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三章群文阅读训练三沈从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69.01 KB
- 文档页数:75
群文阅读训练三沈从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回忆纪念性文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感受凤凰谢德才①迈步穿行在凤凰古城曲曲弯弯、朦胧幽幽的深巷,但见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浓着幽幽的冷光,脚踏上去的瞬间,感觉到稍许滑动,让我仿佛踩在了沉重的历史书页上。
②那天晚上,我住在沱江边吊脚楼的“翠翠楼”里。
说来真是幸运,我所住的“翠翠楼”竟然是古城中最为古朴的吊脚楼之一。
房间极为简单,除了一张安放行李的凳子外,就三张木床,推开木格子窗户,一股湿润的沱江的气味便涌入房间。
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脚下、木板的下面就是沱江水,而我今夜就要枕着沱江入眠。
③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
吊脚楼像士兵组成的方阵,由高到低一字排开,就像凤凰的女子,作风豪放,外形纤柔,内心善良。
这些作为凤凰古城骄傲的吊脚楼,曾在宋祖英的歌里被反复吟唱,曾是苗族和土家族的姑娘们倾诉心事的闺房,也是小伙子放飞梦想的地方。
吊脚楼里无比宁静,而沱江上依然有渡船,有桨声灯影,不远处横卧江面的虹桥上彩灯闪烁,想必是有许多人在那儿饮酒品茶、谈古论今吧。
我顺着一个女孩的指点,从一架木梯下到吊脚楼底下冲浴。
洗后,拖一双鞋,搬一张凳坐到门口的街巷边,与这里人谈起对这条街的感觉,对“翠翠楼”这座百年吊脚楼的一些思考,还说到沈从文的小说与人生……④入夜,我很久无法入眠。
闭上眼,浮现出关于凤凰的一些遥想;睁开眼,看到的是被烟熏火燎的木板壁的吊脚楼。
夜渐渐深了,仅听见楼外的沱江水沙沙作响,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黎明才醒。
那是《边城》里那水面浮起灵魂的歌声?是那撩拨翠翠少女情怀的歌声?那歌声韵味十足,给凤凰的清晨平添了一些情致。
⑤凤凰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
精致的楹联,飘逸的画卷,灵动的刺绣俯拾皆是。
“翠翠楼”里便满屋挂着裱好的字,相当漂亮。
只是地气甚潮,那潮湿一直沿着木墙爬上来,给字幅下端涂上鲜黄青绿的印痕。
练前提示“群文阅读”是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直接指向了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肯定会影响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
目前的高三复习训练,尤其是二轮复习训练,完全可以把这一理念引进来,形成一种“群文阅读训练观”,即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组同属一个内容主题和训练主题的群文阅读,既达到了训练考点考题的目的,又在内容主题上有所积累,能提高思想认识且对读写都有益处,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复习训练效益的立体化、综合化和最大化。
群文阅读训练一朱光潜美学论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从前在《论小品文》一封公开信里曾经主张道:“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
”它“包含大部分纯文学,它自然也有听众,但是作者的用意第一是要发泄自己心中所不能不发泄的。
这就是劳伦斯所说的‘为我自己而艺术’”。
于今回想,这话颇有语病。
当时我还是克罗齐的忠实信徒。
据他说,艺术即表现,表现即直觉,直觉即情感与意象相交而产生具体形式的那一种单纯的心灵综合作用。
就艺术家之为艺术家而言,他在心中直觉到一种具体意象恰能表现所要表现的情感,他就已完全尽了他的职责。
如果他不止于此,还要再进一步为自己或读者谋便利,把自己所独到的境界形诸人人可共睹的文字,他就已放弃艺术家的身份而变为实用人了。
这种看法显然和我们的常识违反。
它向常识挑衅,常识也就要向它挑衅。
这两个敌阵在我心中支持过很长期的争斗。
于是我在事实中求解答。
近代作者几乎以写作为职业,先存一个念头要产生作品,而后才去找灵感,造成艺术的心境,所谓“由文生情”,正不少于“因情生文”。
创造一件作品,藏在心中专供自己欣赏,和创造一件作品,传达出来求他人欣赏,这两种心境大不相同。
姑举一例,小说、戏剧常布疑阵,突出惊人之笔,作者自己对于全局一目了然,本无须有此,他所以出此,大半为着要在读者心中产生所希望的效果。
由此类推,文艺上许多技巧,都是为打动读者而设。
从这个观点看,用文字传达出来的文艺作品没有完全是“自言自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