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沟通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师生沟通的技巧

何维军

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730726)

摘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要完成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当今学生的基本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与学生沟通的技能技巧,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通过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改善不良的师生关系,密切了师生交往;打消了学生与教师交往中的一些顾虑;推动了班级管理;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

关键词:师生沟通技巧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的两个群体,师生关系影响着教育的成败。我们想改善教育的效果,首要的地改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大力倡导新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我们就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促进、亲密无间的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革除那些拒绝性的态度和语言而使用接纳性的态度和语言。并且从师生之间良好有效的交流沟通开始。老师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一、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地喜欢这位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建立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师信道”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但事与愿违在现实生活中,师生关系往往表现为不太融洽。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状况,并非是教师不具备以德为本的师魂、以爱为本的师风,而是由于在师生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善造成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教师的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能单调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地灌输,那样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这种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所以每天与学生相处几小时的教师,特别是相处时间更久的班主任,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裨益,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教师与学生沟通,更是传授学生待人接物之道的必需!

古言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表明,教师的职责,

不仅是传授知识(授业),更重要的是要“传道”,即传授待人接物之道理和方法。可是,由于知识和信息的大膨胀,几十年来的教育思想,却偏于教师的“授业”,而忽视了“传道”,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这是不对的;因为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治学与做人的道理和态度却可能使他终生受益。

当代的有关调查研究也同样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品格中,“育人有道”列于榜首,“幽默感”和“公正”分列第二第三,而“渊博的知识”只排到第四位;可见学生更希望教师是一个“传道”者。

教师要完成“传道”这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必须与学生建立更加密切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加深与学生的沟通,更重视与学生在情感和思想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

二、合情理、有实效的沟通技巧

良好沟通是师生深厚情感建立的基础,是双方彼此接纳的桥梁。沟通的效果与教师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是师生深入沟通的前提。人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一个老师具有信心、恒心、爱心、真心、耐心,善于把握时机,掌握方法,善于与学生沟通,那么,世上又有何难事不能解决呢?

1、以心换心,心灵沟通。

沟通从“心灵”开始,要与学生有良好和密切的沟通,首先要扫除学生的“畏师”心理。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观念,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保守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起来,积极起来,勇敢起来,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更平易近人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更愿意“吐露真言”和“表现自我”,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特点,性格特点,从而教育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里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一位教师缺乏爱心,那么他将一事无成、一无所有。要使班级工作顺利进展,与学生顺利沟通,这就要求老师以心换心,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老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尊重和信任提出严格的要求,不仅是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在班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心理沟通基础

2、以情动心,情感沟通。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一根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老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中产生共鸣,我们的工作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灌输”是老师工作的主要方法,但是学生却对此产生逆反心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老师不懂通情达理的原则。通情才能达理,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老师只要以情动心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在情感上接近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亲,愿意接近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诲,与老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3、用真诚换真诚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 感人之心者,莫先乎情。” 这真实地道出了真挚情感的重要。人对感情是十分敏感的,人们能够体会其中的真诚与虚伪,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欲想获得他人的真诚相待,首先就要真诚地对待别人。

师生之间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想与学生真诚地沟通,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就需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诚的,这样才能够建立互信关系,师生心理距离才能逐渐减小,心灵的沟通才能实现,用真诚换真诚。只有用真诚关爱才能使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老教师有这样一种感触,就是在若干年后依然和自己保持联系的学生,往往是当时班里最顽皮、最不听话的学生,当然可能是老师真诚地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学生。究其原因,其实是老师的真诚打动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对老师情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克服以领导者自居的观念,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投入相结合,尊重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要是第四层次的需要,是第五种需要即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需要的前提。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特别强调人性的基本需要是自尊、自我喜悦和自我欣赏,认为一个人有多少自信和自尊,他(她)便会有多少幸福,便会有多少成就。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师有可怕的力量和得天独厚的机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他(她)的尊重带给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可以说是学生快乐的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和超越自我的源动力。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 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那么你就要怎么待人” 。而体现在师生关系中的时候,就是要老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让学生和我们自己处于一个人格平等的位置上,不要总认为自己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就高高在上,就对学生有绝对权威,就可以忽略学生的尊严和独立人格,就可以漠视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就拒绝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

4、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就很难欣赏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就会对他(她)产生否定的情绪,在心理上也会排斥他(她),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双方的交流也会很不和谐。由于不能自由、坦然地表现自己,师生交流与沟通的深度就会有很大的限制。人的成长是在欣赏与鼓励中进行的,一个人只有自己被别人肯定后,才会进而去肯定别人,所以作为教师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看到学生的优点才能够真正地尊重他(她),欣赏他(她)。经验表明,一位教师如果能看到全班每个学生的优点,师生沟通一定会很顺利,他(她)的教育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

5、要善于诱导与启发学生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把学生唤醒,而唤醒的方式是诱导而非羞辱,去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鼓励学生尝试,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虽然没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开启每扇门,也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唤醒所有学生,但无论如何,教师的力量可以通过传递感情、改变心情、启发见解等诱导方式而得以体现。

教师的感化力是最大的,破坏力也可能是最大的,让我们不要吝啬表扬,多说“好”而非“不”,我相信每位学生都有闪光点,他们是最棒的。

6、利用网络、电教设施等与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