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方向
- 格式:pdf
- 大小:135.58 KB
- 文档页数:4
苏北地区龙潭组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赵挺【摘要】龙潭组是苏北地区重要的生油层和储集层和勘探目的层.龙潭组残存状况、砂岩储层分布范围、烃源岩晚期生烃范围、构造变形程度及浦口组盖层发育程度是控制该套组合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论文充分利用地震、钻井资料,在构造模式的指导下预测了龙潭组残存范围.开展了龙潭纽砂岩储层特征研究.结合龙潭组埋深确定了其有效生烃范围.在浦口组盖层评价及海相中、古生界构造变形强度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海安-黄桥-南通地区为龙潭组勘探有利区.【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112-114)【关键词】烃源岩;储层;龙潭组;成藏条件;苏北地区【作者】赵挺【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江苏扬州225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龙潭组是苏北地区重要的生油层、储集层和勘探目的层,迄今已在黄桥地区HT3井钻获工业油流[1],在 TX8、HC1、XS159等多口井见到油斑和油迹显示。
研究认为,该区龙潭组油藏属自生自储,其烃源岩普遍多次生烃,并于晚燕山至喜山期进入主生烃期,聚集成藏[1~4]。
龙潭组的残存状况、砂岩储层分布范围、烃源岩晚期生烃范围、构造变形程度是控制该套组合是否成藏的主要因素[1~4]。
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龙潭组残存范围预测,储层特征、晚期生烃范围及保存条件研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龙潭组油气成藏有利区,以期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图1 研究区位置及苏北地区龙潭组残留厚度图1 龙潭组沉积特征及残存范围预测1.1 龙潭组沉积特征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自下而上可分为三段[6~7]。
下段不含煤,以灰黑色砂质页岩、页岩为主,厚约50m~300m。
中段含煤,以石英砂岩、炭质泥岩、泥岩为主,厚约30m~130m,泥岩中可见到大量植物碎屑及单网羊齿等植物化石;砂岩中多发育交错层理、斜层理及水平层理,局部地区可见生物扰动及冲刷—充填构造。
苏北盆地“十二五”油气勘探主要成果、新认识和技术进展邱旭明;钱诗友;于雯泉;刘启东【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16(021)003【摘要】苏北盆地经历40年的勘探,已经进入到中、高勘探程度的阶段.“十二五”期间,苏北盆地加大了新区带、新层系和新类型“三新”领域研究和评价力度,并取得了一系列勘探成果:高邮凹陷花庄和金湖凹陷秦营新区、阜宁组深层低渗透领域及湖底扇、滩坝砂、水下扇砂砾岩体等多类型隐蔽油藏勘探实现规模储量新发现,为油田稳定发展夯实了资源基础.在斜坡带张扭断层形成机理、深层优质储层发育机制及深凹带戴南组多类型砂体沉积模式等地质新认识为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力指导了勘探实践和油气新发现.逐渐形成和完善了适合苏北盆地地质特点的火成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隐蔽性断层识别及描述和深凹带多类型砂体识别及预测3项技术系列,为油田持续增储稳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总页数】12页(P62-73)【作者】邱旭明;钱诗友;于雯泉;刘启东【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苏北盆地阜二段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J], 刘世丽;段宏亮;章亚;王红伟;高俊2.苏北盆地洪泽凹陷烃源岩研究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J], 屠小龙;鲁慧丽;闫春;吕学菊;绕大骞;罗怀忠3.苏北盆地泰州低凸起油气勘探前景及选区评价 [J], 罗怀忠;梁兴;张介辉;姚秋昌4.中国石油“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成果、地质新认识与技术进展 [J], 何海清;李建忠5.苏北盆地热史、埋藏史研究及其对南黄海南部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J], 陈安定;唐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1-6112(2007)04-0334-06苏北盆地浅层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周荔青1,2,3,吴聿元4(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2249;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北方分公司,长春 130000;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南京 210011)摘要:苏北盆地发育3种具有不同成藏主控因素的浅层油气藏,分别是阜二段中下部低熟高效烃源岩型、断裂垂向通道型及大型砂体侧向运移型浅层油气藏。
浅层油气藏的分布极不均衡,盆地西侧的金湖、高邮凹陷浅埋藏油气藏最为发育,且类型齐全,规模也较大。
这种分布特征与郯庐断裂带控制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从而对该盆地浅层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起重要控制作用密切相关。
表现为郯庐断裂周缘断陷是阜二段中下部优质低熟高效烃源岩及阜二段底部、阜一段上部砂体发育区,形成大量与阜二段中下部低熟高效烃源岩相关的浅埋油气藏。
郯庐断裂周缘发育继承性及早期型深断陷,具有较高的大地热流场,油气成熟早,有利于油气较长期通过断裂向上运移,且靠近郯庐断裂的区域断裂密度大、活动期次多,有利于形成断裂通道型的浅层次生油气藏。
因此,郯庐断裂周围的金湖、高邮及溱潼凹陷浅层油气资源最丰富,浅层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控凹同生断裂带及内、外斜坡带的走滑花状断裂系。
在苏北盆地,围绕上述3种类型浅层油气藏,按各区的浅层油气藏形成分布规律开展针对性勘探,还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关键词:优质烃源岩;断裂导油气作用;砂体导油气作用;浅层油气藏;苏北盆地;郯庐断裂带中图分类号:T E122.3 文献标识码:A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OF SHALLOW RESERVOIRS IN THE NORTH JIANGSU BASINZhou Liqing 1,2,3,Wu Yuyuan 4(1.China Univers ity of Petr oleum,Beij ing 102249,China;2.Ex p lor ation and Pr oductio n Resear ch I nstitute,SI N OP EC,Beij ing 100083,China;3.N or ther n Ex p lor ation Br anch Comp any ,S I N OP EC,Changchun,J ilin 130000,China;4.Eas t China Br anch Comp any ,SI N OPEC,N anj ing,J iangs u 210011,China)Abstract:T here are thr ee types o f shallow reservo ir s contr olled by different key factors for hy drocarbo n accumulatio n in the No rth Jiang su Basin,r espectively controlled by low m aturity and hig h efficiency o il source rock in the low er-middle part of the Fu2M em ber,fault of vertical migration pathw ay,and larg e scale sandstone for lateral m igration.Distributio n of shallow reserv oirs is featured w ith hy perdispersio n in the North Jiang su Basin.Shallow reser voirs are developed in the Jinhu Sag and Gao you Sag in w ester n basin,w ith various ty pes and larg e scales.This distribution feature is corr elated to the Tanlu Fault Belt controlling the structur e and deposit evo lution o f basin as w ell as the key factors for hydrocar bon accu m ulation.The ev idence is that the periphery of Tanlu fault depressio ns is w ell developed of low maturity and hig h efficiency oil source r ock in the low er-middle part of the Fu2Member,sandsto ne in the bot to m part of the Fu2M em ber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Fu1M em ber,form ing abundant shallow reser v oirs.Peripher y Tanlu fault depressio ns are inherited fro m early deep rift w ith high geotherm al g radi ent,w ith ear lier matured oil.Faults are po lyformative and of hig h density in the area near the Tanlu Fault Belt,w hich helps to fo rm secondary shallo w r eserv oirs o f fault passw ay ty pe.Consequently,ther e ar e a lot of shallow reservoirs in the Jinhu Sag ,the Gaoy ou Sag and the Qintong Sag around the Tanlu Fault Belt.Shallow reservoirs distributed over the growth fault zone and the strike slip flower fault system in in ner-outer slope.There is a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 the North Jiangsu Basin,if we aim at the three types of shallow reservoirs,and focus on their forming and distribution rules in these areas.Key words:efficiency so urce rocks;fault for ver tical mig ration pathw ay;sandsto ne for lateral migra tion;shallow r eser voirs;the North Jiangsu Basin;the T anlu Fault Belt收稿日期:2007-03-08;修订日期:2007-06-26。
第49卷第7期 辽 宁化工Vol .49, N o .72020 年 7 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July , 2020苏北盆地古近系储层特征及测井二次解释张文奇(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采油一厂,江苏扬州225265)摘 要:苏北盆地古近系部分油藏近年来进入勘探开发中后期,老井潜力挖掘成了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为建立苏北盆地古近系油层老井测井解释方法,给老井挖潜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分析了储层 岩性及电性特征,建立储层测井参数计算模型,确定测井解释标准。
研究表明,古近系储层以长石砂 岩、岩屑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溶蚀孔隙次之,属于中低孔、中等渗透率 储层,建立的储层的孔渗饱参数经过验证,精度满足国家探明储层参数计算要求。
通过二次测井解释 梳理出了含油潜力井,有效的二次开发了潜力层位。
关键词:苏北盆地;储层特征;古近系;测井解释中图分类号:P 631.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0935 (2020) 07-0783-04随着测井科研攻关的不断深入,苏北盆地古近 系低对比度油层测井评价技术的不断进步,测井解 释方法、低对比度油层的判i 只标准与以前都有了很 大的变化,对储层的认识更为精细1"。
测井资料的 解释结论与油田勘探开发的新压裂工艺技术相结 合,提高单井产量,为油田增产提效,贡献测井的 一份力量' 为此需要对多年来所解释的苏北地区 油井进行重新处理,并用现用的新标准、新方法更 新解释结论,对古近系储层二次评价1M1。
通过油藏 形成规律和测井油水识别方法研究发现,以前测井 油水识别方法不完善,建立和完善这些地层的油水 识别方法,提高解释试油符合率151。
1古近系储层特征1.1储层岩石学特征 1.1.1碎屑成分苏北盆地古近系储层砂岩的碎屑成分以石英为 主,其次为长石、岩屑、云母,岩屑成分主要为变 质岩岩屑。
古近系砂岩岩石以细-粗粒长石质石英 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 砂岩碎屑以各类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
浅析油田勘探开发潜力和前景本文结合近年来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成果,对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勘探开发中的主要勘探领域进行了探究。
标签:勘探潜力;开发技术;勘探领域辽河油田勘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辽河坳陷陆上、浅海、滩海区域、外围中生代盆地群等领域,其中前两者处于辽河盆地的东北部为,是当前遼河油田主要的勘探开发领域。
随着增储上产压力加大,需要结合当前的开发状况,对开发潜力和未来的开发领域进行分析。
1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现状和潜力1.1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现状。
近年来,辽河油田在勘探开发难度和程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按照滩海评价、陆上深化、外围突破和发现新区的思路进行开发,发现和突破了一大批潜山、深层岩性、火山岩等油气藏资源。
在兴隆台潜山带,探明了超过亿吨级别的储量,在平面实现了潜山南北区域的连片探测,纵向上含油底界已经达到4700m的井深。
在岩性油藏上,根据满凹含油的思路,通过程序控制地层展布、沉积体系控制砂体展布、构造特征与砂体展布和隐蔽性油藏控制等思路,以下洼、上坡和找特殊地质体的思路,发现了一系列的岩性油藏,为老区上产指明了方向。
在滩海的中东部地区,根据环洼分布的思路,在龙王庙等区域发现了规模油藏。
在外围区域,按照下洼找油思路,探测出了陆东凹陷、奈曼凹陷等含油区域。
1.2辽河油田勘探开发潜力。
辽河油田具有深化勘探的资源基础,根据最新的资源评价,结合油藏规模序列法、资源探明率法、地质类比法和抽样发现法等,发现辽河三大探区剩余油储量丰富。
辽河地质认知不断深化,经过多年开发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复式油藏成藏理论体系,近年来相继创建了坳陷区域富集油气凹陷规模成藏、“源储一体化”勘探、古潜山内幕油藏、岩性气成藏要素评价等理论,为加快勘探开发提供了最新的地质认知。
开发技术作为勘探的重要保障,辽河油田近年来配套完善了变质岩岩性、裂缝预测和储层评价等技术,对斜坡带、坡洼过渡带等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技术也不断创新,在滩海区域形成了目标评价技术,在外围区域形成了中生代残留型盆地勘探技术,有效促进了油气勘探新发现。
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分析汪泽成;赵振宇;黄福喜;施亦做;徐洋;张帅【期刊名称】《世界石油工业》【年(卷),期】2024(31)1【摘要】随着油气工业发展,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进军已成为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趋势。
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与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指出中西部叠合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基岩及火山岩3大领域是未来超深层油气勘探重点领域,超深层元古界是值得勘探重视的潜在领域,并指出超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攻关方向。
研究表明:(1)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以多套海相烃源岩、白云岩和断控型缝洞体等规模储集层、3类有利成藏组合,是寻找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2)前陆盆地下组合发育以煤系为主的湖相优质烃源岩、(扇)三角洲砂体为主的规模储集层、大型构造圈闭,是寻找碎屑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3)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的基岩储集层不受埋深限制,源岩-基岩接触型成藏组合最有利,紧邻生烃凹陷及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基岩潜山是深层-超深层基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4)中新元古界受超内地裂解及全球冰期影响,发育受陆内裂陷控制的优质烃源岩,资源潜力较大,未来勘探地位值得重视。
【总页数】16页(P33-48)【作者】汪泽成;赵振宇;黄福喜;施亦做;徐洋;张帅【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杭州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分析2.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3.中国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4.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三叠系盐下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5.中国陆上叠合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地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北盆地海安地区戴南组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X左国平1,屠小龙1,夏九峰1,饶大骞2(1.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2.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浙江杭州 310013) 摘 要: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准确预测砂体及分析成藏规律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
海安地区戴南组地层岩性油气藏比较发育。
从生、储、盖三方面分析了戴南组地层的成藏条件,结合地震资料、钻井情况、波阻抗反演,对研究区的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
海安地区岩性油气藏具有近油源、富砂体、占高点的特点。
研究区岩性油气藏主要是砂岩上倾尖灭成藏,油气通过断层和砂体运移,在构造高部位聚集,而低部位砂体仅作为油气运移通道。
这为海安地区岩性油气藏钻探指引了方向。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波阻抗反演;油源 中图分类号:P 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1—0112—03 近些年来,构造油气藏取得了颇多的成果,但是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继续寻找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困难,勘探重点正在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油气藏转变。
根据第三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中国石油陆上剩余油气资源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占42%,这是我国陆上今后最有潜力的油气勘探领域。
近几年岩性油气藏探明储量占中国石油总探明储量的50%以上,松辽、渤海湾、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了一批由岩性地层油气藏组成的5千万吨至数亿吨储量规模大油田,成为储量增长的主要来源[1-3]。
苏北盆地海安地区,在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围绕富油凹陷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是下一步勘探重点。
1 成藏条件从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分布来看,油气藏均具有环凹聚集特征,尤其是岩性油气藏的发育集中发育在主力生烃凹陷邻近的主体构造的斜坡部位,因此,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有两个必备条件,首先是要有充足的油源,其次就是要有较好的储盖组合关系[4,5]。
1.1 烃源岩图1 F 1井综合柱状图海安凹陷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岩: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泥岩和泰州组二段泥岩(见图1)。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
薄永德;梁兵;周彬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7(000)0S1
【摘要】高邮凹陷面积约4500km2,是苏北盆地资源潜力最大、油气最富集的凹陷,长期以来以构造勘探为主。
随着勘探的深入,有利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寻找隐蔽油气藏成为必然。
与众不同,高邮凹陷有构造破碎、生烃强度低、油气分布散、生储盖分属不同层系且组合单一等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和综合地质评价选区选带,以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精细落实构造,运用地震属性、地震反演等预测技术,尤其是反演预测中曲线重构、叠前弹性波反演等特殊手段,最终多口探井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总页数】4页(P)
【作者】薄永德;梁兵;周彬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以金湖凹陷戴南组为例 [J], 吴东胜
2.裂陷盆地伸展方位与构造作用及对构造样式的控制——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为例 [J], 吴林;陈清华;刘寅;王玺;张晓丹;孙珂;陈传浩
3.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隐蔽油气藏研究 [J], 李玉城
4.苏北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探讨——以高邮凹陷为例 [J], 邓丽娟;夏连军;张列平;邓利红
5.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其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J], 张喜林;朱筱敏;钟大康;梁兵;曹冰;杨立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