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Fe2((COO)2)2+Zn(COO)2) →ZnFe2O4+4CO+4CO2 (~1000℃) 共沉淀法可以成功地用于制备许多诸如尖晶石类的的材料。但也受 到一些限制,主要的原因在于:(1) 两种或几种反应物在水中溶解度相 差很多时,会发生分步沉淀,造成沉淀成分不均匀;(2)反应物沉淀时 速率不同,也会造成分步沉淀;(3)常形成饱和溶液等。所以,制备高 纯度的精确化学计量比的物相,采用下面单一化合物相前驱物就要好得 多。 2.化合物前驱体法 如果能将固体组分反应形成一个单一化合物相,就可以避免某种成 分的损失,可以克服共沉淀法的缺点。譬如,制备NiFe2O4尖晶石时,是 以镍和铁的碱式双醋酸盐和吡啶反应形成中间物 Ni3Fe6(CH3COO)17O3OH·12C5H5N,其中Ni:Fe的比例精确为1:2,并且 可以从吡啶中重结晶,可将此吡啶化合物晶体缓慢加热到200至300℃, 以除去有机物质,然后在空气中~1000℃加热2-3天得到尖晶石相。
(HO)3Ti—O—H + H—O—Ti(OH)3→(HO)3Ti—O—Ti(OH)3
7.1.3
这是一类缩聚反应,反应中涉及两个反应物之间脱去小分子如水。
实际上,上述脱水聚合还可以发生中心钛原子的其它氢氧集团之间,便
产生了三维网状结构。这时产物是一种粘稠的超微粒子悬浮体,称作凝
胶。将凝胶材料小心加热到200~500℃,除去其中所有的液体,凝胶就
SnO2,In2O3
(Pb,La)(Zr, Ti)O3
玻璃纤维
7.1.1 固体反应与制陶过程
1.固体反应一般原理
固体原料混合物以固体形式直接反应过程是制备多晶固体(即粉末) 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固体混合物在室温下经历一段时间,并没有可觉察 的反应发生。为使反应以显著速度发生,通常必须将它们加热至甚高温度, 一般在1000 ~ 1500℃。这表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种因素在固体反应中都极 为重要:热力学通过考察一个特定反应的自由能来判断该反应能否发生, 动力学因素则决定反应进行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