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索夫的战略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2
战略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伊戈尔·安索夫(IgorAnsoff)最早提出了企业制订战略计划是一项独立而重要活动。
从这一点上说安索夫是战略管理的开创者毫不为过。
他对管理的意义不在于作为学者提出的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是把它们灌输到企业家的头脑中,让企业家们认识到的未来需要分析、预测并制订计划,而不仅仅是依据过去的报表做出预算。
安索夫模型安索夫出生在前苏联时代的海参崴,父亲是美国驻苏联的外交官,母亲是俄罗斯人。
他16岁以前都在前苏联度过,6岁时全家搬到莫斯科,直到16岁时随父母来到美国,并在美国史蒂文斯技术学院学习了工程学,直到取得硕士学位。
此后他进入布朗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美国海军后勤部的一员,担任美国海军与苏联海军之间的一名联络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他在前苏联的生活背景以及他的能力和技能等方面的优势,1950年安索夫进入了为美国军方的兰德公司。
在以分析研究军事、政治战略为主业的兰德公司,数理分析天赋和能力使安索夫在情报和战略分析上表现出突出的优势。
当狭窄的军事策略分析不能再让他施展分析才能时,他离开了兰德公司,转向商业领域。
1956年他进入了洛克希德航天公司,成为一名策划师。
在对公司业务的分析中,安索夫认为公司应该实行业务的多元化,并开始积极推广。
其间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相关的文章,并提出了产品和相匹配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实质是由四种因素组合而成:现有产品、未来产品、现有市场和未来市场,成为著名的安索夫矩阵的雏形。
后来他晋升为同一集团的洛克希德电子公司副总裁。
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他需要扮演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双重角色。
他继续运用他对产品和市场的分析,大刀阔斧地改组业务和机构,把17个高科技部门缩减为3个,减了几百名工程师。
为了使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总结战略管理经验并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安索夫离开了洛克希德。
1963年,45岁的安索夫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经营管理研究生院,开始从事专业的战略管理研究和教学。
《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河北大学出版社安索夫的名字与企业战略同在,是因为他在企业战略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由此而占有特殊历史地位。
这种特殊地位最主要表现在对战略管理的开创性研究,由于他的开创性研究终于使他成为这门学科的一代宗师。
他首次提出公司战略概念,首次提出战略管理概念,首倡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首次提出了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
鉴于此,管理学界把安索夫尊称为战略管理的鼻祖。
引言从安索夫、安德鲁斯、明茨伯格到波特、哈默尔,他们的名字都始终与战略管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伊戈尔·安索夫生平在军事领域,所谓战略与军事情报搜集、行动计划、方案布局、战场布阵等相联系。
企业经营战略实质是四种因素(现有产品、未来产品、现有市场和未来市场)的合理组合,据此,安索夫提出了四种组合战略,即市场渗透战略——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的组合,产品开发战略——现有市场与未来产品的组合,市场开发战略——现有产品与未来市场的组合,多角化战略——未来产品与未来市场的组合。
这四种战略是日后“安索夫矩阵”的雏形,成为安索夫战略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
规划,是一种预测未来以及对未来进行筹划的工作。
战略规划,主要以过去或刚过去的事件、数据、情况等进行演算,进而确定未来可能会是怎样和以什么方式来采取行动,从而达到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目标。
战略规划家实质上只不过是一些类似“巫师”的专家,凭着一些诡异荒诞的技巧,使用着一些怪里怪气的名词,或用一些复杂的数学方程式和难解的图表作为障眼法,神神秘秘地、煞有介事地举行一些“仪式”(如座谈会等),并在会上要求与会者做一些习作,然后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
尽管安索夫从咨询人员、经理人员等不同角度,寻找影响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成功的原因,但是他始终没有从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模式和技术寻找原因,这是安索夫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思想后来受到其他学派责难的主要原因。
经济参考报/2007年/5月/21日/第014版企业智库安索夫:战略管理理论鼻祖赵娟伊戈尔・安索夫(H. Igor Ansoff)的名字与企业战略理论联系在一起。
他率先提出战略管理概念,首倡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第一个阐述了企业竞争优势概念,还是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的奠基人。
在管理学界,安索夫是一代宗师,被尊称为“战略管理的鼻祖”。
安索夫1918年出生于苏联时代的远东城市海参崴,1936年随家庭移民到美国纽约,就读斯蒂文斯技术学院,获得工程数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又获得了布朗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安索夫严密的数据分析、数理分析天赋和能力,使他在情报和战略分析上表现出突出的优势。
1950年,安索夫参与美国军事战略的研制和计划工作,后又进入洛克希德公司,研究并推行了洛克希德的产业多元化战略。
在洛克希德,安索夫提出了著名的“产品市场匹配”概念和四种组合战略,也就是日后著名的“安索夫矩阵”雏形——安索夫战略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
安索夫真正脱离实业界而转型到学术研究领域,始于1963年任职卡内基—梅隆大学经管研究生院,从事专业的战略管理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
1965年,安索夫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公司战略》问世,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战略管理主张。
他认为,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发展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和程序,使经理人能用来经营……商业公司可以凭借这些实用的方法来做出战略决策”,“因此,公司将企业的资源配置到具有最大潜在投资回报的产品市场中去,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的战略问题。
”继《公司战略》之后,安索夫又相继出版了如《战略管理概念》、《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植入战略管理》等系列管理著述。
其中,1979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和1984年出版的《植入战略管理》两书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战略管理体系,还为战略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方法和措施,使自己的主张得以有效贯彻和落实。
《战略管理》与《公司战略》、《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被公认为是战略管理的开山之作。
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的概念和特征在广义论中,安德鲁斯:“战略是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
”在狭义论中,企业目的的确定过程与战略制定过程虽然相互有联系,但是他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过程。
安绍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一条“共同经营主线”,决定这企业目前所从事的、或者计划从事的经营业务的基本性质。
这条经营主线由四个要素组成:(1)产品和市场范围;(2)增长向量对其产品和市场范围进行变动的方向(3)竞争优势产品和市场特性(4)协同作用企业内部联合协作可以达到的效果协同作用是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地效果,即分力之和大于各分子简单相加的结果。
协同作用可以分为四类:1、投资协同作用企业内各经营单位联合利用企业的设备、共同的原材料储备、共同研究开放的新产品、分享企业专用的工具和专有的技术。
2、作业协同作用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员和设备、共享由经验曲线造成的优势。
3、销售协同作用企业使用共同的销售渠道、机构和手段。
4、管理协同作用不同经营单位可以分享以往的管理经验。
区别:1、战略概念的广度。
2、战略的构成要素广义论者认为战略本身不存在任何构成要素,而狭义论者认为战略由一定要素构成。
斯坦纳认为,企业战略管理师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
战略管理的概念广义:是指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的管理,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在经营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贯彻战略意图,实现战略目标。
狭义:是指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过程所进行的管理。
二、战略管理三个关键过程1、战略分析(1)环境的变化(宏观、行业结构)及给组织的影响;(2)组织的地位、资源及战略能力;(3)与组织有关的个人和团体的价值观和期望、要求反应及其影响、制约。
2、战略选择(1)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涉及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方向,进入市场的类型,进入的方式是内部开发还是外部收购。
安索夫: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特征从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角度看,战略管理区别于一般的企业战略计划在于它更多地强调了企业内在的战略能力等等。
用安索夫的话讲,战略管理过程可以用于战略开发的各个层面。
换句话说,不管所处层面如何,都需要对战略进行有效管理,从而确保战略是在推动组织朝着目标前进。
在企业内在能力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公司内部的各个层面都会开发各自的发展战略,而且这些战略在不同程度上都难免出现矛盾的现象。
这是因为,部门经理开发的战略与高层经理开发的战略会有所不同。
不同层面的经理对组织看法有别,高层经理负责选择对组织有较大影响的战略。
虽然各个层面的选择都很重要,但有一些选择对公司的影响更加深远。
为此,战略管理需要围绕战略目标对战略能力的要求进行系统开发。
斯琴德尔和霍弗(Schendel and Hofer)根据安索夫的研究成果开发了战略管理四层面法,我们可以运用它来考察战略开发的各个层面:职能层面、业务层面、公司层面和企业层面。
但是,我们认为,公司和企业层面战略有不好区分的地方,为此,我们把它们合并称之为总体战略,这样可以从总体战略、职能战略和业务战略三个层面理解战略管理的层次结构。
事实上,组织的类型、性质决定了战略开发的层面。
道理很简单,目标单一的小型公司根本不需要考虑企业层面和公司层面的战略,而大型多元化公司的管理层则要重视每个层面的战略。
总体战略总体战略是战略开发的最高层面,也叫企业层面战略或者公司层面战略,总体战略不像时下的许多人理解那样,言必称多角化或者成本领先。
总体战略是以企业整体为对象,是企业的战略总纲,也是企业最高层领导指导和控制企业的行动纲领。
一般来说,总体战略管理主要关注两个问题:其一是,企业应该做些什么。
涉及到如何确定企业的性质和宗旨,选择企业的活动范围和重点。
显然,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其二是,企业怎样去发展这些业务。
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决定各个战略单位的设立及其目标和资源配置。
安索夫企业战略的四要素模型安索夫企业战略的四要素模型是指安索夫在战略管理领域提出的四个要素,分别是资源、能力、市场和竞争。
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企业战略的基础和核心。
资源是企业战略的基础。
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
物质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产品库存等;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财务资源是指企业的资金、投资和资产等。
资源的优劣和配置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能力是企业战略的核心。
能力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管理和组织能力。
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在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是指企业在组织、决策和执行方面的能力;组织能力是指企业在协调各个部门和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其能力的独特性和竞争优势。
市场是企业战略的导向。
市场是企业获取利润和增长的主要来源,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来确定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销售策略。
市场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市场,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状况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竞争是企业战略的驱动力。
竞争是指企业在市场中与其他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过程。
竞争可以分为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直接竞争是指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中与直接竞争对手竞争;间接竞争是指企业在不同市场中与间接竞争对手竞争。
企业需要通过制定竞争策略、提升竞争力来应对竞争挑战。
安索夫企业战略的四要素模型强调了资源、能力、市场和竞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企业需要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培养核心能力、把握市场需求和应对竞争挑战,以实现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
同时,企业还需要持续创新、灵活应变,随时调整和优化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
安索夫企业战略的四要素模型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框架和指导原则。
企业需要从资源、能力、市场和竞争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战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长期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第1篇一、引言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对内外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战略管理理论是指导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战略管理的起源、核心概念、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战略管理的起源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军事领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
战后,战略管理理论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商业领域,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
三、战略管理的核心概念1. 战略:战略是企业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在市场环境中,对内外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 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在市场中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包括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等。
3.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行业、技术、政策等因素。
4.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企业的资源、能力、组织结构、文化等因素。
四、战略管理的主要理论1. 安索夫矩阵(Ansoff Matrix)安索夫矩阵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用于分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产品、技术等手段实现增长。
矩阵分为四个象限: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多元化。
2. 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五力模型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用于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环境。
五个力分别是:行业竞争程度、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供应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
3. 价值链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价值链分析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用于分析企业内部各个价值创造环节的竞争力。
价值链包括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
4. SWOT分析(SWOT Analysis)SWOT分析是一种战略分析工具,用于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战略管理-第一节战略管理的发展与主要战略理论第一节战略管理的发展与主要战略理论一、战略管理的发展郑州“亚细亚”和“仟村百货”的兴衰。
在几年前的郑州“二七广场”周围有六七家(现在已经发展到12家)大型百货商场。
郑州“亚细亚”在营业面积上并没有优势,但在短短的几年之内迅速发展。
销售额和利润快速增加,居河南省全省第一。
成功因素:成功导入CI,使企业形象、企业理念和经营管理行为较之郑州“二七广场”的其它5~6家大型百货商场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在当地促进了销售。
在内部,实行了比较严格的、带有军事管理特点的管理。
大型百货商场,其零售需求主要是地域化的,但郑州“亚细亚”却发展全国性品牌,其作用在于面向供应商和人才等非地域化资源。
几年前(约1996年),郑州“亚细亚”自有资金3000万。
发展决策:建立全国的亚细亚,建立亚细亚集团。
1. 投资3亿元分别在河南的三个县建立装饰豪华的郑州亚细亚分店,采取连锁经营,设立配送中心。
2. 在全国约十个城市(北京、天津、广州等地)设立“仟村百货”(与郑州亚细亚为同一形象)。
为此投入大量资金。
随后的情况:省内亚细亚分店亏损;省外仟村百货相继亏损、拍卖;郑州亚细亚经营出现困难;郑州和河南省相继出现上千个涉及个服务业和其它行业的“亚细亚”,与郑州亚细亚无关,也未予以制止。
其中的问题:资金紧张:自有资金比例小、财务风险大;所得利润与银行利息基本持平。
将郑州亚细亚旧货供给分店或仟村百货。
出现拖欠供货商货款现象,名牌厂家相继退出。
(商品/产品结构)省内县级分店:区域化需求量、消费水平与商品价格(细分市场;经营规模与需求规模);配货中心对降低成本的贡献(竞争优势)。
郑州亚细亚:没有自身积累,没有在大型百货商场扩建的竞争中再度扩建(销售面积、商品结构、购物环境——大型百货商场功能的综合化)(产品系列化、附加服务);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抽调频繁(最多的每天抽调十几名),管理者资源匮乏(横向一体化的过度扩张风险之一)。
伊戈尔·安索夫:战略管理的鼻祖作者:昀熙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2年第05期伊戈尔·安索夫,在战略管理中的特殊地位最主要表现在对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的开创性研究,由于他的开创性研究终于使他成为这门学科的一代宗师。
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代宗师,他首次提出公司战略概念、战略管理概念、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概念以及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
安索夫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提出了一套广为学术界、企业管理实务界所接受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程序、范式,而且在于他能成功地把战略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范式等,引进学术的殿堂里。
同时,他还把它们带入企业的董事局、经理室等。
在那里,安索夫的这些理论、程序和范式深深地烙进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脑子里。
因此,深入了解安索夫对于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实践、营造企业竞争优势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等等,都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初涉管理学安索夫出生在前苏联时代的海参崴,父亲是美国驻苏联的外交官,母亲是俄罗斯人。
他16岁以前都在前苏联度过,6岁时全家搬到莫斯科,直到16岁时随父母来到美国,并在美国史蒂文斯技术学院学习了工程学,直到取得硕士学位。
此后他进入布朗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美国海军后勤部的一员,担任美国海军与苏联海军之间的一名联络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他在前苏联的生活背景以及他的能力和技能等方面的优势,1950年安索夫进入了为美国军方服务的兰德公司。
当狭窄的军事策略分析不能再让他施展分析才能时,他离开了兰德公司,转向商业领域。
1956年他进入了洛克希德航天公司,成为一名策划师。
在对公司业务的分析中,安索夫认为公司应该实行业务的多元化,并开始积极推广。
其间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相关的文章,并提出了产品和市场相匹配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实质是由四种因素组合而成:现有产品、未来产品、现有市场和未来市场,成为著名的安索夫矩阵的雏形。
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在战略管理中的特殊地位最主要表现在对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的开创性研究,由于他的开创性研究终于使他成为这门学科的一代宗师。
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代宗师,他首次提出公司战略概念、战略管理概念、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概念、以及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
生平简介1918年,安索夫出生于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1924年,安索夫随家庭搬到莫斯科。
1936年,安索夫的全家移民到了美国纽约。
1950年,安索夫加盟美国军方军事智囊机构兰德基金会(Rand Foundation),参与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研制和计划工作。
1956年,安索夫进入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Corporation)工作,后来成为该公司的副总裁。
1957年,安索夫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讨论多角化经营战略的论文,提出了“产品市场匹配”的概念。
1963年,45岁的安索夫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经营管理研究生院(Carnegie-Mellon’s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从事专业的战略管理研究和教学。
1965年,安索夫正式出版他的代表作《公司战略》,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1972年,在论文《战略管理思想》中,安索夫正式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
1973年,安索夫应邀来到比利时的欧洲高级管理学院(Europe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Management)任教。
1976年,出版《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
1979年,出版《战略管理论》。
本书与1965年出版的《公司战略》、1976年出版《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是公认的战略管理开山之作。
1983年,安索夫回到美国,在加州圣地亚哥任美国国际大学(U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战略管理高级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Strategic Management),开办战略管理硕士、博士学位课程。
《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河北大学出版社安索夫的名字与企业战略同在,是因为他在企业战略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由此而占有特殊历史地位。
这种特殊地位最主要表现在对战略管理的开创性研究,由于他的开创性研究终于使他成为这门学科的一代宗师。
他首次提出公司战略概念,首次提出战略管理概念,首倡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首次提出了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
鉴于此,管理学界把安索夫尊称为战略管理的鼻祖。
引言从安索夫、安德鲁斯、明茨伯格到波特、哈默尔,他们的名字都始终与战略管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伊戈尔·安索夫生平在军事领域,所谓战略与军事情报搜集、行动计划、方案布局、战场布阵等相联系。
企业经营战略实质是四种因素(现有产品、未来产品、现有市场和未来市场)的合理组合,据此,安索夫提出了四种组合战略,即市场渗透战略——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的组合,产品开发战略——现有市场与未来产品的组合,市场开发战略——现有产品与未来市场的组合,多角化战略——未来产品与未来市场的组合。
这四种战略是日后“安索夫矩阵”的雏形,成为安索夫战略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
规划,是一种预测未来以及对未来进行筹划的工作。
战略规划,主要以过去或刚过去的事件、数据、情况等进行演算,进而确定未来可能会是怎样和以什么方式来采取行动,从而达到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目标。
战略规划家实质上只不过是一些类似“巫师”的专家,凭着一些诡异荒诞的技巧,使用着一些怪里怪气的名词,或用一些复杂的数学方程式和难解的图表作为障眼法,神神秘秘地、煞有介事地举行一些“仪式”(如座谈会等),并在会上要求与会者做一些习作,然后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
尽管安索夫从咨询人员、经理人员等不同角度,寻找影响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成功的原因,但是他始终没有从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模式和技术寻找原因,这是安索夫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思想后来受到其他学派责难的主要原因。
安索夫战略安索夫战略与中国多少有些缘分错位的问题,直到安索夫逝世之日都没有一本中国大陆的安索夫著作中文翻译版本出版。
尽管这样,不等于说中国大陆的企业管理研究者、实务者对安索夫一无所知,没有受到过他的战略思想和理论的影响。
相反,从战略管理理论传入中国之日起,安索夫就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企业管理的研究者和实务者。
随着人们在眼花缭乱的战略管理新流派中逐渐醒悟,追根溯源把握战略管理的精髓将是大势所趋,再度探询安索夫也势在必行。
缘分错位:安索夫在中国“知人不知面”安索夫战略与中国的缘分错位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20世纪80年代,当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地进行、迫切需要企业战略的时候,世界性的战略管理进入其发展的低潮。
这是导致安索夫这位战略管理的鼻祖式人物遭到雪藏的重要原因。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上的战略分析开始注重财务方法,致使企业战略走入了“盲区”,战略管理的声誉日衰。
到了80年代,由于日本等后发现代化国家成本管理获得成功并有力冲击着欧美市场,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管理理论异常活跃,先后涌现了“决策学派”、“经验学派”、“社会学派”、“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等诸多学派。
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管理界掀起了“管理软化”的热潮,企业界纷纷重视起企业文化、管理文化等软性因素的作用,而把战略、制度、组织等硬性因素的重要性抛在一边。
先后诞生了W·大卫的《Z理论》、L·帕斯卡与A·阿索斯的《日本的管理艺术》、T·彼得斯与L·小沃特曼的《追求卓越》、T·迪尔与A·肯尼迪的《企业文化》等著作,这种状况进一步加剧了对企业战略的冷落,战略管理的鼻祖安索夫自然也陪同进入“冷宫”。
在中国企业发展如日中天,迫切需要管理理论和思想指导的时候,饥不择食的中国企业管理研究者和实务者在“管理软化”潮流冲击下,忽略了中国企业管理与美国企业管理所存在的历史性差距现实,对“管理软化”产生了错误判断,出现盲目跟风现象,高喊“文化管理,废除管理制度”。
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安索夫引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第一节:战略计划的定义与重要性。
安索夫的战略管理
2013.01.14 09:36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汪建成王婉瑨
字号:【大中小】
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世界公认的战略管理领域的鼻祖。
1950年,安索夫于史蒂文大学和布朗大学毕业之后,进入著名的兰德公司担任方案研究员。
随后,又就职于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并担任洛克希德电气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从1963年开始了学者生涯,先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和欧洲高级管理研究院担任教授。
安索夫最有代表性的三部专著分别是《公司战略》、《战略管理》和《植入战略管理》,这三本书代表了安索夫在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思路。
安索夫的第一部著作《公司战略》于1965年问世。
该书标志着公司战略理论的正式诞生。
在《公司战略》发表之前,战略管理和规划还仅仅是一种笼统又模糊的概念。
当时的管理者虽然已经开始对企业进行一些长远的规划,但实际上只是浅尝辄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同时,有一部分学者也提出了关于战略管理的理论,然而这些理论零散不成体系且可行性低,很难运用到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之中。
在书中,安索夫从战略在军事和艺术领域的运用出发,通过区分企业政策、行动方案和企业决策与战略的区别来界定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的四个构成要素是产品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他认为公司战略的必要性源于企业界定其业务范围和成长方式需要战略的指导,同时经营目标需要用战略来提升成为一种获利能力,并且新的经营目标也需要通过进行战略规划而产生。
因此,安索夫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在于弄清企业所处的位置,界定企业的目标,并且明确实现目标所需要采取的行动。
安索夫的战略管理思想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形成过程。
在《公司战略》之后,1972年他在论文《战略管理思想》中正式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并指出战略管理措施应全面地应用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程序,而不仅仅是在战略规划时才考虑它的适用问题,即进一步明确了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后,又于 1976年发表了《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
在这本书中,安索夫对战略管理这一概念进行了明确的解释:“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生存
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
他认为战略管理与以往的经营管理不同,战略管理是面向未来、动态而连续的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
真正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形成的是安索夫于 1979年出版的《战略管理》。
该书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战略管理的八大要素模式:外部环境、战略预算、战略动力、管理能力、权利、权力结构、战略领导和战略行为。
他的第一部著作《公司战略》主要是提出公司战略的概念以及对管理者适用的操作方法进行系统的阐述。
而14年之后的《战略管理》则是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对企业战略管理更加系统的研究。
正如安索夫在《战略管理》的卷首语中所说的:“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动荡环境中的组织行为复杂性。
”安索夫在此书中创造性地将数学的逻辑论证方法引入了管理学领域,并用严谨的定义和假设,分析了在日趋动荡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应当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理性的战略决策。
企业生存是由环境、战略和组织三者构成,只有当这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适应时,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效益。
美国安索夫协会会长彼得?安东尼奥(PeterAnton-iou)曾经说过:“通过战略管理概念,安索夫教授开创性地把对不连续变革、动荡和不确定的管理转变为工具,并成功地、合适地向世界各国的企业组织进行输送。
”这也是对安索夫在战略管理领域巨大贡献的中肯评价。
《公司战略》和《战略管理》是前后呼应的两本书,均是安索夫战略思想和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公司战略》中,对于企业目标、战略决策、多元化战略和战略协同等概念的阐述,以及分析程序和工具,实质上都是就什么是公司战略以及这些战略的分析和形成进行论述。
而《战略管理》一书则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界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其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动态过程。
随后,安索夫又相继出版了《理解和管理战略变革》、《植入战略管理》、《新公司战略》等著作,进一步完善了战略管理理论体系,同时还为战略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系列企业实践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使自己的主张得以有效地贯彻和落实。
在安索夫出版《公司战略》之前,管理学界对于战略管理的研究还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
在安索夫开创性研究的积极推动之下,20世纪 70年代初,美国的500强中有85%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战略计划部门。
例如,通用电器正是在安索夫战略管理思想的影响下,设立了战略经理职位,主要负责修订和监督执行通用电器的战略规划,这也使通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创造辉煌的业绩。
安索夫对管理学领域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战略管理的开创性研究,认为企业制定战略计划是一项独立而重要的管理活动。
他首次提出公司战略的概念、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以及将战略管理与复杂环境相联系的权变理论。
他的伟大不仅在于在学术界提出战略管理理论,更重要的是他让企业家们认识到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复杂环境和未来需要进行预测和分析,教导企业家们如何将战略管理运用到实际的经营决策之中。
战略管理大师、著名学者加里·哈默尔(GaryHamel)评价安索夫无愧于公司战略鼻祖的称号。
著名企业管理学评论家海勒尔(RobertHeller)将安索夫誉为战略规划之父。
尽管安索夫的战略理论也遭到了一些批评,但是其理论程序和范式仍对许多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企业管理者采纳了安索夫的战略主张,用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因此从学术角度来看,安索夫是战略管理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从企业实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他将抽象难懂的理论转化成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在确保战略方法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之中。
其战略管理理论形成了一套既能令人信服、又能实施的方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