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案例《不曾预约的精彩》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未曾预约的精彩摘要把数学教学活动和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刨新思维,体悟数学的魅力,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精彩数学的魅力前些天,我们六年级数学教研组讨论决定:为落实新课程理念精神,在紧张的数学课堂中调节学生的数学心情,结合最近学习的《百分率的计算》内容,各班安排一节数学活动课并向组内展示。
组长说了:不要花哨,随堂课,力求实效。
我们班上什么内容呢?想了半天,决定根据我们班男生比较喜欢打球、女生喜欢看球的特点,进行一次小调查活动。
即统计本班学生最喜欢哪几种球类活动,并计算出喜欢各种球类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
(应该说活动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并不复杂)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节数学活动课。
”学生们一片欢呼。
(完全不顾后面有没有听课人)。
“上什么内容啊?”(看得出,他们对今天的这节课充满着期待……)大家开心地按照要求分小组,统计人数,数学课代表进行班级汇总,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了课堂中。
并且学生还设计了自己的表格。
大概看了一下,形式还挺丰富……)为了体现教师的作用,我用小黑板及时呈现了我的表格,同时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表格进行计算。
我把学生得到的数据及时填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中。
并由大家一起来计算所占的百分数。
很快,后面的几个同学都算好了。
呵!比我还算得快。
我示意他们再复查一遍。
一会儿,大部分学生也都完成了。
9÷35≈0.257≈25.7%……足球;2÷35≈0.057=5.7%……篮球;8÷35≈0.229≈22.9%……乒乓球;16÷35≈0.457=45.7%……羽毛球。
校对结束后,我问:“刚才,后面小组的几个同学怎么会算得最快,有什么诀窍可以让大家分享吗?…‘没有诀窍,人海战术,我们几个分工算的。
”生2:“老师,不钻空子也可以啊,只要算一个除法就搞定了。
未曾预约的精彩----《水的净化》教学片段(写在前面)在今天的学习中这两句话“最吸引学生的内容——实验,永远是实验”“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
”带给我强烈的震撼!平日的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听听孩子的心声,品品专家的讲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剥夺孩子探究的权利,还有什么理由捆绑他们翱翔的双翅?把探究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在化学课堂中展翅,远航!下面我将在《水的净化》教学片段中,学生呈现的精彩展现给大家:环节一:确定操作步骤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结合过滤示意图,组内讨论制定操作步骤。
师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对学生的步骤给予恰当的点评,适时鼓励表扬)【设计意图】学生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设计此环节,只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制定实验方案”的意识。
环节二:组内完成实验,解决困惑(师巡视)1、根据步骤小组内协作完成实验,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流,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写在黑板的“困惑暴晒台”上。
精彩呈现:没想到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如此高涨。
(以往九年级学生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的,很多情况下学生是沉默不语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
2、解决实验中问题针对“困惑暴晒台”上的问题,一改平时提问的方式,学生谁能解答谁就主动站起回答。
精彩呈现:整个课堂的气氛异常活跃。
不爱言谈的“张小可”也争先恐后的站起来回答。
精彩呈现:黄金龙、黄素素两位同学,对“滤纸不能紧贴漏斗内壁”这一问题,还主动上台为同学们展示具体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三:代表示范在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自告奋勇示范实验,其他同学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中代表操作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避免学生养成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只是看热闹,而不知记录分析的习惯,培养学生及时记笔记,做好知识落实的习惯。
数学2015·2[摘要]要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精彩、有效,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更要关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因为对教学中细节的处理,体现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
[关键词]数学教学细节预设精彩[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5-028最近有幸听了徐斌老师教学“认识乘法”一课,令我感触颇深的不是徐老师细腻且不乏创意的整体设计、平和且不乏活泼的教学风格,而是徐老师高超的细节处理艺术。
下面,我就徐老师对教学中细节的处理,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细节一:预留空间,静待不失精彩。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预设越周密,对细节的考虑越详尽,越能为课堂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
师(呈现电脑图,每组2台电脑,共有4组):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样知道的?生1:我是用加法算的,即2+2+2+2=8(台)。
师(呈现电脑图,每组2台电脑,共有8组):一共有多少台电脑?是几个几?用加法和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生2:是8个2,加法列式为2+2+2+2+2+2+2+2=16,乘法列式为2×8=16或8×2=16。
师(呈现电脑图,每组2台电脑,共有100组):请看这间教室,现在有多少个2?用加法怎样列式?生3:2+2+2+2+2+2+2……(有的学生渐渐不说了,有的学生憋住气继续说,最后也停了下来)……评析:对于初次认识乘法的学生来说,很难体验到乘法计算的简便,如果教师教学时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学生的感受体验就会转瞬即逝。
徐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从每个学生的发展出发,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教师静静的倾听中、耐心的等待中,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情感的体验等目标都悄然达成。
细节二:及时调整,预设但不拘泥。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与教师预设不同的情况。
动态生成,不曾预约的精彩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实现“预设”的目标。
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许多教师往往非常注重课前的预设,尤其是上观摩课、公开课前,更会使出浑身解数精心编制教案,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考虑得清清楚楚,都预设得明明白白,直至认为无懈可击方安心定稿。
而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处处蕴含着矛盾,精心的预设无法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因为孩子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性、兴致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教学过程必定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地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那么如何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呢?一、关注“错误”,展现精彩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
学生天性好动、顽皮,有时甚至会捣乱或恶作剧,课堂上时不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插曲”,此时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如在教完《什么动物出来玩》歌曲后,我和往常一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根据乐曲中的音乐形象进行表演。
随着轻轻的乐曲声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来,喜欢跳舞的同学,纷纷展现出或优美,或活泼的舞姿;喜欢画画的同学在图画纸上勾勒出春意盎然的春光图;喜欢打击乐的同学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喜欢唱歌的同学手拿书本,好似拿着麦克风在歌声中陶醉;还有些可爱的小蜜蜂成排地歇在凳子围成的“花丛”中伴唱。
正当我为学生的表现高兴,为自己平时的教学感到自豪时,“轰-轰轰”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膜。
不曾预约的精彩
蛟河市实验小学张天
曾几何时,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课堂,教师原始的范读、板书渐渐被眼花缭乱的课件所代替,几乎销声匿迹……可是有一次,在教学《难忘的八个字》一文时,本想用录音机朗读全文引入新课的教学。
恰巧那天停电,计划泡汤,灵机一动,何不来一下“范读”呢?于是,我手捧课本摇头摆脑,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
不一会儿,我发现教室里格外安静,抬眼一瞥,连几个“不法分子”今天也乖巧多了。
一口气读完了全文,看看我的学生,有的睁着大大的眼睛,有的用小手托着腮帮,好像正在思考着什么……多感人的一幕啊,真是不曾预约的精彩!比以往任何一节新课的导入效果都好。
我心旌不禁一颤:好一个范读,以情激情;好一个范读,引领孩子们全身心地走进文本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之中。
我激动不已,今天这节课收获太大了!我怀旧,我感悟——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范读!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
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
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必须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努力在范读中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我追寻,我反思——教师的范读确是阅读教学
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美美的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创意性的阅读感悟,激发阅读课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打动学生,以情激情,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
归来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随即我分析了教师范读的几大好处,和大家分享一下:
1、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或回报甚微!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他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
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和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3、教师的范读能读出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
”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
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
学生读得不尽人意之时,教师范读一番,将会是事半功倍。
尤其是在上优美抒情的课文时,教师更应用情用心地读,把孩子们带入尽善尽美之中。
这样,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学生如临其境,不但读出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范读是那么原始,那么简单,“走点老路”返朴归真。
别担心!兴许语文阅读教学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