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书
- 格式:doc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9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工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如图1所示,该工件形状简单对称,为轴对称拉深件,在圆周方向上的变形是均匀的,属普通冲压件。
模具加工也比较容易。
试制定该工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1 圆筒拉深件图2 拉深件的三维图2.工件材料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分析(1)材料分析工件的材料为08钢,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沸腾钢,强度、硬度低,冷变形塑性很好,可深冲压加工,焊接性好。
成分偏析倾向大,时效敏感性大,故冷加工时应采用消除应力热处理或水韧处理,防止冷加工断裂。
08钢的主要机械性能如下:σ(兆帕) 280-390抗拉强度bσ(兆帕) 180屈服强度s抗剪强度(兆帕) 220-310延伸率δ 32%(2)结构分析工件为一窄凸缘筒形件,结构简单,圆角半径为r=7,厚度为t=0.5mm,满足筒形拉深件底部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精度分析工件上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尺寸,普通拉深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
经上述分析,产品的材料性能符合冷冲压加工要求。
在零件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其工艺路线如下: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拉深(需计算确定拉深次数)、修边(采用机械加工)等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考虑工序的复合,经比较决定采用落料与第一次拉深复合。
二、工件的拉深工艺分析及计算1.毛坯尺寸计算(1)计算原则相似原则: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拉深件断面形状相似;等面积原则:拉深前坯料面积与拉深件面积相等。
(2)计算方法由以上原则可知,旋转体拉深件采用圆形毛坯,其直径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计算。
计算坯料尺寸时,先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便于计算的简单几何体,分别求出其面积后相加,得拉深件总面积A。
图3 拉深件的坯料计算如图3所示,筒形件坯料尺寸,将圆筒件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面积分别为:(3)确定零件修边余量由于板料的各向异性和模具间隙不均等因素的影响,拉深后零件的边缘不整齐,甚至出现耳子,需在拉伸后进行修边。
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模具081姓名:严超学号:20082400511047指导老师:龙吟2010年7月目录一原始材料数据二工艺分析三分析塑件的工艺性四确定最佳工艺方案五工艺计算六模具总体结构七选择压力机型号八模具设计九冲压工艺文件十参考资料1.原始材料图12. 工艺分析该工艺只有冲裁工序,从尺寸精度来看,未注公差,可视为IT14级,都在冲压件的经济精度范围内。
由于零件尺寸小,位置公差按最大尺寸的尺寸公差(IT14级为0.52mm)的1/2确定,为0.26mm。
从结构、尺寸来看,零件各部尺寸均较小,需校核槽宽和槽深,中心孔—槽边距。
参照冲裁件公益性的生产纲领:大批量生产,槽宽3mm>1.5t,计算得槽深8mm<5×3mm,孔边距4.75mm>1.5t,因而该零件各部结构、尺寸是满足冲裁件工艺要求的。
但冲裁间隙小,模具零件刚性差,模具设计过程中要予以充分考虑。
3.确定最佳工艺方案(1)列出全部单工序。
该零件的冲压只有冲孔和落料两道工序。
(2)冲压顺序安排。
根据该工件的材料厚度、尺寸大小和生产纲领,显然宜用调料毛坯在级进模或复合膜上生产,因此其冲压工序安排应是先冲孔,后落料,或用复合膜同时冲孔落料,(3)工序组合。
既然只适合用级进模或复合膜生产,可行的工序组合只能有下面两种:1)级进模生产:冲孔和落料两步。
2)复合膜生产:同时冲孔和落料。
检查凸凹模壁厚,最小处为2.5mm,大于材料厚度的1.5倍且大于1.4mm,所以正、倒装式皆行.4.确定最佳工艺方案以上两个方案在工艺上局可行,但考虑到零件很小,又是大批量,所以选择倒装复合膜生产。
排样图如下。
图25.工艺计算(1)计算条料规格和材料利用率。
根据上图所示的排样图,条料毛坯尺寸为B=33mm,一个进距的材料利用率η为η=(nA)/(bh)×100%式中A——冲裁件面积(包括小孔)(mm2)n——一个进距内的冲裁数目b——条料宽度(mm)h——进距(mm)则η=3.14×15^2/(32×33)×100%=66.3%(2)计算冲压力。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doc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导言本文档是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的详细说明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冲压模具的设计原理、工艺流程和相关技术要求。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冲压模具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等内容,以及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和评估标准。
第一章冲压模具概述1.1 冲压模具的定义1.2 冲压模具的分类1.2.1 单工位模具1.2.2 多工位模具1.2.3 复合模具1.3 冲压模具的基本组成部分1.3.1 上模1.3.2 下模1.3.3 引导装置1.3.4 顶针1.3.5 顶板1.4 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1.5 冲压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二章冲压模具设计流程2.1 产品设计分析2.2 模具设计准备2.2.1 工艺方案选择2.2.2 材料选择2.2.3 设计任务书编写2.3 模具零部件设计2.3.1 上模设计2.3.2 下模设计2.3.3 引导装置设计2.3.4 顶针设计2.3.5 顶板设计2.3.6 其他相关组件设计2.4 模具总体设计2.5 模具制造与加工2.6 模具调试与试产第三章冲压模具材料选择3.1 冲压模具材料性能要求3.2 常用模具材料3.2.1 工具钢3.2.2 合金工具钢3.2.3 超硬合金3.2.4 陶瓷材料3.2.5 复合材料3.3 模具材料的选择原则第四章冲压模具加工工艺4.1 冲压模具加工流程4.2 模具零部件加工4.2.1 零部件加工设备选择4.2.2 加工工艺规程确定4.2.3 加工工艺文件编制4.3 模具装配与试验4.3.1 模具装配前准备工作4.3.2 模具装配过程4.3.3 模具试验与调试4.4 模具维护与保养4.4.1 模具使用生命周期管理4.4.2 模具保养与维护方法4.4.3 模具故障排除与处理第五章课程设计要求与评估标准5.1 课程设计要求5.2 评估标准5.2.1 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估5.2.2 模具设计准确性评估5.2.3 模具加工工艺评估5.2.4 模具试验与调试评估5.2.5 学生报告书评估附件1.产品设计分析报告范本2.模具零部件设计图纸范本3.模具装配图范本4.模具加工工艺文件范本5.模具试验与调试记录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冲压模具:指用于冲压加工的模具,用于将板材等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冲模课程设计是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练习。
其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和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和方法:2.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3.提高学生使用国标、手册和图册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下列任务,统一交到指定的地点。
1.拟定冲压件的工艺过程,并填写工艺过程卡1份;2.填写凸、凹模(及凸凹模)的加工工艺卡片;3.设计指定冲压件的其中一道工序的冲压模(每人设计一副不同的模具),并绘制装配图和凸、凹模零件图:1套;(注:①指定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②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5055的m级)4.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约20页左右。
三、设计原则1.装配图的零件必须完整,保证冲出合格的工件;2.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成本低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3.操作方便,安全.四、设计前的准备1.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了解冲压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材料等技术要求和生产批量;3.配备资料:(1)冲压设备资料:从此资料中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查出漏料孔尺寸,模柄孔尺寸,闭合高度,工作台面尺寸等,为模具设计作准备:(2)冲模标准化资料;(3)其他参考资料:《冷冲模设计》手册,《冷冲模结构图册》.五、冲模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方法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冲裁件的工艺性主要从冲裁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不符者,应与指导老师协商更改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确定合理工艺方案(1)确定基本冲压工序的性质:冲孔,落料,冲搭边,切料边等.(2)根据基本工序的性质,数量,结合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要求,材料性能,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条件等因素,考虑模具类型的同时确定工序组合和先后顺序,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机械工程学部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工程学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题目垫圈冲压模的设计任务起止日期:2012 年10 月 1 日至2012 年11 月10 日止学生姓名:龙新军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902 指导老师:周军何雅槐雷吉平日期:系主任:日期:审查学部主任:日期:批准1.第1章……………………………………………………….设计任务2.第2章…………………………………………………………工艺分析3.第3章……………………………………………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4.第4章……………………………………………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5.第5章……………………………………………………工艺尺寸计算6.第6章………………………………………………模具总体结构设计7.第7章………………………………………………主要零部件的设计8.第8章……………………………………………………模柄的选择9.第9章…………………………………………………模具总装图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垫圈冲压模具设计1.题目:某工件上的垫圈1.原始数据:数据如下图所示,材料20,厚度t=1.2,内径d=8, 外径D=12,20万件是批量生产2.工艺分析此工件既有冲孔,材料为20钢,t=1.2,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简单,仅有一个Φ=8的孔和一个Φ=12的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厚度大于8mm。
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11级,冲孔按IT10计算,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3.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工序,有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高,生产率低,而且两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都相应降低,难以满足需要。
机电与能源实验中心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综合设计项目名称 XX 模具拆装与设计 专业班级 机制121 姓 名季林辉、沈增辉、施金威、孙典敏、田荣伟、夏振宇、王丁涛学 号2015年 4 月 12 日宁波理工学院一、项目任务(此页可以不打印)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模具拆装、零部件测量、三维装配、模具功能动画设。
具体的项目任务和要求如下:(1)模具数据信息采集要求:拍摄图片角度适宜(能表达清楚结构与功能)、分辨清晰、图片背景干净。
能通过几张图片表达出模具结构。
(2)模具装拆要求:详细记录模具装拆顺序,列出装拆测绘工具明细表。
(3)零部件测绘要求:绘制零件尺寸工程图,螺钉除外。
(4)模具设计要求:选择某一软件,进行装拆模具的三维设计,并最终打包压缩提交。
(5)模具动画要求:采用软件的动画功能,进行模具动画设计。
(6)模具原理及功能说明要求:绘制模具完成的零件,进行模具基本原理说明。
二、基本要求1提交与答辩:以组为单位进行提交,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答辩。
2作业提交:(1)纸质版:课程设计说明书;(2)电子版:课程设计说明书电子版+模具三维数据,以“组号+组长姓名”.zip压缩包形式提交,(3)电子版课代表统一收齐拷贝给老师,纸质版每位同学上课当面提交给老师。
3成绩判定:文档排版10%+装拆设计75%+说明书撰写15%。
三、设计分组情况四、课程设计说明书(1)模具数据信息采集文字说明.......。
图 1配图并做图注(图要居中,大小合适,白色背景)文字说明....。
(2)模具装拆模具装拆顺序说明.....。
模具装拆所用工具说明....。
(3)零部件测绘薄片挡块定位棒挡板凸模凸台下模座滑块(4)模具设计要求:截三维模具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模具爆炸图、零件明细表。
(5)模具动画要求:截图模具下行到位和上行到位的主视图。
(6)模具原理及功能说明首先把金属材料放在薄片上,利用挡块定位。
接着凸模往下运动,把材料按凸模的轮廓初步向上翘起。
1 前言 .................................................................... 1. 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3.2.1 结构与尺寸..........................................................3.2.2精度................................................................3.2.3材料................................................................3. 3工艺设计 .................................................................4..3.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计算 (4)3.2计算凹、凸模刃口尺寸 (5)3.2.1确定凸、凹模刃口尺寸的原则 (5)3.2.2确定加工方法 ................................................ 6.3.2.3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6)3.3计算冲压力与压力中心 (8)3.3.1冲压力的计算 ................................................ 8.3.3.2确定压力中心 (9)4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 9.4.1工作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9)4.2定位零件的设计 (13)4.3卸料与出件装置 (12)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1、设计名称:冲压件2、零件简图:42±0,129S6+I8I □03、基本参数:材料:45料厚:1mm 批量:大批量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关键词:模具;冲裁件;凹模;凸模;1 前言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目录1、引言 (2)1.1零件设计任务 (4)1.2零件展开图 (4)2、冲裁件的工艺分析 (5)2.1工件材料 (5)2.2工件结构形状 (5)2.3工件的尺寸精度 (5)2.4确定工艺方案 (5)3、冲压模具总体设计 (6)3.1模具类型 (6)3.2操作与定位方式 (6)3.3卸料及出件方式 (6)4、冲压模具工艺及设计计算 (7)4.1排样设计及计算 (7)4.1.1零件展开尺寸计算 (7)4.1.2.各部分工作尺寸 (7)4.2设备选择 (9)5、结论 (10)6、致谢 (11)7、参考文献 (12)1、引言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实现;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也无法实现。
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与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大要素,只有他们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
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他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如下:(1)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这是因为冲压是依靠冲模及冲压设备完成加工的,普通压力机的行程次数为每分钟几十次,高速压力要每分钟达数百次甚至上千次以上,而且每次冲压行程就可以得到一个冲压件。
(2)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及形状精度,一般不破坏冲压件的表面质量,且模具寿命一般比较长,所以冲压的质量很稳定,互换性好,具有“一模一样”的特性。
(3)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如小到钟表的秒表,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加上冲压时材料的冷变形硬化效应,冲压的强度和硬度都较高。
(4)冲压一般没有切削碎屑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要加热设备,所以是一种节省材料,节能的加工方法,冲压件的成本较低。
但是,冲压加工时模具一般具有专用性,又是一个复杂零件需要数套模具才能加工成形,且模具制造的精度高,技术要求高,是技术密集型产品。
所以,只有在冲压件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冲压加工的有点才能充分得到体现,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个冲压模具课程,以满足学生对于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需求。
本课程设计说明书将详细介绍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二、课程目标1、了解冲压模具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掌握冲压模具的各种设计方法和技巧;3、熟悉冲压模具的制造工艺流程;4、能够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课程内容1、冲压模具概述1.1 冲压模具的定义和分类1.2 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1.3 冲压模具的应用领域2、冲压模具设计基础2.1 零件设计和材料选择2.2 冲压件的材料性能与工艺2.3 冲压模具的设计要求3、冲压模具设计方法3.1 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3.2 冲压模具的工艺设计3.3 冲压模具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4、冲压模具制造工艺4.1 冲压模具的基础加工4.2 冲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4.3 冲压模具的运行与维护5、冲压模具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5.1 冲压模具的新材料与新工艺5.2 冲压模具的智能化与自动化5.3 冲压模具的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和团队项目等。
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能。
五、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综合考虑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和项目成果等因素。
具体评估方式包括个人报告、课堂测试、作业评定、实践考核等。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1、冲压模具设计案例集2、冲压模具制造流程图3、冲压模具材料选择表4、冲压模具装配调试图纸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冲压模具:工业生产中用于冲裁、成形等加工操作的专用工具。
2、创新能力:指个体或群体在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时所展现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能力。
3、团队合作意识:指个体在团队合作中能够主动思考、承担责任、协调合作,以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意识和能力。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课程之后,安排的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其基本目的是:1.利用冲压工艺基本知识及相关设计资料,初步掌握正确编制冲压工艺的能力;2.熟悉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初步掌握典型冲裁模,弯曲模和拉深模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独立完成冲模具总装配图一张。
(不可用计算机绘图);2.独立完成模具的全部零件图,未经加工,直接装配的模具标准件可以不绘制零件图。
3.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设计内容及具体步骤1.冲压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从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生产批量、分析其冲压工艺性,确定模具的基本结构形式。
(工序组合)2.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1)确定下料尺寸及排样方式,计算材料利用率,绘制排样图;(2)计算毛坯展开尺寸;(3)计算冲压工艺力,根据冲压冲压工艺力及模具的几何尺寸初选冲压设备;(4)分析估计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拟定防范措施;(5)计算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及确定凸,凹模的结构形式.3 模具结构设计(1) 根据零件形式及尺寸,确定凹模周界.(2) 根据凹摸周界及冲压设备,选择冲压标准模架.(3) 根据冲压工序性质及设备确定模具的定位、卸料、顶件形式(4) 根据零件的料厚,技术要求确定卸料方式,推件、顶件的方式,定位方式,生产批量,精度要求确定导向形式.(5) 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校核冲压设备.4 绘制模具总装配图(1) 装配图要用1号图纸绘制,最好用主视图、俯视图表达,尽量采用1:1比例.(2) 装配图应反映出模具工作位置时的状态,所有模具零件在图中都应有所显示.(3) 装配图右上角应绘制冲压零件图,并正确标注尺寸及公差要求,落料模应附排样图.(4) 装配图右下角为标题栏,所有零件均按序号正确填写,标准件应注明标准号及技术规格.(5) 绘制装配图应从工作部分开始,从内到外逐步扩展,应标出模具的闭合高度及外形尺寸.(6) 必要时应标明模具的装配技术要求.5.绘制模具零件图纸(1)按装配图尺寸及比例,拆绘零件图时一般从工作零件开始,先绘制工艺零件,再绘制结构零件。
目录:(一)设计要求 (3)(二)零件工艺性分析 (3)(三)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4)(四)零件工艺计算1.冲裁件的排样设计与计算 (4)2.设计冲压力和压力中心 (5)3.设备选择 (5)(五)模具设计1.确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5)2.凹凸模刃口尺寸计算 (6)(六)模具零部件结构的确定1.凹模设计 (7)2.卸料板的设计 (8)3.固定板的设计 (8)4.垫板的设计 (8)5.卸料装置中弹性元件的设计 (8)6.凸模设计 (9)7.凸凹模设计 (10)8.选择紧固件和定位零件 (10)9.选择模架及其它安装零件 (10)10.模柄的设计 (10)11.压力机的确定 (10)(七)参考文献 (11)(一)设计要求工件为前支架,材料为30钢,……………………(二) 零件工艺性分析:1.结构与尺寸分析:………………2.材料分析:30号钢为碳素结构钢,冲压性能良好,适合冲裁。
3.精度分析:参考书本P15,得出未标注公差,按IT10~14级精度计算,由于精度要求 ………………(三)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零件为落料冲孔件,工序数较少可采用落料-冲孔复合模冲压以提高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且生产效率高。
送料方式选手动送料,卸料方式选弹性卸料(四)零件工艺计算1、排样设计与计算(1)、分析零件形状,并考虑到定位方便,采用单行直排; (2)、.搭边值确定:查书本P23表2-9,a=3mm b=2.5mm (3)、条料宽度和导板间距的计算:①定位采用挡料销定位,无侧压装置,板料采用斜刃剪床裁剪 …………………… ②导板间距mm Z B A 02.102.104.382.02.38--=+=+=2.设计冲压力和压力中心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3.设备选择根据总的冲压力,选择压力机型号为J23-40(开式双柱可倾式压力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标称压力 滑块行程 行程次数 最大闭合高度 闭合高度调节量 滑块中心到机身距离 工作台尺寸 前后 左右、工作台孔尺寸 模柄孔尺寸 直径 深度(五)模具设计1.模具结构选择落料—冲孔复合模可以采用正装和倒装两种形式。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冲压模具课程的设计提供详细的指导说明。
冲压模具是冲压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合理的课程设计对于培养有高水平的冲压模具设计师至关重要。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冲压模具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掌握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模具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工艺设计。
•能够使用相应的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和分析。
•能够应用冲压模具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3.1 冲压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冲压工艺简介•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模具设计的分类和要求3.2 冲压模具设计方法与流程•冷冲压模具设计流程•热冲压模具设计流程•模具设计中的工艺分析3.3 冲压模具设计软件应用•AutoCAD在冲压模具设计中的应用•Pro/ENGINEER在冲压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模具设计软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3.4 模具制造工艺及材料选择•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模具加工中常用的材料•模具表面处理技术4.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础概念和理论框架。
•实践演练:通过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冲压模具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引入专业的模具设计软件,提供学生在模具设计过程中的实践机会和技能培养。
•群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5. 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课堂小测与作业:用于检测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项目: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具体的冲压模具设计项目,并进行评估与点评。
•阶段性考试:在课程进行的不同阶段进行考试,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作品展示与答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答辩,评估其综合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目录1前言…………………………………………………………………………………2分析冲裁件的工艺性………………………………………………………………2.1零件冲裁工艺性分析……………………………………………………………2.2零件拉深工艺性分析……………………………………………………………2.3材料分析及其工艺性能…………………………………………………………3 计算毛胚展开尺寸………………………………………………………………4排样及裁板方式的经济,并计算材料利用率性分析……………………………4.1材料的利用率…………………………………………………………………4.2排样方式和材料的经济利用率………………………………………………4.3根据材料利用率选择裁板方式………………………………………………5工序次数的确定…………………………………………………………………6确定工艺方案并对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 7确定各工序模具结构型式………………………………………………………7.1设计落料拉深复合模…………………………………………………………7.2导向装置………………………………………………………………………7.3固定与连接零件………………………………………………………………8选定模具结构型式的合理性分析………………………………………………9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公差的计算……………………………………………10冲压工艺卡…………………………………………………………………课程设计任务书3.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图纸、实物样品等〕:课程设计说明书1.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根据要求,运用所学,设计凸缘圆筒件模具。
2.课程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给定的设计参数:t=2mm A=46mm B=35mm h=30mm技术要求:在编制冷冲压工艺规程时,通常是根据冷冲压件的特点、生产批量、现有设备和生产能力等,拟定出几种可能的工艺方案。
机电与能源实验中心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课程综合设计
项目名称 XX 模具拆装与设计 专业班级 机制121 姓 名季林辉、沈增辉、施金威、孙典敏、
田荣伟、夏振宇、王丁涛
学 号
2015年 4 月 12 日
宁波理工学院
一、项目任务(此页可以不打印)
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模具拆装、零部件测量、三维装配、模具功能动画设。
具体的项目任务和要求如下:
(1)模具数据信息采集
要求:拍摄图片角度适宜(能表达清楚结构与功能)、分辨清晰、图片背景干净。
能通过几张图片表达出模具结构。
(2)模具装拆
要求:详细记录模具装拆顺序,列出装拆测绘工具明细表。
(3)零部件测绘
要求:绘制零件尺寸工程图,螺钉除外。
(4)模具设计
要求:选择某一软件,进行装拆模具的三维设计,并最终打包压缩提交。
(5)模具动画
要求:采用软件的动画功能,进行模具动画设计。
(6)模具原理及功能说明
要求:绘制模具完成的零件,进行模具基本原理说明。
二、基本要求
1提交与答辩:以组为单位进行提交,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答辩。
2作业提交:(1)纸质版:课程设计说明书;(2)电子版:课程设计说明书电子版+模具三维数据,以“组号+组长姓名”.zip压缩包形式提交,(3)电子版课代表统一收齐拷贝给老师,纸质版每位同学上课当面提交给老师。
3成绩判定:文档排版10%+装拆设计75%+说明书撰写15%。
三、设计分组情况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
(1)模具数据信息采集
文字说明.......。
图 1配图并做图注(图要居中,大小合适,白色背景)文字说明....。
(2)模具装拆
模具装拆顺序说明.....。
模具装拆所用工具说明....。
(3)零部件测绘
薄片
挡块
定位棒
挡板
凸模
凸台
下模座
滑块
(4)模具设计
要求:截三维模具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模具爆炸图、零件明细表。
(5)模具动画
要求:截图模具下行到位和上行到位的主视图。
(6)模具原理及功能说明
首先把金属材料放在薄片上,利用挡块定位。
接着凸模往下运动,把材料按凸模的轮廓初步向上翘起。
运动至离底部8mm处,滑块开始往凸模方向运动,把材料进一步压弯,完全覆盖在凸模上。
至此零件成型。
五、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几周的《模具设计基础》的学习,对模具类型、工艺有了些了解。
在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又对一些实际的模具进行观察、拆装、测量数据、设计等。
起初拿到模具时,并不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在小组讨论,观点的争锋中,大家的思路打开,结合上课老师演示的一些工作原理,大家都对眼前的模具有了深入了解,之后的拆装、测量工件数据等让我们了解到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与他人良好沟通的综合素质是在我们机械行业必要的。
当然我们在测量过程中,也遇到些问题,比如哪些工件需要着重测量,哪些是定位用,都需要一定思考,前期工作直接影响到后期在软件上的设计。
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我们学到了冲压的基本原理,模具设计及其绘制,具有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冲模设计的初步能力。
也清楚的认识到其实模具的一些零件都是简单、易加工的,但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简单的零件制作出优良、复杂的产品,如何设计出高效率的工艺流程等是需要我们花大力气、时间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