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金矿氰化堆浸提金工艺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49.80 KB
- 文档页数: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堆浸法提金简述堆浸法作为现代提取金、银的最新技术之一,除了它的方法简便外,基建和设备投资约为氛化工厂的20%~50%,生产成本约为氰化工厂的40%,因而,人们普遍把它看成从低品位矿石中提金的最理想方法。
堆浸,就是将低品位矿石或含金废料等堆放在不透水的地面上,该地面上预先设置有完备的供排水系统,然后在矿堆上喷淋氰化物等浸出剂进行淋滤浸出,浸出后的含金贵液通过管道收集于贵液池中,以作提金处理,这种工艺称之为堆浸法提金。
它的出现,给早期被认为无经济价值的许多小型或低品位金、银矿带来了生机,也使从早期采矿废弃的含金废石中提金成为可能。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金价的猛长,更加速了此法的发展。
至1982 年止,在美国内华达州、科罗拉多州和蒙大那州等地较大的堆浸厂已发展到27 个,金、银产量分别占美国1982 年生产金、银总量的20%和10%。
此后,堆浸法还在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印度、津巴布韦、前苏联以及我国等国家广泛应用。
1967 年美国矿业局提出了用堆浸法处理低品位含金氧化矿石,1969 年正式发表了堆浸提金的试验报告。
1971 年堆浸法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及科特茨等矿山开始推广应用。
特别是美国矿业局研究出制粒堆浸技术后,使金矿堆浸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1980 年,美国将制粒技术应用于堆浸工业生产中,由于制粒堆浸的成功应用,使相当数量的矿石、废料和处理过的尾矿中的金得以回收,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黄金生产的发展。
1987 年Wade 公司将滴淋布液系统应用于Rochester 金矿的堆浸,在以往堆浸的喷淋布液技术上又引起了重大的革新,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堆浸法提金技术已趋于完善和成熟。
我国是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开始研究和推广堆浸提金工艺的,于1979 年冶金部黄金局科技处下达了堆浸试验研究项目,由当时的辽宁省黄金公司、辽宁省冶金研究所、丹东市黄金公司三家承担,迈出了。
金矿堆浸与池浸技术工艺1.金矿堆浸技术工艺堆浸工艺简述:堆浸就是把细矿粒与保护碱(石灰)混合,堆置在不渗漏的地面(浸垫)上,将氰化物或者无毒提金药剂的溶液淋洒在矿堆上面,当溶液由上而下缓慢的穿过矿堆(渗滤)时,发生金的溶解,从底面流出的含金溶液(贵液)送去沉淀贵金属,脱金后的氰化物溶液或者无毒浸金溶液(贫液)返回喷淋矿堆循环使用。
矿堆的大小、高低、形状、以有利于浸出液能均匀、顺利地渗透料层为准,还考虑生产规模。
有的一堆只数十吨,有的数百万乃至上万吨。
堆浸法主要适用于低品位矿石,平均品位0.8-1.5g/t,根据黄金市场价格情况,甚至更低到0.5g/t左右,生产建设周期短。
一般四个月到半年就可建成投产,而且基建设备投资少,约为氰化厂的20%-50%,同时生产费用低,约为常规法的40%。
堆浸法有工艺简单、设备少、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成本低和矿石的性质、品位、数量的适应性强等优点。
堆浸的全过程包括取样、实验室小试、中试、现场试验、堆浸场地设计和基建、生产操作直到停产结束后矿堆的处理。
适合堆浸提金的矿石类型: 氧化矿,金未与硫化物矿物密切共生的硫化矿,含有微小金粒或者金比表面积大的脉金或者砂金。
衡量可堆浸矿石的三个重要物理性质:细粒级含量、饱和水溶率,松散密度。
堆浸法的工艺特点:关键在于筑堆方法和喷淋技术,从收集的贵液中提取金属则可以采用多种工艺,主要有:金属锌置换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提金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提金法。
堆浸法的影响因素:氰化物或者无毒浸金药剂的浓度;浸出液pH的影响,浸出液中氧浓度的影响,杂质的影响,浸金剂喷淋强度的影响,矿石粒度的影响,矿石表面状态和金赋存状态的影响。
这些因素基本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
池浸与堆浸技术方案集。
筑堆工艺:分为原矿直接堆浸和破碎后浸出。
1原矿直接堆浸;一般不做过分破碎,粒度-152mm,直接运到预先制好的浸垫上浸出。
2.破碎后的矿石堆浸;通常破碎直-19mm,甚至-6mm。
从低品位含金尾矿中氰化浸出金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加强矿产资源的二次利用十分必要,从含金尾矿中回收金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发展起来的制粒堆浸技术具有浸出指标好、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用于从湖北蛇屋山金矿浮选尾矿中回收金,效果良好。
蛇屋山金矿矿石属强风化红土型金矿石,其中的金呈高度游离状态,为次显微金或超显微金,银和有色金属含量甚低,因而,无论采用何种物理选矿方法都不可能获得金的独立矿物使其富集为金精矿,只能采用化学选矿、溶剂浸出法提取金。
矿石经预处理,其中91%的金得以回收,但部分细粒金仍留在尾矿中。
矿区已堆存大量尾矿,为了探讨其利用可能性,进行了柱浸试验。
一、尾矿性质2种含金尾矿的化学分析组成见表1,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2种尾矿的化学分析结果 %(二)表2 2种尾矿的金物相分析结果 %二、结果与讨论氰化浸金过程中,矿石中的Au、Ag等金属与溶液中的CN-接触,生成Au(CN)-、Ag (CN)-配离子,按化学计量计算,每克金、银分别消耗氰化钠0.5g和0.91g,同时,矿石中所含的Cu、Fe、Zn等也要消耗部分氰化钠,每克铜、铁、锌、铅消耗的氰化钠分别为2.3g、5.26、3.0g和0.95g。
所以,溶液中氰化钠应适当过量。
当氰化物浓度在0.5~1.5g/L范围时,随其浓度增大金溶解速度也相应增大;但氰化物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后,金溶解速度反而有所下降,此时一些贱金属将被溶解,影响到对金的浸出。
试验中,氰化钠用量超过3kg/t 后,继续增大氰化钠用量,金浸出率变化不大。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氰化钠用量以3kg/t 较适宜。
加入氢氧化钠进行碱性预处理,可以减弱或消除矿石中有害元素的影响,改善浸出环境,取得较好浸出效果。
因为矿样中存在的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矿物会产生Fe2+、Fe3+、S2-、Cu2+等有害离子,若不进行加碱预处理,氰化浸出时这些有害离子会消耗大量氰化物和溶解氧,严重阻碍金的溶解,造成金浸出率降低。
一、堆浸技术应用前景我国金矿资源中,低品位氧化矿石量(矿石含金品位1-3g/t)占有一定的比例,处理这类矿石采用常规氰化法提金工艺经济上不合算,而采用堆浸生产工艺尚有经济效益。
堆浸提金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投资少,效益好,因此,堆浸提金工艺应用广泛。
二、堆浸选金工艺简介由于氧化矿一般埋藏较浅,所以采矿方式一般为露天开采。
矿石破碎至50毫米以下,对于坚硬矿石则为25毫米以下或更细,然后堆到经过防渗处理的堆浸台上,堆筑角度为30-45度。
矿堆在未喷淋石硫+碱催化合剂前,先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对矿堆进行碱浸,使浸出液的PH达到11-12,防止石硫+碱催化合剂分解,一般处理时间为1-3天。
矿堆经过碱处理后,用石硫+碱催化合剂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配比约为1:10)对矿堆进行喷淋浸出,石硫+碱催化合剂浓度0.06%左右。
浸出液喷淋程度:0.05-0.15升/吨矿·分钟,喷淋高度一般保持在10厘米左右,喷淋一小时,停两小时,喷淋时间为7-9天左右。
喷淋形成的贵液用活性炭吸附形成载金碳,贫液循环使用,载金碳经过电解或火法冶炼提炼出成品金。
三、堆浸工程主要环境污染与生态影响1、生态环境影响。
堆浸工程的生态影响主要是露采采矿、剥离排土和堆浸废渣破坏和占用土地,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区域景观,敏感地区还可能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
2、水环境影响。
堆浸作业项目的废水主要水污染源一般包括矿坑废水、凿岩废水、贫液、作业场雨水、堆浸废渣淋溶水、堆浸场渗滤水。
一般情况下矿坑废水、凿岩废水、作业场雨水污染物含量较低,对环境影响不大。
该类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含废水基本循环使用水环境影响主要是堆浸场渗漏、堆浸场事故排放的废水,如堆浸场防渗层破裂,或降雨导致堆浸场喷淋液外溢或跨堆。
3、大气环境影响。
堆浸项目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开采、运输和筑堆过程中产生粉尘和堆浸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
因此,堆浸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堆浸法提金处理低品位矿石堆浸法提金处理低品位矿石,取得的效益是比较满意的。
沿用的工艺流程为:矿石—破碎—筑堆—洗矿—喷淋—炭吸附—解析—电解—冶炼—成品金锭。
在吸附过程中,经过吸附后的贫液返回矿堆继续浸出而循环利用。
该矿区的矿石性质属易选型氧化矿。
深部有原生矿,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赤铁矿、次为为黄铁矿、斑铜矿、黄钾铁矾、磁铁矿,少量的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
含金品位极不均匀。
金的嵌布粒度细小,适合堆浸回收,而且矿石含泥少,易渗透。
随着碎矿粒度的缩小,浸出率可明显提高。
由几百吨的小型堆浸发展到上万吨的堆浸。
由锌丝置换改为炭吸附。
由电加热解析改为汽加热解析。
该工艺不但简单易行,而且可充分利用毛坡矿渣和低品位矿产资源,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选矿设备主要有:干湿式、立式、圆锥球、搅拌式、水泥球磨机,鄂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双辊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湿式磁选机、干式磁选机、高锑度磁选机、高强度磁选机、破碎设备、磨矿设备、选黄金设备、选磁铁设备、选铜设备、选褐铁、赤铁、钼矿、铅锌等多种选矿设备、磁选设备、洗选设备、筛分分级设备、烘干煅烧设备、矿山辅助机械、免烧砖机系列、复合肥设备等多种矿山设备。
一、无污染的选金工艺现在,金矿选矿普遍采用的是混汞、氰化、浮选等选金工艺。
不过这种工艺普遍存在对环境污染较大,很难达标排放,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贻害子孙。
而且黄金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化学药剂毒性很大,对职工的身体有严重的损害。
其中,如混汞法用的水银,就是著名的“肝脏杀手”。
而氰化选矿,氰化纳和氰化钾只要有微量被人体所吸收,就会导致致命。
在以前的金选场,因为药剂引发的职业病屡见不鲜。
我公司会同黄金专家研制的采用国外最新技术的物理选金新工艺,生产的过程中无需添加化学药剂,首次实现了无污染的黄金生产。
这一新工艺的应用不仅解放了黄金生产工人,使其免受药剂之苦,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提高。
同时,因为免去了药剂的使用,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氰化法在堆浸提金工艺的应用和研究作者:王笃军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35期摘要:本文根据实际应用,对氰化法在堆浸工艺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和注意事项,提高了现场实际生产效率,为客户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并对绿色新型浸金剂的应用提出展望。
关键词:氰化钠堆浸注意事项浸出率无氰浸金剂中图分类号:T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2(b)-0066-02氰化法是以氰化物等物质组成的混合溶液作为浸金的溶剂,目前常用的是NaCN水溶液,浸出含金矿石中的金,然后再从含金浸出液中提取金的方法。
氰化法提金主要包括氰化浸出:在一定浓度的氰化物溶液中,并有氧(或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含金矿石中的金与氰化物反应生成一价金的络合物而溶解进入溶液中,目前常用氰化钠,出金的工艺方法有槽浸氰化法和堆浸氰化法两类。
堆浸氰化法,又称堆浸法、堆淋法,主要用于处理低品位金矿石。
1971年世界上第一家工业规模的金堆浸场在美国内华达州投产,目前已发展成为成熟的工艺。
1 氰化法在堆浸提金工艺的应用金矿氰化堆浸提金工艺就是将低品位的金矿破碎至一定粒度(或造粒),堆积在由沥青、混凝土或塑料等材料铺筑的防漏底垫上,用低浓度NaCN在矿堆上喷淋,使金溶解,含金的溶液从矿堆上渗滤出来,然后用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回收金。
1.1 堆浸常用物资金矿专用彩条布20m×30m(或土工布),喷头(水带),装喷头三通、弯头,喷淋分水管,柴油自吸抽水机或(电动自吸泵、离心泵)配套水管或软管,三通(可自制),喷淋主管四通或三通(自制),活性炭吸金塔(根据堆场大小自制半吨一吨二吨塔),过炭用自吸水泵配套。
活性炭电解机(大矿山用300、500、1000kg)活性炭可重复使用5~6次。
烧炭用大铁锅,370~500kW鼓风机,中频感应炼金炉,坩埚,金模,铗子,硼砂,硝酸,盐酸等。
土工挖机、汽车、装载机等生产工具,堆场水、电、生活用品,生产金矿堆浸工艺常用于开发矿体小或品位低的金矿,或两者兼有,而不能用常规方法开发利用的矿床。
堆浸技术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化中的应用堆浸技术是一种将矿石堆放在大型堆浸堆栈中,通过喷洒溶解剂来提取矿石中有价金属的方法。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品位金矿资源的处理中,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
首先,堆浸技术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化中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低品位金矿的利用率。
相比于传统的开采方法,堆浸技术可以将原本不经济的矿石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金属,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通过堆浸技术,即使矿石中金的含量较低,也可以将其从矿石中溶解出来,大大提高了低品位金矿资源的可利用性。
其次,堆浸技术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处理中具有成本低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开采和矿石处理方法,堆浸技术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和破碎工艺,降低了设备和人力成本。
而且堆浸技术中使用的溶解剂一般是比较便宜的,可以大量使用且多次循环使用,减少了对溶解剂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再次,堆浸技术的处理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堆浸技术中的堆栈构建和喷洒溶解剂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机械设备和技术,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复杂性。
此外,堆浸技术中的溶解剂喷洒可以自动化控制,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因此,堆浸技术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处理中的操作性更强,可靠性更高。
最后,堆浸技术还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
传统的金矿开采和处理方法通常会导致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产生,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而堆浸技术因为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破碎、研磨等工艺,大大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
与此同时,堆浸技术中使用的溶解剂可以通过多次循环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堆浸技术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处理中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堆浸技术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化中的应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和环境友好等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相信堆浸技术将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金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
进一步探讨堆浸技术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化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立志当早,存高远现代提取金、银最新技术-堆浸法堆浸法最早于1752 年用于西班牙氧化铜矿石的浸出。
本世纪50 年代末起用于处理低品位和边界品位的铀矿石。
用堆浸法处理低品位金矿石的工艺,是美国矿务局1967 年发展起来的。
由于该法工艺简单、设备少、见效快、生产投资和成本低,当首先用于美国科特兹(Cortez)金矿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被人们广泛重视。
它的出现,给早期被认为无经济价值的许多小型或低品位金、银矿带来了生机,也使从早期采矿废弃的含金废石中提金成为可能。
70 年代后期金价的猛长,更加速了此法的发展。
至1982 年止,在美国内华达州、科罗拉多州和蒙大那州等地较大的堆浸厂已发展到27 个,金、银产量分别占美国1982 年矿产金、银总量的20%和10%。
此后,堆浸法还在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印度、津巴布韦和前苏联以及我国等国家广泛应用。
堆浸法作为现代提取金、银的最新技术之一,除了它的方法简便外,基建和设备投资约为氰化工厂的20%~50%。
生产成本约为氰化工厂的40%。
因而,人们普遍把它看成从低品位矿石中提金的最理想方法。
尽管如此,但由于各地矿石的矿物特性、结构、组分不同,影响堆浸作业的因素很多。
尤其是矿石的裂隙发育程度和渗透性能、金粒大小和赋存状态、有害杂质和粘土细泥含量等一些关键因素不同,而必须事先搞清不同矿石应采用的适宜破碎粒度、氰化钠用量、浸出时间、金的浸出率指标等情况。
若不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试验和经济核算就盲目投产,很可能导致堆浸失败。
如首先采用堆浸法的美国,在开展堆浸初期,约有四分之一的堆浸场因作业条件不当或无经济效益而失败。
在其他国家,失败的例子也时有发生。
现今,世界许多矿山用堆浸法处理低品位贫矿和含金废矿石的规模已发展到每年5000 到200 万t(日处理规模500 到2 万t),含金品位最低为0.5~0.6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金矿的堆浸工艺
几十年来,堆浸工艺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迅速成长、发展,设计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其具有投资省、成本低、基建时间短、生产环节少等优点,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工艺特点,带你认识金矿堆浸。
工艺简介
金矿堆浸就是将低品位的金矿破碎至一定粒度(或造粒),堆积在由沥青、混凝土或塑料等材料铺筑的防漏底垫上,用低浓度氰化物、碱性溶液、无毒溶剂或稀硫酸等溶液在矿堆上喷淋,使金溶解,含金的溶液,从矿堆上渗滤出来,然后用活性炭吸附或锌粉置换沉淀等方法回收金。
简而言之
工艺流程
鑫海的堆浸工艺流程图
1 原矿处理
原矿经过破碎达到一定粒级(30-50mm)后,直接去堆淋;
或者进行制粒处理(使较细颗粒团聚成粗粉团粒),之后将矿石通过铲车运至矿堆处进行筑堆。
Tips:在破碎之后,有时还需要进行磨矿,才进行制粒。
那么,问题来了!
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要将矿石碎粒之后,又制粒增大体积,是否多此一举?
破碎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使得金颗粒从矿石中裸露出来,才能在之后的环节中与氰化溶液充分发生反应。
同理,磨矿也是一样,都是为了保证金颗粒的充。
金矿池浸工艺金矿池浸工艺是一种常见的金矿提取方法,它利用化学反应将金从矿石中溶解出来。
本文将介绍金矿池浸工艺的原理、流程和应用。
一、金矿池浸工艺的原理金矿池浸工艺是利用氰化物作为溶剂,将金从矿石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在金矿池中,将矿石与含有氰化物的溶液接触,金与氰化物发生反应生成氰化金配合物,然后经过吸附、洗涤和电解等步骤,将金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金矿池浸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矿石破碎:将金矿石经过破碎机破碎成适当大小的颗粒,以便更好地与溶液接触。
2. 浸矿:将破碎后的矿石放入金矿池中,并加入含有氰化物的溶液,使矿石与溶液充分接触。
3. 反应:金矿石中的金与氰化物发生反应生成氰化金配合物。
反应时间一般较长,需要几十小时甚至几天。
4. 吸附:将反应后的溶液经过吸附步骤,使用活性炭等材料吸附氰化金配合物。
吸附过程中,金与吸附剂发生物理或化学吸附作用。
5. 洗涤:将吸附后的溶液经过洗涤步骤,去除吸附剂上的杂质和残留的氰化物,得到纯净的金溶液。
6. 电解:将洗涤后的溶液进行电解,通过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作用,使金从溶液中析出,并在阴极上沉积。
7. 除杂:将电解得到的金进行除杂处理,去除其他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金。
三、金矿池浸工艺的应用金矿池浸工艺广泛应用于金矿提取行业。
其主要优点是金提取率高、流程简单、操作成本低、适用于低品位金矿石等。
金矿池浸工艺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成为金矿提取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金矿池浸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氰化物是一种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一定风险。
因此,在使用金矿池浸工艺时,需要严格控制溶液的使用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金矿池浸工艺的操作复杂,需要严格的工艺控制和设备维护,以确保金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结起来,金矿池浸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的金矿提取方法。
它通过化学反应将金从矿石中溶解出来,并经过吸附、洗涤和电解等步骤提取金。
金矿池浸工艺在金矿提取行业具有广泛应用,但也需要注意环境和安全风险。
堆浸技术及其可行性的确定堆浸技术及其可行性的确定作者:董波吴猛一、引言人类采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工艺技术所限大量的低品位金矿、尾矿及含金废石还未得以利用,在人类面前出现了一方面感到金矿资源短缺,而另一方面又在积压和浪费矿产资源的矛盾局面。
随着选矿的技术的进步,美国矿务局里诺研究中心,于1969年首先对含金废石进行了堆浸,并发表了试验报告,20世纪70年代初堆浸工艺陆续开始在一些金矿山得到推广。
这项工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处理低品位金矿提供了成功的且有利可图的方法,同时,也推动了地质找矿业的发展。
堆浸法与常规选矿法相比,其经济浸出的矿石品位要比通常磨矿浸出法低一个数量级。
目前,国外可以从含金0.03—0.01盎司1吨品位的矿石中浸出提取金。
堆浸法对于易浸矿石来说,具有基建费用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流程短,占地面积少,氰化浸出液的耗量较少,适应性强,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等优点。
但该法浸出速度较慢,对矿石性质要求也较严格。
因此,与其它选金方法相比,其金的回收率较低,一般情况下,金的回收率只能达到65—80%。
另外,由于堆浸工艺条件很难改变,又不能很快见到生产结果,所以矿石的浸出行为必须预先了解清楚,并要严格按照试验提供的最佳条件筑堆及浸出,因此,堆浸前要进行足够的冶金试验,以便确定矿石的可行陛并提供足够的设计基础资料。
二、堆浸提金技术所谓堆浸法提金,就是将低品位金矿石堆积在由沥青、混凝土或塑料薄膜等材料铺筑的防漏底垫上,用低浓度的碱性氰化物溶液在矿堆上喷淋,使金溶解,含金的富液从矿堆上渗滤出来,流入底垫上的集液沟并输送至储液池中,然后用活性炭吸附法或金属锌置换沉淀法从富液中回收金,吸附或置换后的贫液再返回浸出作业。
目前,堆浸已发展成为金银加工的重要手段。
就美国而言,其堆浸产金量已达黄金总产量的30—40%。
堆浸厂与常规选冶厂相比,堆浸的基建费用要低得多。
据资料介绍,1986年美国内华达州有生产能力相同,但工艺不同的选冶厂相继投产,并且都进行露天开采,但是HogRanch矿采用堆浸提金,其基建费总计为700万美元,相反地,Paradise Peak矿采用常规的搅拌浸出设备提金,其基建费用却高达8000万美元。
低氰或无氰提金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黄金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氰化物提金方法已经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氰化物提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氰废水,这些废水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其次,氰化物提金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具有很高的毒性,处理不当会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此外,氰化物提金方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金的回收率不稳定、提金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等。
因此,开发一种低氰或无氰提金方案已经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
二、工作原理低氰或无氰提金方案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将金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该技术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 生物氧化:将含有金的矿石与微生物混合,在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金从矿石中溶解出来。
2. 富集:将经过生物氧化后得到的溶液进行沉淀或吸附,使金与其他物质分离,从而得到富集的金。
3. 精炼:将富集得到的金进行精炼提纯,最终得到高纯度的金。
三、实施计划步骤低氰或无氰提金方案的实施计划步骤如下:1. 研究和选择适合的微生物: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进行试验,确定其在氧化金方面的最佳条件。
2. 确定生物氧化条件:通过试验确定生物氧化反应的最佳温度、酸碱度、时间、混合比例等因素。
3. 富集金:研究并确定最佳的沉淀剂和吸附剂,使金与其他物质分离,并进行富集。
4. 精炼提纯:研究并确定最佳的精炼提纯条件,使金的纯度提高到99.9%以上。
5. 中试和工业化试验:进行中试和工业化试验,验证该方案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6. 工业化推广:将该方案推广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实现黄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适用范围低氰或无氰提金方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含金矿石和废渣,包括低品位、难处理的金矿和复杂的多金属矿。
此外,该方案还可用于从含金溶液中提取金,如从废水、废气、废渣等资源中回收金。
五、创新要点低氰或无氰提金方案具有以下几个创新要点:1. 利用生物化学技术提取金,不需要使用氰化物等有毒化学物质,对环境友好且安全。
金矿堆浸工艺十大问题剖析金矿堆浸工艺十大问题剖析本文阐述了低品位金矿石堆浸工艺中影响金的回收率的因素,并逐个进行剖析,力求寻找出金矿堆浸的最佳工艺条件,充分利用低品位金矿资源,增加矿山的经济效益。
0概述随着黄金选冶技术的发展,对低品位金矿的开发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堆浸提金工艺已成为处理低品位含金氧化矿石的有效方法。
因其投资和生产费用均低于氰化法,用于处理低品位含金氧化矿石、废石堆及丢弃的含金尾矿等均有显著经济效益,故堆浸工艺在黄金生产中广为推广。
国内外均有不少成功的范例。
美国是采用堆浸提金工艺处理低品位含金氧化矿石最早且收益最好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目前堆浸矿山,金的年产量已达到100t,占美国黄金总产量的35%以上。
津巴布韦有350多个尾矿处理厂,大部分都是采用堆浸和渗滤浸出工艺。
生产证明,按当时金价98.6元/g计算,即使尾矿含金品位低至0.5g/t,只要堆场生产能力达到1.5万t/堆以上,矿山就能盈利。
我国采用堆浸工艺起步较晚,80年代初才开始用于工业生产。
目前河南、河北、陕西、云南、贵州、内蒙古、吉林、辽宁、湖南、新疆等省相继用该工艺处理低品位金矿石,据不完全统计,仅河南省从1982年至1993年就堆浸了100多万t矿石,生产规模也从每堆几百t到几千t,甚至万t以上。
堆浸的含金矿石类型有:石英脉、蚀变岩、角砾岩、斑岩、硅化碳酸盐、铁帽及热液变质岩等类型的氧化矿石。
1988年陕西双王金矿(角砾岩型)进行了万t堆浸工业试验,1988~1992年新疆萨尔布拉克金矿(砂砾岩型)做了10万t堆浸工业试验、哈巴河县赛都金矿(石英脉型及破碎蚀变岩型)进行了2万t制粒堆浸工业试验,均取得较好效果。
当前,我国堆浸矿山的生产指标为:浸出率平均65~70%,总回收率60%~65%,成本55~68元/t矿。
堆浸法虽具有工艺简单、流程不复杂、基建投资少、操作容易、成本低和见效快的优点,但影响该工艺的生产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很多的,若处理不好仍有亏损的可能。
堆浸提金技术简介
堆浸提金是指将低品位金矿石或浮选尾矿在底垫材料上筑堆,通过氰化钠溶液循环喷淋,使矿石中的金、银溶解出来。
含金贵液用活性炭吸附、锌置换沉淀或直接电解沉积等方法回收金,提金后的尾渣经消毒后排放。
堆浸法提金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容易、设备少、动力消耗少、投资省、见效快、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堆浸用于处理0.5-3g/t的低品位矿石,金的回收率50-80%,甚至能达到90%。
因此,堆浸法使原来认为无经济价值的许多小型金矿、低品位矿石、尾矿或废石现在都能得以经济回收。
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堆浸法广泛用于工业生产。
堆浸法适合处理以下几种矿产资源:
1、规模较大,以前认为不能利用的低品位金银矿;
2、矿山开采过程中剥离的低品位含金“废石”;
3、地质坑探和矿山掘进中采掘出的中低品位含金矿石;
4、含金品位稍高,但规模较小,不宜建机械化选厂的金银矿;
5、采用常规氰化法处理经济上不利的金矿;
6、含金的冶炼烧渣、高品位尾矿和含有金的大型废石场。
堆浸提金生产工艺主要由堆浸场地的修筑、矿石的预处理(破碎或制粒)、筑堆、喷淋浸出、含金贵液中金的回收以及废矿堆的消毒、卸堆等几部分组成。
堆浸的生产成本:尾矿堆浸成本度大约在30-40元/吨,原矿堆浸成本大约在40-5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