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培育服务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60
深交所就深港通相关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通知,就《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适当性指引》”)以及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制定的《港股通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必备条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深圳证券交易所有关负责人就相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深港通将对两地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对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深港通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部署,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在国际化和市场化方向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推出深港通,将进一步扩大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规模,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加强内地与香港合作,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深港通的启动,对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深交所的国际化水平和全球影响力,加快深港资本市场制度对接,改善投资者结构,提升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深度、广度和质量,更好地发挥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
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深港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深港资本市场紧密合作,使投资者更好共享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成果,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跨境投资以及风险管理需求。
2.深港通与沪港通在运作模式、规则制度等方面有何差异?沪港通推出已近两年,业务运作模式较为成熟有效,规则体系已被投资者广泛熟知。
深港通方案设计坚持“与沪港通保持基本框架和模式不变”的原则,充分尊重市场习惯,保持制度连续性,吸取了沪港通成功经验,在交易结算方式、投资额度管理、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市场监察、自律管理等主要运作机制和制度安排均参照沪港通。
《实施办法》体例架构、规则表述与上交所《沪港通试点办法》基本保持一致,深港通下的港股通《适当性指引》与沪港通完全一致。
深港通的特点有哪些深港通,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深港通的特点以及他有哪些受益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深港通的特点一、深股通标的股票范围深股通股票范围是市值在6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深证成份指数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数的成份股,以及A+H股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上市的A股,但不包括被深交所实施风险警示、被暂停上市或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股票。
深股通标的股票涵盖了部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凸显了新兴行业集中、成长特征鲜明的市场特色,充分体现了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特点。
具体而言深股通标的股票规定如下:二、深股通标的股票覆盖七成深市A股市值从覆盖面看,深股通标的股票共有881只,截至2016年11月底,标的股票A股总市值为16.52万亿元,平均市值为187.46亿元,占深市A股总市值比例为70.45%;今年1月至11月,标的股票A股日均交易金额为2102.06亿元,累计成交金额占深市A股比例为65.02%。
从总体结构上看,深股通标的股票中符合条件的“深证成份指数”成份股有499只,只数占比56.64%,市值占比75.13%;“中小创新指数”成份股有377只,只数占比42.79%,市值占比24.66%;深港A+H股共17只,其中5只不是深证、中小创新指数成份股。
从板块分布上看,深股通标的股票包含主板267只,占标的市值比例为37.19%;中小板411只,占标的市值比例为43.21%;创业板203只,占标的市值比例为19.60%。
三、深股通标的公司凸显创业创新特色与深交所支持创新、培育实体经济的特点一脉相承,深股通标的股票凸显出鲜明的创业创新特色。
标的股票聚集了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药卫生和电信业务等新兴行业,以巨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进行统计,新兴行业的市值权重达58.85%。
其中,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有190家纳入了深股通标的,占到标的股票总市值的21.30%,是深股通第一大行业;可选消费行业有140家纳入深股通标的,占到标的股票总市值的17.77%,包含了众多文化传媒、旅游休闲、时尚创意、智能家居等代表中国消费升级方向的公司。
江苏省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展比较分析●俞晓峰刘思雨曹念祖2021年3月第3期总第326期现代管理科学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March 2021No.3Total No.326[摘要]作为企业中的佼佼者,制造业上市公司既是制造业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制造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江苏作为制造大省,一直高度重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培育和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力军的龙头骨干企业队伍对制造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因此,及时掌握全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加以引导,对提升我省制造企业竞争力、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系统梳理2019年全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制造业发达省市的比较,剖析江苏省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分层分批培育、提供定制化服务、鼓励并购重组、强化资本市场意识、支持创新型科技企业等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投资;高质量发展一、总体概况1.发展历程1993年,江苏第一家公开发行的股票——太极实业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自此我省制造业上市公司开始逐步发展壮大。
截至2019年末,全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累计达到315家(2019年度新增24家),累计IPO (首次公开券股)融资规模达1761.76亿元1。
我省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发展(1993—2003年)。
1993年7月28日,我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太极实业(600667.SH )在上交所上市,由此拉开了江苏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幕。
截至2003年末,全省共有48家企业在主板上市,累计IPO 融资156.37亿元。
第二阶段:缓慢发展(2004—2008年)。
2004年5月,国家证监会正式批复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我国资本市场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
目前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场内市场:①主板:主要为大型、成熟企业等提供股权融资和转让服务(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②创业板(二板市场):主要为两高六新类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转让服务(深交所)2、场外市场:①新三板(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主要解决高成长型企业股份转让及融资问题-中国的“纳斯达克”②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主要解决的是地方小微企业融资、转让、流转服务。
金融综合化趋势及中国金融的未来1.金融综合化已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主流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一系列改革,英国、日本、美国先后踏上了金融自由化、综合经营之路(德国一直实行“全能银行”制度)。
以英、美、德、日为主导的西方金融业,共同推动着国际金融综合化浪潮,并在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饱经考验。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具有多元业务组合、稳定资金来源和风险分散优势的大型综合化金融集团如花旗集团、JP摩根大通、汇丰集团等,虽受损伤,但安然存活;而一大批杠杆率高、规模较小、经营模式单一的投行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迅速垮塌。
2.中国的金融综合化已成趋势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金融机构实行的某种程度的综合经营,促进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成长,但由于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也一度导致金融秩序混乱,并对当时的经济过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过1993年开始的金融业治理整顿,特别是2003年“一行三会”监管格局的确立,中国最终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运行体系。
新的监管体系既规范了发展也促进了发展,十年来,中国金融业逐渐呈现明显的综合化趋势:一是业务交叉合作与创新。
以理财为代表的各类金融产品的兴起,逐渐改变了金融业传统“分工”格局;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相互代理、交叉销售为契机,丰富了金融机构的销售功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藩篱松动之后,一些新型跨行业跨市场合作业务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兴起,使金融服务综合化趋势具有了新的技术内涵。
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 2011 年报实证分析报告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免责声明:本报告使用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年报和招股说明书,本报告结论系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对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所做出的客观陈述及独立分析意见,不构成对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确认,承诺或保证,也不代表深交所立场或意见。
本报告任何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报告内容造成的投资损失或其它损失,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不承担任何责任。
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报告内容,即视为已完全知悉,理解并接受本声明全部内容。
前言截至2012年4月30日,深交所1429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11年报或年报数据,其中主板公司484家,中小企业板公司653家,创业板公司292家。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深交所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特别是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中的代表性不断增强,2011年的年报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市场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状况,也体现了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复杂性和趋势性特征。
年报的全样本统计分析显示:(1)上市公司总体实现业绩增长,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能力有所增强,上市公司社会贡献度提升;(2)多层次资本市场差别化发展特征进一步明晰,不同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呈现阶梯状特征;(3)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反映了当前经济形势和转型阶段的特点:经营及筹资活动现金流趋紧,但是投资支出强劲增长;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出口型行业业绩降幅较大;要素成本上升,上市公司转型压力加大;存货和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周转效率降低;行业景气度分化,凸显经济结构调整期特征;(4)以下情况值得关注:公司发展增速放缓,分化加剧;经济结构转型任重道远,新兴产业优势有待发挥;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服务薄弱环节的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有待优化,产业整合和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
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司概要公司简介2009年11月4日,市政府召开四届一四八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整合产权交易机构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实施方案》。
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原深圳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和原深圳市交易中心全部资源合并,组建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是我市统一的综合性产权交易市场。
中国(华南)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是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产权交易领域重点项目。
华南中心旨在建设初级资本市场平台,使之成为区域性的非公开股权柜台交易市场,立足珠三角,覆盖华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华南中心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实际运营主体为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
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是由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批示成立的中国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第一家股份制技术产权交易机构。
高交所通过架构企业与资本的桥梁,为中小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渠道,建立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并为建设和完善深圳区域创新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
深圳市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于1993年, 是国有产权交易的重要监管平台,08底年正式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的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平台,业务涉及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产权、公共资源交易等各类权益交易。
功能定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联交所构筑了基础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成果的培育平台联交所集中深圳市及珠三角区域内的优质中小企业资源,通过私募融资、治理督导等市场培育工作,为公开证券市场输送优质上市企业资源。
联交所建立了技术成果交易板块,通过制度创新实现高新技术的培育和技术转移。
高度专业化的投融资平台联交所集聚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等合资格投资人的各类投资资金,为场内合资格投资人提供便捷的进入与退出渠道。
上柜企业股权定价的有效场所联交所通过市场化手段对企业进行估值,充分发现企业价值,推动企业私募发行、股权流通与兼并重组,并帮助中小企业实施股权激励。
在全省资本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年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切实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资本市场建设快速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一)上市公司数量稳步上升。
2019年,全省新增4家境内上市公司,2家境外上市公司,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06家,由2017年的中部第三上升到中部第一,全国第九。
今年1-5月,全省新增上市公司4家,境内上市公司达到110家,还有2家企业提交证监会注册,5家企业证监会在审,3家企业上交所在审,1家企业深交所申请恢复上市,1家企业在上交所申请B股转A股上市,27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备案。
(二)直接融资总额快速增长。
2019年全省直接融资总额5787.6亿元,同比增长29.7%,全国排名上升4位,中部位居第2,创历史最好水平。
其中IPO首发融资29.26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808.73亿元,新三板融资5.78亿元,债券融资4758.38亿元,同比增长16.13%。
(三)场外市场实现稳健发展。
截至5月底,全省共有31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位居中部第1、全国第7,泰祥股份等企业申报新三板精选层上市。
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挂牌5571家,挂牌企业覆盖全省17个市州,挂牌企业家数等主要业务指标继续稳居全国同业机构前列。
二、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政府引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一)加强政策引导支持。
先后推动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文件,建立完善了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保荐人代表联系市州制度、企业上市奖励实施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各市州也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全省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加大上市培育力度。
按照“重点帮扶、梯次培育、上下联动、奖励考核”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科创板种子”“银种子”计划,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进行重点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