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4-2:茶黄素生产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10.44 MB
- 文档页数:33
茶色素制取及其化学组成L H吕 虎1,孔庆友2,冷和平3,洪德臣4(1.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江西南昌330027; 2.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3.江西绿色制药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2;4.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江西南昌330006)摘 要: 茶色素是茶叶中的水溶性有色物质或茶叶水提物经酶性/非酶性氧化聚合而得的水溶性有色物质的总称,根据颜色可分为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3类。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非酶性氧化制取茶色素工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对产物的化学组成、分子量分布、抗氧化活性等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 茶色素;绿茶中图分类号:TQ 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 2417(2000)04 0063 06茶色素是茶叶中的水溶性有色物质或茶叶水提物经酶性/非酶性氧化聚合而得的水溶性有色物质的总称,根据颜色又可分为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3类[1]。
茶色素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早在60年代就有学者进行了提取制备和开发应用的研究,并认为具有类似维生素P 样作用,因而在医药及日化工业中亦有开发前景。
近年来有资料报道,茶色素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2~4],茶色素中有一类苯骈酚酮的衍生物对与龋齿发生密切相关的 淀粉酶和糖基转移酶有抑制作用[5],甚至对AIDS 病毒逆转录酶和多种DNA 聚合酶有特异性抑制作用[6]。
本文以低档婺源绿茶为原料,研究了非酶性氧化法制取茶色素工艺,并对产物的化学组成、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等进行了测定。
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设备手动萃取仪(XFS 2),真空冷冻干燥机(LG 5)、紫外分光光度计(WFZ 2000 D)、722型分光光度计、Pellic on 小型超滤系统及XHP 系列膜、pH 计(S 3C)、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水银温度计、台式水浴恒温振荡器(SHZ 220)、浓缩干燥器(LNG T83)、柱层析装置[Novak C 18柱、硅胶G 、氯仿 丙酮(9 1)混合液]。
茶黄素(Theaflavin)是一种存在于茶叶中的黄色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茶黄素的合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酶法合成:茶黄素是经过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作用形成的。
茶叶中的茶多酚在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茶黄素。
2. 化学合成:茶黄素的化学合成方法较为复杂,一般采用酚类化合物作为起始物质,通过氧化、缩合、环化等反应步骤逐步合成茶黄素。
3. 生物合成: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方法合成茶黄素。
一些微生物如黑曲霉、青霉、木霉等具有茶多酚氧化酶活性,可以在适宜条件下合成茶黄素。
需要注意的是,茶黄素的合成方法较为复杂,且茶叶中的茶黄素含量相对较低,因此目前大规模工业合成茶黄素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茶黄素类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茶黄素类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流程1. 茶叶原料处理挑选新鲜、优质的茶叶,去除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