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常用公式和物理量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物理量概念-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
-加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力:表示物体受到的推动或拉动的作用。
-质量:表示物体所固有的惯性属性。
-功:表示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工作。
-能量:表示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
-摩擦力:表示物体之间接触面上的阻力。
-弹性力:表示物体受到压缩或伸展时产生的力。
-重力:表示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2.物理公式-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力的公式:力=质量*加速度- 功的公式: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功率的公式:功率=功/时间-动能的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²-重力的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其中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m/s²-加速度的单位是m/s²,表示速度的变化率。
-功的单位是焦耳(J),表示能量的转移或转换。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它有动能、势能等形式。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摧毁,只会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才会发生加速或停止运动,在没有合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将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但方向相反。
这只是初中物理中的一小部分公式和概念,如果你有特定的问题或者想要深入的了解,可以在问题部分提出,我会尽力回答。
初中物理常见物理量及公式
在初中物理中,有许多常见的物理量和公式。
这些物理量和公式是我
们学习物理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和公式。
1.速度(v):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表示为速度等于位
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
2.加速度(a):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表示为加速度等于
速度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
3.位移(Δx):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直线距离,表示为
位移等于终点位置减去起点位置的差值。
4.时间(Δt):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表示为时间等于终点时间
减去起点时间的差值。
5.质量(m):物体的量度大小,表示为质量是一个物体所具有的惯性,也是标准化的基准。
6. 力(F):物体受到的作用力,表示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的乘积,即F=ma。
7. 动能(E):物体具有的能量,表示为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
的平方的一半,即E=1/2mv^2
8.重力(g):地球对物体所施加的吸引力,表示为重力等于物体质
量乘以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即g=9.8m/s^2
9.功(W):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表示为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乘积。
10.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为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的比值,即P=W/Δt。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及其公式。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物理量的定义和相应的公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及详解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长度(L) (1)用刻度尺测 (2)路程s=vt (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F·l·p W Km、m、dm、cm、mm等面积(S) (1)面积公式S=ab S=a^2 S=πR^2 (2)体积公式V=s·h (3)压强公式p=s/h^2 m^2、dm^2、cm^2、mm^2等体积(V) (1)数学公式V=Sh (2)密度公式ρ=m/V (3)用量筒或量杯 V=V2-V1 (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液体g/cm^3、kg/m^3等时间(t) (1)速度定义v=s/t (2)功率P=W/t (3)用钟表测量t 秒、min、h等速度(v) v=s/t m/s、km/h等质量(m) (1)重力公式F=G·m·m/r^2 (2)功的公式W=m·g·h (3)密度公式ρ=m/V (4)用天平测量 m kg、g、mg等压强(p) (1)p=F/S (2)压强公式p=ρ·g·h Pa、N/m^2等浮力(F浮) (1)同方向F=F1+F2 (2)反方向F=F1-F2(F1>F2) (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4)漂浮或悬浮法F 浮=F1/F2=l2/l1 N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长度(L) (1)用刻度尺测 (2)路程公式:s=vt (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F·l·p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面积(S) (1)面积公式:S=ab、S=a^2、S=πR^2 (2)体积公式:V=s·h (3)压强公式:p=s/h^2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体积(V) (1)数学公式:V=Sh (2)密度公式:ρ=m/V (3)用量筒或量杯:V=V2-V1 (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液体克/立方厘米、千克/立方米等时间(t) (1)速度定义:v=s/t (2)功率:P=W/t (3)用钟表测量:t 秒、分钟、小时等速度(v) v=s/t 米/秒、千米/小时等质量(m) (1)重力公式:F=G·m·m/r^2 (2)功的公式:W=m·g·h (3)密度公式:ρ=m/V (4)用天平测量:m 千克、克、毫克等压强(p) (1)p=F/S (2)压强公式:p=ρ·g·h 帕、牛/平方米等浮力(F浮) (1)同方向:F=F1+F2 (2)反方向:F=F1-F2 (F1>F2) (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4)漂浮或悬浮法:F浮=F1/F2=l2/l1 牛1.定义功率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单位为XXX(W)。
初 二 物 理 常 用 公 式
1、 速度公式v= |(v:速度s :路程t: 时间)
速度单位进率:1m/s=3.6km/h
2、 密度公式p =m (p :密度 m:质量 V :体积)
V
密度单位进率:1g/cm 3=1000kg/m 3 体积单位进率:1n 3=103dn 3=106cn 3
3、 重力与质量关系公式 G=mg (G:重力 m :质量g=9.8N/kg )
4、 压强定义公式p=F (p :压强 F :压力 S :受力面积)
S
面积单位进率:1m=1o 4cm
5、 液体压强公式p=p gh (p :液体的压强 p :液体密度h :深度)
注意:使用液体压强公式进新计算时,密度 p 的单位必须是kg/m 3,深度h 的单
位必须是m
'F 浮=G- F 拉(称重法测浮力)
6、 浮力公式 y F 浮=6排=mS* g= p 液gV 排(阿基米德原理及展开式)
F 浮=0物(满足条件:物体漂浮或悬浮)
tr
7、 功的计算公式: 厂
&功率公式 W
W
有用」
n = ------ =<
W 总
总、
Fs
水平:W=Fs (W 功F :力s :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竖直:W=Gh (W 功G :物体的重力h :物体上升的高度)
P= W (定义式,其中P :功率 W :功t :时间)
P=Fv (通常用于车辆、轮船、飞机等发动机功率一定)
W 有用FL
广水平:
W 总 fs W
有用
Gh 9、机械效率公式 竖直:
、
w 总。
m一、速度(v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1、定义: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v = st变 形 s = vt , t = svs--通过的路程--m ; t--物体所用的时间--s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二、柱体体积(V )1、计算公式: V=ShS--柱体底面积--m 2; (1dm 2=10-2 m 2 1cm 2=10-4 m 2)h--柱体的高--m 2、单位:国际单位制: m 3常用单位 d m 3,c m 3换算:1d m 3=1L =1×10-3 m 31c m 3=1mL =1×10-6 m 3三、密度(ρ)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公式: ρ=V变 形 : m = ρV ,V = ρm--物体质量--kg ,常用单位:t g mg ;(1t=103kg 1g=10-3kg 1mg=10-3g=10-6kg ) V--物体体积-- m 3 ,常用单位 dm 3,cm 33、单位:国际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 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ρ水=1.0×103k g /m 3,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 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 1.0×103 千克。
四、重力(G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G2、计算公式: G=mg变形: m =gm--物理的质量--kgg--重力系数--N/kg ,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 g=10N/kg g 的物理意义:质量是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9.8N 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 N五、压强(p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考前公式必备力学部分1.速度;定义公式:t sv =vts vst ==;变形公式:物理量及单位:速度(m/s 、km/h );路程(m 、km );时间(s 、h )。
单位换算:1m/s=3.6km/h;应用:求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2.密度;定义公式:V m=ρVm mV ρρ==变形公式:物理量及单位:密度(kg/m 3、g/cm 3);质量(kg 、g );体积(m 3、cm 3)单位换算:⎪⎪⎩⎪⎪⎨⎧====.m 101dm L 1m 10cm 1ml 1kg/m 10×1.0=1g/cm 1g/cm =kg/m 10×1.033-336-3333333;;;应用: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3.重力;定义公式:mg G =mGg g G m ==变形公式:物理量及单位:重力(N );质量(kg 、g );重力加速度(N/kg )应用:求物体的重力和质量4.压强S Fp =定义公式:pSF pFS ==;变形公式:物理量及单位:压强(P );受力面积(m 2、cm 2);压力(N )应用:求物体的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定义公式:gh p ρ=变形公式:gh p =ρgph ρ=物理量及单位:压强(p );密度(kg/m 3、g/cm 3);深度(m 、cm )注意事项:外部压力:物体对水平地面(或水平桌面)的压力:F=G 总=G 容器+G 液+G 物;压强:地面(或水平桌面)的外部压强:物体对水平SS G S F p 物液容器总G +G +G ===底的压强:内部压强:液体对容器;gh ρ=p Sp 排液G +G 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内部压力: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 (或ρgV );规则容器:F=G 液应用:求液体的压强、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
6.浮力(1)压力差法:向下向上浮F -F F =(2)称重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物体的重力;(弹弹浮F G F -G F =特点:有弹簧测力计示数,或有拉力大小时。
初中物理物理量公式大全1.物理量的基本概念:-物理量:可观察和可测量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单位: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有七个基本单位,如米、千克、秒。
-量纲: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面积的量纲为长度的平方。
2.力学方面的物理量和公式:-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单位:m/s。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
单位:m/s²。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公式:F = ma。
单位:牛顿(N)。
-功公式: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公式:W=F×s。
单位:焦耳(J)。
-动能公式: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E=1/2×m×v²。
单位:焦耳(J)。
-势能公式: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的乘积。
公式:Ep=m×g×h。
单位:焦耳(J)。
3.热学方面的物理量和公式:-温度公式:摄氏度=(华氏度-32)/1.8、单位:℃。
-热量公式:热量等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的乘积。
公式:Q=m×c×ΔT。
单位:焦耳(J)。
-比热容:物质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变化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耳/克·摄氏度(J/g℃)。
4.光学方面的物理量和公式:-速度公式:速度=光的传播距离/时间。
单位:m/s。
-光程公式:光程等于光速乘以时间。
公式:S=c×t。
单位:米(m)。
- 折射公式:光的折射定律。
公式:n₁ × sinθ₁ = n₂ × sinθ₂。
- 放大率公式:放大率等于物体的所在位置的像的高度与物体的实际高度之比。
公式:V = hi/ho。
5.电学方面的物理量和公式:-电流公式: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公式:I=Q/t。
单位:安培(A)。
-电压公式:电压等于单位电量通过导线时所做的功。
公式:U=W/q。
单位:伏特(V)。
初中物理公式及物理量概念大全1.速度公式:速度=距离/时间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3.距离公式:距离=速度×时间4.时间公式:时间=距离/速度5.质量公式:质量=密度×体积6.力公式:力=质量×加速度7.压强公式:压强=力/面积8.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9.功率公式:功率=功/时间1.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大小的度量,以千克为单位。
2.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它的大小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以米/秒为单位。
3.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以米/秒^2为单位。
4.位移:位移是物体从出发点到达终点的位移,它的大小等于终点与出发点之间的距离,以米为单位。
5.几何光学:几何光学研究光的传播、折射、反射、成像等规律。
6.静力学:静力学研究力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浮力等。
7.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运动规律等。
8.电磁学:电磁学研究电荷、电场、磁场等与电磁现象相关的知识。
9.声学:声学研究声音的传播、反射、谐波等声学现象。
10.热学:热学研究热量、温度、热传导等与热现象相关的知识。
11.力学: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力、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2.电学:电学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等与电现象相关的知识。
13.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干涉等光学现象。
14.液体静力学:液体静力学研究液体中受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15.气体运动规律:气体运动规律研究气体在压强、体积、温度变化时的关系。
以上只是初中物理公式及物理量概念的一部分,通过学习物理可以深入了解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公式及常数一、基本物理量:二、常用公式:见表格后三、常用数据:四、初中物理单位换算:物理公式求时间——v s t =F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压强公式:p =S FF 1L 1=F 2L 2或写成:1221L L F F = 滑轮组:F = n 1G 总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100%热量计算公式: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保证 △t >0)燃料燃烧时放热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P = W /t ? P = I UI 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分压原理:21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 1+ W 2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
2121R R W W =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P = P 1+ P 2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2121R R P P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分流原理:122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 1+ W 2各支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
1221R R W W =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P = P 1+ P 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1221R R 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