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利益分析伊朗的核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二章伊朗核危机的现状和根源第一节伊朗核危机的演变历程1.伊朗核计划的发展过程(一)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伊朗的核计划由来已久,早在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就开始了从事核能开发活动。
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海湾地区的战略支柱,也是其遏制苏联南下的重要战略屏障,因此伊朗核计划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1957年, 伊朗与美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源的协议。
1967年, 美国首先援助伊朗在德黑兰大学建立了一个原子能研究中心, 并为其提供了一个5 兆瓦特的轻水核反应堆。
该研究中心虽然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期检查, 但是使用含有93 %的浓缩铀芯体, 适于制造某种形式的核武器,成为当时伊朗从事核研究的一个主要基地。
自1975年起, 它开始进行用激光方法来浓缩铀的研究。
据悉, 从1976年到1979年巴列维国王下台为止, 它一直试图从美国获取激光分离技术, 且在1978年10月获得了4个激光分离设备。
发展核电站是伊朗核计划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1974年, 伊朗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并于当年成立了伊朗原子能组织, 开始迅速与西方协商有关建设核电站事宜。
1974年、1976年和1977年,伊朗分别与美、德、法签订了为期10年(可延长) 的核燃料供应合同。
1975年, 伊朗购买了法国一家铀浓缩加工厂10 %的股份, 该工厂的大部分股份由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意大利财团拥有。
据此, 伊朗可以得到该工厂拥有的铀浓缩技术, 并可以购买一定比例的浓缩铀。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 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刺激了伊朗巴列维国王,他精心制作了一套雄心勃勃的核计划方案,那就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要建成总共23个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励志要建立一个核大国。
1974年后, 美国、法国、西德等西方国家争先恐后地与伊朗签订核合作合同, 争夺伊朗的核市场。
以1978年美国同意向伊朗提供8座核反应堆并允许伊朗提炼浓缩铀为标志, 伊朗核计划发展进入全盛期。
中国如何应对伊朗核问题中国为了国际影响和自身利益,在伊朗核问题上势必要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但这个斡旋角色并不好当,伊朗核问题十分复杂,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更有美、欧、俄、中的多极力量角逐。
因此在此问题上,中国必须深刻分析伊朗的核问题,必须要处理好各方关系。
一、伊朗核问题伊朗核问题20世纪50年代后期,伊朗开始核能研发活动。
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
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伊朗核计划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
美国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2003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此后,为使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2003年10月,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
2003年12月18日,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萨利希(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共同在维也纳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3年12月,在代表欧盟的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但伊朗一直强调和平利用核能资源的权利,并在暂停铀浓缩活动方面多次出现反复。
2004年11月,法德英三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
由于双方存有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2005年12月,俄罗斯提出伊俄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
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
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
国际社会积极斡旋,要求伊朗停止核燃料研究活动,但伊朗坚持有权和平利用核能。
1、从技术角度看,对于伊朗这样一个拥有铀矿的国家,如果能够自产和回收处理核燃料,意味着掌握了制造核武器或建设核电站的关键环节,不再受外部左右。
2、伊朗一直声称,发展核技术是为了和平开发核能,不会用于发展核武器3、伊朗外长哈拉齐2003年9月25日声称,伊朗能够提炼浓缩铀,但不拥有发展核武器的技术。
(注:参见《解放日报》,2003年9月27日。
)1992年和199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对伊朗进行了两次核查,但都没有发现伊朗有发展核武器的迹象。
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以色列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伊朗一直在试图秘密地获取或研制有关核武器的技术、设备和原料,并对技术人员进行有关培训工作。
4、够运载包括核弹头在内的非常规弹头,至少可以对伊朗海湾近邻以外的目标包括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进行打击。
5、它们还认为,伊朗两处秘密核设施的曝光,说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建立的防止核扩散安全保障体系有缺陷。
其缺陷在于,该机构只能对签约国公开的核反应堆或具有核物质的设施进行检查,而任何对其他(秘密)核设施的检查并不包括在深入检查的范围内。
只有深入性检查才能区分合法的核设施与致力于发展核武器的秘密设施和计划。
缺陷还在于,这套体系使进口用以发展核武器的和平核技术合法化,并为核扩散提供了保护伞。
因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5款规定,签约国只要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它们公开的核设施进行视察和监督,就有权进口核反应堆和相当数量的核技术。
可以说,这种和平的核技术转让,给签约国提供了逐步发展一些敏感核技术的基础。
6、当前,美国重点采取了政治和外交手段,迫使伊朗放弃可能的核武器开发计划,同时不至于引起伊朗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反感。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敦促或联合国际社会包括欧盟、英国、日本等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向伊朗施压,要求其立即无条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以便给该机构核查人员更大的准入和在临时通知的情况下对其涉嫌的核设施进行突击检查。
伊朗核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伊朗核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伊朗核问题已经持续存在多年,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回顾伊朗核问题的历史,并分析当前伊朗核问题的现状。
一、历史回顾伊朗核问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伊朗国王巴列维通过与西方国家合作的方式开始了伊朗的核能项目。
然而,1990年代初期爆发的波斯湾战争以及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的事件,使得伊朗政府认识到自身安全威胁,进而推动了核能发展的计划。
2002年,伊朗核问题被曝光,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项目的透明度和真实目的产生了怀疑。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指控伊朗存在秘密核设施,并试图开发核武器。
这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担忧和谴责。
2006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停止浓缩铀活动,并接受IAEA的监督。
二、现状分析目前,伊朗核问题仍然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中。
虽然伊朗政府坚称其核计划仅用于和平目的,但国际社会普遍存在对其真实动机的质疑。
伊朗核问题对于国际安全和地区稳定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以限制伊朗核计划的发展。
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对伊朗采取了经济制裁措施,包括冻结资产、对外贸易禁运、金融限制等。
这些措施对伊朗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大了伊朗政府在国内的压力。
然而,制裁并没有使伊朗政府屈服,反而加强了其对核项目的坚持。
2015年,伊朗与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JCPOA),伊朗同意限制其核活动,并接受IAEA的监督。
作为回报,国际社会同意逐步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然而,美国政府在2018年宣布退出该协议,并重新实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导致协议失去了很大的实施效力。
当前,伊朗核问题再次加剧,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担忧再度升温。
尽管伊朗政府再次表态仅用于和平目的,但国际社会仍保持警惕,并继续推动对伊朗的制裁政策。
一、伊朗核问题渊源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其核能项目陷于停滞状态。
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
1980年与伊朗断交的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近期,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11年11月8日的新报告明确表示,伊朗进行核试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核武器。
以此为导火索,伊朗核危机再次爆发,以色列频频发表强硬言辞要对伊朗动武,以色列、英国和美国扬言要不惜动用武力,坚决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
新一轮伊朗核问题爆发。
二、各方势力对伊朗核问题态度在伊朗核问题上,世界关注度已经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是从最近的各方表态来看,针对伊朗核问题的战争今年内是打不起来的。
虽然打不起来,可是却都充满了各方的力量消长。
美国参议院2011年12月1日全票通过对伊新制裁措施,要求切断伊朗中央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惩罚与伊朗央行有业务往来的外国银行。
这几乎是要把伊朗的石油出口彻底切断。
欧盟外长会议2012年1月23日作出决议,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转运原油和成品油,以及为伊朗的石油贸易提供融资和保险服务。
决议还禁止欧盟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化工产品,禁止欧盟成员国向伊朗出口石油产业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禁止欧盟企业继续向伊朗石化产业投资或与伊朗相关企业合资经营新项目。
但为保护成员国及相关企业的既得利益,决议规定那些“已签署的合同”可被执行至今年7月1日。
浅析伊朗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
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在各方要求下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
2010年伊始伊朗核问题阶段性升温。
由于担心伊朗潜在的危机升级,世界各国纷纷呼吁相关各方继续努力,寻求一项最终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
一、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及其原因伊朗核问题的一步步恶化是从内贾德总统上台以后逐步恶化的。
主要原因有:其一,伊朗新总统属于强硬派,倚赖其个人的清廉形象和强硬的对外政策上台,为了维护其政治地位,需要在对外强硬并可以达到转移国内矛盾;其二,对伊朗统治阶层来说,目前的国际形势对伊朗很不利,基本处于美国的包围圈之中。
伊朗从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而核武器无疑最能给他们安全感;其三,目前的世界形势又让内贾德有恃无恐,国际油价空前高涨,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一直处于焦头烂额的地步,即无法脱身,又倍受国际国内道义的指责。
所以伊朗认为美国肯定不会、不能、不敢动武。
再者国际社会的反对动武的势力也是其所依仗。
基于以上分析,所以伊朗核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二、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1、美国:毫无疑问,伊朗所谓的核能利用最终是为了造出核武器,这是美国绝对无法接受的结果。
首先,美伊历史上就是死对头,当初两伊战争美国支持伊拉克,后来又有美国人质事件。
所以说美国人从内心对伊朗没有一点好感。
伊朗一旦拥有核武器,毫无疑问,将对美国的中东利益造成损害,因为伊朗可以利用核武器来团结中东地区的整个穆斯林势力,成为阿拉伯领袖国家;其次伊朗一旦拥有核武器将对以色列形成强烈的威慑,某种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使用核武器,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伊朗发展核计划的原因伊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大国,在伊斯兰世界历来有着极大的影响。
它地处海湾与中亚这世界两大石油产区的要冲地带,是连接波斯湾和里海、中亚的最佳通道,具有重要地缘战略和经济地位。
是大国政治争夺的前沿。
在此背景下,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有政治和历史渊源。
伊朗核开发最早始于1957年。
由于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是美国及西方在海湾地区的战略支柱,也是其遏制苏联南下的重要战略屏障,伊朗的核计划得到了美国、西德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1967年美国就曾向伊朗提供了一座5兆瓦游泳池式研究堆和几个小型热室。
1970年,伊朗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NPT)。
1974西德又开始帮助伊朗在布什尔建造的两个1300MW轻水反应堆。
1975年美伊还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核合作协定。
在西方的大力支持下,伊朗和计划迅速发展,到1979年巴烈维王朝垮台之前,伊朗已购的6座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
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西方社会停止了对伊朗核计划支持和援助,伊朗的核计划陷入瘫痪状态。
这场由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具有强烈的反美反西方的色彩,也改变了伊朗核计划的命运。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西方社会停止了对伊朗核计划的援助和支持,采用禁运、制裁等手段极力阻挠核供应国向伊朗转让民用和两用核技术和核材料。
可以说没有这场伊斯兰革命,伊朗很有可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拥有核技术的国家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伊朗重新启动了核计划。
1995伊朗与俄罗斯先后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及补充协议。
俄开始帮助伊朗在布什尔建立两座核电站,为伊朗核电站运转提供2000吨天然轴,并且承诺每年为伊培训10—20名核专家。
伊俄核合作引起美国的强烈不满。
美国认为伊朗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根本没有必要投巨资建核电站,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2年8月,伊朗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向媒体披露称伊朗自2000年开始在纳坦兹和阿拉克建造两座秘密核设施。
【从经济利益分析伊朗的核问题】伊朗的核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相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有世界军事战略地位的需要,有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也还有经济利益的需要。
在从一个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待伊朗核问题的时候,我们暂时可以撇开其它因素的制约,单纯从一个角度来认识这个过程。
要说到伊朗的核问题从一个经济利益上去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就必须首先看到这个过程的最主导力量是谁。
从目前世界经济的作用能力大小来说,依然还是美国。
因此,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把美国的经济利益在这个过程中的厉害关系,放到一个主导的位置上去考虑。
美国的经济,除了自身的科学技术发达程度之外,对于世界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的主导手段,是金融。
通俗一点说,就是美元体系在这个世界经济过程中的利益所在。
那么,通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所形成的这个美元体系,是维系美国称霸和政治、军事主导力量的关键。
我们在看到美国在世界层面上最直接的政治及军事行为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这些行为的背后的实质,是最终为了使得这个美元体系能够在世界的整个过程中继续保持和维系那个特有的权利而已。
前几天格林斯潘退休了,至少形式上是这样如此。
但是我们在分析格林斯潘的所有的行为的时候,可以说他是一位在强大的政治、军事基础上,通过一种软手段的方式,在最大限度里使得美元体系没有发生崩溃。
而这个体系中本身所潜藏着的危机,格林斯潘是非常清楚的,并且也使得美国的当权者也是极其明白的。
在这种共同的默契下,美国政府的政要的核心人物,都通过类似于假痴不癫等强力手段,与格林斯潘的软手段相互积极配合,在支撑着这个危机四伏的美元体系。
而现在为世界所瞩目的伊朗核问题,在相当意义上来说,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如何使得美国能够通过各种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最终能够使得自己的这个经济目的能够实现。
我们在认识美国的政治核心的时候,必须认识到美国的经济核心是什么。
美国是一个经济极其垄断的国家,这个垄断,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简单行业垄断,而是一个对资本的垄断,表现在美元体系中就是金融垄断。
这种在世界经济过程中通过金融垄断来建立起来的秩序,是一个必须按照其野心去膨胀的体系。
也就是说,美元体系在金融的表现方面,是一种扩张性的。
在扩张的过程中,这世界所能承受的能力及范围毕竟还是应该受到限制的。
可是,这个体系的维持的膨胀过程,已经就向一个安置了时针装置的一枚炸弹,随时都会引爆。
而美国的政府,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尽量避免这个时针走向引爆,在不停地拨动和调整这个时针的节奏趋缓。
当看到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随着媒体在为格林斯潘的伟大业绩叫好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几个人能看到这位老者的一脸对未来前景已经表示黯淡的心情。
那么,在美元体系的这种膨胀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力量,亚洲人应该首先想到97年前后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
再需要放大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南美地区几十年来在美元体系中所经历的那些过程。
今天我们看到南美国家在政治上反美的一些过程,不要忘记了这个过程恰恰是因为这个美元体系对他们无情的穷凶极恶的搜刮的结果的必然反映。
欧元在欧洲地区的建立,难道就是一个简单的为了经济交往的方便与快捷吗?这种情况下,美国从过去美元与黄金的对应关系,变成了金融体系中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对应关系。
在这种对应中,需要的是一种信心,需要的一种外在力量的表现。
因此,看到美国的霸权的行为,我们不要感到吃惊,只是要冷静看待这个过程。
千万不要像中国文人中那些断了脊梁的哈巴狗那样,看到了一些嚣张,就以为那一定是完全意义上的强大。
看看美国当年在伊拉克的军事表演,是简单为了显示自己的军事强大吗?不能这么直接简单认为了,那是在形成了一个单极世界的主导地位之后,在感到美元体系一时不能完全垫付这种成本的时候,是要给那些想挑战这个美元体系权威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等行为的国家和个人,给予一定的打击,并且从阴暗中去唤来一群无耻的走狗。
这也是中国之所以表现有这么一群主流人物得势和张狂的外在原因。
格林斯潘的软手段日益感到捉襟见肘的时候,美国的硬手段也就日益增强了过来,这也就是后来美军入侵伊拉克的经济原因。
而现在隔3见5所表演的审判萨达姆的政治表演,只是一个麻痹世界人们的政治视野的一种手段而已。
在认为这种手段认为还有麻痹作用的时候,这场戏还会演下去的。
通过侵略伊拉克之后,美国是认为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作为美元体系的软手段之后的硬手段的石油的操控,他觉得是有把握了,因此这世界石油的价格是一路飞涨。
可是,世界石油的飞涨,在给美国带来一定的好处的时候,像俄罗斯等国家,这好处是更大。
这个时候,美国发现自己做的事情,本来应该是自己得到好处,没有想到是替别人做了嫁妆,于心很是不甘。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虽然经济上受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毕竟只是外汇多付出了那么两百来亿,对于一个贸易具有万亿美元总量的中国来说,也算不了什么大的问题。
所以,中国也就超然于这个过程,是你玩你的,我中国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可是这个过程,欧洲很是敏感。
日本也是有苦难言,是抬了轿子,不但没有得到工钱,而且还给了坐轿子人一笔茶水钱。
作为伊朗来说,伊斯兰革命送走了国王,使得美国在一个难堪中不知道是被谁耍弄了一回。
想得是比较安稳的中东,怎么一夜之间,这霍梅尼也就从法国回到了伊朗,建立了一个美国人确实不愿意需要的伙伴。
怎么办了,于是,在营救失败之后不太长的时间里,这两伊战争就打了起来。
人要是有一点想法,也不是说不可以,但是要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要是还有那么一些非分的野心,那真还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
萨达姆现在是被美国抓了起来,我想这美国人自己也应该是最清楚这个过程的前后关系的吧?美国从经济利益上特别需要通过硬的手段来获得一个支撑美元体系的硬通货,这选择的目标除了中东的石油,还能有其它更好的东西吗?伊拉克似乎是被搞定了,这伊朗也不会傻瓜到一个麻木不仁的地步吧?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个典故,这个世界各国的政治家们,恐怕都是应该清楚的,只是各自国家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点不同而已。
就如同西方说的是农夫与蛇的故事,而中国讲的是中山狼传,实质上有区别吗?到了这种地步,一个被世界政治主导力量所选定的目标之后,伊朗还能说什么。
什么都不说了,玩的只是这个游戏过程怎样使得那些组织游戏的一方,也要感受到这游戏其实也不是那么好玩的。
除此之外,任何的幻想都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我们看到伊朗的政治表态,也就知道他们国家的政治者们,已经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幻想了。
不像我们国内的那些精英们,整天就就知道颠动一个屁股说一些不三不四酸溜溜的拍马屁的鬼话。
美国占领伊拉克之后操作世界石油来作为美元体系的硬通货在发现不是很成功的时候,于是乌克兰的政治表演也就登上了舞台。
想想俄罗斯,这石油天然气价格的飞涨,这美钞来得如此便利,何乐不为。
当然,高兴是一回事情,这痛苦的模样还是需要做出来一点样子的。
可是,美国这个过程在自己想想之后,很是有那么一点痛恨。
可是这痛恨,实在是与俄罗斯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只是这好处被俄罗斯狠狠地捞了一笔,这心里如何能甘心。
当2005年乌克兰提出天然气价格及过路费的时候,俄罗斯是很有耐心的,只是美国似乎缺了点什么。
这快到2006年的新年了,这闹还是需要的,只是后来俄罗斯连自己都没有预计到,这乌克兰的政治表演,也确实好好教育了俄罗斯一把。
看来,善意只能对于有善意的人而言的,这政治小丑,需要的永远就是自己的政治地位,就如同中国的那些没有得到国家政权的主流精英一样,当走狗的目的其实也是想别人也来当走狗。
从目前来看,俄罗斯在世界能源飞涨之后,其直接经济关系度如果用美元来衡量的话,应在1500亿左右。
我们还应该看到,能源的直接经济度量之后的社会相关经济价值,是一个随着能源的消耗而放大的过程。
一般是不会低于1:10的。
也就是说,俄罗斯直接相关的能源价值是1500亿美元,那么关联他国内的经济价值,是不会低于1.5万亿美元的。
因此,按照现在所谓的那种狗的屁(GDP)的方式来测算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的方式,都是放屁的过程。
从目前世界的经济能量的基础方面来看,从能源消耗的总量上去衡量是相对比较准确的,也是具有很大价值的。
在美国操控伊拉克的时候,在这之间欧洲政治主导国家不是没有算自己的帐目,是很清楚。
而美国从来不是简单做了一件事情之后再去考虑做第2件事情,因此在做伊拉克这件事情的前后,其实早已经想好了伊朗的这件事情应该怎样去做。
而当具体将精力放到伊拉克这件事情去做的时候,就巧妙地把欧洲放到了与伊朗的所谓核问题的谈判过程中去。
美国也知道,这个谈判也就是一个形式而已。
而欧洲的主导国家,何尝不知道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形式上的过程。
就如同当年的南斯拉夫问题一样,分裂和肢解它,这是美国的需要,只是前站还是需要由欧洲来表演一番。
在欧洲的土地上美国人去教训欧洲人,并让欧洲人和其它世界上的人看到美国人的厉害,这滋味欧洲人是怎样的一个感受?同样,当其世界其它伊斯兰国家明知地对伊朗的核问题表示沉默的时候,前期表演的欧洲政治主导国家,想过没有想过这穆斯林世界的国家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心态。
不表述,并不是说没有需要表述的情感。
因此,当欧洲主导政治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所进行各自的政治表态的时候,别忘了当年你们的难堪是不是也应该回忆一下,免得历史久远了给忘记了。
欧洲政治主导国家深知政治奥秘,而且玩起来也是很高明的。
这乌克兰颜色革命之后给俄罗斯一个难题,俄罗斯在情感之中是不想做得过分,可是美国人能罢休吗?矛盾是表现在俄乌之间,看起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
可想想这严冬,没有稳定能源供应的欧洲,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
美国提示的是俄罗斯,难道振动的不是欧洲吗?那么,在美国对于伊朗的这个核问题已经从欧洲的主导谈判的过程中已经按照日程的进度方式表现得很没有耐心的时候,这个时候欧洲难道还愿意去趟这个没有任何效果和收益的混水吗?当我们看到伊朗核问题在6方闭门会议之后再来一个表决通过移交联合国来决定,只能说欧洲自己也不想去陪着美国人去玩了,是到了收场的时候了。
与其说欧洲政治主导国家在伊朗核问题的谈判中像讨得获得自己经济利益的一个过程,还不如说最后实际得到的只是一个荣誉而已,是一个脸面,只是美国告诉他们,他们在美国的某一些时候还是有用处的。
当美国没有耐心的时候,这用处也就没有直接的关系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之后,我们现在讨论中国对那个投赞成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个形式只是一个过场,根本就不是问题的实质。
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说,就是美国的下一步行动会在什么时候正式开始揭幕。
这开始之后,美国有多大的能力做到什么程度,关联的国家在应对上如何去做,世界经济的过程会受到多大影响。
而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在随后的一系列的过程中,中国要预计到各种可能,并且针对这些可能的危险我们有怎样的防范措施。
从经济角度上来说,就是一旦美国再次通过侵略的方式去攻击伊朗之后,并且通过乌克兰、波兰等侧面的战略位置去限制俄罗斯的经济渠道的时候,对于俄罗斯来说,他会作出怎样的行为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