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溶解的量-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0.50 KB
- 文档页数:22
7.2 物质溶解的量教学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4.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5.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6.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7.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教学重点1.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
3.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
教学用具烧杯、药匙、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硝酸钾、蔗糖。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2.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3.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4.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5.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教学重点1.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
3.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
教学用具烧杯、蔗糖。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讨论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某溶液一旦达到饱和,便无法再多溶原有的溶质了。
(改变条件可多溶)2.饱和溶液必定是很浓的溶液。
(不一定)3.在溶液中有固体长期存在,该溶液必定饱和。
(该固体是什么?是什么物质的饱和溶液?)4.在溶液中,物质被溶剂溶解了的量称为溶解量。
[引入新课]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我们讲过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氢气、一氧化碳、碳酸钙、氢氧化铜难溶于水等,这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水)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
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板 书]一.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1.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溶剂的性质、结构有关。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 述]如食盐易溶于水,却很难溶解在汽油中;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中,却很难溶解在水中;碘容易溶解在酒精中,却很难溶解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