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_胡红琳
- 格式:pdf
- 大小:160.25 KB
- 文档页数:4
[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的疗效。
方法 8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随机分为2组:二甲双胍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500 mg,2次/d,和模拟吡格列酮片2片,1次/d;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30 mg,1次/d,和模拟二甲双胍片1片,2次/d。
各组疗程均为12周。
结果 2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用药前明显降低。
用药8周和12周时,吡格列酮组比二甲双胍组2hPG下降更明显。
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均能有效地降低FPG、2hPG和HbA1C,在用药8~12周时,吡格列酮在降低2hPG方面优于二甲双胍组。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 Effect of meformin and pioglitazone on reducing blood sugar of type 2 diabet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formin and pioglitazone on reducing blood sugar of T2DM patients.Methods 80 T2DM patients with less controlled blood sugar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in meformi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formin HCl 500 mg,twice a day,together with 2 tablets of the simulated pioglitazone,once a day; the patients in group pioglitazone were treated with pioglitazone 30 mg,once a day,together with 1 tablet of the simulated meformin,twice a day.The treatment of both groups was 12 weeks.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FPG,ZHPG and H6A1C in the second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After 8 weeks and 12 weeks of receiving above treatments,ZHPG of the patients in pioglitazone group decreased more clearly than meformin group.Conclusion While meformin,pioglitazone were taken by the patients from 8 weeks to 12 weeks,the effect of pioglitazone group on decreasing ZHPG is superior to that of meformin group.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formin;pioglitazone 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目的:分析利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吡格列酮治疗。
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餐后血糖、HbAl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糖尿病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并且大多于中年后发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
2型糖尿病的治疗关键是改善胰岛B细胞的损伤及其功能衰退,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稳定血糖的治疗目的[2]。
盐酸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它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我院近年来采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6.3±6.5)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7-75岁,平均(55.8±7.1)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WH01999糖尿病診断及分型标准,并且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疾病的患者。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胡红琳;王长江;章秋;周剑;时照明【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3(038)006【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n=24)和二甲双胍组(n=24),治疗12周后用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餐后2 h血浆葡萄糖(PPG 2 h)和DiaSTAT测定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比较其临床疗效. 结果盐酸吡格列酮组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FPG和PPG 2 h(P<0.01)、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01);FPG下降(1.83±1.62) mmol/L,PPG 2 h下降(6.37±3.69) mmol/L,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盐酸吡格列酮组病例未发现明显药物副反应,主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改变.结论盐酸吡格列酮降糖效果肯定,且耐受性良好.【总页数】3页(P456-458)【作者】胡红琳;王长江;章秋;周剑;时照明【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5;R587.1【相关文献】1.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J], 张明贤2.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J], 杨艳;杨毅;李蓬秋;张学军;张磊;刘丽梅;包明晶;鲜杨;吴冀川;朱显军3.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68例的疗效观察 [J], 赵红莉;翁育;傅晓英4.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J], 杨璎5.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J], 陈淑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连续治疗12 w,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胰岛素敏感指数、肾功能改变情况。
结果在治疗12 w之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UAER及ET-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减少微量蛋白的排泄,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ioglitazone joint metformin treatment of senile type 2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Select our March 2009 ~ in March 2010 were 12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n = 6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 60),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based on joint pioglitazone treatment, continuous treatment 12 weeks, observe the two groups were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BG) and 2-hr plasma glucose (PBG),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kidney change. ResultsIn the treatment of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groups of patients fasting glucose and 2-hr plasma glucose improv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a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UAER and ET - 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two groups wer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Pioglitazone joint metformin treat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hypoglycemic effect is good, can improve patien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reduce trace protein excre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worth in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Pioglitazone;Metformin;Diabete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是引起患者出现高血糖的重要原因,吡格列酮是一种新型强效的胰岛素增敏剂[1],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该药是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增加,肝糖的产生减少,而降低血糖。
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者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者患者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增加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及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观察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标签: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是以胰岛素存在抵抗作用为主要内容,并且还伴随胰岛素分泌不充分现象,同时患者还存在多饮食、体重较重以及血糖较高等代谢紊乱症状。
在临床治疗中以提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为主要目的,并对胰岛素β细胞起到一定的作用[1]。
此研究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者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0例。
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5例,患者的年龄为43~76岁,平均年龄为(54.7±3.8)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7例,患者年龄均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55.2±2.7)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其用法用量为:500 mg/次,3次/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其用法用量为:20 mg/次,1次/d,以6个月为1个疗程。
60例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组。
两组均给予继续饮食与运动治疗,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FBG、2hBG、FINS、HbAlc 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值,值得推广。
标签: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效果引言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死率高等特点。
目前,该症已成为世界上第三高发病率的疾病[1]。
由于病程具有进展性特征,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要应用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值。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均为临床胰岛素增敏剂,能够有效糖代谢,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我院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了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1.1基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组。
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42~70岁,平均年龄55.3±2.2岁;病程1.2~10年,平均病程3.2±1.1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者均满足以下条件:①控制饮食与运动治疗28d,血糖值得不到控制,空腹血糖(FBG)超过7.8mmol/L,或餐后2h(2hBG)超过10.0mmol/L,持续4周以上者;②无使用降糖药物物史的患者;③3个月内无应用降脂药史或4周内未使用过影响血糖及血脂代谢药物者[2]。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缺氧性疾病者;③酮症酸中毒者。
两种盐酸吡格列酮片分别联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熊坤海;牟丽莉【摘要】目的观察国产和进口盐酸吡格列酮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国产及进口盐酸吡格列酮片,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48.57%)、有效17例(48.57%)、无效1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为97.14%,对照组显效18例(51.43%)、有效15例(42.86%)、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两组不良反应均主要表现为水肿、胃痛或胃部不适,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均可坚持治疗.结论国产或进口盐酸吡格列酮片联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疗效佳、毒副作用小,但前者费用更为低廉.【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1(051)023【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盐酸吡格列酮片,国产;进口;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作者】熊坤海;牟丽莉【作者单位】利川市人民医院,湖北利川445400;利川市人民医院,湖北利川44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文献报道[1]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较佳,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的作用。
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们分别采用国产和进口盐酸吡格列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70例,现比较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龄34~73(55.7±16.2)岁。
均符合 WHO于199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伴高血压、冠心病及心、肝、肾等功能异常。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门诊收集113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57例,服用盐酸吡格列酮15克/次,每日1次,二甲双胍500毫克/次,每日3次)和二甲双胍组(56例,服用二甲双胍500毫克/次,每日3次),治疗期12周。
结果:用药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通过不同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耐受性好,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糖尿病是当代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为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的疾病群,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
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
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
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13.13%。
我们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57例,并用二甲双胍作为对照组治疗2型糖尿病56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门诊收集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吡格列酮)57例,对照组(二甲双胍)56例,治疗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42.76岁,平均62.5岁,对照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45.80岁,平均65.5岁。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5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则为84.00%,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并明显改善血糖指标,值得借鉴。
标签: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疗效2型糖尿病属于常见疾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紊乱综合征,在糖尿病患者中占了90%以上[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加强重视。
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当属2型糖尿病发病主要机制,基础治疗方案为控制饮食与运动干预基础上采取药物有效刺激机体胰岛素分泌,并缓解胰岛素抵抗。
从以往研究来看,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为此我院将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应用在2型糖尿病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5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5月-2015年5月。
入选患者均确诊符合WHO有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近期有服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心衰、肝肾病变、肿瘤、胃肠道疾病等患者[2]。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最小者40岁,最大者77岁,均值62.4±5.9岁;病程4-20年,均值10.6±3.9年。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抵抗的对照研究滕雅萍【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2(009)021【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4±6.4)岁,给予吡格列酮15 mg,每日1次,二甲双胍0.5 g,每日2次.治疗6个月以上;对照A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3±7.5)岁.单用吡格列酮15 mg,每日1次;对照B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5±7.8)岁,单用二甲双胍治疗0.5 g,每日2次.均治疗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lNS)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检查指标较单用吡格列酮组和单用二甲双胍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总页数】2页(P5-6)【作者】滕雅萍【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复合制剂与单用两药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影响及不良反应 [J], 杨娟;徐瑾;杨金乐;钟玉梅2.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J], 陈镇涛;王苓3.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随机对照研究 [J], 孙丽;谷丽梅;陈亘卓4.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J], 黄春梅5.初诊2型糖尿病采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时胰岛素抵抗、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对比研究 [J], 王颖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2 型糖尿病患者162例,采取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治疗。
结果本组病例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 6 个月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P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检测,并进行比较, 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作用机制互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降糖作用显著的优点。
【关键词】二甲双胍;比格列酮;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排除标准符合2006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糖尿病[1],病程在3个月以上; 所有患者均未服用过磺脲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且3 个月内未使用过影响血糖代谢的药物;在饮食控制加适当运动治疗,或饮食控制加适当运动加磺脲类药物和/或糖苷酶抑制剂稳定治疗≥1个月;空腹血糖(FBG) 7.0~13.9 mmol/L及近1个月内糖化血红蛋白(HbA1 c) ≥7.0%。
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高渗综合征,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其他内分泌相关糖尿病;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肿瘤者。
1.2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2 型糖尿病患者162例,其中男102例,女60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3.8岁。
病程4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1.3年。
1.3治疗方法盐酸吡格列酮(商品名: 瑞彤), 规格: 每片15 mg,批号: 07090151,江苏德源有限公司研制并提供,15~30 mg于早饭前顿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商品名:格华止),规格:每片500 mg,批号: 0708066,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75~1.5 g 于晚饭前或后顿服。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作用的对比研究廖志红;李延兵;修玲玲;许雯;胡国亮;翁建平【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03(024)010【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比研究:5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随机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30 mg(2片),1次/d和模拟二甲双胍片(1片/次,2次/d);或盐酸二甲双胍片500 mg(1片),2次/d和模拟吡格列酮片(2片,1次/d),疗程12周.结果二甲双胍组平均降低空腹血糖(FPG)2.6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3.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GHbA1c)1.6%;吡格列酮组平均降低FPG 1.9 mmol/L、2hPG 4.9 mmol/L、GHbA1c 1.2%.比较两组间血糖降低值及降低百分率,基本上差异无显著性.二甲双胍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吡格列酮治疗后甘油三酯(TG)明显降低.结论在试验剂量下,这两种药物具有大致相似的降糖疗效,二甲双胍主要降低TC和LDL-C,吡格列酮主要降低TG.【总页数】3页(P1033-1035)【作者】廖志红;李延兵;修玲玲;许雯;胡国亮;翁建平【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相关文献】1.吡格列酮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指标的影响 [J], 黄思帆;宋海曲2.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J], 周建敏;牛雪花;姚国卫3.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J], 曹梅;董莉;李玉雯;阮斌4.阿托伐他汀联合吡格列酮对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J], 吴超飞;吴志强;卓庆超5.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糖波动程度的影响 [J], 高琳;张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