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差问题的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3
和差倍问题一、和差问题和差问题是指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差”,要求这两个数。
和差问题一般安排在二年级春季班学习。
和差问题基本公式如下: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或者:小数=大数-差,小数=和-大数)【例1】:张明在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两门课的总分是190分,数学比语文多得8分,张明这两门功课的成绩各是多少分?练习:张明在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两门课的平均得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得8分,张明这两门功课的成绩各是多少分?【例2】:甲、乙两筐苹果共重75千克,从甲筐取出5千克苹果放入乙筐里,甲筐苹果还比乙筐多7千克。
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二、和倍问题和倍问题是指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倍”,要求这两个数,是常见的典型应用题。
和倍问题一般安排在二升三暑假班第一次学习,三年级秋季班第二次学习,暑假第一次学习都是比较基本的题目,而秋季第二次学习则与年龄问题等结合在一起,难度比较大。
和倍问题基本公式如下:小数=和÷(倍数+1)大数=和-小数(或者:大数=小数×倍数)要正确地解答和倍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
【例3】:学校买来一些乒乓球和羽毛球共240个,乒乓球的个数是羽毛球的4倍,买来的乒乓球和羽毛球各多少个?【例4】:三年级2班共有58名学生,男生是女生的2倍少2人,三年级2班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总结:对于不标准的和倍问题,要先计算倍数和,看到“几倍还少几”就在和上加几,看到“几倍还多几”就在和上减掉几,少加多减凑成整倍。
【例5】:红、黄、蓝三个纸盒里共有彩票56张,其中红盒里的彩票是黄盒的2倍,蓝盒里的彩票是红盒的2倍,三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张彩票?总结:对于涉及多个数的和倍问题,要先找出“一倍数”,在此基础上求出其他数各是多少倍,然后求出“一倍数”。
一般都是把几个数中最小的一个当成“一倍数”。
关于和差问题的小学公式大全集锦_公式总结
小学数学旨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数学学习平台和氛围。
把枯燥的数学科目的学习与生活童话相结合,充分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力。
小编特地搜集了这篇关于和差问题的小学公式大全集锦,欢迎小朋友阅读!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关于和差问题的小学公式大全集锦由查字典数学网独家专供,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小学频道!。
二年级和差问题和差问题(一)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
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和差问题的基本公式:大数=(和+差)÷2,;小数=大数-差;或小数=和-大数小数=(和-差)÷2;大数=小数+差;或大数=和-小数例1:把一根长22米的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比第二段长4米,求两根绳子各有多长课堂练:1、已知:△+□=35;△-□=5,求△和□各代表多少2、两个数的和为36差为22。
则较大的数为多少较小的数为多少3、两筐水果共重96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28千克,两筐水果各重多少千克例2:兄弟俩共有邮票70张,哥哥给弟弟4 XXX,两人一样多,兄弟俩原来各有邮票多少张课堂练:1、甲乙共有30条鱼,甲送给乙3条后,两人一样多,求甲乙原来各有几条鱼2、甲乙两桶油共100千克,从甲桶倒入乙桶20千克后,两桶一样多,求甲乙原来各有多少千克油3、甲、乙两个堆栈共存大米42吨,假如从甲堆栈调3吨大米到乙堆栈,两个堆栈所存的大米正好同样多。
求原来两个仓库各有大米多少吨和差问题练题1:1、植树节,XXX五、六年级学生共植树84棵,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植树24棵,5、六年级各植树多少棵2、学校有排球、足球共60个,排球比足球少8个,排球、足球各有几何个3、XXX和XXX共有邮票56张,如果XXX给XXX13张后,两人一样多,原先XXX和XXX 各有多少张邮票4、甲、乙两筐苹果共重100千克,如果从甲筐取出12千克放到乙筐,这时甲筐的苹果还比乙筐重6千克。
甲、乙两筐苹果原来各有多少千克5.XXX家养鸡和鸭一共60只,鸡比鸭多20 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6.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80棵,桃树比梨树多30棵,桃树和梨树各有几何棵7.学校小百灵合唱团共有86名成员,其中男合唱队员比女合唱队员少6名,合唱团中男、女队员各有多少名8、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甲桶油比乙桶油重10千克。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的公式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的公式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的公式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的公式(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的公式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公式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的公式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小学数学疑难问题研究“88”题1、下面说法( A )是正确的。
第二讲和差问题知识要点:“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和差问题基本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小数+差=大数(或者:大数-差=小数)和-小数=大数(或者:和-大数=小数)例题精讲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例2.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是多少岁?例3.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例4.甲乙两校共有学生864人,为了照顾学生就近入学,从甲校调入乙校32名同学,这样甲校学生还比乙校学生多48人。
甲、乙两校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同步练习1.明明星期天上街买衣服,花75元钱买下了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已知上衣比裤子贵15元,明明买上衣花多少元?2.小梅与张芳今年的年龄和是39岁,小梅今年比张芳大3岁,张芳今年多少岁?3.买一支自动铅笔与一支钢笔共用10元,已知铅笔比钢笔便宜6元,那么买铅笔、钢笔各花多少元?4.张娟和陈芳在学校打扫卫生,一共擦玻璃31块,又知张娟比陈芳少擦9块,张娟、陈芳各擦玻璃多少块?5.小兰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平均分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4分,小兰语文、数学各考多少分?6.一个两位数是质数(除1和本身外,不能被其它数整除,这样的数叫质数)有两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之和是8,两个数字之差是2,这个数是多少?7.今年弟弟16岁,哥哥20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52是,弟弟多少岁?8.两个水桶共盛水50千克,如果把第一桶里的水倒出6千克,两个水桶中的水就一样多了。
第一桶原盛水多少千克?9.甲框里有苹果30千克,乙框里有橘子若干千克,如果从乙框里取出12千克橘子,苹果就比橘子多10千克,乙框里原有橘子多少千克?10.甲乙两船共载客623人,若甲船增加34人,乙船减少57人,这是两船的乘客同样多。
甲船原有乘客多少人?拓展提高1. 无线电一厂、二厂共有工人864人,为了照顾工人就近上班,从一厂调入二厂32名工人,这样一厂工人还比二厂多48人,一厂、二厂原来各有工人多少人?2.一部书有上、中、下三册,上册比中册贵5角,中册比下册贵7角,这样的四部书共值340角,上、中、下册各多少角?3.两筐苹果共重90千克,从第一框中取出6千克放入第二筐后,两筐的重量相等,两筐的苹果原来各多少千克?4.王老师买回83个球,其中篮球是足球的2倍,足球比排球多5个,这三种球各买了多少个?5.两车站相距110千米,甲、乙两车别从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1小时相遇。
最新的小学和差问题数学公式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和差问题数学公式,供大家参考。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以上是为大家准备的小学和差问题数学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乘法分配律公式解析及例题讲解
小学二年级数学面积公式大汇总
—1 —。
二年级和差积商公式一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加法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
减法与加法互为逆运算,除法与乘法互为逆运算。
二1、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2、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3、差倍问题差÷(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大数4、平均数问题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扩展资料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公式:和差问题公式_公式总结
【摘要】如何让小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生活,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呢?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精心准备了和差问题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更多和差问题公式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和差倍分问题公式方程
和差倍分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涉及到两个或多个数量的和、差、倍数或分数关系。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需要使用代数方程来表示这些关系,并求解方程以找到未知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和差倍分问题公式和方程:
1.和差问题:
设两个数为 a 和 b,它们的和为 S,差为 D。
则有:
S = a + b
D = a - b
2.差倍问题:
设两个数为 a 和 b,它们的差为 D,倍数为 M。
则有:
D = a - b
M = a / b
3.倍分问题:
设两个数为 a 和 b,它们的倍数关系为 M,分数关系为 F。
则有:
M = a / b
F = a * b
4.和倍问题:
设两个数为 a 和 b,它们的和为 S,倍数为 M。
则有:
S = a + b
M = S / b
5.分数问题:
设两个数为 a 和 b,它们的分数关系为 F。
则有:
F = a / b
这些公式和方程可以用来表示和差倍分问题的关系,并求解未知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和方程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适当的变形或组合,以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
小学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小学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小学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小学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小学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小学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小学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小学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4a面积=边长×边长 S=a×a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a×a×6长方形: 周长= (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长方体: 体积=长×宽×高 V=abh.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圆形:周长=直径×∏或2×∏×半径 C=∏d或2∏r面积=半径×半径×∏ S=∏r2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 V=sh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小学数学公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10、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小学和差问题的公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小学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小学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小学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小学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小学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小学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小学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小学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4a面积=边长×边长 S=a×a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a×a×6长方形: 周长= (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长方体: 体积=长×宽×高 V=abh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圆形:周长=直径×∏或2×∏×半径 C=∏d或2∏r面积=半径×半径×∏ S=∏r2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 V=sh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小学数学公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10、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意义:已知两数的和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应用题简称和差问题。
解题规律为:小数加上两数差就是大数,两数和加上两数差便是大数的2倍;大数减去两数差就是小数,两数和减去两数差是小数的2倍。
因此,用两数和加上两数差,再除以2,就可求出其中的大数;用两数和减去两数差,再除以2,就可求出小数。
和差公式: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例1、两数之和是28、之差是6,这两数各是多少?解:大数:(28+6)÷2=17小数:(28-6)÷2=11 答:这两数各是17和11.例2、一批锡铝合金共重500㎏,其中铝比锡重100㎏,问两种金属各多少?解:锡:(500-100)÷2=200kg铝:500-200=300Kg 答:其中锡重200kg、铅重300kg.(提示:解和差问题时,通常先用公式求一个数,再用减法求另一个数)练习1、○+△=84,○-△=48,○=?△=?练习2 、某日,白天比黑夜长6小时,问这一天白天、黑夜各有几小时?请你分析一下,这三个题目中数量关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类似上述三道题的数学问题,称“和差问题”.和差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如下:(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你能独立解答问题11.1、11.2、11.3吗?分析与解答和差问题的思路很多,现列举且分述如下:题眼法.题眼,就是析题解题的关键处或突破口.分析题意时,抓题眼“两数和”及“两数差”.如果“和”或“差”未直接告诉,则应先予以确定并分清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然后利用数量关系式便可求解.问题11.4 分数单位相同的甲、乙两数,相加结果为1,甲数比乙数分析该题求甲、乙两分数各是多少.据条件知,所求两分数之和为1、之差为1/3,乙数是小数,甲数是大数.运用数量关系式求解.将等高不等底的两直角梯形纸板,粘接成(无重叠部分)一块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已知小梯形纸板上下底的和比大梯形上下底的和少4分米,大、小梯形两纸板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分析与提示该题求大、小梯形两纸板面积分别是多少.如果知其面积“差”与面积“和”,便可运用和差问题的数量关系式直接求解.据条件,面积和间接知道(即求长方形面积),而面积差不易求,此思路暂时不通.据条件又知大、小两梯形上下底和的差,大、小两梯形上下底和的“和”,即为长方形的2个长,从而可分别求出大、小两梯形上、下底的和;大、小两梯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由此,根据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的公式,可分别求出大、小两梯形纸板的面积.至此,你能列式求解吗?小李和小王共储蓄2000元,如果小李借给小王200元,两人储蓄的钱恰好相等,问两人各储蓄多少元?请思考:两人储蓄钱的和是2000元,储蓄钱的差是200元吗?请自己列式解答问题11.1、11.2、11.3、11.5、11.6各题.有1元和5元的人民币共17张,合计49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分析该题求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已知总张数17张,但两种人民币张数相差多少难以确定,怎么办?再分析题意,又知两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总钱数,及各自的票面值,但两种人民币相差的钱数也难以确定,这又怎么办?我们可用“假设法”思考.假设17张人民币全是5元的,总钱数则为5×17=85(元),比实际的49元多出85-49=36(元).多的原因是把1元的人民币假设为5元的人民币了.用数量关系式表示为:根据这一数量关系式,可先求1元人民币的张数.17-9=8(张)验算:1×9+5×8=49(元).答:1元人民币9张,5元人民币8张.也可以假设17张人民币全是1元的,便可有另一解法.解法2(49-1×17)÷(5-1)你能说出解法1与解法2的综合算式每一步的意义是什么吗?自己求出解法2的结果,且与解法1相对照,答案一样吗?请你观察、比较、分析且归纳问题11.6与问题11.7的数量关系及其解答方法有什么异同?问题11.6与问题11.7都属和差问题.但问题11.6中已知或未知的数量是同类量,可运用和差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求解;而问题11.7含三种有联系的不同类量(票面值、总值、钱的张数),且所求两数的差难以确定,解答时须通过假设分析法(从假定的条件入手分析题意),将和差问题转化为“两个差问题”(利用两个相关联的差求未知数)求解.100名师生参加植树,老师每人栽3棵,学生每2人栽1棵,总共植树100棵.问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请你按问题11.7的解析法,解答本题.提示:可假设老师每人植树的棵树与学生同样多(学生每2人植一棵.即每人植1÷2=0.5棵),或假设学生每人植树与老师每人植树同样多.对较复杂的和差问题还可以用图解法,即把数学题的条件和问题用示意图表示出来,使其数量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找到合理的解题途径. 两缸金鱼共46尾,若甲缸再放入5尾,乙缸取出2尾,这时乙缸仍比甲缸多3尾,甲、乙两缸原有金鱼多少尾?分析这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可先画线段图(图11-1),使其数量关系明朗化.从图11-1可以看出,甲、乙两缸原有金鱼尾数相差5+3+2=10(尾).用数量关系式表达为:现在知甲、乙两缸原有金鱼尾数之差,原题又告诉原两缸金鱼尾数之和,此时有如下求解方法:46—28=18(尾).答:甲缸原有金鱼18尾,乙缸原有28尾.从图11-1也可以看出,甲缸放入5尾,乙缸取出2尾后,原两缸金鱼总尾数同时发生了变化,即为46+5—2=49(尾).原题告诉甲、乙两缸放入或取出金鱼后,乙缸仍比甲缸多3尾.现在知放入或取出后,两缸金鱼尾数之和及相差数.此时又有另一种求解方法:解法2(1)甲缸放入5尾后金鱼的尾数:[(46+5-2)-3]÷2=23(尾).(2)甲缸原有金鱼的尾数:23-5=18(尾).(3)乙缸原有金鱼的尾数:23+3+2=28(尾).答:略.请你再观察图11-1,自己寻找新的解法.用144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如图:11-2).一只蚂蚁从顶点A出发,沿棱爬行,经顶点B、C,到达D.已知蚂蚁每分钟爬行6分米,经BC比AB多用1分钟,经CD比BC少用2分钟.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分析已知蚂蚁每分钟爬行6分米.经BC比AB多用1分钟,可知BC比AB长6分米(6×1=6);经CD比BC少用2分钟,可知CD比BC短12分米(6×2=12). 又知长方体框架棱长和为144分米,AB、BC、CD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可知AB、BC、CD长度和为144÷4=36(分米).现以线段图表示AB、BC、CD长度间数量的关系.如图11-3.由图11-3知AB、CD的长度均与BC有直接联系.如以BC的长为标准,则:3条线段总长+6+12(分米)相当于BC的3倍.由此可求BC的长,AB、CD的长也将迎刃而解了.至此,你能列式求解了吗?同学们,解析和差问题的思路还很多.解题时,应根据题意灵活选用较简捷的解析方法.练习111.长方形操场的长与宽相差40米,某同学沿操场边跑了3圈,共1200米.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2.某粮食仓库存大米和面粉共2000袋,现从仓库往粮店运粮,每天运时大米比面粉多30袋,10天以后,仓库所剩的大米和面粉的袋数相等.仓库原有大米和面粉各多少袋?3.玲玲在邮电局买面值为40分和80分的纪念邮票共9张,付钱6元,她买的两种面值的邮票各是多少张?4.实验小学五年级4个班共200名学生,一班比二班多2人,二班比三班少4人,四班与一班人数同样多,四个班各有多少名学生?5.两车站相距110千米,甲、乙两轿车分别从两站同时相向而行,经1小时可以相遇;如果同向而行,甲车经11小时可以追上乙车.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大全1、【和差问题公式】(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
2、【和倍问题公式】和÷(倍数+1)=一倍数;一倍数×倍数=另一数,或和-一倍数=另一数。
3、【差倍问题公式】差÷(倍数-1)=较小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4、【平均数问题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5、【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6、【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7、【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8、【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9、【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10、【工程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和差、和倍、差倍问题一、知识要点1、已知两数和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应用题,简称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解题公式:(两数和+两数差)÷2=大数;(两数和-两数差)÷2=小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解题公式:两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两数和-小数=大数。
3、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差,还知道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差倍问题。
差倍问题解题公式:两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小数+差=大数。
二、典型例题例1、有1元和5元人民币共17张,合计49元,两种面值人民币各有多少张?解析:该题求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已知总张数17张,但两种人民币张数相差多少难以确定,怎么办?再分析题意,又知两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总钱数及各自的票面值,但两种人民币相差的钱数也难以确定,这又怎么办?我们可假设17张人民币全是5元,总钱数则为5×17=85(元),比实际的49元多85-49=36(元),多的原因是把1元的人民币假设为5元的人民币,用数量关系式表示为:每张5元币比一元币多的钱×1元币的张数=比实际多的钱。
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先求1元人民币的张数。
解:(5×17-49)÷(5-1)=9(张) 17-9=8(张)答:1元的人民币有9张,5元的有8张。
训练:1、小张和小赵共有400元,如果小赵借给小张20元,两人的钱相等。
两人各有多少元?例2、某印刷厂第一季度印书690000册,二月份印的册书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印的册书是一月份的3倍,一、二、三月份分别印书多少册?解析:我们以一月份印书册数为标准(1倍),则690000册是一月份的(1+2+3)倍。
一月份:二月份:三月份:解:一月份印书:690000÷(1+2+3)=115000(册)二月份印书:115000×2=230000(册)三月份印书:115000×3=345000(册)答:一、二、三月份分别印书115000册、230000册、345000册。
【知识梳理】令狐采学知识点1、和差问题公式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出这两个数各是几多的应用题,叫和差应用题。
解答和差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①(和-差)÷2=小数② 小数+差=年夜数和-小数=年夜数或:①(和+差)÷2=年夜数② 年夜数-差=小数和-年夜数=小数解答和差应用题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数作为标准,设法把若干个不相等的数变成相等的数,某些庞杂的应用题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与差,可以通过转化求它们的和与差,再依照和差问题的解法来解答。
知识点2、题目类型1、题目中已经给出和与差的具体数据的。
2、和已知,差未知,就是暗差,需要求出差。
3、和已知,差未知,暗差,可是稍微庞杂。
4、和未知,差已知。
需要求出和。
5、和已知,涉及三个量的。
【例题精讲】例1、三、四年级同学共植树128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20棵,求三、四年级同学各植树几多棵?三年级:(12820)÷2=54(棵)四年级:(128+20)÷2=74(棵)12854=74(棵)54+20=74(棵)答:三年级同学植树54棵,四年级同学植树74棵。
【举一反三】练习1、两堆石子共有800吨,第一堆比第二堆多200吨。
两堆石子各有几多吨?练习2、有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几多千克?【例题精讲】例2、两筐梨子共有120个,如果从第一筐中拿10个放到第二筐中,那么两筐的梨子个数相等。
两筐原来各有几多个梨?第一筐比第二筐多:10×2=20(个)第一筐:(120+20)÷2=70(个)第二筐:(12020)÷2=50(个)7020=50(个)12070=50(个)答:第一筐有70个梨,第二筐有50个梨。
【举一反三】练习1、博爱小学四(1)班和四(2)班共有学生108人,从四(1)班转3人到四(2)班,则两班人数同样多。
两个班原来各有学生几多人?练习2、某汽车公司两个车队共有汽车80辆,如果从第一车队调10辆到第二车队,两个车队的汽车辆数就相等。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的公式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的公式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的公式(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的公式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公式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快速度-慢速度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的公式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等差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1、整数乘法法则:1)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的公式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的公式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的公式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的公式(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的公式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公式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的公式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小学数学疑难问题研究“88”题1、下面说法( A )是正确的。
A、以前规定“0不是自然数”,现在规定“0是自然数”。
B、0是自然数。
C、0不是自然数。
2、最小的一位数是( A )。
A、1B、0C、没有3、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有限小数相当于十进分数。
B、“分数”是“小数”的种概念,“小数”是“分数”的属概念。
C、所有的小数都可以由分数转化而来。
4、自然数、正整数和整数这三个数概念中,( C )的范围最大。
A、自然数B、正整数C、整数5、小于准确数的近似数叫做( B )。
A、过剩近似数B、不足近似数6、把十进制数8改写成二进制数是( C )。
A、111B、1001C、10007、把5698“四舍五入”到十位是5700,其中有效数字有( B )个。
A、2B、3C、48、048是( B )位数。
A、三B、两C、048不是一个数9、下面说法( B )是正确的。
A、因为3=6/2,所以3也是分数。
B、整数不是分数。
C、整数分为正整数和负整数。
10、把724600“四舍五入”到万位,下面两种做法正确的是(A )。
方法一:724600——720000方法二:724600——725000——730000A、方法一B、方法二C、两种方法都对11、带分数是一个( C )。
A、分数B、假分数C、和式12、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B )A、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B、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假分数。
C、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假分数、最简分数。
1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A、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B、百分数与百分比相同,与百分率有区别。
C、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但不可以是小数。
14、0是( C )A、双数B、最小的偶数C、最小的自然数15、多位数大小比较的法则适用于无限小数吗?( B )A、适用B、不适用C、无法确定16、根据算式中所给的数据和运算,按照一定的程序操作,以求出运算结果的过程叫做(A )。
A、计算B、运算C、演算17、新课程提倡的估算就是近似计算,你认为这个说法( B )。
A、正确B、不正确C、无法确定18、“35+29+65=35+65+29”根据什么来证明?( C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19、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A、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法则也相同。
B、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不同,但计算法则的依据是相同的。
C、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不相同,计算法则也不相同。
20、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3个2”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是( C )A、3×2B、2×3C、3×2或2×321、两个分数相乘时,一个分数的分母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约分,通常称之为“对角约分”。
对角约分的合理性可以根据( A )或( C )来理解。
A、分数的基本性质B、分数乘法法则C、积的变化规律22、我们在进行( C )运算时,如果有带分数,一般要先把它化成假分数然后再进行演算。
A、分数的加法B、分数减法C、分数乘法或除法23、下面列举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 )A、除法有等分除与包含除两种。
B、用除法来解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叫做等分除问题。
C、用除法来解决,求一个数量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量的问题,叫做包含除问题。
D、等分除与包含除都是运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是除法的两种不同的实际模型。
24、根据除法的定义:A、A=0时,如果又有B=0,则商q应满足0×q=0,因此商q可以是( D );当a=0或b≠0时,任何数q都无法满足0×q=b,即作为商的数q( A)。
这两种情况都不符合四则运算要求计算结果必须存在且唯一的规定,因此,在除法运算中规定“0”不能作除数。
A、不存在B、不确定C、特定数D、任意数25、下面列举的符号中,( C )是结合符号,( B)是分隔符号。
A、分数线B、多位数分级的“分级号”C、表示运算顺序的符号,如中括号、小括号26 、“从左到右”和“先乘除、后加减”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 A)A、一种人为的关于数学符号语言的规定。
B、以客观规律为基础的定理或定律。
C、以上两种说法兼而有之。
27、两个数相除,如果商不是整数和有限小数,那么就一定是循环小数,那是因为(C )A、每次除得的余数(不看计数单位),都必须是小于除数的正整数。
B、小于正整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C、每次除得的余数(不看计数单位),都必须是小于除数的正整数,而小于除数的正整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8、化(A )为分数的具体方法为:分子是从十分位到第一个循环节末位的数字按原来顺序组成的数减去小数部分中不循环部分的数字组成的数所得的差;分母是由数字9后面带数字0组成的数,其中9的个数等于循环节的位数,0的个数等于小数部分不循环部分的数。
A、混循环小数B、纯循环小数C、有限小数29、“倍”和“倍数”虽然都是乘法算式引申出来的概念,但“倍”是( C )上的乘法,“倍数”则是( B )上的乘法。
A、有理数集B、整数集C、有理数集或实数集30、何谓“双数”?双数就是( C )A、能被2整除的数B、个位上是0、2、4、6、8的整数C、正偶数31、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B )A、最小的质数是2B、最小的偶数是0C、0是任何一个整数的倍数32、下面关于米、千克、升这几个公制单位的定义中正确的有(C )个①标准米尺用的铂铱合金制成,在零摄氏度时米尺两端的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米②标准千克的砝码是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他在纬度45度的海平面上的重量为1千克③1升等于1千克的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4摄氏度时的体积A 、1B 、2C 、333、一个素数与一个合数的积至少有( A )个因数A 、4B 、5C 、634、如果A=2×3×5,B=2×5×7,那个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C )A 、10B 、20C 、21035、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180,如果甲数是12,那么乙数是(B )A 、360B 、90C 、303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 、5和7都是素数B 、5和7都是互质数C 、5和7没有公因数37、下面的图形中( A )对称轴最多A 、正方形B 、长方形C 、等边三角形D 、半圆38、如果a 和b 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8b ,那么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B )A 、1B 、aC 、bD 、a 、b39、如果字母a 是一个非零自然数,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A )A 、a ÷3/4B 、3/4÷aC 、a ×3/440、一根绳子,用去53后,还剩53米,那么(A ) A 、用去的长些。
B 、剩下的长些。
C 、无法判断。
41、关于时刻和时间(B )正确A 、时间有先后,没有长短,不可以计量。
B 、时刻有先后,没有长短,不可以计量。
C 、“时”是“时刻”的单位,“小时”是“时间”的单位。
42、现行的公历(阳历)规定:(C)A、通常的一年有365天,这样的年叫“闰年”。
B、连续4个平年之后有一个闰年,闰年有365天。
C、逢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43、如果X是未知数,那么X÷16=9……7是(C)A、代数式。
B、算式。
C、方程。
44、2克拉=(B)克A、0.2B、0.4C、0.645、下面说法中,(A)是正确的A、比是一种运算,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运算。
B、比可以用来表示两个数或两个同类类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说比是一种关系。
C、两个数相加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6、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如3:0)是否等同于数学中的“比”(B)A、是B、不是C、无法确定47、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A)A、比例尺是一个比。
B、比例尺不能看作一个比。
C、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比例尺不能作为一个分数参与运算。
48、下面(A)属于基本的思维形式A、概念B、关系判断C、归纳推理49、从个别或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是(C)A、演绎推理B、类比推理C、归纳推理50、42÷7的商是整数,这是(A)A、真判断B、假判断C、不是判断51.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B)。
A.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B.线段可以向一方或者两方无限延长C.线段不能无限延长52.下面关于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