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浅谈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浅谈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浅谈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浅谈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这个语文教育新名词提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是凭借听、说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等社会交往行为。课程标准将其定义为: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的确不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权利,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就更少了。因此,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大胆地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上好口语交际课

教材为每次口语交际活动都提供了一个话题,因此,语文教师应上好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师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引导着和促进者。实践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张口说话,先想后说,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帮助学生克服公共场合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很爱说,但不会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

生缺乏逻辑性,语言组织能力偏差。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是模拟旅游咨询,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召开一次旅游咨询会,介绍本地或外地的风景名胜及旅游注意事项。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当旅游咨询员,一组当游客。旅游咨询员需要收集大量的本地名胜的有关资料,需要口头准备讲解,还要应对“游客”的各种提问;“游客”要准备发问,咨询想要了解的关于旅游的各种问题。上课时,两组学生可以对应进行,教师则适时进行评点。这样的一堂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二、注重朗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语感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朗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其实,朗读对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语感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让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不应该拘泥于形式,而应多种朗读形式并用。新学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读不熟、读不好、读不透,教师应不开讲。如《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等经典文章,我们要舍得花大力气让学生去读,读出美感。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自然能熟读成诵,并能对文章内容有所领悟。

三、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对于书籍,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尤袤

在《岁初堂书目》序中是这样比喻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找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契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去“说”,去“议”,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我让学生在深入品味诗歌蕴含的情境之美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意境中的意象。让我惊讶的是:这时课堂达到了高潮,教室里静极了,学生都沉浸在诗人的梦境中,他们游离的眼神让我感觉到他们已经到了康桥,那金柳柔波正向他们招手……

五分钟后,我和学生围坐在一起,相互欣赏彼此独到的感受。我先对学生说了我的感受:夕阳的余晖洒在绵延的河面上,河畔的翠柳映在缠绵的碧波中。画面定格,此刻翠柳仿如成了小河那美丽的新娘。那美丽的伊人在水一方,而我在水的另一方,虽只有一河之隔却像隔了一座永远无法逾越的雄山。彼此虽望眼欲穿,却也只能“泪眼问花花不语”了。下面是学生的作品:

在一抹夕阳中,于潺潺溪上,处亭亭碧柳下,风过,留痕。在倩影婆娑的水面上,恍惚间,一条柔枝掠过水面,激起粼粼的柔波,宛如我此刻的心境一般:孤独、悲伤。那泛起的层层涟漪,在心湖间不断地荡漾、徘徊……

康河的水草在随风摆动,在柔波中翩翩起舞。那河岸的

青苔绿油油地铺满康河的两岸,好像怕铺不完这美丽的画卷。不要打扰康河的深沉,我要像水草一样随波逐流,融入康河的意境中……

学生梦中的康桥已形成了文字,我吃惊于他们的表达。学生对这一环节的痴迷程度远远超过了诗歌本身,这一环节让这节课达到了高潮。

四、开展各项活动,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些知识,最终是为了应用。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发掘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我们可举行小记者采访活动、辩论比赛、朗诵比赛、传话游戏、演课本剧等活动。我们要从课程的角度看待活动,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巨人和孩子》时,学生编排了童话剧,班里六个学习组,表演了六个版本的巨人。学生表演得活灵活现,演下来以后,很多学生几乎把课文都背会了。这次演出经历让学生终生难忘。接下来的《一厘米》《小巷深处》等课文,学生都自行分组,优化角色,不仅创造了经典,还掀起了高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责编张翼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