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年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一、填空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 __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 _。
“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 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阶段,_____ 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期。
6. 和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
9.儒家发展了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提出以“”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说以及“仁义礼智”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为基本框架,以“”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的神学目的论,以及“”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精神、“”精神、“”与“”精神。
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二是,三是丰富多样。
13. 和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
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以巫史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为神本文化,人本文化的载体是士。
2、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有儒家和墨家二家。
3、人本文化成熟最初的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以德陪天”。
6、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仁。
7、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8、玄文化乃是士文化的一种表现。
9、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
10、从文化形态上讲,隐逸文化是主体个性自由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4、道教的出现是在(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A《论语》B 《老子》C 《庄子》D 《周易》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 B )A 太宗对道教的崇奉D 科举制的实施C 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 韩愈的排佛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 D )A 敦煌B 洛阳C 河北D 长安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B)A 诗歌B 钟鼎C 书法D 舞蹈10、"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A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12、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D)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宋文纡徐委备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A东部文化的西移B西部文化的东移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D北方文化的南移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A唱B念C做D打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1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C)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蜕变时代D鼎盛时代1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B)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18、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19、《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的强大20、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A汉代朴学的倾向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C佛学化的倾向D道教化的的倾向三、简答题1、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网考平时作业1-国开电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动、态度、价值等。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是汉字起源的传说之一,宋代郑樵《通志.六书略》中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而来的,根据是《说文解字》“始一终亥”,是建筑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哲学思想之上的。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一、填空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
“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绪论至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文化:P22、中国文化:P33、中国传统文化:P3二、简答并论述:1、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42、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基本精神?P8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P124、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P145、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P186、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有何影响?P237、哲学分为哪三在类?中国的哲学又分为哪二个阶段?P318、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有哪七个阶段?P319、中国传统哲学的五种哲学观?P4310、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P461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与规范?P56第四章至第六章一、名词解释:1、宗教:P732、道教:P763、佛教:P834、法文化:P91二、简答并论述:1、宗教特点?P732、宗教类型?P743、道教的教义和教规?P794、佛教的教义和教规?P825、中国传统法文化基本特质?P1016、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及其特征?P1167、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P125第七章至第九章简答并论述:1、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主要的作家作品?P1302、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与基本特色?P1363、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意义?P1414、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P1455、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P1656、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成就?P1557、试论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P1868、试论传统史学的优良功能?P188第十章至第十三章一、名词解释:1、礼:P1932、仪:P1933、服饰:P213二、简答并论述:1、中国传统的五礼?P1972、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P2013、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P2054、中国传统的文明礼仪的现代价值?P2085、中国传统服饰制度的发展?P2166、中国传统的饮食类型?P2217、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P2278、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P2309、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P23310、中国主要科技成就?P24111、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P24912、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P25213、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与特点?P260。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2及3网考题库答案形考任务21.儒家学派注重个人修养,有利于理想型人格的培养。
【正确答案】正确2.“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规律、准则、道理等。
【正确答案】正确3.马致远的《墙头马上》被誉为“秋思之祖”。
【正确答案】错误4.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5.“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正确答案】正确6.瓦舍勾栏的兴盛是宋代市井文化勃兴的代表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7.西周时的神本文化奠定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思想基础。
【正确答案】错误8.《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确答案】正确9.散曲,是以胡乐结合北方民间俚曲为曲调,用通俗语言配乐演唱的新诗歌样式。
【正确答案】正确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个著名的文学团体是O?【正确答案】建安七子【正确答案】竹林七贤I1下列唐代教育机构“二馆”的有()?【正确答案】崇文馆12.北朝乐府,多反映人民生活,朴素刚健。
如“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正确答案】错误13下列属于“骚体赋”的有()?【正确答案】《吊屈原赋》【正确答案】《•鸟赋》14.“初唐四杰”包括()?【正确答案】王勃【正确答案】杨炯【正确答案】卢照邻15.“乐府双壁”是指?【正确答案】《孔雀东南飞》【正确答案】《木兰诗》16.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家庭道德中的有益成分的有O?【正确答案】勤俭持家【正确答案】孝敬父母【正确答案】夫妻和睦【正确答案】兄弟有爱17.以下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有()?【正确答案】因材施教【正确答案】教学相长18.宋词的主要特点是O?【正确答案】雅致【正确答案】细腻19.以下关于“楚辞”的说法正确的有O?【正确答案】以楚地的民歌、巫歌为曲调基础【正确答案】用楚地方言歌咏当地的风土人情【正确答案】句式参差不齐【正确答案】多以“兮”结尾20.下列属于韩愈观点的有()?【正确答案】力排佛老【正确答案】推崇儒学2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倡为政以德、复:礼、举贤,并以O为核心。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013100000074何昊020055中国文化概观任务共3次一任务江苏开放大学任务内容: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诗经答:《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
没有内容的是南咳、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途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 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气韵生动答:“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
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总圭臬。
3、天人合一答: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萤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与“天人之分” 说相对立。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 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 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 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 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 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动、态度、价值等。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是汉字起源的传说之一,宋代郑樵《通志.六书略》中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而来的,根据是《说文解字》“始一终亥”,是建筑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哲学思想之上的。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一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存在的总和。
a. 环境
b. 物质
c. 物质与精神
d. 精神
[提示:认真阅读题目,并完成作答]
正确的答案:物质与精神
【题目】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
a. 精神与物质
b. 物质需要
c. 精神
d. 环境
[提示:认真阅读题目,并完成作答]
正确的答案:精神
【题目】()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a. 汉语言
b. 水墨画
c. 中国文化
d. 科举制度
[提示:认真阅读题目,并完成作答]
正确的答案:中国文化
【题目】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
”这里的“文化”属于()。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013100000074何昊020055中国文化概观任务共3次一任务江苏开放大学任务内容: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诗经答:《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
没有内容的是南咳、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途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 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气韵生动答:“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
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总圭臬。
3、天人合一答: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萤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与“天人之分” 说相对立。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 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 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 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 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 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
国开(河北)5075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一复习
资料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一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
“小李杜”指()。
a. 李商隐杜牧
b. 李商隐杜甫
c. 李白杜甫
d. 李白杜牧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李商隐杜牧
【题目】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时期。
a. 唐高宗
b. 唐中宗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唐太宗
【题目】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a. 罗贯中
b. 孔子
c. 李斯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罗贯中
【题目】
古籍著作《周易》的作者传说是()。
a. 孔子
b. 周文王
c. 李斯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周文王
【题目】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对()的评语。
a. 李白
b. 杜甫
c. 杜牧。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名词解释作业一: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涵十分广泛,其层次结构则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
狭义文化:则派出人类社会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即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思维模式、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
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这块土地上创造出来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五行:最早是《尚书?洪范》提出来的┘唇稹⒛尽⑺、火、土。
五行是以事物的功能属性为本┮来味允澜绺髦治镏式行分类┌凑瘴逍薪峁鼓J浇它们组织成多层次的系统整体。
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
当然,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与文明时代的血缘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原始民主制的基础,而后者则是阶级专制的基础。
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宗庙祭祀制:是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国家政权的紧密相关,所以又是历代王朝礼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国家祭礼之一。
天人合一:主要包含两层意义┑谝徊阋庖迨仟┤耸翘斓厣成的┤说纳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第二层意义是┳匀唤绲钠毡楣媛珊腿死嗟赖碌淖罡咴则┦且欢二、二而一的。
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的观点┢鹪从诹街苁贝。
作业二: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生活方式,具有认识调节教育批评以及平狠的五个功能。
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2017年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资料及答案填空1.文化三现象包括(物态文化方式文化精神文化)2.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华夏文化形成华夷文化融合中亚文化交流中西文化交流)四个时期。
3.宗法制形成于_西周_代,_秦_代以后名存实亡。
4.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
5.思维是人脑的活动过程。
6.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武功”拓疆期,后为利用“文治”交流期。
7.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⑴建立官僚体制──以国家之法的形式确定统治秩序;⑵科举制─考试选官。
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9.周易揭示了阴阳两者之间关系的无穷变化。
10.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哲学已进入探讨哲学本体,即“世界本原”时期。
11.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12.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13. 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是北宋的_周敦颐__。
14.名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前一个“马”指的是具体,后一个“马”指的是抽象。
15.宗教历史可分为自发宗教(或原始宗教、自然宗教)和人为宗教两个阶段。
16.中国传统宗教观包括现世实用和平宽容政教分离。
17.佛教汉化的原因及表现在⑴译经、⑵融合儒道思想、⑶佛教世俗化、⑷自创宗派。
18.道教信仰的基本特征有⑴多神崇拜;⑵性命兼修;⑶善恶承负说。
19.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色有诗化的倾向乐观的精神含蓄蕴藉之美20.中国文学的意境有两大构成要素,一是情_,一是景_。
21.中国古代史学有以下特点:⑴累世不断;⑵体裁多样;⑶官修私撰,百科之首_;⑷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⑸_鉴戒垂训,以史鉴今。
22.艺术作品和心灵之间存在共鸣和感应的关系,叫做心物对应_。
23.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有三种:娱乐音乐泻泄音乐“真乐”。
24.中国艺术“意”主要表现有意境和气韵追求变化飞动之美_。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答案】:正确2.()属于唐代官修史书。
A.《史通》B.《隋书》C.《晋书》D.《通典》【答案】:AD3.“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
()【答案】:正确4.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答案】:正确5.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A.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B.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C.儒学的繁荣D.玄学的兴起【答案】:BD6.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A.诗歌B.舞蹈C.钟鼎D.书法【答案】:C7.东晋陶渊明的著名作品有()。
A.《归园田居》B.《饮酒》C.《桃花源诗并记》D.《咏怀》【答案】:ABC8.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的发明。
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武器D.印刷术【答案】:ACD9.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A.西南地区B.长江流域C.黄河流域D.沿海地区【答案】:BC10.“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
A.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B.引申为文字、文章C.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D.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答案】:ABCD11.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A.《蜀道难》B.《将进酒》C.《丽人行》D.《梦游天姥吟留别》【答案】:ABD12.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 )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鼎盛时代D.蜕变时代【答案】:D13.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A.《周易》B.《论语》C.《庄子》D.《老子》【答案】:D14.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A.楚辞B.《诗经》C.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D.《易经》【答案】:ABC15.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1,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领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它把天、地、人、社会看作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2.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包括天地人、万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关进行类比象征,以达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分析与表述的目的。
3.中国古代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来源于对天地万物两两对立而又统一的自然现象的考察与理解。
4.天人合一:主要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第二层意义是,自然界的普通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起源于西周时代。
5、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中庸之道”又可称为“中和之道”,它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其适中,“无偏无颇”。
6.中和:意为“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
要在“两端”(如高低、长短、大小等)里面“允执其中”,即确实把握好“中”,就需要往返地调整以渐趋于和谐。
9.五常: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10、五伦十教.是孟子对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提出的行为规范: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11.前兆迷信: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指用神意或神秘力量来解释前兆现象与未来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古代占卜发生的基础。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中国文化概观作业1、结合教材,阐述人群交流、文化碰撞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一)中国文化形成后,经过先秦的发展,到汉代忆日臻成熟,汉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并达到顶峰。
中国人已从自家的小田园中抬起头,把目光转向一个更为广大的外部世界,并动手拆开篱笆,打破箫墙,与周边民族进行文化交流。
这种交流具有两种不同的范畴。
一是华夏文化,即最初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文化,在中国领土范围内,由内向外进行单向辐射性传播,文化交流的另一个更为广泛的范畴是中会文明对其疆域以外的国家进区域性有限的文明辐射。
因环绕中的诸民族文化相对落后他们无论在生产技术还是文化上,均视封建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华帝国为楷模。
但是,游民民族的侵扰、印度佛教文化及近现代西方文明的传入曾经几度打破贯常的均衡。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人民脚下这片特殊的土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华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基础。
文化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
这一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貌及其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试从西北、南方、中原等不同的地域视角,阐述众人群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的作用。
答:(一)做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区”指“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是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
这里的所谓西北文化一带的文化有两个最大的特点:其一,“关中”曾两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中民;其二,在大西北长期以来所体现的民族冲突而导致的民族交融。
(二)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南方,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东临东海,南临南海。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4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动、态度、价值等。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是汉字起源的传说之一,宋代郑樵《通志.六书略》中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而来的,根据是《说文解字》“始一终亥”,是建筑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哲学思想之上的。
二、简答题。
名词解释
作业一:
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涵十分广泛,其层次结构则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
狭义文化:则派出人类社会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即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思维模式、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
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这块土地上创造出来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五行:最早是《尚书?洪范》提出来的 即金、木、水、火、土。
五行是以事物的功能属性为本 依次对世界各种物质进行分类 按照五行结构模式将它们组织成多层次的系统整体。
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
当然,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与文明时代的血缘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原始民主制的基础,而后者则是阶级专制的基础。
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宗庙祭祀制:是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国家政权的紧密相关,所以又是历代王朝礼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国家祭礼之一。
天人合一:主要包含两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是 人是天地生成的 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第二层意义是 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 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的观点 起源于两周时代。
作业二: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生活方式,具有认识调节教育批评以及平狠的五个功能。
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情操:以某一或某类事物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有组织的情感倾向,如求知欲、爱国心等。
在心理学中曾有人把情操分为求知、审美、道德、信仰四种;在现代心理学中常把人的复杂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分为理知感、道德感、美感等三种。
气节:坚持正义,有所不为的操守。
仁爱: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
自然崇拜: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
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当时人们尚未形成明确的超自然体的观念,但已开始具有将自然物和自然力超自然化的倾向。
作业三:
学在官府:商周时期,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
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
这种官学合一的现象,被称为“学在官府”。
六艺: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
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 负责察访本地士人 按其才德名望评定九个等级 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 向吏部举荐。
从本质上看 它同样维护的是士族的礼仪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
作业四: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人们称为“信史”。
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通典:共同的法则。
晋范宁《<春秋穀梁传>序》:“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
”
《陈书·高祖纪下》“罚不及嗣,自古通典。
”《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立子以长’,古今通典。
五礼: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
2.古代的五种礼制。
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军礼:旧时指军中的礼仪。
西周五礼之一,是用于征伐,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军中的礼节。
包括举手礼、注目礼、持枪礼。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
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