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611.00 KB
- 文档页数:44
石河子大学《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绪论&第一章地球大气一、概念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称为气象学。
气象要素:描述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物理量。
二、范围气象学范围广泛。
如普通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气象仪器学,应用气象学等。
应用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林业气象学、建筑气象学、医疗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军事气象学等。
农业气象学——研究对农业生产有意义的气象条件的一门学科。
三、任务1、研究农业气象条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
2、研究农作物在各个发育时期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
3、根据农作物的农业气象指标鉴定当地气候条件对他们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充分利用有利气候条件,克服不利气候条件的途径。
四、研究对象大气:围绕着地球周围的深厚的空气层。
1.大气成分①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整个混合体。
②水汽:集中在2-3km以下的底层空气层。
③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
2.大气分层分层依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空气的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不同性质。
将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五层。
(1)对流层:①平均高度11km。
②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平均0.65℃/100m。
③几乎全部的水汽。
大气质量的3/4集中在这一层,且温、湿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
④对流旺盛,天气变化最剧烈。
(2)平流层:①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之间。
②底部温度随高度升高几乎不变,至大约30km以上,温度随高度上升的很快。
③几乎没有水汽,灰尘。
空气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
(3)中间层:①高度自55km->85km左右。
②底部温度高,随高度升高,温度迅速下降。
③由于下暖上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热成层:①85km->800km。
②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增高。
③空气处于电离状态,具有很强的导电性能。
(5)散逸层:①800km以上。
②温度高,空气密度很小,地心引力很小。
农业气象学绪论1、气象: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发生的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统称大气现象,简称气象。
2、气象要素: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常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特征来描述,这些特征量,成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辐射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力、风、云、降水、蒸发、能见度等。
3、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
4、主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条件):一定的照度和光照时间,一定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是植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常被称为主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或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
5、农业气象学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五个定律):基本生活因子同等重要性环境因子对植物的非同等重要性限制因子最适阈限临界阈限6、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平行观测原则。
是区别于单纯农业研究和气象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
思考:1、农业气象学与气象学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2、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是什么?3、农业气象学常用哪些方法来研究?地理播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数理模拟法、田间试验法、统计数学法、遥感法等第一章地球大气1、氮气 78%氧气 21%氩气干洁大气二氧化碳臭氧大气的组成稀有气体水汽杂质2、对流层特点:(1)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风云雨雪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对天气分析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2)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m 下降0.65℃γ为气温直减率,即气温铅直梯度。
γ>0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γ=0时,表示气温不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γ<0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逆温层)。
逆温是环境中很重要的大气现象,许多严重的污染事件都与之有关。
逆温现象出现时,气层稳定性强。
导致排放的气体污染物累积并产生污染事故3、对流层分层(0~16km )(1)下层:0~2km摩擦作用、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最强烈气温、空气湿度等有明显的日变化、水汽丰富,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绪论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
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5、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
其成分主要是N、O、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99.97%。
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
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
温室效应。
(2)臭氧:能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比较强,一方面可使得40-50km高度上的气温显著增加,同时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产生温室作用。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1. 农业气象学概念农业气象学是介于农业科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农业气象学的目标是理解和预测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详细阐述(1)农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研究不同气象因子(如温度、降水、光照、风等)对作物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 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产量形成和品质特性的作用机制。
(2)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研究气象条件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肥力等土壤环境的影响。
- 探讨气象条件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的影响。
(3)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规律及防御措施- 研究干旱、洪涝、霜冻、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规律。
- 提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和防御措施。
(4)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特征,如光、热、水等。
- 评价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潜力。
(5)农业气象预报与服务- 研究和开发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预报技术。
- 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
二、农业气象模式发展举例1. 经典农业气象模式(1)瓦德-皮尔逊模型- 介绍模型的原理和主要参数。
- 分析模型在作物生长模拟中的应用。
(2)蒙德-弗洛斯特模型- 阐述模型的构建方法和适用范围。
- 讨论模型在作物产量预测中的作用。
2. 现代农业气象模式(1)作物生长模型- 介绍CERES、APSIM等模型的原理和结构。
- 分析模型在作物生长发育模拟中的应用实例。
(2)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模型- 介绍干旱、洪涝等灾害评估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 讨论模型在灾害预警和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三、农业气象学研究方法1. 观察法- 描述田间试验和观测的基本方法。
农业气象学原理Agrometeorology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农业气象学原理,气象出版社,1991,冯秀藻、陶炳炎主编。
参考书:[1]农业气象学,科学出版社,1982,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编。
[2]中国农业气象学,农业出版社,1999,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
第一章标题绪论§1 农业气象学的重要性§2 农业气象学及其主要内容§3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4 农业气象学及其事业的发展本章重点●什么是农业气象学●农业与气象的关系●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1 农业气象学的重要性国情:●人口多、耕地少、水源缺、设施差、气象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粮食、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农业是基础,是头等大事。
复杂性:●农业生产复杂,类型繁多;●农业生产各环节均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天气、气候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一般性的气象服务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农业气象问题学科特点:●农业气象学问题远比天气、气候学问题复杂●研究和解决农业气象问题难度大由于农业气象问题复杂,农业气象学重要;农业气象服务有别于一般性气象服务。
所以气象工作者为了工作需要,必须懂得一些农业气象知识,关注农业气象问题,了解农业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气象法:气象法明确规定气象台站要开展农业气象预报情报工作。
实际情况:●老一辈的气象学家重视农业气象。
●聪明的气象台站能抓住农业气象问题,日子好过。
●目前,农业气象课题、项目很多。
§2 农业气象学及其主要内容●什么是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目的●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实用性科学(根据需要,揭示和解决问题,趋利避害,促进农业发展);•边缘学科;•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
二、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有机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或影响及其规律。
《农业⽓象学》复习⼤纲绪论第⼀节⽓象与⽓象学⼀、⽓象与⽓象学的定义1)⽓象: 指发⽣在地球⼤⽓中的风、云、⾬、雪、雷电、旱涝、寒暑等各种各样的⾃然现象。
2)⽓象学: 是研究⼤⽓中各种现象(包括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类活动对⼤⽓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这些规律为⼈类服务的科学。
⼆、⽓象学的研究对象: ⼤⽓圈及其与⽔圈、岩⽯圈、⽣物圈之间的相互作⽤。
三、⽓象学主要研究的任务:1)观测;2)分析;3)预报;4)⼈影.第⼆节⽓象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古代⽓象观测与预报(从⽂字记载开始⾄⼗七世纪末)⼆、传统⽓象观测与预报(⼗⼋世纪初⾄⼆⼗世纪末)三、现代⽓象观测与预报(⼆⼗⼀世纪以来)第三节农业⽓象学及其发展概况⼀、农业⽣产与⽓象条件(⼀)⽓象条件对农业⽣产的影响1、为农业⽣产提供能量和物质。
2、作为环境因⼦调控农业⽣产过程。
3、作⽤其他因⼦间接影响农业⽣产。
4、形成天⽓条件影响农事活动。
(⼆)农业⽣产对⽓象条件的反应和反馈农作物和农技措施对不同⽓象条件的反应和反馈,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象条件,改变天⽓和⽓候。
农作物的⼤⾯积种植,灌溉⽔体的开发建设使农⽥上空的⽓象与⽓候条件发⽣⼤幅改变。
⼆、农业⽓象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农业⽓象学的定义研究农业⽣产与⽓象条件相互作⽤及其规律的⼀门科学。
(⼆)农业⽓象学的研究对象1、农业⽣产过程对⽓象条件的要求;2、农作物和农技措施对⽓象条件的反应和反馈。
(三)农业⽓象要素对农业⽣物的⽣命活动、农业⽣产过程及其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象要素。
主要有太阳辐射、温度、降⽔、风等。
(四)农业⽓象条件⼀定时空状态下各种农业⽓象要素的某种组合。
三、农业⽓象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法(⼀)农业⽓象学研究的五个重要定律:1、基本⽣活因⼦同等重要或不可替代性定律:光、温、⽔、CO2作为作物基本⽣活因⼦,四者同等重要,不可替代!2、环境因⼦的⾮同等重要性定律:作物不同⽣育期对光、温、⽔、CO2基本因⼦需求的量不同。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1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生物体的全部生命过程,既存在它内部生命活动的矛盾,又存在它与外界自然环境的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一个辩证的统一整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就是这些矛盾作用下的结果。
生物有机体发展的内因充满着各种矛盾,同化和异化则是基本矛盾,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始终。
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外因也是一个复杂的外部矛盾的总体,既有不同的外界自然因子如土壤、气候、地形地势等与生物有机体的矛盾,又有外界人为因素如农业措施,社会经济条件条件等与其生育的矛盾,外部矛盾是生物体发展的条件,它和内部矛盾一起,影响生物体发展的进程,参与决定生物体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2、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自然环境的诸因子中,气象因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动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基本因子。
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是地域性和季节性都很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因时因地制宜”,所谓时,实际是指气象条件,说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推行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一个显著特点。
3、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运用农学和气象科学技术来不断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使农业发展的实用性学科。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单指生物体及其生产过程,也不能单指生物体所处的气象环境,而是生物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一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另一方面也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4、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的研究(二)农业小气候研究(三)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的研究(四)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五)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六)因地制宜开展专业气象研究和服务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1、光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到达地球上的太阳辐射就其最主要的作用而言是产生光合效应、热效应和光的形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