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子类型与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句子成分分析与句法训练一、引言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们需要制定有效的备课教案,并注重培养学生对句子成分的分析和句法的训练。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备课中,句子成分分析与句法训练的合理方法与策略。
二、句子成分分析1. 主语主语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通常是句子的核心,也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存在的标志。
在教学备课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别主语:a) 提供具体案例:选取一些与学生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句子,让他们分析并找出主语。
b) 制作教具:设计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句子,让学生通过选择图片或卡片找出主语。
2. 谓语谓语是句子中表示主语所做动作或状态的成分,也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准确使用谓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a) 实际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动作或行为,并引导他们找到相应的谓语。
b) 观察句子: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际句子,找出谓语并进行分析。
3. 宾语宾语是句子中接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者受事的对象。
在备课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对宾语的识别和理解:a) 实际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找出相应的宾语。
b) 语法游戏:设计一些语法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找出句子中的宾语。
三、句法训练1. 句子成分搭配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句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句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句子成分搭配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句法训练的方法:a) 填空练习:设计一些填空练习题目,让学生根据句子语境和句子成分搭配的要求填写适当的词语。
b) 句子构建: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词语,按照规定的句式搭配构建完整的句子。
2. 句子变换句子变换是在语法训练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句子进行改写和转换,可以提高学生对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的掌握。
以下是一些句子变换的训练方法:a) 句式转换:要求学生将给定的句子按照规定的句式进行转换,例如将陈述句改写为疑问句等。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句子专项训练及答案一、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在枝头上叫着。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真勇敢。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有秩序地走出教室。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漓江的水很绿。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正出神地望着窗外那笔直挺拔的白杨树。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例:高铁快极了。
→高铁快得像一阵风。
(照样子写句子)会场上静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生气、自豪、快乐、关键、伤心”当中选一个词语,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写句子。
1.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
(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1)有人偷偷地砍伐了山上的大树,爷爷气得_________________。
(2)芳芳在“三八”节那天,送给妈妈一张贺卡,妈妈乐得________________。
2.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全部都逃到外地去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复习,四种句子类型和句型转换,附答案解析一、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组成形式:“谁(什么、哪里)”“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即:谁干什么。
哪里怎么样。
什么是什么。
三、句子的类型按照用途和和语气分类:(一)、陈述句(二)、疑问句(三)、祈使句(四)、感叹句1、陈述句是用来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的句子,表示陈述的语气。
陈述句语调平缓,书面语句尾一般用句号。
例如:1.晓明的妈妈是教师。
2.明天我们去春游。
3.天空中撒满了亮闪闪的星星。
陈述句的分类按照表达内容,陈述句可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
肯定句是表达肯定意思的句子否定句是表达否定意思的句子。
否定句又可分为一般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一般否定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比肯定句强。
为了简明地了解陈述句的分类,我们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2、疑问句用来提一个问题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句句尾语调上升,常带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疑问句书面语的句末用问号。
例如:1、这本书是你的吗?2、你吃过午饭了吗?3、他在院子里做什么呢?(1)疑问句的分类疑问句可分为疑问句、反问句和反问。
①有疑而问句是问话者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的句子。
包括一般问句,选择问和是非问。
②反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是为了加强说话力量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是陈述句的一种强调用法。
③设问句也是一种无疑而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者注意而采用的一种方式。
(2)为了简明地了解疑问句的分类,我们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
3、祈使句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叫祈使句。
祈使句书面语的句末根据语气的强弱,可以用感叹号,也可以用句号。
语气强用感叹号,语气弱用句号。
如:请把书递给我。
不许随地吐痰﹗把枪放下,举起手来﹗祈使句的分类根据语气的强弱,祈使句可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
祈使句要求委婉,祈使句禁止严厉强势。
4、感叹句用来抒发强烈感情(喜欢、愤怒、悲伤、或恐惧、惊讶、厌恶等),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句子专项》专项训练我国的国宝是大熊猫。
2.XXX喜欢吃水果。
水果是XXX喜欢吃的。
3.这个小镇有很多美丽的景点。
很多美丽的景点在这个小镇上。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面对困难。
勇敢面对困难是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
5.我的朋友们都很善良。
很善良的人是我的朋友们。
1.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田野里和花园里,繁花似锦,夜莺在林中欢快地歌唱,万物欣欣向荣,唯独XXX姑娘更加悲伤了。
(比喻)2.我喜欢春雨,它在树林里演奏着音乐,在大地上播种着希望。
(比喻)3.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
(排比)4.听呀,溪水潺潺,低唱着一首甜蜜的歌,让人陶醉在自然的美妙之中。
(拟人)5.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让人沉浸在大自然的音乐之中。
(比喻)6.所有的鼓都敲起来了,敲在小伞上,敲在地面上,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奏响着大自然的乐章。
(比喻)7.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仿佛在向人们问候着秋天的到来。
(拟人)8.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远方,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比喻)我心里很清楚,我的模样令人厌恶,难道不是吗?2.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感叹句。
1)这个城市真美丽啊!哎呀,这个城市真美丽!3.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祈使句。
1)你要好好研究。
好好研究吧!4.把下列疑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你是不是喜欢吃苹果?你喜欢吃苹果。
2.改错与改写2)我不能忘记父亲为我做的一切。
改写: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
3)我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改写:我的棕红色小雨靴看起来像两只小鸟。
4)秋天的田野就像金色的海洋。
改写:秋天的田野犹如金色的海洋。
5)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值得敬佩。
改写:蚂蚁的团结和自律精神令人钦佩。
6)听了父亲的话,我流泪了。
改写:听了父亲的话,我不禁落泪。
7)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改写:中秋节前后是我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句子归类训练(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我会选一选。
1.和例句句意不同的一句是()。
例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A.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B.难道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C.你应该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D.你不是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阅读课外书籍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B.雨一来,便放假了。
C.班长接受了虚心地同学们的建议。
D.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B.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C.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鸣。
D.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4.下列句子,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晨,草地不是一片金黄,而是一片碧绿。
B.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
C.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D.如果从前没干过这一行,但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5.下面各组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A.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B.蒲公英和我们一同睡觉,一同迎接太阳。
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C.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是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6.下面的省略号与其他用法不同的是()A.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里变得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欢跳着、歌唱着……B.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C.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D.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7.下面的句子不是祈使句的是()A.请您给我讲讲吧!B.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让人们去摘呢!C.咱们捉迷藏玩吧!D.谁偷了嘴,罚扫地三天,不给东西吃!8.下面的名言警句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A.爱人若爱其身。
连词成句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会做错的一道题,小学生往往弄不清楚一句话到底怎么说才完整、正确。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生连词成句的详细讲解和练习题,各位家长老师可以给孩子练习练习哦!基本句型1、谁在干什么2、谁为谁干什么3、谁带谁干什么4、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5、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做什么了解句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感叹句与问句:1、句中见到:真、呀、多么、啊、极了….用感叹号“!”2、句中见到:怎么、哪里、呢、吗、是不是、为什么、多少、几…..用问号“?”具体句型的举例第一种类型:①往南 ②飞 ③燕子 ④一群 ⑤排队分析:这个句子有“谁”“干什么”的含义。
因此排序为:一群燕子排队往南飞。
排列前首先思考,句子的“头”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个“头”是什么再思考“头——干什么”。
这样就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句子的头是“燕子”——“燕子”“排队”“飞”。
“一群”是数量词,修饰限制“燕子”这个句子的头的。
所以,“一群”要排在句子的最前面。
第二种类型:①做游戏②小朋友 ③在操场上分析:这个句子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意思。
因此排序为: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
首先思考句子的“头”是?这个句子的“头”是小朋友(表示人称的词语);“做游戏”是表示动作的,承担着“干什么”的作用。
那么结果就和明显,排根据“谁——在哪里——干什么”这个原则排列的。
第三种类型:①为 ②买了 ③皮球 ④妈妈 ⑤一个 ⑥我分析:这个句子有”谁——为——谁——干什么”的含义。
因此排序为:妈妈为我买了一个皮球。
句子的头是“妈妈”、“我”,这两个词都是表示人称的词,可以作为句子的“头”,“买了”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作为谓语(不需要孩子知道,却要明确的)。
“买了”的对象是“皮球”,“一个”是修饰限制“皮球”的。
第四种类型:①带 ②秋游 ③我们 ④老师 ⑤去分析: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表示人称的代词“我们”、“老师”,表示动作的词是“带”、“去”,分析这两个人称词,发现“老师”可以跟“带”搭配,“我们”可以跟“去”“秋游”搭配。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练习篇一: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1、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1、这是真理。
(改为反问句)2、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改为陈述句)3、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改为陈述句)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5、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6、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地跳起来。
(改为反问句)7、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改为反问句)8、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为反问句)9、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起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改为反问句) 10、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为陈述句) 11、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改为反问句) 12、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改为反问句) 13、这么美的水真吸引人。
(改为反问句)14、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改为陈述句) 15、“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
(改为反问句) 16、卡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
(改为反问句) 17、窗户里望见的能有多大呢?(改为陈述句) 18、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改为反问句) 19、越过岷山,不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
(改为反问句) 20、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改为反问句) 21、.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改为陈述句) 22.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改为陈述句)23.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改为陈述句) 2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改为陈述句)25.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改为陈述句)26.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改为陈述句) 27.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改为陈述句) 2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改为陈述句) 29.水浇多了,花能不死吗? (改为陈述句) 30、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 (改为陈述句) 31、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 (改为陈述句) 32、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 (改为陈述句)33、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改为陈述句)34、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35、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改为肯定句) 36、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37、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改为陈述句) 38、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 39、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0、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一、病句的几种类型:1.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例:他受坏思想的影响,走上了犯罪。
2.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例:教室里人声混乱,老师讲的什么,谁也没有听清。
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例: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意思重复: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
例: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对的错误想法。
5.概念不清:即句中的意思含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
例: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例: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
例: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
二、改病句的三个步骤①读句子、理句意②查排审、找病因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改病句练习(一)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3、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4、周爷爷爱戴我们小朋友,我们热爱周爷爷。
5、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6、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8、《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9、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10、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11、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12、《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
13、联欢会开始了,整个会场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14、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
15、下午,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去参观画展。
17、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18、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
19、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20、上课时,始终专心听讲,因此,成绩很好。
21、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红豆、扁豆等蔬菜。
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小明喜欢唱歌。
B. 喜欢唱歌的是小明。
C. 唱歌的是小明。
D. 小明喜欢的是唱歌。
2.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昨天买的。
B. 我昨天买的这本书。
C. 我昨天买的是这本书。
D. 我买的这本书是昨天。
3.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妈妈在厨房做饭。
B. 做饭的是妈妈。
C. 妈妈做饭在厨房。
D. 在厨房做饭的是妈妈。
二、填空题1. 某些句子中,主语和谓语被省略,称为______句。
2. 句子中省略主语,一般省略______。
3. 句子中省略谓语,一般省略______。
4. 句子中省略宾语,一般省略______。
5. 句子中省略表语,一般省略______。
三、判断题1. 省略句只用于口语,不用于书面语。
()2. 在叙述时,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等成分,不影响句子的意思。
()3. 省略句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提高表达效果。
()4. 省略句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有应用。
()5. 在复句中,省略句一般只省略主语。
()四、简答题1. 简述省略句的特点。
2. 简述省略句在复句中的应用。
3. 简述省略句在叙述中的应用。
4. 简述省略句在描写中的应用。
5. 简述省略句在说明中的应用。
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C二、填空题1. 省略句2. 主语3. 谓语4. 宾语5. 表语三、判断题1. ×2. √3. √4. √5. ×四、简答题1. 省略句的特点: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提高表达效果。
2. 省略句在复句中的应用:在复句中,省略句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等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3. 省略句在叙述中的应用:在叙述中,省略句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4. 省略句在描写中的应用:在描写中,省略句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训练(答案)一、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改反问句就像是给句子加点“调料”,让它变得更有力量。
比如说“我是一个小学生。
”这是个陈述句,平淡无奇对吧?改成反问句就成了“我难道不是一个小学生吗?”你看,这样一改,感觉就像从平静的小湖变成了有点波澜的小湖,语气更强烈了。
这其中的小窍门呢,就是先加上反问词“难道”,然后把肯定词变成否定词或者否定词变成肯定词,最后加上问号。
二、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这就像东西的主人在换位置。
例如“小明把窗户擦干净了。
”这是把字句,那被字句就是“窗户被小明擦干净了。
”就好像小明和窗户在玩交换角色的游戏。
你要是在生活里,就可以想象成两个人交换座位,简单得很呢。
三、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就像给一幅简单的画添上更多的色彩和细节。
比如“小鸟飞。
”这多单调啊。
扩写成“可爱的小鸟在湛蓝的天空中欢快地飞。
”这样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就像原本只有个轮廓的画变得色彩斑斓。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个画家,给句子这个小画框里添加更多的元素。
四、缩写句子。
和扩写句子相反,缩写句子就像是把一幅复杂的画精简成最主要的部分。
像“美丽的花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缩写后就是“花园里盛开着花朵。
”就好比从一个穿着华丽服饰的人身上,去掉那些复杂的装饰,只留下最基本的样子。
但是要注意哦,可不能把句子的主要意思给弄丢了,不然就像把一个人的灵魂给弄丢了一样糟糕。
五、比喻句。
比喻句就像是魔法棒,能把一个东西变成另一个东西的样子来形容。
比如说“月亮弯弯的。
”这是个很普通的句子。
变成比喻句“月亮弯弯的,像一条小船。
”你看,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就好像月亮真的变成了小船在夜空的大海里飘荡。
写比喻句的时候啊,就想象你要把这个东西和另外一个东西联系起来,找到它们相似的地方。
六、拟人句。
拟人句可有趣啦,就像给东西赋予了生命一样。
像“风儿吹动树叶。
”写成拟人句就是“风儿轻轻抚摸着树叶。
”你看,风儿就像有了手一样,在温柔地抚摸树叶,这是不是很有画面感?感觉就像这些东西都像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了。
小学语文句子类型与训练针对小学生在按要求写句子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将这个课题归纳为六个方面:一句式变换;二仿写句子;三修改病句;四扩句和缩句;五关联词语运用;六连词成句。
关键词:句子;关联词;扩句;缩句;修改病句“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
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句子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项基本功,是听、说、读、写的基础。
在句子训练中,按要求写句子,是小学语文高段中的重点与难点,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课题把它归纳为六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句式变换(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
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
例如: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肯定句)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双重否定句)(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
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
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陈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陈述句)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把陈述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
2、加上语气助词“呢”、“吗”。
3、将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问号。
4、为了加强语气,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其改法与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正相反,需要把反问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并去掉语气助词“呢”、“吗”等,再将问号改为句号。
反问句是我们小学阶段必需掌握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了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感情丰富饱满,合理使用反问句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所在。
(四)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变换把某个人的话直接描写出来,叫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改为第三者的转述,叫间接转述。
例①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
”(直接叙述)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
(间接叙述)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
(间接叙述)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
(间接叙述)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
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
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
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
可以改动少量文字。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五)修辞手法的变换。
所谓修辞,就是要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在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问等。
六年级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分辨掌握得比较好,但对修辞手法的转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例①雨一直下着。
(陈述句)雨一直下着,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
(拟人句)雨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下个不停。
(比喻句)②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蛮可爱蛮可爱的。
(设问)(比喻)比喻和夸张的区别:比喻句中的被比喻物和比喻本身没有关系。
夸张句中被夸张的和本身有某些相同之处,或形状、或声音、或颜色等有相同的地方。
二、仿写句子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或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
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幸福是什么?医生说:“幸福就是看见病人康复后的笑容。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幸福就是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播种知识的种子。
”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碧海间任意遨游。
”仿写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要匹配。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
但要注意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3、修辞要相同修辞要相同。
是指仿句和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基本相同。
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例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三、修改病句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
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病句种类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搭配不当 4、词序混乱 5、重复累赘 6、前后矛盾 7、指代不明 8、归类不当对于其它病句的种类,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是对于词序混乱,学生把握的力度不够。
例①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摆脱了贫穷与落后。
(成分残缺)改为: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摆脱了贫穷与落后。
②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
(重复累赘)改为: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
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
首先读懂句子,弄清要表达的意思,从例句中可看出,其主要意思是: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提高了,其次,找出什么毛病影响了这句话意思的表达,从病句中可以看出“普遍”只能与“提高”相搭配,而不能与“成绩”相搭配,所以,属于词序混乱,应将“普遍”放在“提高”前。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
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1、有针对性。
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
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2、保持句子的原意。
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
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每一个病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
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4、改动最少。
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首先要读懂句子; 2、然后在原句上查找,是什么毛病影响了句子的意思表达; 3、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的修改: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四、扩句和缩句(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
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①老班长钓鱼。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
(扩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
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②我看着这一幕。
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
(扩句)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基本步骤: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
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
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例①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我思念着启蒙老师们。
(缩句)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②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
(缩句)③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
我和同伴们前进。
(缩句)④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