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澜》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9.18 KB
- 文档页数:1
从《死水微澜》中邓幺姑形象看现代女性的悲剧命运作者:崔玲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1期内容摘要:中国女性是在几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她们比男子相对缺乏生活体验,于是一旦女性的意志受到抑制和否定时,女性的苦难和不安意识就更多地集中于自身所熟悉的情感或情欲体验,甚而至于过份关照自身的身体体验,这种以情抗理的行动注定了其命运的悲剧性。
以邓幺姑一生的情感演变为例来探究新旧交替、民主思潮萌动的晚清时期,中国现代女性对自身意志与命运的关注和抗争,人性的蠢蠢欲动宛如死水泛起的微澜,预示着狂风骤雨的即将来临。
关键词:天理人欲女性悲剧性命运李劼人是一位写实主义作家。
他把《死水微澜》的时代安置在1894年到1901年,即甲午年中日第一次战争以后,到辛丑条约签定的这一段时间。
内容以四川成都城外的一个小乡镇——天回镇为主要背景,具体写出那时内地社会上两种典型又邪恶的势力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教民与袍哥)。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蔡大嫂形象光彩夺目,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她与几个男人的情感纠葛更象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大环境的麻木、愚钝、阴森,犹如一汪死水。
而蔡大嫂是一位“新到极点”的人物,在现代小说中是独特而不多见的。
梁启超曾写道:“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1]而《死水微澜》中蔡大嫂的“新”正预示了五四新思潮的到来。
一.乡土女子的最初梦想—富贵梦《死水微澜》中的邓幺姑生活于乡村一隅,微贱的出身,低微的社会地位与下等的生存条件,使她无机会接受圣贤经传的熏陶,反倒是封闭固执的巴蜀文化影响了她的性格生成,使她的身上积淀了“山高皇帝远”的民间叛逆精神和地处偏远而不遵礼法的巴蜀文化因子。
同时,她生活在相对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中,这便培养了她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的个性意识。
她的大胆宣言就是“你管得我的”,这在当时确实是不同凡响。
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形象《死水微澜》是一部描写上海民间故事的小说。
小说中有一个富有特色的人物——蔡大嫂,她是一个胆小、懦弱、看起来不起眼的女人,但却在小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小说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
蔡大嫂在小说中的形象是一个有些抑郁和消极的人物。
因为胆小怕事的性格,她的家中被霸道的租户和黑帮老大们长期恶意侵扰。
但是,她对这些麻烦的挑战却从未失去信念,她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行动为其他人传递着关爱和勇气,她就是那个让人们逃脱现实困境的英雄。
与一般的女性在小说中认为男人是一切的主宰不同,蔡大嫂在保卫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方面表现出的强烈毅力和正义感,成为了人们在不平等、不公正的环境下求助的一个选择。
她用自己的生命和精神来保护自己和家人,也为社区和其他邻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范本,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人物。
蔡大嫂是一个塑造细致、深刻且富有人情味的角色,她在书中的形象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命运不仅与生活环境有关,更关键的是一个人的心态和行为。
蔡大嫂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同小草般不起眼,但她的坚毅和勇气,却能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气馁,继续前行。
总之,蔡大嫂是《死水微澜》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她既代表了弱势群体的无助,也代表了弱势群体的自救。
她的形象深入人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善良、值得敬仰的人的精神面貌。
蔡大嫂的形象,在《死水微澜》这部作品中,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经典角色,也让这部小说更加生动、感人、深刻、反思。
《死水微澜》是一部以上海民间故事为蓝本创作的小说,大量涉及到城市底层人生活的真实情况。
蔡大嫂是小说中的一个塑造细致、深刻、富有人情味的角色,她的形象对于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小说《死水微澜》中,“死水”代表的是社会中的沉寂和冷漠,而蔡大嫂则是唯一的“微澜”。
蔡大嫂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但她拥有顽强的求生意志和强烈的保家卫国意识。
从“失语的众生”到人的文学——《死水微澜》中“袍哥”罗歪嘴文学形象分析摘要:近代巴蜀社会匪患严重,现代作家李劼人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多元文化的交融冲击以及个人的独特经历,创作了诸多匪盗题材类小说,并将以往“同质化”的匪类描写转变成为一种“人的文学”,小说《死水微澜》中,作者对“袍哥”罗歪嘴不批判、不隐恶,以时代的写真形式塑造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匪盗;四川袍哥;时代写真;人的文学英国学者H.G.韦尔斯在《人类的命运》中提到,“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
”闻一多先生极为认同这个观点,“韦尔斯先生用《春秋》的说法,将儒道和土匪并称,这是他的许多贡献中的又一个贡献。
”[1]他认为“土匪”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是中国文化形成和演进的重要推力。
所以,我们理解韦尔斯先生在这里所言的“土匪”其实涉及两个层面的概念:一是社会现象的匪。
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他们的活动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至近代尤甚。
20世纪20年代的中华民国被西方国家视为“匪国”、“土匪世界”,足见这个群体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二是文化层面的理解。
韦尔斯所指的“土匪”虽是中国社会具体的某一类型人群,但在历史进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而且作为一种民间的亚文化形态,它在漫长的历史基础上游走纠缠于主流文化中,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气质、个性,积淀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共同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之中,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取向都发生着重要的作用。
学者李慎之提到“中国还有一个历来被文人学士忽视的游民社会,他们的意识形态不但与官方的正统的意识形态对立,而且还支配着半个中国,半部历史,还时时冒出头来一统天下。
这样的中国社会被称为隐性社会”。
[2]这里的游民按照学者王学泰的界定,即指“由于各种原因从宗法网络中脱离出来的人们”,[3]也是毛泽东所说的“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4]。
《死水微澜》中邓幺姑人物形象浅析作者:刘畅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年第09期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女性意识一直被束缚在传统道德的观念里。
《死水微澜》讲述了清朝末年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历程,展现了小镇上一群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塑造了性格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邓幺姑这一形象贯穿始终,是一个“多面体”的女性主体形象。
在历史更迭的交界处,她挣脱封建社会的禁锢,追寻心底的理想生活,凸显出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
文章将基于该作品的人物形象、对封建社会女性意识的传统定义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死水微澜蔡大嫂女性意识一、生命本体的跃动——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发《死水微澜》叙述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里,成都郊外的一个不起眼的天回镇里林林总总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故事。
具体展现了这个“安定得有如死水般的古城”中潜在的重重危机,故事情节中融入了一定时代的特质和“沧桑”变迁,呈现了历史轴画中引人入胜的部分。
小说从小视角切入,阐述的问题仅仅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所在。
与此同时,那段飘忽不定的历史年代被重现,中国靠礼教维持的封建社会即将走向土崩瓦解,而资本主义利欲熏心的企图也在扩张,中国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小说里,许多男女形象被描绘得各具特点,然而,最成功的还是对邓幺姑(蔡大嫂)的人物塑造。
小说中塑造最为成功的“典型人物”是邓幺姑(蔡大嫂)。
她本是一个生活在小村庄极为普通的姑娘,但她在小时候便散发出一种有别于一般村姑自我执拗的个性,连她的父母也束手无策。
邓幺姑的性格内蕴丰裕而繁杂,并且热情如火,近于放纵轻浮;利落能干,心地善良又不乏势利;面对需要处理的事情,她敢于通过哭、闹、说、笑、骂的方式去表达,却又始终把个人利益置于首位;放荡不羁,泼辣豪爽却也不乏温柔似水,四川女性之“辣”完全融入她的性格中。
光明与黑暗、叛逆与贪欲、泼辣与善良巧妙结合在一起,成为她生命中矛盾又独特的精彩历程。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野性的漫溢与湮灭,风云的穿梭与悲欢——以《死水微澜》中邓幺姑、罗歪嘴、顾天成形象的评析为例谢洁蕾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李劼人在《死水微澜》中塑造了大胆泼辣的邓幺姑,豪爽仗义的罗歪嘴,无情无义的顾天成等形象。
透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窥视到20世纪初期四川社会的商人、袍哥、官绅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可以感知到波诡云谲的时代风云、多姿多彩的地域风貌。
关键词:李劼人;《死水微澜》;人物形象作者简介:谢洁蕾(1996-),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文学评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26-03李劼人,被郭沫若誉为“中国之左拉”,他的《死水微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死水微澜》于1935年出版,主要讲述了辛丑条约签订前后四川普通民众的故事。
“它和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茅盾的《子夜》以及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各自卓异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1]。
李劼人在《死水微澜》中运用自然贴切的外貌描写、生动传神的人物语言、女强男弱的对比烘托的方式,塑造了大胆泼辣的“辣椒味”灰姑娘邓幺姑,豪爽仗义的“花椒味”高富帅罗歪嘴,无情无义的“洋葱味”土豪顾天成等人物形象。
通过对《死水微澜》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窥视到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商人、袍哥、官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可以感知到波诡云谲的时代风云、多姿多彩的地域风貌。
一、邓幺姑——“辣椒味”的灰姑娘邓幺姑是一个具有“辣椒味”的女性形象。
四川人爱吃辣,同时四川女性也以性格火辣、泼辣而著称,邓幺姑正是四川“辣妹子”的典型代表。
邓幺姑的“辣”首先体现在她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以及她对命运的抗争上。
邓幺姑打小就是一个争强好胜、极富进取精神的姑娘,一般的女孩难以忍受缠脚的疼痛,常常是被父母强压着缠脚,然而邓幺姑却自愿缠脚。
“她母亲常于她洗脚之后,听见过她在半夜里痛得不能睡,抱着一双脚,咈咈地呻吟着哭。
《死水微澜》中蔡大嫂形象分析作者:罗蔓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18期摘要:李劼人三部曲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这二十年左右社会的动荡剧变,其中《死水微澜》是最为精彩的一部。
本文重要分析了小说主角之一蔡大嫂。
这是一位敢爱敢恨、泼辣直爽、善良又有侠义心肠、争强好胜、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欲望的追求的新时期思想觉醒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形象;蔡大嫂;思想觉醒李劼人的小说《死水微澜》通过描写四川成都一个小城镇——天回镇上小人物的爱恨纠葛,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这二十年左右社会的变化。
蔡大嫂可以说是《死水微澜》中的关键人物。
小说几乎是围绕她与蔡顺兴、罗德生、顾天成的爱恨纠葛而展开的。
同时她也是一位非常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既是传统封建礼教的大胆破坏者,又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者。
一、争强好胜蔡大嫂早年未出嫁的时候叫邓幺姑,这一时期她争强好胜的心理已经显现出来了,非要学城里大小姐缠足,即使痛得死去活来也不肯放弃,只是为了与城里小姐一较高下,证明自己并不比她们差。
还有一次罗德生带她去青羊宫烧香,在爬观音殿的土台时,别的女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她却“不表示软弱,把那些女的看着笑了笑,便登登登地提起她那平底鞋,一口气就走上了降生台”下了降生台犹不甘心,又走上道台,最后还爬了高阁,累的小腿酸疼,不得不坐在荞面摊的凳子上休息。
二、爽利、有侠义心肠在父母包办婚姻下,她嫁给了天回镇兴顺坊的掌柜蔡兴顺,成了“蔡大嫂”。
头一次做掌柜娘,她虽有些怯,却也不显露出来,对客人也能够对答几句或应酬一杯便茶、一筒水烟。
在生下金娃子后,她的胆子也越发大了,听到罗德生谈论教民的案子,也敢争辩两句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你们就太不行了!你们常常夸口:全省碼头有好多好多,你们哥弟伙有好多好多。
天不怕,地不怕!为啥子连十来个洋人就无计奈何!就说他们炮火凶,到底才十来个人,我们就拼一百人,也可以杀尽他呀!”蔡大嫂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着实骇到了罗德生,他不由得诧异“这女人倒看不出来,还有这样的气概!并且这样爱问,真不大像乡坝里的婆娘们!”面对调戏郝家大小姐的流氓,让原本不打算插手的罗德生替他们解了围,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对地痞的蔑视“你们这般痞子,也真该死!只要是女的,稍为长得顺眼点,一出来就吃死了你们的亏!难道你们家里都没有姐儿妹子吗?今天不是碰见老娘,你几个还了得!”川辣子特有的侠义、爽快形象跃然纸上。
战争时代下的众生相——浅析《死水微澜》人物形象
闻子易
【期刊名称】《爱情婚姻家庭》
【年(卷),期】2022()19
【摘要】李劼人的小说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地域风俗风貌和城乡人情人性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
《死水微澜》的创作初衷就是展示中外对立和战争背景下的袍哥和教民两种势力的消长与其他民众的众生相。
利己又重情义的蔡大嫂、地位具有复杂性的袍哥罗歪嘴、唯利是图加入洋教的顾天成、坐井观天又自大守旧的官绅们、只顾当下不管国家的女人们、固守封建但又目睹洋人洋货之好的百姓们,展现辛丑
条约签订前普罗大众的矛盾心理和尚未启蒙的精神状况。
【总页数】2页(P0003-0004)
【作者】闻子易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试论李劼人《死水微澜》中的小人物形象
2.《死水微澜》中邓幺姑人物形象浅析——基于女性主体意识研究
3.由《死水微澜》中蔡大嫂的人物形象看女性主体意
识的觉醒4.由《死水微澜》中蔡大嫂的人物形象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5.《死水
微澜》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死水微澜》中邓幺姑形象及其现实意义分析作者:王枝来源:《文学教育》2021年第04期内容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女性一直被束缚在传统道德的框架里面。
在李劼人《死水微澜》的作品中,主要讲述成都省近郊天回镇的故事,围绕邓幺姑展开了一系列普通老百姓悲欢离合的生活描写,并且塑造了极为成功的“多面体”人物形象即邓幺姑。
在一个动荡的社会里,邓幺姑挣脱封建社会的牢笼,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极力显示出这个女性的不同寻常,有着鲜明的自我意识。
作品中关于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对提高当下女性地位,实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阐述女性人物形象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女性人物形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死水微澜》自我意识人物形象现实意义悲剧性命运《死水微澜》是李劼人生平创作的作品中最为经典的一部。
小说创作于1935年7月,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这在现代文学史上是鲜见的现象。
《死水微澜》描述的是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成都省近郊天回镇的人和事,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即“序幕”“在天回镇”“交流”“兴顺号的故事”“死水微澜”和“余波”。
故事发生的场景在成都省近郊的一个小镇上--天回镇。
整部作品以邓幺姑为中心,描写她与蔡兴顺、罗歪嘴、顾天成这三个男人和小镇上的各种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而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多面体”人物形象邓幺姑自身了。
著名文学批评家韦勒克曾把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种:一种是扁平型的人物形象,另外一种是凸圆型的人物形象。
[1]通过《死水微澜》这部作品对邓幺姑等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品中的人物没有完全一样的,全部形态各异,给我们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
一.邓幺姑人物形象分析邓幺姑是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多面体”的女性主体形象。
光明与黑暗、泼辣与善良、叛逆与贪婪结合在一起,成为幺姑生命中矛盾而又独特的历程。
她出生在农村,幼年丧父,随母亲到成都近郊一个叫天回镇的地方,母亲改嫁给一个农户邓大叔。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浅析《死水微澜》女性形象及语言风格张欣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夏雨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摘 要:《死水微澜》用宏观视角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小乡镇上各种势力之间争权夺势的场景,以主线人物的命运起伏折射了整个社会环境的更迭激荡,其中女性形象显得尤为精致动人。
出于对四川方言的极度熟悉和对社会局势的准确把握,李劼人用充满地域色彩的语言完成了对四川成都社会生活与世态人情的描摹。
关键词:死水微澜;女性形象;语言风格作者简介:张欣(1992-),女,汉,河南省商丘市人,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夏雨(1978-),女,汉,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48-02李劼人《死水微澜》以史诗形的姿态描写了特定历史时期发生在四川成都天回镇上的地方势力更迭及全国性运动对地方的冲击,以袍哥和教民的冲突为情节发展线,塑造了蛮勇好斗又不失决断力的罗歪嘴,精明泼辣的邓幺姑,憨厚老实的蔡兴顺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作品展现了内忧外患时期部分人民的生存状态,也刻画了历史新旧交替时期社会形态转变对人价值观的冲击与重塑。
作品虽然是为了再现当时四川成都的社会生活图景,但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依然让其按照自身性格发展逻辑去描写,并没有为了传达作者意图而影响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所以人物显得鲜活生动。
小说在处理女性形象时比较具有地方色彩,不论社会地位如何,她们身上都有着主动性和较为明显的女性自我意识,最起码对于自身的利益和欲望坚决维护。
虽然依旧缠小脚,但在自我意志方面她们已部分跳脱出旧时代女性的精神枷锁。
在书写语言方面作者娴熟地运用大量富有鲜明特色的四川方言,干净利落地展示了当时四川地区的风俗民情,也为人物形象塑造增色不少,这种极具特色的话语表达也成为李劼人小说的标志性特征。
李劼人《死水微澜》讲义一、作者简介李劼人(1891 年 6 月 20 日-1962 年 12 月 24 日),原名李家祥,四川成都人。
他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
李劼人的文学创作风格独特,以其对四川地区社会生活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洞察而著称。
二、《死水微澜》的创作背景《死水微澜》创作于 20 世纪 30 年代,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
李劼人以他熟悉的四川地区为背景,通过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描写,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思想状态。
这部作品是李劼人“大河小说”系列的第一部,为他后续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三、故事梗概《死水微澜》的故事发生在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这一段时间,地点在四川成都附近的天回镇。
主人公蔡大嫂是一个性格泼辣、敢爱敢恨的农村妇女。
她先嫁给了蔡兴顺,一个老实憨厚的掌柜。
后来,她与袍哥罗歪嘴产生了感情。
然而,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社会动荡不安,罗歪嘴被迫逃离,蔡大嫂为了保护家人,无奈改嫁顾天成。
四、人物形象分析1、蔡大嫂蔡大嫂是小说中最具个性和魅力的人物形象。
她美丽、聪明、大胆,不甘心过平凡的生活。
她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追求,敢于冲破传统的道德束缚。
她的性格中既有泼辣、强悍的一面,也有善良、温柔的一面。
她的命运在时代的浪潮中起伏,展现了女性在那个特殊时期的挣扎与抗争。
2、罗歪嘴罗歪嘴是一个袍哥头目,他豪爽、仗义,但也有粗鲁、霸道的一面。
他与蔡大嫂之间的感情复杂而真挚,他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
3、顾天成顾天成是一个投机取巧、心胸狭隘的人。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但在面对蔡大嫂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痴迷和软弱。
五、主题探讨1、社会变革的反映小说通过描绘天回镇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
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义和团运动等事件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女性意识的觉醒蔡大嫂的形象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01《死水微澜》以1894年至1901年的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定时为时间段,以成都近郊天回镇为背景,以小镇杂货铺老板娘蔡大嫂的三次婚恋为主线,通过袍哥与教民之间两股势力的相激相荡,生动地展现了成都平原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百姓生活变迁,填补了鲁迅所感叹的现代作家无人描写这一段历史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但是小说真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蔡大嫂这个平凡而又有一点特别的女人。
蔡大嫂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
小说在交代蔡大嫂的身世时,说她在半岁时就失去了亲生父亲,一岁半时随母亲来到邓家,小名邓幺姑。
虽然后父爱如己出,但是邓幺姑在性格上则表现为倔强,比如小说开头写她小时候缠足一事,“尽管痛得夜间偷偷地哭”,当母亲劝阻:“我们乡下人的脚,又不比城里太太小姐们的,要缠那么小做啥子?”她的回答是“为啥子乡下人的脚,就不该缠小?”这说明她自小要强,与她的饱经生活磨难的母亲信奉隐忍的人生态度不同。
在一个极端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氛围里,一个人从小失去了亲生父亲,不论怎么说,都是他(她)个人心中永远的缺憾和伤痛。
从这个角度看,童年的她是不幸的,她的倔强,是对不公平的命运的不满与反抗。
其次,蔡大嫂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
我们依然以蔡大嫂缠足为例,小说写蔡大嫂在十二岁时就缠得一双好小脚,而女子缠足一般从四五岁开始,中间要经过七八年的时间。
尽管“痛得夜间偷偷地哭”,但“我偏要缠,偏要缠,偏要缠!痛死了是我嘛!”可是女子缠足,要遭受极大的痛苦,即所谓“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这不仅是身体的畸形,而且是心理的畸形。
这种习俗的背后是男子压迫女子、以女子为玩物的一个阴谋设计,而遭受摧残的是女人,蔡大嫂只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她也没有上过学,只是在家里学一点针线活儿。
现代女性享有的基本权利,她都没有。
可以说,她的身心自小就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扭曲。
第三,蔡大嫂有一个不幸的婚姻。
她从小胎子好,模样俊,随着年龄的增加,她渴望走出家庭,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