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 格式:ppt
- 大小:774.50 KB
- 文档页数:30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静电引发火灾事故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控制,静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火灾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了解静电是如何引发火灾事故的原理和机制,对预防和控制静电火灾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静电引发火灾事故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增强人们对静电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静电的形成和特性静电是指物体在与其他物体接触或分离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带有电荷的现象。
简单来说,静电是由物体表面带有过多或过少的电子而形成的一种电荷。
当两种不同材料接触或分离时,电子会在它们之间转移,使得其中一个材料带有正电荷,而另一个带有负电荷。
这种带电现象会导致物体之间产生静电力,引发一系列的静电现象和问题。
静电常见的形式包括静电电荷、静电场和静电放电。
静电电荷是指物体带有过多或过少的电子而形成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
静电场是指物体带电后周围形成的电场,具有导电性的物质都具有电场,但只有带电物质周围的电场强度相对较大。
静电放电是指物体带有电荷后,与周围的带有相反电荷的物体接触或过近时,电荷会通过空气或介质中的离子导致放电,产生闪电和火花。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情况:摩擦产生的静电、流体接触产生的静电和电气设备产生的静电。
摩擦产生的静电是指当两种材料摩擦或分离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静电。
流体接触产生的静电是指在流体或气体中,由于不同材料接触或分离而引起的静电现象。
电气设备产生的静电是指在电气设备中,由于电荷的积聚和放电现象而引发的静电问题。
这些静电问题可能会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加以重视和控制。
静电引发火灾的原理和机制静电引发火灾的原理和机制主要包括电荷积聚、静电放电和火花引燃。
电荷积聚是指在物体表面或区域因摩擦或接触而导致电子转移,形成静电电荷的过程。
当两种不同材料摩擦或接触时,其中一个材料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另一个材料会获得电子而带负电荷。
这种电荷的积聚会导致物体表面或区域带有过多或过少的电荷,产生静电现象。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6)、穿化纤布料衣服、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等.
2、静电的特点:
1)、电压高。
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高。
固体静
素.由于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事故的随机
性强.
3、静电的危害:
工艺过程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4、放电与引燃:
A、各类静电放电种类
1)电晕放电。
即在两电极间放电,引燃能力很小.
2)刷形放电。
非导体与导体间易发生,引燃能力中等.
3)火花放电。
发生在相距较近的带电金属导体间,释放能量集中,引燃力很强。
4)传播型刷形放电.发生在具有高速起电的
场所,放电能量大,引燃能力很强。
基本防护措施:
减少静电荷产生
对接触起电的物料,应选用在带电序列中位置较临近的、或对生产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合,使最终达到起电量最小。
静电危害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
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
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
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2)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
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2.静电的特性(1)静电的产生实验证明,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分离时,就可能产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是迥接触电位差和接触面上的双电层直接相关。
1)静电的起电方式①接触--分离起电。
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25*10-8cm时,由于不同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不同,其间即发生电子的转移。
因此,界面两侧会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
这两层电荷称为双电层,其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
根据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可以推知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再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②破断起电。
材料破断后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的分离,即产生静电。
这种起电称为破断起电。
固体粉碎、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破断起电。
③感应起电。
例举一种典型的感应起电过程。
假设一导体A为带有负电荷的带电体,另有一导体B与一接地体相连时,在带电体A的感应下,B的端部出现正电荷,B由于接地,其对地电位仍然为零;而当B离开接地体时,B成为了带正电荷带电体。
④电荷迁移。
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接触时,电荷将发生迁移而使非带电体带电。
例如,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撞击导体时,便会产生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产生电荷迁移。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静电对人体可能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包括:
1.引起皮肤病:静电在衣物、皮肤之间产生,并可能附着尘埃、微小物
质等。
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皮肤病,如电视机等荧光屏上有大量的静电荷,能吸附灰尘,灰尘中的细菌侵入、刺激皮肤,可能会导致红斑、痤疮、色素沉淀等皮肤病。
2.影响机体生理平衡:静电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影响中
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导致血液酸碱度和机体氧特性的改变,使人出现疲惫、头痛、烦躁、失眠等症状。
静电产生的磁场作用还可能会引起心率异常和心脏早搏,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3.影响日常生活: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例如,静电可能会使人在接触金属时遭受电击,导致坠落、摔倒等事故。
此外,在某些特殊环境中,如手术室等需要高度清洁的环境中,静电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手术过程,因为手术室内的空气中的灰尘等微小物质会被静电吸附,从而影响手术的精度和效果。
因此,为了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穿棉质、丝质等不易产生静电的衣物,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使用防静电产品如防静电手环、防静电手套等,保持皮肤湿润等。
同时,在某些特殊环境中,如手术室等需要高度清洁的环境中,也需要注意静电的存在和影响。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接触、分离等行为中,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的电荷积聚现象。
在生产环境中,静电可能会带来很多危害,包括触发火灾或爆炸、损坏电子设备、损坏产品、电击人体等。
因此,对于静电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静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触发火灾或爆炸:在许多工业领域,如化工、石油、制药等,存在可燃气体或蒸气。
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放电,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2. 损坏电子设备:静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是十分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敏感的电子元件来说。
静电放电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进而导致设备的故障或系统的不正常运行。
3. 损坏产品:在一些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涉及电子元件、塑料制品、纺织品等的生产,静电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损坏。
静电会导致产品的吸附和粘附、附着灰尘或杂质、引起产品的起毛、损坏产品的表面光洁度等。
4. 电击人体:在干燥条件下,人体与带电物体或积聚的静电之间的放电可能会导致人体电击。
这种电击不仅会给人体带来疼痛和不适,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特别是在操作电器设备时。
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控制湿度:静电通常在干燥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因此,通过控制环境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积聚。
2. 接地处理:将物体接地可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积聚。
对于静电敏感的设备和产品,应采取接地措施,将静电释放到大地中,防止静电累积到危险程度。
3. 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如抗静电地板、抗静电工作台等,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
4. 定期清洁工作环境:定期清洁工作环境,特别是清除积聚在地面、工作台上的灰尘和杂质,有助于减少静电的生成。
5. 增加防护设备:对于操作高压设备或易导电的物质的人员,应增加防护设备,如抗静电手套、抗静电鞋等,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6. 增加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可以安装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及时监测静电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电的现象,由于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因此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静电的特性及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静电。
静电的特性静电产生的原因是物体表面电荷的不平衡,通常是由于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摩擦或分离引起的。
当两个物体之间分离时,它们表面的电荷也会分开,而一些电子转移到了一个物体上,而另外一些电子则留在了另一个物体上。
这导致一个物体带有正电荷,而另一个物体带有负电荷。
静电显著的特性包括:1. 吸引和排斥带电物体会相互吸引或排斥,吸引常出现在正负电荷之间,而排斥常出现在相同类型的电荷之间。
2. 电荷分散静电电荷会深入物体内部,使电荷分散并减少电场强度。
这种效应在电荷类型相反的物体之间尤其显著。
3. 变化电荷随时间变化,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引入或移动导体来进一步分散。
当静电电荷足够强时,可能会在两个物体之间形成电火花。
电火花通常伴随着爆炸、火灾或其他严重的安全问题。
静电的危害虽然静电通常被认为是无害的现象,但当它失控或过度累积时,可能带来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在以下情况下:1. 爆炸和火灾在一些工厂和实验室中,静电堆积可能导致空气中的爆炸。
爆炸通常在粉尘、气体或液体处理的工作场所发生,这些物质可以形成可燃的蒸气或粉尘云。
过量的静电可能点燃蒸气或粉尘,引起火灾。
2. 电击静电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人体电击。
在某些干燥的环境中,人体周围的空气电离后,会积聚足够的电荷。
当一个已带电的人跟另一个接触时,电荷可能会流过另一个人的体内,导致电击。
3. 产品损坏静电可能会对某些产品造成损害,如电子设备、半导体和涂料。
当这些产品受到静电的影响时,电荷可能会损害电子元件或干扰信号,影响产品的性能或可靠性。
预防与控制静电虽然无法完全消除静电,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轻其危害:接地是减少静电的最简单方法之一。
将带电物体与电地相连,可以使电荷顺着导体流回地面,从而减轻电荷的积累。
静电的产生与消除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荷的现象,它是由于电子在物体表面的聚集或者缺失所引起的。
静电的产生与消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
一、静电的产生静电的产生与物体表面的电荷分布有关。
当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导致物体表面的电荷分布发生改变,从而产生静电。
例如,当我们用毛巾擦拭塑料玩具时,毛巾上的电子会转移到塑料玩具上,使得塑料玩具带有静电荷。
同样,当我们在室内穿搭时,衣物与身体之间的摩擦也会导致静电的产生。
二、静电的现象与危害1. 静电吸附:带有静电的物体容易吸附周围的灰尘、纤维等微小颗粒,造成物体表面的污染。
2. 静电放电:静电荷在一定条件下会放电,产生明亮的火花和爆裂声,给人带来触电的危险。
3. 影响仪器设备:在无尘室和实验室中,静电的产生会干扰精密仪器的正常工作,导致数据误差或设备损坏。
三、静电的消除方法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静电。
1. 接地消除:通过将带有静电的物体与地面相接触,使电荷得到释放,从而消除静电。
这是一种常见且简单有效的方法,例如将带有静电的衣物晾晒在室外,或者使用导电材料进行接地处理。
2. 防静电剂:防静电剂是一种能够中和静电荷并阻止其积聚的化学物质。
涂抹防静电剂可以减少物体的带电能力,从而减轻静电现象的产生。
3. 空气湿度控制:适当控制室内空气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湿度较高的环境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子数量,从而减少静电的形成。
4.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来去除物体表面静电的设备。
它通常采用离子发生器或者静电消除棒的原理,释放相反电荷的离子来中和物体表面的静电荷。
四、静电的应用除了需要消除静电带来的问题外,静电也有一些实际应用。
1. 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技术利用静电的作用将粉末或液体颗粒吸附于带有电荷的物体上,从而实现均匀喷涂,提高涂层的质量和效率。
2. 静电除尘:静电除尘设备利用静电吸引力将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引导到带有电荷的收集板上,从而实现空气净化和粉尘的去除。
静电的危害与控制措施一、静电的产生我们知道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分离,就可能产生静电。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摩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
二、静电的特性静电可分为人体静电、固体静电、粉体静电、液体静电、蒸气和气体静电,1、人体静电人体静电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人体静电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是静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体静电的产生主要由摩擦、接触、分离、和感应所致,人体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如穿着化纤衣服、高绝缘鞋以及所携带的用具与其他材料摩擦或接触、分离时均可能产生静电。
人体静电电压可达10000V以上,由此产生的静电因为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
2、固体静电、橡胶、塑料、纤维等行业工艺过程中的静电高达数十千伏,甚至数百千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引发火灾。
3、粉体静电、当粉体物料被研磨、搅拌、筛分或处于高速运动时,由于粉体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粉体颗粒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之间碰撞、摩擦,或因粉体破断等都会产生危险的静电。
4、液体静电液体在流动、过滤、搅拌、喷雾、飞溅、冲刷、灌注和剧烈晃动等过程中由于静电荷的产生速度高于静电荷的泄漏速度,从而积聚静电荷,可能产生十分危险的静电。
5、蒸气和气体静电蒸气或气体在管道内高速流动,以及由阀门、缝隙高速喷出时也会产生危险的静电。
三、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物质的点火源,容易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
2、人体因受到静电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会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四、静电的控制措施中和与泄漏是静电消失的两种主要方式,前者主要是通过空气发生的,空气中自然存在的带电粒子极为有限,中和是极为缓慢的,一般不会被觉察到,带电体上的静电通过空气迅速的中和是发生在放电时。
静电的危害与形式
静电的基本物理特性为:吸引或排斥;与大地有电位差;会产生放电电流。
这三种特性能对电子元件的三种影响:
1.静电吸附灰尘,降低元件绝缘电阻(缩短寿命)。
2.静电放电破坏,使元件受损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3.静电放电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使元件受伤(潜在损伤)。
4.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幅度很大(达几百伏/米)、频谱极宽(从几十兆到几千兆),对电子产器造成干扰甚至损坏(电磁干扰)。
如果元件全部破坏,必能在生产及检测中被察觉而排除,影响较小;如果元件轻微受损,在正常测试下不易发现。
在这种情形下,常会因经过多层次加工,甚至已在使用时才发现被破坏,不但检查不易,而且其损失难以预测,要耗费多少人力及财力才能清查出所有问题。
而且如果在使用时才察觉故障,其损失将可能巨大。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有哪些特点?
1. 隐蔽性 人体不能直接感知静电,除非发生静电放电。
但是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也不一定能有电击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为
2-3KV,所以静电具有隐蔽性。
2. 潜在性 有些电子元器件受到静电损伤后的性能没有明显的下降,但多次累加放电会给器件造成内伤而形成隐患。
因此静电对器件的损伤具有潜在性。
3. 随机性 电子元件甚幺情况下会遭受静电破坏呢?可以这幺说,从一个元件产生以后,一直到它损坏以前,所有的过程都受到静电的威胁,而这些静电的产生也具有随机性,其损坏也具有随机性。
4.复杂性 静电放电损伤的失效分析工作,因电子产品的精、细、微小。
静电危害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
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
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
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2)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
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2.静电的特性(1)静电的产生实验证明,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分离时,就可能产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是迥接触电位差和接触面上的双电层直接相关。
1)静电的起电方式①接触--分离起电。
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25*10-8cm时,由于不同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不同,其间即发生电子的转移。
因此,界面两侧会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
这两层电荷称为双电层,其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
根据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可以推知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再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②破断起电。
材料破断后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的分离,即产生静电。
这种起电称为破断起电。
固体粉碎、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破断起电。
③感应起电。
例举一种典型的感应起电过程。
假设一导体A为带有负电荷的带电体,另有一导体B与一接地体相连时,在带电体A的感应下,B的端部出现正电荷,B由于接地,其对地电位仍然为零;而当B离开接地体时,B成为了带正电荷带电体。
④电荷迁移。
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接触时,电荷将发生迁移而使非带电体带电。
例如,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撞击导体时,便会产生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产生电荷迁移。
静电的产生、危害及防护1、静电的产生静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多种,如接触、摩擦、电器间感应等。
静电的特点是长时间积聚、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人体自身的动作或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静电在多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
摩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常常造成电子电器产品运行不稳定,甚至损坏。
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为静电泄露、耗散、中和、增湿,屏蔽与接地。
人体静电防护系统主要有防静电手腕带、脚腕带、脚跟带、工作服、鞋袜、帽、手套或指套等组成,具有静电泄放,中和与屏蔽等功能。
静电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失误或疏漏,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
2、静电的危害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上和周围就带有很高的静电电压,几千伏甚至几万伏。
平时可能体会不到,人走过化纤的地毯静电大约是35000伏,翻阅塑料说明书大约7000伏,对于一些敏感仪器来讲,这个电压可能会是致命的危害。
静电学主要研究静电应用技术,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生物效应等。
更主要的是静电防护技术,如电子工业、石油工业、兵器工业、纺织工业、橡胶工业以及宇航与军事领域的静电危害,寻求减少静电造成的损失。
3、静电防护为防止静电积累所引起的人身电击、火灾和爆炸、电子器件失效和损坏,以及对生产的不良影响而采取的防范措施。
其防范原则主要是抑制静电的产生,加速静电的泄漏,进行静电中和等。
人穿非导电鞋时,由于行走等活动会产生、积蓄电荷,并可达到千伏级的电位。
在毛毯上行走、脱衣等所产生最高电位可达2450伏。
此时人触及其他物体会产生火花放电并受到电击。
人体活动中防静电措施主要有?穿导电性鞋;工作服和内衣裤不使用化纤面料;穿混有导电性纤维或用防静电剂处理的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地面作导电化处理等。
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在其界面上产生电荷移动,正、负电荷相对排列形成双电层。
防静电考试试题防静电考试试题一、静电的概念和特性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荷的现象。
它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具有吸引、排斥、放电等特性。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 静电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 静电的特性有哪些?二、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静电的存在可能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请回答以下问题:1. 静电对人体有哪些危害?2. 静电对设备有哪些危害?3. 防静电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三、防静电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在防静电措施中,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非常重要。
请回答以下问题:1. 防静电地板的材料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分别是什么?2. 防静电服装的选择原则是什么?3. 防静电手套的材料和使用方法有哪些?四、静电消除和放电措施静电的消除和放电是防止静电积累的重要手段。
请回答以下问题:1. 静电消除的方法有哪些?请分别介绍它们的原理和适用场景。
2. 静电放电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正确进行静电放电?五、防静电工作场所的管理在防静电工作场所中,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防静电效果。
请回答以下问题:1. 防静电工作场所的布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2. 静电检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有哪些?3. 防静电培训的重要性和内容是什么?六、案例分析请根据以下场景进行案例分析,并回答相应问题:某工厂生产线上的设备频繁出现故障,初步怀疑是静电引起的。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七、总结与展望请总结本次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并展望防静电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上是一份关于防静电考试试题的简要提纲,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对防静电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防静电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掌握相关知识对于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本次考试,取得好成绩。
静电的影响一、何谓静电1.静电就是静止的电荷,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都会产生静电。
2.静电的产生途径主要有摩擦、接触和分离、感应。
3.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较明显的静电有:闪电;冬天在地垫上行走及接触把手时的触电感;在冬天穿衣时所产生的噼啪声。
这些对我们人体没有影响,但它对电子元件及电子线路板有很大的冲击。
二、静电防护1.静电的存在的危害:⑴.静电吸附(微尘污染):静电吸附力与静电量成正比。
⑵.静电放电(ESD):静电放电的电流与静电量成正比,静电放电的电流所导致的破坏性能量,除会损害产品外,亦可能会产生射频干扰、影响电脑操控程序的生产运作。
⑶.静电在电子工业中的危害举例:a.晶片制造:----静电吸附微尘粒子,污染晶片。
----由静电放电产生的射频,干扰生产,令机件无故停顿。
b.集成电路:----静电放电击穿氧化层,造成短路。
----静电放电的放电电流把金属层的线路部份熔化,造成开路。
----静电放电所产生的高温,改变半导体的属性,造成不正常的运作。
----静电放电造成一些微损害,当成品在正常工作时,微损害会扩大,造成最终产品的故障。
c.集成电路在电路板上的装配:在插件时、焊接后、或维修时,都可能产生静电放电效应,破坏板上元件。
d.液晶片的制造:----静电吸附微尘于玻璃上,造成污染。
----静电残留在两片玻璃之间,若放电时,影响液晶片的显示。
总之静电危害主要有两种现象:①.完全失去功能:器件不能操作,这种情况占受静电破坏原件的10%。
②.间歇性失去功能:器件可以操作但性能不稳定,维修次数因而增加,这种情况占受静电破坏原件的90%。
2.缺乏静电防护,可能造成:增加成本、减低质量、引致客户不满而影响公司信誉3.静电防护静电防护要领:⑴.在静电安全区域使用或安装静电排除装置;⑵.用静电屏蔽容器运送及存放静电敏感元件或LCD;⑶.定期检测所安装的静电防护系统是否操作正常;⑷.确保供应商明白及遵从以上三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