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晶型(Polymorphism)
药物存在有一种以上的晶型 稳定型——溶解度小,熔点高。 亚稳定型——熔点低,溶解度高,溶解 速度快。 不稳定型——易转化为稳定型。
研究多晶型药物的方法
1. 溶出速度法 2. X-射线衍射发 晶格排列 3. 红外分析法 晶格排列 能量 改变红
外光谱 4. 差示扫描热分析法 热能与温度的关系 5. 热台显微镜 双折射现象和外表的变化
2.3.3药物的理化性质
新药的理化性质研究主要包括 ①溶解度和pKa ②油水分配系数 ③化学稳定性 ④多晶型 ⑤吸湿性和润湿性 ⑥熔点 ⑦粉体学特性 ⑧表面特性等的测定分析
1,溶解度和pKa
药物必须处于溶解状态才能被吸收.解离型药物不能很 好地通过生物膜被吸收,而非解离型药物可通过生物膜.
吸收受限的溶解度最低限度:1mg/ml.
1965年-1972年日本发现氯碘喹啉( clioquinol)引起 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SMON病) 造成上千人失明或下 肢瘫痪、1966年-1972年美国发现己烯雌酚 (diethylstilbestrol, DES)导致妇女乳腺癌、1956年- 1961年发生波及17国的“反应停事件”造成上万名海 豹胎,以及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龙胆泻肝丸事件”、 “贺普丁事件”、“息斯敏事件”、“万络事件”、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欣弗事件”等等。
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pKa和pH的关系: pH=pKa+log[A-]/[HA] pH=pKa+log[B-]/[BH+]
弱酸性药物 弱碱性药物
2.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
判断亲脂性特性: Ko/w = 油中药物浓度/水中药物浓度 = 正辛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