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40
一:名词解释1.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研究和发展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
2.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3.中药制剂鉴别:是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来确定制剂的真伪性。
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面;各鉴别项之间互相补充和互相佐证。
4.显微鉴别:是指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等微观特征,以此鉴别药材品种和质量的方法。
5.药品的干燥失重: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
只要是检查药物中的水分,结晶水及其挥发性的物质如乙醇。
干燥失重的检查方法一般包括常温恒压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减压干燥法和热分析法。
6.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7.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8.专属性:是指在其它成分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的测定出被测成分的特性。
9.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测出的最低量。
10.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成分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确度。
用于限量检查的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应确定定量限。
11.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物质浓度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
12.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定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13.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下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使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
14.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方法:讲中药制剂用适当方法提取分离,制成供试品液,取5~10ml,加入数滴盐酸,然后加入少量的镁粉或锌粉(必要时加热),数分钟后溶液出现红色~紫红色,说明含有黄铜,黄铜醇,二氢黄酮,或二氢黄铜醇类化合物。
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价中药制剂的质量,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有效,为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中药制剂分析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检测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是其药效的基础,中药制剂分析需要对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并确定其含量范围。
(2)检测中药制剂的成分分解或变异情况:中药制剂的生产和保存过程可能会导致其成分发生分解或变异,中药制剂分析需要对此进行检测,以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
(3)检测中药制剂中的细菌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中药制剂中可能含有细菌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中药制剂分析需要对此进行检测,以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
中药制剂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色谱法和荧光法等。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测定、粒度测定和显微镜观察等。
质量测定可以通过比重计、密度计、热重分析仪等仪器进行检测。
粒度测定可以通过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仪等仪器进行检测。
显微镜观察可以对中药制剂的颗粒形态、杂质和包衣等进行观察。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总酸、总碱、总皂角苷、总黄酮等方法。
总酸和总碱方法可以通过酸度滴定法和碱度滴定法进行检测;总皂角苷和总黄酮方法可以通过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仪器进行检测。
(3)色谱法:色谱法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对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精确检测,是中药制剂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4)荧光法:荧光法主要是指荧光光谱分析法,可以对某些中药制剂中含有的荧光物质进行检测和鉴定。
中药制剂分析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有效成分含量是中药制剂分析的核心指标,有效成分含量范围应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药典的规定。
杂质含量要求极低,一般在0.1%以下。
重金属含量需要注意不超过5ppm,微生物限度应符合国家标准。
4、中药制剂分析的挑战与前景中药制剂分析与化学药物的分析相比,有其独特的挑战和难点。
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药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意义: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对新药研究质量研究与标准的制定。
任务:掌握现代分析方法,对制剂工艺、鉴别、检查、定量等各方面做出评价。
新药研究和质控方法的研究。
中药制剂分析的发展趋势:全面化、自动化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1、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中药制剂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4、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5、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6、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非单一性7、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多元性。
中药制剂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取样、制备供试品、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测报告。
中药制剂分析必须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检验报告要真是完整。
中药不但要鉴别真伪,还要鉴别优劣。
取样所取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四角加中央”液体药品:上中下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升华法。
“四分法”用适当的器皿将样品堆积成正圆锥形状后,以锥体定点为中心,十字状垂直向下切开,将其分成均等的四分。
检查: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中药制剂鉴别的目的:判断该制剂的真伪。
显微鉴别局限性:只能鉴别真伪不能鉴别优劣;只能鉴别保持原药材粉末制剂,不能鉴别提取物观察后含物常用装片试剂:1,水溶性细胞后含物(菊糖)—乙醇或水合氯醛,粘液质—墨水2淀粉粒:甘油醋酸(1:1)3糊粉粒—稀甘油4菌类—水或稀甘油片剂的取样:从正中切开,于切开面由外至内刮取少量样品。
杂质:指能危害人体健康或影响药物质量的物质。
杂质的分类:一般杂质,特殊杂质。
杂质来源:中药材原料中带入,生产制备过程中引入,贮存过程中引起的中药制剂自身理化性质的改变杂质的限量检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反映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杂质限量计算方法:限量%=规定限量/样品量*100%S显色,BP法重金属检查法:中国药典四种方法:直接法,灼烧后检查,碱性,用Na2重金属: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综合检验和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药制剂:指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或中药饮片为主要原料,按照确定的处方和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药品。
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取样:指从整批制剂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的过程。
初样:将全部袋样混匀,称为初样。
平均样品:系指不少于全检用量3倍的样品,其中1/3供检验用,1/3供复核用,1/3留样保存。
模式识别:它是一门用计算机代替人对模式,即所研究的系统进行描述、分类和决策的新兴学科。
干燥与至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后重量相差小于等于0.3mg,第二次干燥应该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称量。
炽灼至恒重:供试品连续两次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第二次开始各次称量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SF超临界流体:系指高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所形成的以流体形式存在的物质。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度: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线性:系指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物浓度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范围:系指测试方法能够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所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检测限; 系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定量限:系指供试品中待测成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中药制剂分析: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药科学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药制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成一定的剂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1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中药制剂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4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5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6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非单一性7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多元性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药品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前提:1药物组成固定;2原料稳定;3制备工艺稳定。
简述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中药制剂的杂质要比化学制剂复杂的多,如药材中非要用部位及未除尽的你啥;药材中所含的重金属及残留农药,包装,保管不当发生霉变、走油、泛糖、虫蛀等产生的杂质;习题原料的水质二次污染等途径均可混杂质。
所以中药制剂易含有较高的重金属、砷盐、残留农药等杂质。
《中国药典》53、63、77、85、90、95、00、05、10共9版。
63版开始根据药品属性分为一、二部;05版开始分为3部,一部: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我也、成方制剂及单位制剂。
二部: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药用辅料;三部:生物制品。
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中国药典》凡例作用是什么?是解释和正确地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并把与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鉴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
中药制剂分析的检验程序包括哪些步骤?1.取样:其基本原则是均匀合理,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
2制备供试品3鉴别4检查5含量测定6书写检测报告供试品制备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被检测成分,除去干扰物质,将被测定成分浓缩至分析方法最小检测限所需浓度。
中药制剂分析方法
中药制剂分析方法是用来确定中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质量的科学方法。
常用的中药制剂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以用于检测和测定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溶解样品并通过色谱柱分离,再用紫外光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测定。
2. 气相色谱法(GC):适用于分析挥发性成分和揮發性油类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将样品蒸发到气相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和测定。
3. 索氏萃取法:用于提取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在适当的温度下将样品与溶剂连续地浸泡,使活性成分从中药制剂中溶解到溶剂中。
4.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SIDMS):用于确定中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来源和质量。
通过分析中药制剂中同位素含量的比值来确定活性成分的来源。
5. 核磁共振法(NMR):用于分析并鉴定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检测样品中成分的核磁共振信号来确定其结构和含量。
以上方法仅为常用的中药制剂分析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样品类型,还可以使用其他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
中药制剂分析名词解释中药制剂分析是指对中药制剂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质量评价和药效活性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
中药制剂是指中药经过一定的炮制、提取、提纯等工艺制成的药物剂型,包括丸剂、散剂、膏剂、浸膏、煎剂、滴丸等形式。
以下是一些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名词和解释:1. 化学成分分析:对中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
2. 质量评价: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包括外观、含量、溶出度、溶解度、含水量、纯度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3. 药效活性研究:通过对中药制剂进行生物学活性测试,评估其药理作用、药效活性和临床应用效果。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一种基于液相色谱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和定量分析。
5. 气相色谱法(GC):一种基于气相色谱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揭示中药制剂中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
6.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一种比传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果更好、分析速度更快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复杂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分析。
7. 毛细管电泳法(CE):一种基于电泳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对中药制剂中带电荷的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8. 纸层析法(TLC):一种基于液相色谱原理的简便、快速、经济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复杂混合物的成分分析和鉴定。
9. 索要指纹图谱:根据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的色谱特征和含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用于判断中药的质量和真伪。
10. 质谱法(MS):一种基于质谱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对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以上是中药制剂分析常用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涵盖了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中药制剂分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活性和质量,为中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旳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种最佳答案)1.中药制剂分析旳任务是A.对中药制剂旳原料进行质量分析 B.对中药制剂旳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中药制剂旳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中药制剂旳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E.对中药制剂旳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旳环节是A.中药制剂旳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B.中药制剂旳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送过程C.中药制剂旳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D.中药制剂旳研究、生产、供应和运送过程E.中药制剂旳研究、生产、供应和体内代谢过程3.中药制剂分析旳特点A.制剂工艺旳复杂性 B.化学成分旳多样性和复杂性C.中药材炮制旳重要性 D.多由大复方构成 E.有效成分旳单一性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旳作用是A.指导合理用药 B.指导合理撰写阐明书C.指导检测有毒物质 D.指导检测珍贵药材E.指导制定合理旳质量分析方案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A.70~80℃B.60~80℃C.65~85℃D.50~60℃E.40~60℃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旳多样性是指A.具有多种类型旳有机物质 B.具有多种类型旳无机元素 C.具有多种中药材D.具有多种类型旳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E.具有多种旳同系化合物7.中药制剂分析旳重要对象是A.中药制剂中旳有效成分 B.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旳化学成分C.中药制剂中旳毒性成分 D.中药制剂中旳珍贵药材 E.中药制剂中旳指标性成分8.中药质量原则应全面保证A.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 B.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C.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D.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E.中药制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和使用安全9.中药制剂旳质量分析是指A.对中药制剂旳定性鉴别 B.对中药制剂旳性状鉴别 C.对中药制剂旳检查D.对中药制剂旳含量测定 E.对中药制剂旳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旳评价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旳分析措施是A.光谱分析法 B.化学分析法 C.色谱分析法D.联用分析法 E.电学分析法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旳提取措施是A.溶剂提取法 B.煎煮法 C.升华法 D.超临界流体萃取 E.沉淀法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旳A.定性 B.鉴别 C.检查 D.含量测定 E.综合质量测定13.取样旳原则是A.具有一定旳数量 B.在效期内取样 C.均匀合理D.不能被污染 E.包装不能破损14.粉末状样品旳取样措施可用A.抽取样品法 B.圆锥四分法 C.稀释法D.分层取样法 E.抽取样品法和圆锥四分法15.中药制剂分析旳原始记录要A.完整、清晰 B.完整、详细 C.真实、详细 D.真实、完整、详细 E.真实、完整、清晰、详细二、多选题(每题旳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对旳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中药制剂分析旳任务包括A.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 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E.中药制剂成分旳体内药物分析2.中药制剂分析旳特点是A.化学成分旳多样性和复杂性B.有效成分旳单一性C.原料药材质量旳差异性 D.制剂杂质来源旳多途径性E.制剂工艺及辅料旳特殊性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旳提取措施有A.冷浸法 B.超声提取法 C.回流提取法D.微柱色谱法 E.水蒸气蒸馏法4.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旳净化措施有A.液—液萃取法 B.微柱色谱法 C.沉淀法 D.蒸馏法 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5.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旳复杂性包括A.具有多种类型旳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B.具有多种类型旳同系物C.有些成分之间可生成复合物 D.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新旳物质 E.药用辅料旳多样性6.影响中药制剂质量旳原因有A.原料药材旳品种、规格不一样 B.原料药材旳产地不一样C.原料药材旳采收季节不一样 D.原料药材旳产地加工措施不一样E.饮片旳炮制措施不一样三、填空题1.中药制剂分析旳意义是为了保证用药旳、和。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草药或其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提取、浓缩、炮制等工艺制成的中药产品。
中药制剂的分析是为了确定中药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控性,以便用于临床和科学研究。
本文将对中药制剂的分析方法、分析内容以及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分析方法中药制剂的分析主要包括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多种方法。
化学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可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中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
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可用于评估中药制剂中的生物活性和毒性。
物理学方法主要包括颗粒度测定、比表面积测定、溶解度测定等,可用于了解中药制剂的物理特性和药效特点。
二、分析内容中药制剂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药材鉴别、质量控制、有效成分分析、毒性评价等。
药材鉴别是通过外观、显微特征、化学特性等方法来确定药材的真伪和种类。
质量控制是通过检测中药制剂中的不同指标,如含量、溶解度、颗粒度等来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有效成分分析是用化学、光谱等方法来确定中药制剂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毒性评价是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动物实验等方法来评估中药制剂的毒副作用。
三、分析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制剂的分析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得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可以得到更精确的鉴定和定量。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技术可以分离和定量中药制剂中的多种成分;质谱技术可以对中药制剂中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定性分析。
其次,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分析和毒性评价更加准确和可靠。
例如,PCR技术可以迅速鉴定中药制剂中的基因序列;细胞毒性实验可以评估中药制剂对人体细胞的毒副作用。
此外,仪器分析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更加方便和快速。
例如,颗粒度测定仪和比表面积测定仪可以快速测定中药制剂的颗粒大小和表面特征。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的分析是为了保证中药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控性,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中药制剂分析重点
1.成分分析:中药制剂通常由多个药材组方而成,因此成分的分析非常重要。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鉴定和定量中药制剂中的主要成分,如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等。
2.质量评价: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是确保其安全有效使用的关键。
通常从绿色指标、外观性状、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含量测定、重金属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部分的分析工作涉及到中药制剂的国家标准和药典规定的测试方法和限度要求。
3.活性成分分析: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是药效发挥的关键。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可以对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
例如,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如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抗氧化成分、抗菌成分等。
4.稳定性研究:制剂的稳定性是中药制剂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中药制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光、热、湿、氧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成分变化。
通过对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可以评估其质量稳定性和有效期限,并确定合适的储存条件。
5.耐受性评价:中药制剂的耐受性评价是指对制剂在患者体内的耐受性进行研究和评价。
可以通过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评价中药制剂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制剂分析是保证中药制剂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环节,其分析重点主要包括成分分析、质量评价、活性成分分析、稳定性研究和耐
受性评价等。
这些分析工作为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