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LES模型的收入增长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计量分析05经济学基地班 陈 利 40501142摘 要:本文根据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 )模型的基本理论,运用2005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在消费结构上呈现吃、交通和通信、教育和娱乐、居住、医疗保健、家庭设备、衣着、杂项商品和服务的格局,消费对经济贡献率算比较乐观,未来几年全国各城镇地区的餐饮业、交通运输以及通讯行业、建筑和装饰行业有较强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 ) 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消费需求被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构成或比例关系。
优化消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在消费结构分析中,目前通常采用的是恩格尔函数(Engel function )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ed Liner Expenditure System , 简称ELES )模型,二者在形式和内涵上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ELES 模型的突出优点在于:它考虑了收入和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行为,在没有价格资料的情况下,也能根据截面数据资料估计出各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进行需求结构估算,可以计算出收入弹性,进行需求弹性分析。
近年来,许多学者已对我国居民消费状况作了研究,例如徐文松等(2004)重点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预测,张洁颖等(2007)对浙江、湖南两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作了比较等,这些研究对深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具有深远意义,但是由于统计数据和研究重点等方面的原因,相关研究并没有采用最新全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的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构成予以深入探讨。
基于ELES模型的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摘要: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本文以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新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据此总结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扩大新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对策。
关键词:消费结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城镇居民消费是所有经济行为有效实现的环节,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是经济增长持久的拉动力。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其繁荣与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因此研究新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问题,为新疆经济的发展荐策献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增加消费,扩大需求,启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本文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以2007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项支出为指标,建立相应的需求函数模型对消费结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发现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一、分析方法——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pa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ELES)是经济学家Luich于1973年在美国计量经济学家Stone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
经Luich修订后的ELES模型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
该模型用公式表示为:PiXi=PiX0i+ai*(Y-∑PiX0i (1)其中Y代表收入,a*i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ELES的经济含义为:给定居民的收入水平Y,他们首先购买各项基本消费品PiXi0剩下的收入(Y-∑PiX0i),再按一定的比例a*i在各类消费品之间进行分配。
河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研究——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
分析
张静;李志晓;高红志
【期刊名称】《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0)1
【摘要】基于ELES模型,对2013-2021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从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逐渐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消费结构变动度分析显示,除个别年份外,居民消费结构整体变动不大,相对较稳定.通过分析消费结构熵数发现,河北省城乡居民整体消费质量较高,但是消费结构升级速度相对较慢.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新型消费、坚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等建议.
【总页数】5页(P36-40)
【作者】张静;李志晓;高红志
【作者单位】沧州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6.1
【相关文献】
1.后危机时代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研究r——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研究
2.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研究——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分析
3.2004-2012年我
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r——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研究4.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研究——基于ELES模型实证分析5.中国城乡居民相对贫困特征及变动原因研究——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ELES模型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基于ELES模型,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概述了ELES模型,然后深入分析了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特点,探讨了ELES模型在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实证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
在对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促进旅游消费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ELES模型、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实证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特点分析、应用、实证方法、案例分析、结论总结、政策建议、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消费在中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消费行为。
城镇居民作为国内旅游的重要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对国内旅游的发展和市场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通过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分析,可以揭示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特点以及其消费行为背后的动因,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水平逐渐提升。
城镇居民作为国内旅游消费的主要参与者,其消费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个人收入水平、文化素养、家庭结构等。
深入研究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对于促进国内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城镇居民消费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内消费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基于ELES模型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实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特点,为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2010年第2期兰州学刊No.22010总第197期Lan zhou xue kan Genera.l No.197基于EL ES模型的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段小红(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为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
文章依据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pend li near expend it u re syste m,ELES)模型的基本理论,根据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分别建立全国和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ELES模型,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提示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但消费潜力较大。
[关键词]ELES模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图分类号]F127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5-3492(2010)02-0215-03[收稿日期]2009-10-23 [作者简介]段小红,女,陕西华阴人,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项目/基于EL ES模型的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研究0的成果(项目编号:0902-13);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开发甘肃省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研究0的成果。
分析居民消费结构,是研究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课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是我国消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不仅低于甘肃省城镇居民,也低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据统计,2008年甘肃省总人口为2617.26万人,其中68.41%为农村居民,所以,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对扩大该地区消费需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ELES模型来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国内对居民消费结构研究较多,[1][2]但用ELES模型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和甘肃年鉴消费数据为依据,建立了ELES模型,从基本需求支出、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及需求价格弹性等方面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基于ELES模型的收入增长、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变动分析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将重点探讨收入变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收入差距导致的不同阶层居民消费习惯差异,发现了收入增长是居民消费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同类型的商品消费变化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对各类商品消费倾向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整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积极促进居民消费支出的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收入层次消费结构ELES模型本文将结合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趋势、收入分配差距的实际情况,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探索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可能途径。
相关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消费结构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经济学家的重视,早期研究成果以德国学者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系数为代表,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将逐渐缩小,恩格尔系数被广泛用于衡量和比较不同国家或者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生活水平。
随后的研究成果都着眼于需求函数模型的建立,英国学者Stone(1954)认为居民的消费可以分为基本消费需求和额外消费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消费需求函数进行改造,提出了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LES)。
由于LES模型存在内生变量,导致模型参数估计困难,英国计量经济学家Liuch(1973)对LES模型作了修改:以收入取代了LES模型中的总支出;以边际消费倾向代替预算份额,即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ELES模型)。
ELES模型较好地将理论研究与经验分析相结合,已经成为国内外较为流行的计量经济模型,ElES模型刻画了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Deaton和Muellbauer(1980)则考虑到在既定的价格以及效用水平条件下,消费者如何实现最低支出水平,并提出了近似理想需求系统(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AIDS)。
另外,国外学者也有很多运用了面板数据(Panel Data)来分析消费结构变动的影响变量,如Matyas和Sevestre(1992)等。
国内对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早期研究以定性分析和统计分析为主,20世纪末开始有学者运用上述成熟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消费结构变动进行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采用ELES模型。
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运用ELES方法对比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如臧旭恒、孙文祥(2003),徐洪水(2009),吴薇(2010),刘寒梅、张申平(2013),章立东、王世群(2011)等;以ELES方法对比不同时期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如陈丽虹(2012)、姜淼、何理(2013);张文爱(2007)、张洁颖、厉应诊(2007)则运用ELES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差异。
我国现有的对消费结构的定量研究中,ELES和AIDS等计量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比分析不同地区或者是城乡之间的消费结构变动,而对于收入分配差异引起的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消费结构差异分析较为欠缺。
另外,对于消费结构变动的时间趋势大都是采用了两个不同历史年份的比较,未能较好地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不同历史时期的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不能够对长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本文将采用ELES模型,分别运用1992-2002年和2002-2014年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对比分析七个不同收入阶层在此期间的消费结构变动的差异,对居民收入增长、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变动的内在关联进行深入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由于中国经济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因此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较小,本文将消费结构研究对象设定为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化娱乐服务教育、家庭设备用品以及杂项与服务等八项。
根据恩格尔系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逐步下降,因此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一国或者地区人民生活富裕程度。
我国的人均GDP增长较快,在2003年突破了10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别对比分析1992-2002年以及2002-2012年的消费支出数据,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和消费升级进行分析。
根据图1可以看出,2002年以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中占比最大的是食品消费支出,支出比重在35%以上;其次是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也维持在10%左右;居民消费支出占比第三位的项目则发生变化了,1995年以前是家庭设备;1995年以后被文化教育取代,且文化教育在1999年以后上升至第二位。
另外,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2年2013.53元提升到2002年的7702.80元,居民消费水平不仅总量在增加,而且消费结构也发生质的变化,食品消费支出由52.86%下降到37.68%;衣着支出由14.08下降到9.80%,家庭设备支出由8.42%下降到6.45%;与此同时,文化娱乐教育服务支出、交通通讯、居住支出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文化教育服务支出已经接近了15%,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改善。
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进入到了中等收入国家,因此本文将对比分析这前后两个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变化的异动。
根据图2可知,2003年以来,占居民消费支出的首要项目仍然是食品支出,但是食品支出占比的变化不如2003年以前明显,基本维持在35%-38%之间,没有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文化教育支出和交通通讯支出取代了衣着,交替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第二项占比,保持在10%-15%的左右水平;尤其是交通与通讯支出,在2008年以后已经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第二大来源,最后受到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住房居住支出也呈现出了一定的上升趋势。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用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等必需品的消费支出占比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体现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国由温饱型社会进入到小康型社会,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支出上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但是,这里也可以发现,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仍然较大,而且文化教育支出中教育等公共产品支出占比也较大,要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制约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支出结构改善的可能因素。
本文认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既受到既有消费观念的影响,也受到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环境、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笔者以2014年的七个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差异对比分析,来探索收入差异对消费结构可能造成的影响。
根据图3可知,不同收入阶层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食品消费支出、交通通讯支出和文化娱乐教育服务支出三项。
最低阶层的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在45.34%,而最高收入的城镇居民该项支出占比只有27.41%;交通通讯支持和文化娱乐教育服务支出占比则呈现了明显的随收入上升而上升的趋势,交通支出占比由最低的8.26%到最高的21.17%,文化娱乐教育服务支出由9.9%到14.26%;其他五项支出占比也基本保持相同趋势,但是差异不是非常明显。
基于ELES模型的消费结构变动研究(一)ELES模型的理论含义与构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是由经济学家Liuch在1973年对Stone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做出改进的基础之上提出的。
根据LES模型,在一定时期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由基本需求和额外需求两部分共同构成;其中,基本需求和人们的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以后,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消费份额安排各种商品的额外需求支出。
LES模型根据L.R.Klein和H.Rubin的效用函数构建出如下模型:(1)其中,qi为商品的实际需求量;xi为可维持生活的商品基本需求量;αi为加权参数,i=1,2,……n。
约束条件为:根据预算约束:(2)由式(1)和式(2)可以求出LES需求支出函数:(3)在式(3)中,消费者对商品i的支出额piqi即可分为两部分之和,第一部分为该商品的基本支出额pixi;第二部分就是总预算支出扣除了所有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后剩余部分用于商品i的部分,αi为边际预算份额。
由于式(3)中的预算支出通常是内生的,因此存在模型估计困难,Liuch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用收入I代替了总支出V;用边际消费倾向βi代替了边际预算份额αi,其修正后的需求函数为:(4)式(4)还需满足:(二)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ELES模型构建根据上述ELES模型的理论含义,结合上文中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描述性分析,本文对现有的研究从以下两点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认为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存在差异,说明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变化在不同收入群体中存在差异,因此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用各个收入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支出进行回归,从而定量分析其差异;其次,本文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在较短时期变化不大,在较长时期会随着收入变化而呈现质的改变,因此在时间序列数据处理时,以2003年为节点,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消费结构、边际消费倾向以及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分为八大项,如何运用ElES模型将各类支出的基本需求量和额外需求量、边际消费倾向都求出呢?本文采用加总法来进行处理,将式(4)加总后得到:(5)(6)首先,运用1992-2002年以及2002-2014年七个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进行OLS回归,可以得到式(6)中的,从而推导出两个不同时期七个不同收入阶层的总体基本需求支出以及总边际系数。
第二步,将第一步回归中计算出来的代入到式(4)中,然后分别运用不同时期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家庭设备支出、医疗支出、交通通讯支出、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居住支出以及其他支出数据和可支配收入数据进行OLS回归,得到8类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ixi和边际消费倾向βi 。
(三)ELES模型的实证结果及分析根据上述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思路,本文采用Eviews6.0软件将1992-2002年以及2003-2014年的居民消费支出和收入数据带入运行,得到了式(4)中的各参数估计值,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ELES模型结果表明,所有支出项目的参数βi的t统计值较大,模型的整体效果较好,收入变化能够解释大多数消费支出的变化;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和家庭设备消费的基本支出水平在两个不同时期模型都具有统计显著性,而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化教育的基本消费支出在1992-2002年的模型中统计不显著,笔者认为该时期是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医疗保健和教育基本由政府或者企业承担,从而导致了前后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口径可能存在差异,并直接影响到了OLS回归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