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 格式:pdf
- 大小:143.65 KB
- 文档页数:11
天津工业大学文件津工大[2019]128号天津工业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天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的知识产权,鼓励发明创造,协调教职员工、学生和其他人员在研究、开发及其他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和其他智力劳动成果同学校发生的利益关系,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工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学校科技创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天津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天津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财政部关于修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述的知识产权包括:㈠专利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㈡商标权,指学校拥有的注册商标。
㈢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包括文字作品、图形作品(如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建筑作品、计算机软件、模型作品、美术、艺术作品(如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口述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㈣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学校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
所述“技术信息”包括产品配方、工艺流程、设计图纸、产品模型、计算机源程序、计算机程序文档、关键数据等信息;所述“商业信息”包括客户名单、经营计划、财务资料、货源渠道、标底、标书等信息。
㈤学校的名称、校标和各种服务标记。
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依法由合同约定由学校享有或持有的其它知识产权。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所属单位和学校师生员工。
本办法所述的所属单位,是指学校的院级单位及教学单位、机关部处、直属非独立法人单位。
本办法所述的师生员工,是指在学校及其所属部门工作和学习的各类人员,包括临时聘用人员、在校从事研究或学习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访问学者、博士后在站人员、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和各类进修人员。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1999(000)021
【摘要】《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已于1998年12月1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高等学校知识产权,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发明创造和
【总页数】7页(P906-9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4
【相关文献】
1.我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实施 [J],
2.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发展研究——基于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文本分析 [J], 傅永春
3.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思考——解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改[J], 陈玉川;武玉荣
4.如何加强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浅析《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J], 刘京生
5.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护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的知识产权,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依据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知识产权包括:1. 专利权及其它科技成果权;2. 商标权;3. 著作权及其邻接权;4. 未披露的信息专有权;5.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由合同约定由学校享有或持有的其它知识产权。
第二章知识产权的归属第三条学校对以下标识依法享有专有权:1. 以学校名义申请注册的商标。
2. 校徽、校标;3. 学校名称;4. 学校的其它服务性标记。
第四条执行学校及其所属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学校及其所属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和技术成果,是学校的职务发明创造和职务技术成果。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学校,专利申请被批准后,学校为专利权人。
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由学校享有。
第五条由学校主持、代表学校意志创作并由学校承担责任的作品为学校法人作品,其著作权及其邻接权由学校享有。
为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第六条规定情况外,著作权由完成者享有,学校在其业务范围内对职务作品享有优先使用权。
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学校相同的方式使用该作品。
第六条主要利用学校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学校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纸、产品设计图纸、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学校享有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它权利由学校享有。
第七条在执行学校科研等工作任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程序等技术秘密属于学校所有。
第八条学校派遣出国访问、进修、留学及开展合作项目研究的人员,对其在校己进行的研究,并且在国外可能完成的发明创造、获得的知识产权,应在出国前与学校签订协议,明确规定其发明创造及其它知识产权的归属。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正文:----------------------------------------------------------------------------------------------------------------------------------------------------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1999年4月8日教育部令第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高等学校知识产权,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发挥高等学校的智力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依据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所属教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所属单位”)。
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参照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知识产权包括:(一)专利权、商标权;(二)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三)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四)高等学校的校标和各种服务标记;(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依法由合同约定由高等学校享有或持有的其它知识产权。
第二章任务和职责第四条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任务是:(一)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定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二)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增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四)积极促进和规范管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成果及其他智力成果的开发、使用、转让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全国或本行政区域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进行领导和宏观管理,全面规划、推动、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六条各高等学校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是:(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规划和保护规定;(二)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完善本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本校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三)组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培训,开展知识产权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四)组织开展本校知识产权的鉴定、申请、登记、注册、评估和管理工作;(五)组织签订、审核本校知识产权的开发、使用和转让合同;(六)协调解决本校内部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七)对在科技开发、技术转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贡献人员予以奖励;(八)组织开展本校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九)其他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
南京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1)南京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2013-11-13 发布者:TTC关于印发《南京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的通知各院系、各单位:《南京大学知识产权管理条例(试行稿)》(南字发[1998]95号)自1998年发布以来,相关规定已不适应国家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变化和学校的现实状况。
学校对该文件进行了修改,并更名为《南京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南京大学科技成果使用和转让的若干规定》(南字发[1989]164号)和《南京大学专利管理办法》(南字发[1990]159号)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附件一:《南京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附件二:关于执行《南京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的保证书南京大学二OO三年七月十八日附件一:南京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南京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的知识产权,调整学校师生员工与学校的利益关系,规范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对外行为,鼓励创新开拓,促进交流与合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师生员工”,是指在学校工作的在编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博士后、校办企业聘用的职工,以及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本专科生和进修人员。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知识产权包括:(一)专利。
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二)商标和名称专用权。
包括中英文校名、校标等。
(三)著作权及其邻接权。
(四)植物新品种。
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五)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
(六)商业秘密。
不为公众所知,并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信息。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知识产权。
第四条学校师生员工完成的下列成果属职务成果,其知识产权属于学校:(一)承担学校的科研和开发课题的。
(二)履行本岗位职责和学校交办的其他任务的。
(三)主要是利用学校的物质技术和其它条件所完成的。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法规类别】知识产权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1999.04.08【实施日期】1999.04.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号)《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已于1998年12月1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陈至立一九九九年四月八日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高等学校知识产权,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发挥高等学校的智力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依据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所属教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所属单位”)。
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参照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知识产权包括:(一)专利权、商标权;(二)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三)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四)高等学校的校标和各种服务标记;(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依法由合同约定由高等学校享有或持有的其它知识产权。
第二章任务和职责第四条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任务是:(一)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定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二)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增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四)积极促进和规范管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成果及其他智力成果的开发、使用、转让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全国或本行政区域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进行领导和宏观管理,全面规划、推动、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六条各高等学校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是:(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规划和保护规定;(二)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完善本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本校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三)组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培训,开展知识产权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四)组织开展本校知识产权的鉴定、申请、登记、注册、评估和管理工作;(五)组织签订、审核本校知识产权的开发、使用和转让合同;(六)协调解决本校内部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七)对在科技开发、技术转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贡献人员予以奖励;。
学校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一、背景介绍知识产权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大学校园中,知识产权保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学校内的知识产权,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政策,旨在促进创新与创造,保护创作成果。
二、版权保护学校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第一部分涉及版权保护。
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教职员工进行原创作品的创作,并为此提供相应的保护。
根据学校规定,任何未经授权擅自复制、引用、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都是被严格禁止的。
对于侵权行为,学校将采取惩戒措施,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三、专利保护专利保护是学校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校鼓励并支持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科技创新,为他们提供专利申请的指导与支持。
一旦创造的发明具有商业化价值,学校将协助申请专利,并提供必要的团队合作与资源支持。
四、商标保护商标是企业的标识,也是知识产权的一种。
学校对于商标保护也给予了重要的关注。
学校规定,任何未经授权滥用商标或冒用他人商标的行为都是违规行为。
为了保护学校知识产权,学校会监测商标的使用情况,并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培养创新意识学校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学习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同时,学校引导学生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方面具有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六、知识产权教育为了提高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知识产权教育活动。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校会向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知识产权研讨会、讲座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指导。
七、合作与共享学校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鼓励合作与共享。
学校鼓励教职员工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推动知识的共享和流动。
学校还积极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单位开展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和商业化。
八、追求国际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竞争的加剧,学校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也逐渐面临国际化的需求。
合肥工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合肥工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加强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知识产权权益,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及管理机构1. 知识产权的范围:(1)专利权(2)商标权(3)著作权(4)软件著作权(5)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6)植物新品种权(7)商业秘密(8)其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知识产权2.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管理办公室”),负责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
三、知识产权的申请与评估1. 知识产权申请程序:(1)申请准备:申请人须提供相关技术和创新背景的资料,并由所属院系提供支持材料。
(2)知识产权申请书的撰写和递交: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要求撰写申请书,并递交至管理办公室。
(3)初步审查:管理办公室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并按照规定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或相关机构审核。
(4)实质审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或相关机构进行实质审查,并作出审查意见。
(5)授权或驳回:根据实质审查意见,国家知识产权局或相关机构作出授权或驳回决定。
(6)授权证书颁发:授权决定作出后,由管理办公室向申请人颁发授权证书。
2. 知识产权评估:学校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价值和商业化潜力,并为其寻求合作和转让渠道。
评估结果由管理办公室负责保存和管理。
四、知识产权管理1. 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办公室负责将学校的知识产权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2. 知识产权使用与转让:(1)知识产权使用授权:学校可以将知识产权进行使用授权,但需保护申请人或发明人的合法权益。
(2)知识产权转让:学校可以将知识产权进行转让,但需经过评估并签订相关合同。
3. 知识产权保护: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权益,包括提醒教职工与学生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校内知识产权教育等。
学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规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场所,学校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回答,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来实施学校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
一、提升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师生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也是保护者。
因此,提升师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如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向师生普及知识产权相关法规和政策,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知识产权。
二、制定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学校应制定具体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这些规定应阐明学校对知识产权所有权的要求和规范,包括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权益保护,以及对违反知识产权规定的处罚措施等。
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机制学校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机制。
通过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部门或委员会,及时处理侵权投诉和纠纷,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督工作。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形成合力。
四、加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是学校的重要财富之一,也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加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包括及时申请专利、商标及著作权等,确保科研成果的合法权益。
同时,鼓励优秀的科研成果对外转让与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五、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学校可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管理。
这个系统可以包括对知识产权的登记、存档、备案等方面的管理措施,确保知识产权的可追溯性与可证明性。
六、加强对学生作品的保护与管理学生的作品蕴含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应得到充分保护。
学校可以建立学生作品保护的制度,并加强对学生作品的管理。
这包括对学生作品的版权保护、组织相关展览与评选等。
七、加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校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以防止知识产权的侵权和盗用行为。
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明创造和智力创造的积极性,调整教职员工和学生与学校的利益关系,规范教职员工和学生对外行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知识产权包括:(一)专利权,如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二)商标权,如学校和所属单位拥有的注册商标等;(三)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如各种专著、教材、辞书、主要利用学校的物质条件做出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和说明、计算机软件、地图、摄影、录像及艺术表演等;(四)名称专用权,主要指学校所拥有的校名、校标和服务标记;(五)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六)国家法律规定保护的其他知识产权,如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半导体芯片和集成电路布图等。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是指学校的在编人员、在校从事研究与学习的客座教授、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
对兼职教授、进修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按有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协议约束。
第四条本规定适于所属教学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五条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挂靠科学研究部),统一负责全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各单位指定一位负责人(如主管科研的主任)兼管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处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
第六条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一)组织完成上级知识产权领导机构下达的各项工作;(二)在校内组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三)组织校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教育、普及和宣传;(四)组织开展学校知识产权的获得、登记、注册和评估等;(五)应用成果和专利技术许可贸易的组织管理和有关知识产权合同的审核、签订与管理;(六)协调校内各单位之间发生的知识产权争议和纠纷等。
第三章知识产权归属第七条执行国家、学校任务,或主要利用学校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其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均属,个人无权私自处理。
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是为了保护学校知识产权,促进学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运用与转化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内的所有教职员工、学生以及与学校有科研合作关系的外部机构和个人。
一、知识产权的定义与保护1.1 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各类知识产权形式。
1.2 学校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并保留享有在教育、科研、创新领域内使用、转让或许可的一切权利。
1.3 学校对于教职员工、学生和外部机构以及个人创造的知识产权享有优先使用权,同时也要尊重创作者或发明人的合法权益。
1.4 学校鼓励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在创造过程中,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政策等。
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归属2.1 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管理工作,以及知识产权成果的评估和转化等。
2.2 教职员工、学生以及外部机构和个人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创新成果,应当依照相应的合同、协议或者规定进行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分配。
2.3 知识产权归属应当根据各方的实际贡献和知识产权创造过程中的协作关系进行合理分配,并明确在相关合同或协议中。
2.4 学校对于知识产权的使用、转让或许可,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政策等程序进行。
三、知识产权的使用与转化3.1 学校鼓励教职员工、学生和外部机构及个人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和经济效益。
3.2 学校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合作、科技成果转让等,促进学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应用。
3.3 对于进行知识产权转化合作的项目,学校应当依据合同或协议约定,明确相关权益分配、利益分享和责任承担等事项。
四、知识产权的保密与保护4.1 学校对于知识产权成果和相关信息应当进行严格的保密和控制,防止泄露或不当使用。
4.2 学校对于依法申请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的成果,应当依法保护,并积极采取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4.3 教职员工、学生以及外部机构和个人在知识产权创新和转化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保密协议或规定。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财富,必须做到合理、有效的管理,以确保知识产权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一、知识产权的概念1.知识产权是指只有特定主体或者一定具体制定程序才能够有权利、获得利益或者行使控制权,而这些权利、利益和控制权均受到有效的法律管辖的一类财产性权利。
2.知识产权在法律上有自己的独立属性,其市场上的价值无可限量,其价值在知识社会有日益提高。
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的管理1.高等学校应当依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由校领导评聘专业人员负责保护知识产权。
3.高等学校应合理确定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问题,对于确定的知识产权归属者,应当按照规定向其发放知识产权授权书。
4.高等学校应当与外部有关机构订立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条约,保护学生和教师知识产权,并在其合同订立相应的条款,通过合法渠道认可和保护知识产权。
5.高等学校应当鼓励和支持教师发明创造,对发明创造成果在法律上予以保护,如需要申请专利权,高等学校还应给予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财政支持。
三、知识产权的运用1.高等学校应当落实经济运用知识产权的管理要求,将经济效益作为激励专利重要技术及尤其是共性技术发明创造和有效应用的条件,对知识产权实施合理的分配管理。
2.高等学校应当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教育力度,增强教职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为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支持。
3.高等学校应该借助外部资源支持知识产权的管理,进行商用开发,将知识产权挖掘的收益,合理的分配给原创者或需用者。
四、对违反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的处理1.对于违反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据学校规定进行给予行政处理。
2.对于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高等学校可以向司法机关报案,追偿损失。
3.高等学校应当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定,对教师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和教育,增加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减少违规行为。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阐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标编制任务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提出,报国标化管理委员会同意并纳入国标制修订计划。
项目编号20230419-T-424。
(二)背景高等学校是科技研究和技术开发旳重要阵地,是生产和传播知识旳重要场所,是知识产权发明、保护、运用和管理旳重要主体。
高校拥有旳知识产权是其重要旳无形资产,首先体现了高校及其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另首先也是高校服务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旳职能体现。
高校旳知识产权管理是关系到关键科技成果保护、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旳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不停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教师及科研人员在愈加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旳同步,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旳意识也在不停提高。
不过,与发达国家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技术转移运行模式、知识产权权属和收益分派等方面,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效果和技术转移成效方面存在着相称差距。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地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尚需加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紧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旳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鼓励创新旳基本保障”。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旳重要地位规定必须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而制定并推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原则是切实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旳有力抓手,是激发高校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旳有效方式,也是因应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规定旳重要手段。
(三)重要工作过程本原则起草组在结合国内原则体系最新进展及国际上原则体系研究成果旳基础上,历经预研、立项、起草及初步征求意见等,形成本原则旳征求意见稿。
其重要过程为:预研:重点搜集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状况,并委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广泛调研127所高校(包括985高校34所、211非985高校37所、其他高校56所)知识产权工作现实状况,明确了国标旳理念和思绪。
XX学院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护学院知识产权,强化自主创新意识,促进技术进步,维护发明创造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发挥高校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先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国家及XX省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条例,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院所属单位和师生员工。
学院所属单位是指学院各院(部)、职能部门和教辅部门。
学院师生员工是指学院所有教职工(含人事代理)、临时聘用人员、在读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博士后等各类进修人员和合作研究人员等。
第三条本规定中的知识产权是指为学院所有的、受法律保护的各项智力劳动成果。
主要包括:(一)职务技术成果权利1. 经权利人采取相应措施、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实用性并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信息,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计、新配方等。
2. 职务技术成果的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
(二)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和商标权:指学院及所属单位(包括其下属单位)拥有的注册商标和未公开的工程、设计、合同、标书、市场、经营、服务、财务、管理等信息。
(三)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利用学院及所属单位物质技术条件,由本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及文档资料、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布线设计、环境评价报告、产品质量标准及其它标准、地图、摄影、录像、艺术表演、教材、论文、辞书、规范汇编等著作权。
(四)动、植物新品种权。
(五)学院的校名、徽章和各种标记。
(六)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或经合同约定由学院享有的其它知识产权。
第二章知识产权归属第四条以学院名义申请注册的商标及其它统一使用的标记或标志均为学院的无形资产,包括但不限“XX学院”以及学院的校徽、校训、学院大门、五行门等标志性图案。
学院师生员工在使用这些名称、商标及标志时,不得采取欺骗或有损学院形象的方式。
学院师生员工有义务维护学院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