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报名登记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大学生村官报名:2019大学生村官报名时间篇一:2019年辽宁省选聘大学生村官报名申请表附件22019年辽宁省选聘大学生村官报名申请表2.生源地栏填写上大学前本人户籍所在地,统一填写到“××市××县”或“××市××区”;3.选择去向栏统一填写到“××市”,辽宁省生源毕业生按生源地定向报名,外省生源毕业生可按意愿选择填写省内任一城市;4.简历及担任职务栏从小学填起,时间连续不中断。
篇二:2019上海市大学生村官考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公告2019上海市大学生村官考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公告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9]36号)文件精神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部署要求,为切实加强本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锻炼成长,着力培养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现就2019年本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选聘数量2019年度上海市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安排238名,任职岗位为本市9个郊区(县)“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助理”岗位。
二、选聘对象和选聘条件1、30周岁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2、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能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3、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身体健康。
4、应届毕业生须是本市高校毕业生或外省市高校上海生源毕业生,一般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须是院系以上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
5、往届毕业生须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且为2019年以后毕业,具备上海户籍或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须达到120分且附有积分确认单)或有效期内的人才类居住证以及毕业证书。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引导大学生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中央决定,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根据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选聘数量和名额分配中央决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从****年开始,连续选聘*年。
****年,中组部下达我省选聘计划****名,分配除临沂、滨州外的其他各市组织实施。
自今年开始,中组部下达的选聘计划,根据各市行政村数量和工作实际分配。
各市上一年空缺的选聘计划,纳入下一年选聘范围,由省里统一分配。
二、选聘对象、条件和程序选聘对象为**岁以下XX生源或具有XX常住户口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生除外),重点是应届毕业和毕业*至*年的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选聘,其中党员(含预备党员)要达到**%以上。
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经报名确认后,直接参加面试。
选聘的基本条件是:(1)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
(2)学习成绩良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3)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
(4)身体健康。
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此前各地自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符合上述条件,经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推荐,可以参加选聘。
选聘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一般通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检、公示、决定聘用、培训上岗等程序进行。
三、选聘任职本着有利于统一管理服务,有利于开展工作,有利于培养锻炼干部的原则,合理安排高校毕业生的岗位。
关于2011年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通知各省辖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公务员局,各省管普通本科院校: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中原崛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有关精神,经研究决定,2011年继续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以及中组部和我省关于选调生工作的有关要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严格标准,保证质量,选调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良、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进行培养锻炼,为各级机关选调公务员、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
二、选调数量和资格条件(一)选调数量根据《2009-2020年河南省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求,2011年计划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420名,其中:应届毕业生320人(本科217人、硕士77人、博士26人),服务农村基层高校毕业生100人。
具体名额分配见附表4。
(二)选调对象1、2011年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定向、委培生除外)。
其中,报考者必须是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或本科、研究生学习期间担任过班级以上学生干部且连续1年以上,或本科、研究生学习期间被评为院(系)级以上“三好学生”。
实行不同学制的研究生,于2010年下半年毕业的可以报考,2011年下半年毕业的不能报考。
2、服务农村基层的高校毕业生。
我省目前在岗、截止2010年12月31日连续计算任职2年以上、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干部”和我省招募的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且于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甘肃省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施细则甘肃省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施细则全省拟选聘500名大学生村官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或条件相对艰苦、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村工作,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惠农政策、协助落实扶贫措施、引导发展富民产业、引领推进电商扶贫和帮助建强村级组织。
甘肃省大学生村官聘期为3年,其中甘南州聘期为2年。
一、选聘对象2022年毕业的全日制国内公办普通高校(不含独立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三本和专升本)和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
二、选聘条件1.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观念强,品德优良,作风踏实,热爱农村工作,立志投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农村发展工作。
2.鼓励涉农专业和乡村规划、农业科技、电子商务、金融管理、信息技术等基层急需专业毕业生和“985”“211”等重点院校毕业生报考;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院系团学干部优先选聘。
3.身体健康,符合《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22〕7号)规定的体检要求,体检合格的方可录用(大学生村官岗位要求适宜男性报考,立志扎根农村、能吃苦的女性也可以报考)。
4.报考甘南州的,原则上应为甘南籍高校毕业生,其他热爱藏区工作、熟悉“藏汉”双语的也可报名。
三、待遇和保障政策根据中央组织部及我省有关政策,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享受以下待遇和保障政策:1.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资金和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主要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承担,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承担。
2.新聘任大学生村官补贴标准比照当年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按月发放。
中央财政人均每年补贴2.5万元,省级财政人均每年补贴0.6万元。
对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央财政一次性发放安置费2022元,省级财政一次性发放安置费1000元。
3.为大学生村官办理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大学生村官保费为每人每年60元。
其中,30元由中国人寿捐赠;其余30元一般可由大学生村官个人承担10元,县(市、区)财政承担20元。
根据《中共信阳市委关于选聘“⼤学⽣村⼲部”的意见》(信发〔2008〕1号)和市委组织部等⼗三部门《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豫组通〔2009〕24号⽂件的实施意见》(信组通〔2009〕57号)等⽂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从⾼校毕业⽣中公开选聘第三批“⼤学⽣村⼲部”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选聘名额 2009年,全市从⾼校毕业⽣中选聘1300名“⼤学⽣村⼲部”。
其中,浉河区87名,平桥区100名,罗⼭县118名★,潢川县113名★,固始县268名★,息县108名★,淮滨县113名★,商城县183名★,光⼭县125名★,新县62名★,⽺⼭新区4名,南湾湖风景区5名,鸡公⼭管理区6名,上天梯管理区3名,信阳⼯业城5名。
(注:带“★”号的为国定和省定扶贫开发⼯作重点县) ⼆、报名资格、条件 1、主要选聘应届毕业或毕业1⾄2年的、具有⼤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校毕业⽣;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79年9⽉1⽇以后出⽣);⾝体健康。
2、参加省⼈⼒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等部门组织的到信阳市农村基层服务的“三⽀⼀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的⾼校毕业⽣和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信阳籍⾼校毕业⽣,本⼈⾃愿且具备选聘基本条件的。
3、报考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达不到1:1.5⽐例的选聘单位,可允许具有信阳户籍的全⽇制普通⾼校⼤专学历毕业⽣报名。
⼤专学历毕业⽣选聘⽐例不超过选聘总⼈数的20%,国定和省定扶贫开发⼯作重点县可放宽到30%。
选聘全⽇制⼤专学历毕业⽣的单位和选聘名额于10⽉19⽇另⾏公告。
4、有下列情形之⼀者不得报考:①正在服刑、劳动教养的;②受党纪、政纪处分,处分期未满的;③因违法违纪正在调查处理的;④其他不符合选聘条件的。
三、报名时间和地点 1、报名时间:①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2009年10⽉14⽇⾄10⽉18⽇。
②全⽇制⼤专学历毕业⽣:2009年10⽉20⽇⾄10⽉22⽇。
根据中央组织部等部委《关于印发〈关于选聘⾼校毕业⽣到村任职⼯作的意见(试⾏)〉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精神和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鲁组通字[2009]18号)要求,现将2009年我省选聘⾼校毕业⽣到村任职⼯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选聘数量和名额分配 2009年,全省共选聘到村任职⾼校毕业⽣2823名。
分配各市选聘计划如下: 济南市150名,青岛市100名,淄博市160名,枣庄市146名,东营市40名,烟台市176名,潍坊市300名,济宁市440名,泰安市249名,威海市205名,⽇照市51名,莱芜市50名,德州市343名,聊城市170名,菏泽市243名。
临沂市、滨州市今年不再选聘。
⼆、选聘对象和条件 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1979年5⽉31⽇以后出⽣)⼭东⽣源或具有⼭东常住户⼝的全⽇制普通⾼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定向培养、委托培养⽣除外),重点是应届毕业和毕业1⾄2年的本科⽣、研究⽣,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中共党员的优秀团⼲部、优秀学⽣⼲部也可选聘。
选聘的基本条件是:(1)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
(2)学习成绩良好,具备⼀定的组织协调能⼒。
(3)⾃愿到农村基层⼯作。
(4)⾝体健康。
参加“三⽀⼀扶”计划等活动期满的⾼校毕业⽣,以及此前各地⾃⾏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校毕业⽣,符合上述条件,经县级主管部门(单位)推荐,可以参加选聘。
有下列情形之⼀的,不得参加选聘:(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在⼤学期间,被学校给予纪律处分的。
(3)不能在规定学制内获得相应毕业证和学位证的。
(4)2008年省委组织部组织选聘录⽤的到村任职⾼校毕业⽣。
(5)影响选聘的其他情况。
三、选聘程序 选聘⼯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按照个⼈报名、资格审查、笔试、⾯试、考察、体检、公⽰、聘⽤等程序进⾏。
吉林省大学生村官考试报名要求吉林省大学生村官考试报名要求吉林省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吉林省大学生村官考试报名预计在4月份报名,6月份考试。
1.发布公告。
在《吉林日报》等新闻媒体和吉林组织工作网站发布选聘公告。
各高校采取有效形式,大力宣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2.网上报名。
4月15日(星期一)8:30-4月26日(星期五)16:30,符合报名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须登陆吉林组织工作网站,填写打印《吉林省大学生村官报名登记表》和《吉林省大学生村官报名人员信息采集表》(均用A4纸正反面打印,一式2份)。
应聘人员须在网上如实、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近6个月内的正面免冠证件数码彩色照片。
上传照片前,请使用网上报名流程中提供的“照片处理工具”将照片处理成宽120×高160像素,以保证格式的正确。
应聘人员可填报两个应聘志愿,但不能同时填报同一市州下辖的村。
考生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同时报名,如使用取消报名资格。
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错报姓名、身份证号、应聘志愿等信息,责任自负。
3.高校推荐。
4月15日-4月26日,符合报名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将在网上打印的《吉林省大学生村官报名登记表》,送院系党组织和校党委审查公示。
公示无异议后,院系党组织和高校党委分别签署审查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
4.资格审查。
5月6日(星期一)9:00-5月10日(星期五)16:30,应聘人员将加盖好相关印章的《吉林省大学生村官报名登记表》和《吉林省大学生村官报名人员信息采集表》(均用A4纸正反面打印,一式2份)直接送到吉林省长春市新发宾馆指定房间审查。
吉林省委组织部审查时,应聘人员须提供身份证、户口和毕业证原件(应届毕业生,须提供学校教务处出具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证明》)。
5.考试资格确认。
附件4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报名登记表
填表说明
请报考人员按照以下要求,填写《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报名登记表》。
1、登记表页面设置为A4纸张,一式两份打印。
2、“姓名”栏填写身份证所用的姓名。
3、“民族”栏填写民族全称,请勿省略,如填写“回族”而不是“回”。
4、“生源地”栏填写本人高考所在地,具体到县区,如“甘肃兰州城关区”。
5、“出生年月”、“毕业时间”、“入党时间”栏具体到月,如“1984.05”。
6、“政治面貌”栏填写“党员、预备党员、团员或群众”。
7、“学历学位”栏填写“硕士、大学、大专”。
指本人按学籍规定在2009年7月30日前取得的全日制最高学历、学位。
8、“毕业院校及专业”栏中填写“就读院校+专业名称”,如“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
9、“在校担任团学干部情况”栏填写1-2项最主要任职情况。
10、“获奖情况”栏中填写通知中符合报名条件的1项表彰奖励,同时将表彰奖励复印件附登记表后。
11、“政治面貌审核意见”栏,应届生党员(含预备党员)须高校党委组织部加盖公章;往届生在组织关系所在地基层党委加盖公章;非党员此栏不需填写。
12、“院校就业部门或单位意见”栏中,应届生由本人就读院校就业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往届生参加“三支一扶”、“进村进社区”、“志愿服务西部”的由工作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其他人员此栏不填。
13、“服务经历”栏中由参加“三支一扶”、“进村进社区”、“志愿服务西部”等经历人员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