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明清帝国的兴替 (5)
- 格式:ppt
- 大小:5.62 M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城市未被女真(满洲)族作为国都的是()A. 赫图阿拉B. 沈阳C. 北京D. 南京2. 皇太极继位后,改族名为满洲的时间是()A. 1635年B. 1636年C. 1644年D. 1616年3. 《明史·选举志》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答卷的文体为八股文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4. 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
他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
他是()A.铁木真B.阿保机C.努尔哈赤D.皇太极5. 下图对联行文巧妙,其表达的意图是( )A. 赞美唐朝繁荣开放B. 嘲讽宋朝重文轻武C. 抨击明朝专制皇权D. 颂扬清朝帝王功德6. “40岁的朱元璋终于收割胜利果实了。
他‘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新皇帝满身盛装,威严地接受了百官朝贺。
”这是电视剧《朱元璋》中的一句台词。
他“即皇帝位”的时间是() A. 1366年 B. 1367年C. 1368年D. 1369年7. 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8. 下列对明朝倭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倭寇是指日本武士、奸商B.明朝中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倭患严重C.戚继光创造“鸳鸯阵”,抗击倭寇D.倭寇只在海上骚扰过往商船9.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诗中的“危”指()A.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 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10. 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览阅奏折ll60件,处理政事339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清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 蒙古族B. 党项族C. 契丹族D. 女真族2.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 秦始皇 B. 唐太宗C. 宋太祖D. 明太祖3.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
”这主要反映了()A.官吏贪赃枉法B.土地兼并严重C.民众不堪重负D.农民流离失所4. 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太祖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②设立锦衣卫③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④设立东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 《明史·宦官传》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材料反映了明成祖命令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富强B.收复台湾C.进行海外殖民,掠夺财富D.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6. 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A.按察司B.都司C.布政司D.民政司7. 明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的汉族王朝,明朝时封建体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那么明朝灭亡的标志是()A.蒙古人入关B.满清入关C.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攻入北京城D.帝国主义的侵略8. 下图是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灭亡明朝的人物和时间是()A.李自成1643年B.李自成1644年C.张献忠1644年D.吴三桂1644年9. 假如你是一名明朝的地方官员,有要事进京参见皇帝,你应该去()A.南京B.长安C.西安D.洛阳10. 几百年来,郑成功一直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 )A. 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B. 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C. 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D. 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11. 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1. 明朝(1368-1644)2. 清朝(1616-1636-1912):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 明清典型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 ①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如“多熟制”种植制度,农业 的形成,大量新品种的培育等②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如甘薯、玉米);手工业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松江)、制瓷业(景德镇)特别发达;(了解即可)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③海外贸易活跃(表现:商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设置台湾府(意义: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女真) 17世纪初16361644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5.2.2 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1.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的发展;3. 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4.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 1.2. 清朝:设立军机处讨论决定):3、皇权高度膨胀带来的消极后果:①造成皇帝决策独断性、随意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秦在中央实行郡县制B.唐在地方推行三省六部制C.元在中央设行中书省D.明在各省设“三司”2. 清兵入关的“关”是指()A.嘉峪关B.玉门关C.函谷关D.山海关3. 朱元璋是一位出身寒微的马上皇帝。
下列皇帝中哪一位与朱元璋的称帝过程最相似( )A.刘邦B.杨广C.李世民D.赵匡胤4. 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国家是( )A.荷兰B.日本C.英国D.葡萄牙5. “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
”发布这份檄文的起义军最有可能是( )A.张角起义军B.李自成起义军C.黄巢起义军D.陈胜、吴广起义军6. 2017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12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的哪一时段()7. 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专制统治D.增强六部权力8.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
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A. 苏州B. 南京C. 松江D. 景德镇9. 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A.加强中外交往B.促进经济重心南移C.加强君主集权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0. 童谣见证历史。
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A. 岳飞抗金B. 文天祥抗元C. 戚继光抗倭D. 郑和下西洋11. 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①胡萝卜②占城稻③甘薯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12. 以下关于女真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是满族的前身B.曾建立与宋对峙的金政权C.元朝后期,不断发展壮大D.曾建立后金政权13.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是在()A.进入西安时B.进入中原后C.进入成都时D.进入北京时14. 下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明清帝国的兴替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7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16 分,共 2 题)1. (8分)我国古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2. (8分) 例2 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一中的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他于哪年在什么地方建立明朝?在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2) 图二中所示是锦衣卫的飞鱼服,锦衣卫是个什么样的机构?明朝类似这样的机构还有什么?它的设立标志着什么?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2 题)3. (5分)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被百姓称之为“闯王”的是()A. 张献忠B. 李自成C. 高迎祥D. 努尔哈赤4. (5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
以下属于皇太极所为的有()①推翻明朝②统一女真族③改族名为满洲④改国号为清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5. (5分)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A. 隋朝和唐朝B. 北宋和南宋C. 契丹和辽D. 蒙古和元朝6. (5分) 下列有关明清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B. 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C. 1636年,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D. 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中国的统治7. (5分) “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出现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
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A. 康熙帝B. 雍正帝C. 乾隆帝D. 道光帝8. (5分)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
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_______在位时期。
()A. 李世民B. 李自成C. 朱元璋D. 乾隆帝9. (5分) 明朝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其中政治上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创内阁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④改革赋役制度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10. (5分)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明朝建立②元朝统治结束③明朝统一全国④李自成起义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 ①④②③11. (5分) 推翻明朝统治的是()A. 吴三桂B. 皇太极C. 李自成D. 努尔哈赤12. (5分) 明成祖为了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将都城迁到()A. 北京B. 东京C. 南京D. 西安13. (5分)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①明朝日趋衰败②统治者对后金用兵③连年天灾④商品经济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4. (5分)朱元璋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 加强专制皇权C. 提高政府效率D. 便于政令畅通尝试运用(总分 24 分,共 3 题)15. (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 ) A.努尔哈赤B.顺治C.皇太极D.雍正2.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皇帝昏庸无能B.政治腐败C.天灾人祸D.满清强大3. 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A.设置进士科B.设置明经科C.开创殿试和武举D.八股取士4. 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
他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
他是()A.铁木真B.阿保机C.努尔哈赤D.皇太极5. 下列事件与皇太极直接有关的有()①宣布脱离明朝独立,建立后金②依照明制实施改革③在盛京称帝④改金为清A.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6.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B.军机处的设立C.文字狱的兴起D.东厂的设置7.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其根本原因是( )A.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B.广大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C.均田免赋促使农民加入起义军D.均田免赋是农民起义的目的8.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
请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①明成祖迁都北京②设立锦衣卫③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④清军入关迁都北京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A.③④⑤②①B.②①⑤③④C.④③②①⑤D.③④②①⑤9.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10. 明太祖称帝后,改革行政机构。
明清帝国的兴替一、课程标准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 知道从秦代到秦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时间,理清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认识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知道明朝的疆域范围,明确统一是中国发展大势。
了解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的拓展,学习从明到清的更替过程。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历史必然。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
通过对古代王朝时序的排列,树立起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知道明清朝代的更替教学难点: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四、教学策略通过让学生制作王朝更替的时序表,掌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通过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资料等,使学生获得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把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 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1.明朝的建立 2.明朝疆域3.明朝的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4.明朝灭亡 二、清朝1.女真兴起和清朝建立 2.清初统治者的政策 七、教学反思 1.本课时内容的设计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从导入开始就要求学生回忆上册所学历史知识,并且准确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这不仅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而且还要掌握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能力。
2.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是本课时的难点,难点突破的方法选择运用材料让学生阅读、思考并对比不同的统治政策导致不同的社会结局,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兴或替是与统治政策有密切相关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词语中,在明朝时才可能出现的是()A.武状元B.进士科C.殿试D.八股文2.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表现不包括()A.皇帝疏于朝政,宦官专权B.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C.财政匮乏,政府因而不断加派赋税D.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灾荒3. 某电视台准备拍摄一个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4. 我们现在食用的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 )A. 汉朝B. 唐朝C. 明朝D. 隋朝5.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皇帝朱元璋,应去( )A.长安B.洛阳C.咸阳D.应天府6. 郑和的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2万余名,规模宏大。
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朝( )A.海上交通发达B.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D.造船技术发达7.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是()A.汉朝B.宋朝C.明朝D.清朝8. 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法纪松弛的原因是( )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B. 朝政混乱C. 皇室贵族. 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D. 宦官专权9. 小明收集了下面三幅绘画作品探究明朝历史。
据图可知,他探究的是( )A.明朝灭亡的原因B.明朝统治者的生活C.明朝时期的英雄D.明朝老百姓的生活10. 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11. 下列政权中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是()①隋朝②唐朝③元朝④明朝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 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
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