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甘肃妇女解放运动研究(1949~1956)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国建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妇女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一、平等法律地位的确立在中国建国后的妇女解放运动中,确立妇女平等法律地位成为首要目标。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及后续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废除了封建旧制度中对妇女的不平等待遇,赋予妇女和男子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这些法律承认女性的个体独立和法人地位,废除了大男子主义的婚姻制度,禁止包办和童婚,保障了妇女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
二、参与社会生产的广泛机会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还促进了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的广泛机会。
为了使妇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在城市和农村,兴办了许多培训班和学校,提供了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政府鼓励妇女从事各类职业,积极参与劳动,妇女的就业机会大幅增加。
同时,通过解放妇女的劳动力,妇女解放运动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普及妇女教育的推进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还推进了妇女教育的普及。
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倡导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妇女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提高文化素质。
同时,政府还推进了妇女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职业培训,帮助她们提高就业竞争力。
妇女教育的普及不仅对个体妇女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在法律地位确立、参与社会生产和普及妇女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为妇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后续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妇女解放运动的成功经验对于当前社会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教会我们要坚信妇女的力量,并为推动妇女地位的持续提升而共同努力。
建国后我国妇女参政的历程及现状作者:何文校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摘要:建国以后,我们的党和政府领导人十分重视提高妇女的法律地位,先后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对妇女的各种权利、义务、利益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我国妇女获得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并分阶段地参与到国家事务管理当中,这是我国妇女参政上的一个突破。
介绍了建国后我国妇女参政的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妇女参政的现状及原因。
应完善目前相关体制,提高我国女性参政比例及参政能力。
关键词:妇女参政;妇女解放;现状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2001006一、引言建国前我国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是偏低的,在建国以后一度出现了良好的开端,我们的党和政府领导人十分重视提高妇女的法律地位,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婚姻法》、《选举法》、《宪法》等法律法规,对妇女的各种权利、义务和利益(如选举权、被选举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婚姻自主权、财产继承权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而使得西方妇女经过几百年时间取得的成果,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几年里就得以实现,我国妇女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以法律的权威性推进妇女参政的进程,党和政府自上而下的干预手段是我国妇女参政的一个突出特色,也是当前我国女性参政相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建国后我国妇女参政的历程(一)第一阶段:启动并全面展开(1949—1965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实行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铲除了私有制。
在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妇女同男子一样分到了土地,这就改变了男女经济不平等的状态,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在城市,没收了官僚资本、开办国营企业,妇女同男子一样进入国有单位,成为国营企业的主人。
党和政府领导人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确立了妇女同男子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家庭生活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中国建国时期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时期,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保障。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建国时期妇女解放的历程:平等权利的确立、教育权益的巩固和经济地位的提升。
一、平等权利的确立在中国建国初期,妇女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得到了法律明确的保障。
新中国的宪法和妇女儿童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颁布,明确规定了妇女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权利。
这一举措为妇女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国后,中国开始普遍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废除了妇女包办婚姻和家庭暴力等陈旧传统。
此外,新中国积极推动并参与国际妇女权益保护和促进的事务,为世界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教育权益的巩固在中国建国时期,教育是妇女解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中国积极倡导普及教育,特别是妇女教育的普及。
此前,中国社会存在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然而,在新中国的倡导下,大量的妇女接受了教育,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政府推行全民普及教育,为妇女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妇女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
妇女参与各类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积极参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妇女在教育领域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为妇女解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建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妇女解放的进程,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各个社会阶层都能平等分享社会资源,包括妇女。
新中国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劳动生产,并逐步实现了妇女在劳动就业、职务提升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平等。
此外,中国建立了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妇女组织,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庇护和服务,帮助她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工作。
综上所述,中国建国时期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为妇女的平等权利、教育权益和经济地位的提升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举措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妇女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权益保障与妇女解放运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妇女在社会地位和权益保障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妇女解放运动也进一步推动了妇女权益的发展。
本文将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建国时期妇女权益保障与妇女解放运动的进展。
一、政治层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治体制的改革为妇女权益保障与妇女解放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建国后,毛泽东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强调妇女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这一理念为妇女争取平等权益奠定了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充分利用宣传工作,大力弘扬男女平等的观念,提高妇女政治地位的认识。
通过大规模宣传教育活动,中国建国时期的政府积极推动妇女参与政治的进程。
大量妇女积极参与政治,如冯雪峰、宋秀岩等为代表的妇女政治家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二、法律层面中国建国时期还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以促进妇女的解放。
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自由婚姻、同等权利等原则。
该法案废除了以前的封建家族制度和妇女在家庭中的陋习,有效地保障了妇女的婚姻与家庭权益。
此外,始于195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也为妇女的解放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土地改革法规定每个农村家庭的妇女都有平等的权利享受土地,这使得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社会层面在中国建国时期,大量的妇女参与到各行各业中,为妇女权益保障与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建国后,社会广泛开展了妇女参与生产劳动的运动,并在各个行业设立了妇女工作组织,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妇女参与社会生活的范围更加广阔。
此外,全国妇女联合会作为中国妇女权益保障与妇女解放运动的组织,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妇女活动,为妇女争取平等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全国妇女联合会大力倡导妇女的独立人格和平等权益,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帮助妇女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探析作者:张品来源:《知与行》2020年第02期[摘要]妇女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深受国际妇女解放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宣传工作的影响,表现为妓女获得了解放、妇女自身觉悟空前提高、追求婚姻自由。
这个时期的妇女解放教育思想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宣传以生产为中心,妇女积极投身于劳动创造中来;开展扫盲运动,妇女文盲人数减少;教育和教导相结合;一般号召与典型事例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妇女解放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妇女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且这一作用在今天将更加凸显;妇女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环节;妇女解放任重道远,其彻底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D44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2-0136-07妇女解放是全球热点话题之一,妇女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着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得到蓬勃发展,人民日报对此曾做多篇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显现了中国妇女自立自强的一面。
这些报道不仅在内容上说明了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原因、表现及新特点,在理论上也形成了一些教育思想。
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对当前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运动在我国迅速发展,主要由于:一方面来自于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尤其是亚洲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另一方面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宣传工作的影响。
(一)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国际民主妇联组织全世界各国妇女反对法西斯残余势力,反对新侵略战争,争取世界和平与人民民主,保卫妇女权利,保护儿童福利,加强全世界妇女的友谊团结。
妇女解放中国妇女走向独立与平等的历程妇女解放:中国妇女走向独立与平等的历程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地位一直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她们的权益却受到诸多限制。
本文将探讨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以及她们如何走向独立与平等的道路。
一、传统封建社会中的妇女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被严重压抑。
她们受制于男权制度,缺乏独立的权利和地位。
传统的婚姻制度中,女性必须依附于丈夫和公婆,并服从他们的支配。
同时,妇女也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被视为婚姻、传宗接代和侍奉家庭的工具。
这种封建旧观念对妇女的发展和自由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二、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妇女开始接触到启蒙思想。
这些思想倡导平等、自由和人权,为妇女走向解放开辟了道路。
在这一时期,一些进步女性积极参与到诸如女子教育和新妇女运动等活动中,开始发声争取自己的权益。
三、新文化运动与妇女解放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之一。
这个时期,妇女解放开始引起更广泛的注意。
新文化运动提倡平等、自由和民主,推动了妇女地位的变革。
在这背景下,妇女开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四、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这次运动掀起了一股新思潮,同时也对妇女地位的改变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四时期,一批富有思想活力的女性崛起,开始积极投身社会和政治改革。
她们通过发表言论、参与示威和组织妇女运动,为中国女性争取平等和独立的权利。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女性进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开始了一系列与妇女解放相关的改革措施。
婚姻法的颁布和妇女地位的提高成为重要的政府议程。
此后,中国女性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尤其是女性在教育和就业方面享有更多的机会,并且参与到社会建设中。
女性也成为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六、当代中国女性的现状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妇女的地位在当代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建国初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作者:余姣来源:《商》2015年第19期摘要: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有其独特性,它与中国社会革命密切相关,近代我国大的妇女解放运动分别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以及建国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国际女权运动的推动和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的需要,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势在必行。
这一时期的女权运动主要表现在妇女权益得到法律保障;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劳动,经济地位得到提高;妇女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怀,文化素质也有所提高;并且妇女解放的自觉意识也在增强。
妇女的解放运动虽有不足,但对国家和其自身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妇女解放;运动;发展;必要性;表现建国初期(1949年10月——1956年底),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妇女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男权压迫下彻底解放了出来,赋予她们更多的权利和自由,进一步促进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殊国情影响,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出现得较晚,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妇女解放思想开始觉醒,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传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成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1、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妇女解放意识开始觉醒,她们通过办女报来宣传女性独立的思想,并呼吁男女平等。
金天翮曾在《女界钟》里宣称,女子应争取交友、出入自由与婚姻自由的权利。
辛亥革命时期的婚姻观也提出反对包办婚姻,提倡“法治婚姻”:男女可以自由选择配偶,自由离婚,妇女可以改嫁,一夫一妻,男女同受教育,共同参加社会活动。
除此之外,反对缠足,并提出“不以小脚女人为妻”的口号,进而在法令上明文禁止“缠足”,也体现了辛亥革命时期对中国妇女身体的解放。
兴办女学,提倡女子接受教育也是当时妇女解放的重要内容,提出“兴女学,培植根本”。
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妇女在社会地位、教育、就业和政治参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些先进的妇女开始觉醒,开始反抗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束缚。
他们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妇女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这些妇女包括宋庆龄、陈独秀等,他们的努力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地位提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妇女迎来了新的时代。
新中国的妇女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妇女解放运动成为国家政策的一部分,一系列法律法规被制定出台,保障妇女的权益。
妇女开始参与社会建设,积极参与工作和政治活动。
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尊重。
三、妇女教育的普及妇女教育的普及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改革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妇女的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妇女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大学,获得高等教育。
这为妇女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妇女就业的机会增加中国妇女运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妇女就业机会的增加。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推动妇女就业,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妇女开始参与各行各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
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升,也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还表现在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上。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开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争取自己的权益。
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政府机构,成为国家的决策者。
妇女的声音在政治决策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六、妇女运动对社会的影响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妇女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保障,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其次,妇女的参与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妇女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2019年第4期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妇女解放”口号的感召下,新中国女性成为阅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通过对1949-1956年间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的阅读动机和阅读特点,分析女性阅读对新中国女性自身的成长和社会主义新生政权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女性阅读;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中图分类号:D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47(2019)04-0081-00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各阶层民众的阅读热情都非常高涨。
在“妇女解放”口号的感召下,新中国女性积极投入到各类阅读活动中。
为什么新中国初期的中国女性热衷于阅读?她们阅读什么?怎样阅读?阅读给新中国女性群体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笔者对1949-1956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通过文献所传递的信息,管窥新中国初期女性阅读的特点以及女性阅读对中国女性的成长和社会主义新生政权的重要影响。
一、新中国的全民阅读关于什么是阅读,王余光先生给出了这样的定义:阅读是阅读主体(读者)与文本(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整个宇宙)相互影响的过程,是阅读主体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一种体现[1]。
由此可以看出,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们阅读的文本除了书籍等印刷文本之外,还有更为丰富的形式。
张仲民认为,阅读针对的是文本,文本并不只表现为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它可以包括文字、图像、图片等静态的书写或印刷的形式,还可以包括声像材料如唱片、电影、电视节目等,因为从阅读的本质和效果上看,阅读书写文本和阅读声像文本所达到的效果,实际上没有太大区别[2]。
“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与所处。
我们阅读以求得了解或是开窍”,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认为,自身和世界都是人类阅读的文本[3]。
根据以上学者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本文在论及新中国的阅读活动时,关注点为广义的阅读行为,印刷文本、声像文本、实物文本等都属本文考察的阅读文本范围。
建国初期甘肃妇女解放运动研究(1949~1956)
作者:李晓正
来源:《丝绸之路》2012年第18期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解放运动很快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先后取得了诸多成果,使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甘肃作为西部偏远地区,妇女解放运动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但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宣传贯彻《婚姻法》,妇女开始识字,学习生产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
同时,妇女开始参加生产建设,获得经济独立,开创了妇女解放的新篇章。
[关键词]建国初期;甘肃;妇女解放运动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8—0062—02
“妇女解放”一词源于西方自由之精神,泛指妇女在各方面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与机会之后的个体解放。
①甘肃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在“五四运动”时期才慢慢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全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和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甘肃的妇女解放运动也在一些先进人士及政府组织的支持下取得了诸多成果。
一、建国初期甘肃妇女解放运动的社会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开始了当家做主的新生活,同时,妇女也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解脱出来,摆脱了“四大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束缚,然而,妇女解放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建国初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基础上的,并受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影响,是为民族、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
②只有在政策、法律上确立妇女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妇女解放。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郑重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得妇女在婚姻和家庭领域获得了解放。
《婚姻法》在法律上确定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和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从根本上解除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有力地涤荡了长期积淀在社会深处的男尊女卑意识。
妇女不仅获得了择偶、离婚、再婚等方面的自主权,而且在人格上受到充分尊重。
抗日战争时期,甘肃妇女在省政府主席贺耀祖夫人倪斐君的倡导和组织之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与邢华、原煊、王德谦等女士发起和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甘肃分会(简称甘肃妇女慰劳会)。
甘肃妇女慰劳会成立以后,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例如积极为前线将士
募捐,在八路军驻兰办事处谢觉哉同志的帮助下进行抗日宣传,并创办了《妇女旬刊》这样由妇女编辑负责的刊物,这些都对甘肃的抗日贡献了巨大力量。
1948年8月,《甘肅民国日报》载《婚姻平等》一文,文中强调,不得强迫已离婚之妇女再嫁。
“关于婚事,自由之权属于双方,还是男方仅有的特权?男方有意离婚,并将离婚书已给女方,而男方家中之人以男方给女方离婚书之事,概属无知,大为诧异,然女方家中之人迫女方再嫁,此种做法是否合法?”③由此可见,建国前夕的人民对于婚姻自由是由男方决定还是应该尊重男女双方的意见已产生质疑,与此同时,妇女开始参政,参与经济生活,妇女解放运动初见端倪。
1949年10月25日,中共甘肃省妇女工作委员会(简称妇委)在兰州成立。
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孙作宾兼任妇委书记,刘杰(女)任副书记,办公地点在兰州市中山路。
妇委是中共甘肃省委领导全省妇女运动的一个工作部门,是当时先于妇联的妇女领导机构,从兰州市妇委的成立以及工作的开展,不难看出甘肃省妇女解放运动的初步进行,在中共甘肃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妇委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指示,积极开展各项妇女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团结带领各族、各界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二、甘肃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措施及成果
(一)宣传与贯彻《婚姻法》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于5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婚姻法》的贯彻执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使人们认识到旧婚姻制度的弊端、新婚姻制度的优越性,使得普通群众从内心拥护新《婚姻法》,进而严格地执行新《婚姻法》。
为此,各人民团体与政府部门相互协助,结合生产及其他活动,大力宣传新《婚姻法》,并通过各种措施尤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措施活动,以保障妇女的婚姻自由。
自从新《婚姻法》颁布之后,甘肃人民对此表示了热烈的拥护,例如西峰市各区召开座谈会,宣传讨论新《婚姻法》,从而提高了与会男女对于《婚姻法》的正确认识。
通过与会人员的宣传,使人们对于《婚姻法》也有了初步认识,但仍然有一部分人违反《婚姻法》,利用封建买卖的婚姻关系,从中渔利或纳妾,经群众揭露后,分区人民法庭依据《婚姻法》的规定作了正确处理,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同和拥护。
④
(二)参加扫盲运动,妇女素质得到提高
旧中国的妇女受到严重歧视,尤其是广大劳动妇女吃不饱穿不暖,谈不上接受文化教育,甘肃的妇女则更是过着社会最底层的生活。
建国后,在政府组织的指导帮助下,妇女各方面的生活都得到改善提高,妇女素质的提高便是一个重要方面。
兰州市妇联筹委会于1950年12月底总结两月(11、12月)来的工作,并订出工作方针:近两月来,全市妇女工作已普遍展
开,各区先后均配备妇女干部协助区政府发动妇女参加支前、反特、生产等工作,建立了妇女自己的组织及识字、生产等小组。
如第三区组织了九个读报小组(20多人)、六个识字小组(20多人)、三个生产小组(32人);九区组织了两个生产小组(15人);二区组织了四个识字班,其中三个识字班中即有110多个妇女;民教馆与市妇联也合办了一个妇女识字班(30多人)。
⑤宣教方面,妇联会编印了妇女识字课本,专供妇女识字班学习,并经常抽干部给妇女讲解有关妇女问题,另外,还建立了妇女通讯小组,专供《甘肃日报》有关妇女问题的稿件。
⑥
通过扫盲活动,广大妇女积极要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文化水平,也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
妇女有了文化,更有利于参加生产活动。
例如秦安妇女工作委员会于1950年1月31日召开妇女座谈会,到会各区女干部、农村妇女、学生共30余人。
县委同志指出,目前妇女任务是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使妇女与男子一样,参加各项建设工作,并将全部代表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决定了今后工作。
⑦
(三)参加生产劳动,妇女获得经济地位的独立
甘肃省的妇女不论是在抗日战争、自卫战争还是支前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后,由于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例如兰州市妇联委员会筹办了生产合作社,经费暂由市妇联抽出一部分,购买缝纫机两部,参加妇女八人,以后按业务的发展情况,继续招收贫苦妇女参加。
如既有缝纫机,又想参加生产组织的妇女,便可与妇联接洽。
在地区,平凉妇女界为积极展开妇女工作召开妇女会议,会议先介绍了平凉的妇女工作情况,成立了30个纺织小组,得到银行三次低息贷款,用所赚的钱解决了家庭生活问题。
会议还指出,有很多妇女还受着封建的压迫,没有得到解放,为了更好更快地解放她们,必须加紧组织妇女教育。
工作组还提议建立纺织合作社,从而解决贫困家庭的困难。
⑧
甘肃妇女纷纷加入生产劳动的各行各业,这样不仅自身从家庭的束缚中渐渐解放出来,而且开始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并逐步地摆脱了经济上对男子的依附,获得了经济独立权,在生产活动的各个部门逐渐发挥了“半边天”作用,为妇女解放和女权平等提供了经济基础。
三、建国初甘肃妇女解放运动的启示
新中国建立初期甘肃省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使我们了解到,甘肃妇女已不满足于从传统的“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是进一步地争取自身各个方面的解放,积极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及思想素质,参加生产劳动和国家建设,甚至開始参与政治活动,充分显示了新中国女性新的人生追求。
首先,甘肃地处西北边陲,经济衰败,文化落后,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大量开展妇女解放运动,甘肃省人民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妇女解放才展示出其绚丽的光芒。
因此,积极宣传政府政策,努力发动、鼓励女性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半边天”是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措施。
其次,甘肃妇女解放运动在“五四”之后才兴起,并且发展得一直较为缓慢,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妇女解放的各种活动依然局限在兰州市及周边的一些市、县,广大农村尤其是部分较偏远的乡镇妇女解放仍处于较缓慢甚至是停滞状态。
妇女的受教育水平极为低下,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仍有大量农村妇女被束缚在家庭中。
因此,全面以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是农村妇女得以解放的关键。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各个阶段的妇女解放运动都是先从妇女教育兴起的,使得广大妇女能够学习文化,接受知识。
在此基础上,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妇女的思想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妇女得以参与生产建设。
在以后的妇女解放运动中仍然应该以发展教育为先,努力提高妇女素质。
[注释]
①李银河:《女性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②左际平:《20世纪50年代的妇女解放和男女义务平等:中国城市夫妻的经历与感受》,《社会》,2005年1月,总第239期。
③《婚姻平等》,民国《甘肃日报》,1948年8月1日。
④张万孝:《取缔买卖婚姻及纳妾行为——判决李含秀等婚姻无效》,《甘肃日报》,1950年9月25日。
⑤⑥《兰市妇联筹委会总结两月妇女工作:应踏踏实实深入群众进行工作》,《甘肃日报》,1950年1月12日。
⑦牛敏棋:《秦安妇女座谈会:讨论农村妇女工作》,《甘肃日报》,1950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