1;当价格为P2时,厂商的供给量为Q2……于是,我们可以说,SMC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但是,这样的表述是欠准确的。
考虑到在A VC曲线最低点以下的SMC曲线的部分,如E5点,由于AR<A VC,厂商是不生产的,所以,准确的表述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 曲线上等于和大于A VC曲线最低点的那一部分。
如图6—4所示。
图6—4(3)需要强调的是,由(2)所得到的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它表示厂商短期生产的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化;此外,短期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上可以给该厂商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17. 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解答:要点如下:(1)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是在给定的价格和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的。
具体分析如图6—3所示。
图6—3(2)首先,关于MR=SMC。
厂商先根据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来决定产量。
如在图6—3中,在价格顺次为P1、P2、P3、P4和P5时,厂商根据MR=SMC的原则,依次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1、Q2、Q3、Q4和Q5,相应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为E1、E2、E3、E4和E5。
(3)然后,关于AR和SAC的比较。
在(2)的基础上,厂商从(2)中所选择的产量出发,通过比较该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收益AR与短期平均成本SAC的大小,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最大利润量或最小亏损量。
在图6—3中,如果厂商在Q1的产量水平上,则厂商有AR>SAC,即π>0;如果厂商在Q2的产量水平上,则厂商有AR=SAC,即π=0;如果厂商在Q3或Q4或Q5的产量水平上,则厂商均有AR<SAC,即π<0。
(4)最后,关于AR和A VC的比较。
如果厂商在(3)中是亏损的,即π<0,那么,亏损时的厂商就需要通过比较该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收益AR和平均可变成本A VC的大小,来确定自己在亏损的情况下是否仍要继续生产。
在图6—3中,当亏损时的产量为Q3时,厂商有AR>A VC,于是,厂商继续生产,因为此时生产比不生产强;当亏损时的产量为Q4时,厂商有AR=A VC,于是,厂商生产与不生产都是一样的;而当亏损时的产量为Q5时,厂商有AR<A VC,于是,厂商必须停产,因为此时不生产比生产强。
(5)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其中,MR=AR=P。
而且,在短期均衡时,厂商的利润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
18.为什么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中实现了长期均衡时,经济利润为零?在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中,存在经济利润就会吸引新企业加入,这就会使行业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引起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的利润减少。
只要存在经济利润就会存在这种变动趋势。
同样,经济亏损的存在使企业退出该行业,这就会使行业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引起市场价格上升和企业亏损减少。
只要存在经济亏损,就会存在这种变动趋势。
因此,在长期中只有在经济利润为零时才会均衡。
这是唯一的均衡点。
19.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配置资源?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长期中厂商无法获得超额利润,只要获得正常利润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而市场对个别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线。
5.对个别企业来说,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与价格才相等。
6.完全竞争市场最理想,价格可充分发挥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第一,社会的供给与需求相等,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生产不会有不足或过剩,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第二,在长期均衡时达到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使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