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华为路由交换基础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37
交换路由知识点总结一、交换路由的基本概念1.1 路由的定义路由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过程。
路由的作用是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并通过网络的中间节点来完成这一过程。
1.2 路由的分类路由可以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表中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动态路由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可以根据网络的变化来动态调整路由路径。
1.3 路由的协议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进行路由信息交换的标准规范,它负责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和协商。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BGP等。
1.4 路由的工作原理在数据包传输时,路由器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来确定传输路径,因此路由表的更新和管理是路由器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交换路由的常见协议2.1 RIP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
RIP协议的特点是简单易用,但由于其跳数限制,很难适应大型网络的需求。
2.2 OSPF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种开放式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通过使用链路状态来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可以适应大型网络的需求,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3 BGP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协议是一种网关间协议,主要用于互联网网关之间的路由选择。
BGP协议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也是互联网上最主要的路由协议之一。
2.4 EIGRP协议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协议是思科公司开发的一种优化的距离矢量协议,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少的网络开销。
三、交换路由的常见算法3.1 距离矢量算法距离矢量算法是一种最早的路由算法,以距离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常见的距离矢量算法有Bellman-Ford算法和Dijkstra算法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超全)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三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传输和远程通信。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照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 按照拓扑结构分类: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型等。
3. 按照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和无线网络(如WiFi、蓝牙、红外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2.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3.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的和。
4.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
5. POP3协议:邮局协议第3版,用于电子邮件的接收。
四、计算机网络的设备1. 网络接口卡(NIC):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设备。
2. 集线器(Hub):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的网络设备。
3. 交换机(Switch):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具有数据交换功能的网络设备。
4. 路由器(Router):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实现数据路由的设备。
5. 调制解调器(Modem):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通过电话线传输数据的设备。
五、计算机网络安全1. 防火墙: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防止非法访问。
2. 加密技术:将数据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 认证技术:验证用户身份,防止未授权用户访问网络资源。
4. 防病毒软件:用于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
5. VPN:虚拟私人网络,用于建立安全的远程连接。
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1. 5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数。
2. 物联网(IoT):将各种设备连接到网络,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边缘计算:将计算任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提高响应速度和效率。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与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与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而其中的路由与交换技术则是实现网络数据传输与通信的关键技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与交换技术,从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到常见协议及未来发展进行阐述,以期帮助读者对这一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路由技术路由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包传输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实现数据的传输与交换。
常见的路由技术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通过手动配置网络路径,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方向,并将这些路径信息存储在路由表中。
它的优点是简单、稳定,适用于小型网络状况相对固定的场景。
然而,由于需要手动配置,当网络发生变化时,需要手动更新路由表,工作量相对较大。
动态路由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状态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动态地调整路由表,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等。
动态路由的优点是适用于复杂的网络环境、自动化管理方便,可以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路由调整。
二、交换技术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包转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将数据包从输入接口转发到正确的输出接口,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与交换。
常见的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在通信建立之前,通过物理链路直接建立一个专用的通信路径,然后通过这个专用路径传输数据。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传输的数据具有固定带宽、无需额外开销,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例如电话通信。
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包切分为较小的数据块(分组),并逐个进行传输。
常见的分组交换技术包括IP交换和以太网交换。
分组交换的特点是能够对网络资源进行较好的利用、适用于承载不同协议的多样化流量,但也存在传输时延和拥塞控制等问题。
三、常见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各种协议的支持。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BGP等,它们分别用于实现不同级别的路由控制,提供动态路由的能力。
路由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数据传输、安全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路由交换技术知识点:
1. 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型等。
2. 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等。
3. 数据传输:包括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数据包的传输方式、数据包的校验和纠错等。
4. 安全管理:包括网络安全防护、网络攻击检测、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
5. 交换机技术:包括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生成树协议(STP)技术等。
6. 路由器技术:包括路由协议、路由表、路由选择、路由跟踪等。
7. 网络管理:包括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故障排除、网络性能监测等。
8. 无线网络技术:包括Wi-Fi技术、蓝牙技术、ZigBee技术等。
9. 云网络技术:包括云计算、虚拟化、容器化等技术的应用。
10.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认证、加密技术等。
以上仅是路由交换技术知识点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中还会涉及到更多的技术细节和应用场景。
路由交换技术基础知识路由交换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路由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路由表以及路由选择算法等内容。
一、路由器的概念和功能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数据的转发和传输。
它通过查找目标地址并根据路由表进行转发选择,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路由器在网络中起到了连接各个子网和传输数据的关键作用。
除了传输数据包的功能,路由器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网络地址转换(NAT)、QoS(Quality of Service)等。
通过网络地址转换,路由器可以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实现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连接。
QoS功能可以根据网络连接的需求,为不同的数据流分配带宽和优先级,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
二、交换机的概念和功能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另一种设备,用于实现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
它可以根据MAC地址识别数据包的目标设备,并将数据包仅转发到目标设备所在的端口,从而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交换机具有避免网络冲突、提高网络性能、实现安全隔离等功能。
通过避免网络冲突,交换机可以避免数据包在网络中的碰撞,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通过提高网络性能,交换机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满足用户对网络性能的需求。
通过实现安全隔离,交换机可以将网络分割成多个虚拟局域网(VLAN),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隔离和安全控制。
三、路由表的概念和作用路由表是路由器中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存储路由器所知道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
每个路由表条目包含了目标网络的网络地址、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以及用于选择下一跳路由器的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表的作用是指导路由器在传输数据时选择最佳路径。
路由器通过查找目标地址,并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进行转发选择,将数据包沿着最佳路径传输到目标地址所在的网络。
路由表的更新是由路由选择协议来完成的,路由选择协议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动态地更新路由表信息。
路由与交换知识点总结一、路由基础知识1.1 路由的概念路由是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的过程。
路由器是一种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和转发数据包的设备。
路由器根据规则从一个网络到另一个网络传输数据包,这些规则可以是基于多种因素,如最短路径、最低成本或者其他由网络管理员设定的规则。
1.2 路由的作用路由的作用是建立网络之间的连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通过路由器,数据包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和转发,实现全网的通信。
1.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通过查找路由表,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确定传输路径。
路由器会根据目的地址选择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或者最终目的地。
这一过程涉及路由协议、数据包封装、解封装等多个步骤。
1.4 路由表路由表是路由器用于决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重要依据,路由表记录了目的网络的地址和下一跳地址。
当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时,会根据路由表来进行转发决策。
1.5 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进行路由信息交换和学习的规定。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信息,而动态路由则是路由器之间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信息。
1.6 路由器的分类路由器根据其作用范围和用途可以分为边界路由器、核心路由器、分布式路由器等。
边界路由器主要用于连接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核心路由器则用于承载大量数据流量的高速转发,分布式路由器则用于连接不同子网的数据传输。
二、交换基础知识2.1 交换技术的概念交换技术是指通过交换设备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交换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交换、交换机、交换网络等。
2.2 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交换设备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数据交换可以包括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等多种形式。
2.3 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用于交换网络数据包的设备。
交换机可以根据MAC地址和端口信息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分发,是局域网中重要的数据交换设备。
入门篇TELNET远程管理交换机配置一组网需求:1.PC通过telnet登陆交换机并对其进行管理;2.分别应用帐号+密码方式、仅密码方式以及radius认证方式;3.只允许192.1.1.0/24网段的地址的PC TELNET访问。
二组网图:作为telnet登陆主机的PC与Switch A之间通过局域网互连(也可以直连),PC可以ping通Switch A。
三配置步骤:1H3C S3100-SI S5100系列交换机TELNET配置流程账号+密码方式登陆1.配置TELNET登陆的ip地址<SwitchA>system-view[SwitchA]vlan2[SwitchA-vlan2]port Ethernet1/0/1[SwitchA-vlan2]quit[SwitchA]management-vlan2[SwitchA]interface vlan2[SwitchA-Vlan-interface2]ip address192.168.0.1242.进入用户界面视图[SwitchA]user-interface vty043.配置本地或远端用户名+口令认证方式[SwitchA-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4.配置登陆用户的级别为最高级别3(缺省为级别1)[SwitchA-ui-vty0-4]user privilege level35.添加TELNET管理的用户,用户类型为”telnet”,用户名为”huawei”,密码为”admin”[SwitchA]local-user huawei[SwitchA-luser-huawei]service-type telnet level3[SwitchA-luser-huawei]password simple admin仅密码方式登陆1.配置TELNET登陆的ip地址(与上面账号+密码登陆方式相同)2.进入用户界面视图[SwitchA]user-interface vty043.设置认证方式为密码验证方式[SwitchA-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4.设置登陆验证的password为明文密码”huawei”[SwitchA-ui-vty0-4]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huawei5.配置登陆用户的级别为最高级别3(缺省为级别1)[SwitchA-ui-vty0-4]user privilege level3TELNET RADIUS验证方式配置1.配置TELNET登陆的ip地址(与上面账号+密码登陆方式相同)2.进入用户界面视图[SwitchA]user-interface vty043.配置远端用户名和口令认证[SwitchA-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4.配置RADIUS认证方案,名为”cams”[SwitchA]radius scheme cams5.配置RADIUS认证服务器地址192.168.0.31[SwitchA-radius-cams]primary authentication192.168.0.3118126.配置交换机与认证服务器的验证口令为”huawei”[SwitchA-radius-cams]key authentication huawei7.送往RADIUS的报文不带域名[SwitchA-radius-cams]user-name-format without-domain8.创建(进入)一个域,名为”huawei”[SwitchA]domain huawei9.在域”huawei”中引用名为”cams”的认证方案[SwitchA-isp-huawei]radius-scheme cams10.将域”huawei”配置为缺省域[SwitchA]domain default enable HuaweiTELNET访问控制配置1.配置访问控制规则只允许192.1.1.0/24网段登录[SwitchA]acl number2000[SwitchA-acl-basic-2000]rule deny source any[SwitchA-acl-basic-2000]rule permit source192.1.1.00.0.0.2552.配置只允许符合ACL2000的IP地址登录交换机[SwitchA]user-interface vty04[SwitchA-ui-vty0-4]acl2000inbound3.补充说明:�TELNET访问控制配置是在以上三种验证方式配置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配置;�TELNET登陆主机与交换机不是直连的情况下需要配置默认路由。
一、路由1、路由的概念路由是指路由器从一个接口上收到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定向并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
路由通常与桥接来对比,在粗心的人看来,它们似乎完成的是同样的事。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桥接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网络层)。
这一区别使二者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信息,从而以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其任务。
2、工作原理和算法路由工作包括两个基本的动作:确定最佳路径通过网络传输信息路由这个概念用来说明将数据包从一台设备通过网络发往另一台处在不同网络上的设备。
路由并不关心这些主机,他们只关心网络和通向每个网络的最佳路径。
要完成对数据包的路由,路由器必须至少了解一下内容:目的地址相邻路由器,并从哪里获得远程哦的信息到所有远程网络可能的路径到大每个远程网络的最佳路径如何验证并维护路由信息路由根据不同的算法协议可以从管理员或者相邻路由器认识远程网路,只有路由器会建立一个如何寻找远程网络的路由表(就类似一个地图)。
A、路径的选择metric是路由算法用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计量标准,如路径长度。
为了帮助选路,路由算法初始化并维护包含路径信息的路由表,路径信息根据使用的路由算法不同而不同。
路由算法根据许多信息来填充路由表。
目的/下一跳地址对告知路由器到达该目的最佳方式是把分组发送给代表“下一跳”的路由器,当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它就检查其目标地址,尝试将此地址与其“下一跳”相联系。
路由表还可以包括其它信息。
路由表比较metric以确定最佳路径,这些metric根据所用的路由算法而不同。
路由器彼此通信,通过交换路由信息维护其路由表,路由更新信息通常包含全部或部分路由表,通过分析来自其它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该路由器可以建立网络拓扑图。
路由器间发送的另一个信息是链接状态广播信息,它通知其它路由器发送者的链接状态,链接信息用于建立完整的拓扑图,使路由器可以确定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