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 格式:pdf
- 大小:470.46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历史的解析如何分析中国的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在探讨中国的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时,我们需要进行高中历史的解析。
中国历史悠久而独特,其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析中国的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的特点、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农耕文明的特点与发展中国农耕文明的特点包括农业的主导地位、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农民的社会地位。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发展了丰富的农业技术和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耕种、灌溉、耕牛、农具等农业技术的创新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民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社会,农耕文明的发展与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息息相关。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农民地位低下,承担着巨大的赋税和劳役压力。
然而,在一些较为繁荣的朝代中,农民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农耕文明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商业文明的特点与发展与农耕文明相对应的是商业文明,它主要表现为商品交换的兴盛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商业文明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宋代和明清时期。
商业活动的兴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繁荣。
商业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商品经济的兴盛。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城市的发展,各种商品的交流和贸易逐渐增多。
物质文明和货币经济的出现促进了商业活动的繁荣。
中国古代商业活动的发展也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变迁密切相关。
例如,在宋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商业发展,如发行纸币和推行市易制度等。
明清时期,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土地经济逐渐衰落,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三、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的相互关系中国的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虽然有所差异,但二者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关系。
农耕文明为商业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市场需求,而商业文明则为农耕文明带来了发展动力和技术的改进。
通过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相互作用,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上一节讲到中西民族生存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的自然基础是河流,而西方文明是海洋,这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必然会带来不同的生产形式和经济模式,这一节,我们就中西民族不同的经济生活形态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一)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的三点区分:磨制石器,制陶,出现农业)(1)仰韶文化时期(7000-5000年前)西安半坡遗址,发现最初的农具:石斧、石铲、骨锄、陶刀;小米和粟的皮壳说明:黄河中游已经广泛种植耐旱的粟谷和蔬菜,形成稳定的农业定居点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骨耜,木耒耜等种稻工具和大量炭化的稻谷。
出现家畜的驯化和饲养(2)龙山文化时期:农业和畜牧业成为华夏居民主要谋生手段。
出现灌溉系统和排水工程。
2.发展(1)夏:农业是关系国之存亡的命脉这一部分,很难找到史料记载,但是从流传下来,大家都熟知的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农业已是当时主要的经济形式。
同一时代的西方的神话大都是宙斯,阿伽门农等神力和勇士,而我们这一时代的神话却是:古代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神农(炎帝);教民耕种的后稷;为民治水的大禹养蚕抽丝的嫘祖;。
(2)商代:农业是华夏居民最基本的生存手段关于这一部分的历史考证,我们主要从殷墟甲骨文中寻找。
甲骨文中很多基本词语的字型都与农业密切相关。
例如:男: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
(3)周代:农业是经济生产活动的中心内容①周王朝对诸侯功臣分赏土地,赐予田产和臣民,使他们成为拥有土地和农奴的领主②周代帝王开始身体力行的方式,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充分显示统治者对于农业的重视。
《诗经周颂》写到: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③从周代始,由民间歌谣汇集的《诗经》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的描绘。
(4)自周以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铁制农具及牛马等蓄力的广泛使用;施肥灌溉等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兴修——秦国开凿的郑国渠,李冰主修的都江堰等。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的对比分析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虽然存在着交错和并存的现象,但两者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
一、基本概念的比较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顾名思义,一个强调农业的发展,一个关注商业的繁荣。
农耕文明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人类文明,发展期间,土地和种子是最重要的财富,人们生活在乡村,独立于城市。
而商业文明则是以商业和制造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文明,人们生活在城市,交易和钱是财富的代表。
二、社会和文化特点的比较农耕文明强调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宗教的重要性,它具有稳定的根基,以家庭为中心,社区和家族的联合是最主要的防御措施。
而商业文明则强调市场和交易的发展,商人、雇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基本的经济关系。
这种文明无法轻易建立起社区感和家庭结构,缺乏根据地也缺乏团体意识。
三、经济结构的比较农耕文明基于物质资源的稳定性,主要农业生产包括粮食、棉花、丝绸等物品,一般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实质上满足人类温饱为目的。
商业文明则是建立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之上,它以商品和货币交换为目标,强调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差异化。
四、政治和社会治理的比较农耕文明的政治和社会治理是基于“王权”、“家长制”等传统观念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梯级等级制度为核心。
而商业文明则不重视这些传统观念,它的管理是通过市场和政府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商业文明有较多的约束性规定,因为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环境,成功的商业需要明确的法规和严格的监管。
五、技术创新的比较农耕文明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工艺上,例如灌溉、耕作、纺织、冶金等方面。
商业文明则着重创新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带来更多的利润。
商业文明推崇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转化,强调创新和快速变化。
总之,在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之间,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差异决定了这两种文明的进程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