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级经济基础曲线背诵打印版
- 格式:docx
- 大小:337.03 KB
- 文档页数:4
中级经济基础曲线汇总背诵第2章消费者行为分析1.无差异曲线X12.预算约束线X11p m 3.预算约束线的变动((2)旋转第3章生产和成本理论1.总产量线、平均产量线、边际产量线的位置关系QTP(总产量)L1L2L3LAP(平均产量)MP (边际产量)L1L2L3(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 ,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4)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相较于平均产量的最高点(5)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6)当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且产量也在递减(7)当边际产量=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2.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3.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M’Q上图分析如下:(1)平均总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在M点后,平均总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3)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4)边际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最低点后,便随产量的增加迅速上升,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市场需求市场供给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
线内预算有剩余、线外达不到收入改变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向右平移价格同比例下降向外旋转,价格同比例上升向内旋转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2、效用最大化: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MP=AP(相交点)时,AP最大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只有长时期才会影响生产规模。
超过最佳规模,规模报酬就会递减。
总成本、线的起点③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同上三个假设 (1-β)为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恒等于收入决定因素: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折旧β:社会边际消费倾向 s:边际储蓄倾向总需求影响因素: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政府购买④税收⑤预期⑥价格总水平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出口效应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贡献率)→经济增长率→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第二部分财政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20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商业银行 性质 ①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②商业银行是 以盈利为目的③经营范围广泛,是唯一能够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 职能 ①信用中介,是最基本的职能②支付中介③信用创造(超出自有资本) 组织形式机构设置分为①单一银行制下的商业银行(美国)②总分行制下的商业银行(英国)业务经营范围 ①专业化银行制 ②综合化银行制(可以经营所有的商业性融资业务,也称为“全能银行制”)主要业务 负债业务 自有资金不属负债(股票等)和吸收外来资金(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从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发行金融债券、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以吸收存款为主→再贴现/央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债券/结算中短期资金占用 资产业务 是商业银行获得收益的主要业务 ①票据贴现,实际上是信用业务 ②贷款业务,在银行资产中一般排在首位[条件分: 信用/担保用途分:资本/商业/消费] ③投资业务,许多国家规定只允许做债券业务,而不允许做股票买卖中间业务 是“支付中介”也称为无风险业务 ①结算业务{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中级经济基础知重点知识点解析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考情分析: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2018 15 15 7 14 29第一节、市场需求【本节知识点】1.需求的构成要素2.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3.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变动情况【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一】需求的构成要素含义备注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1.购买欲望(愿意)2.支付能力(能够)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1:2013多选题】需求的构成要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商品价格 C.生产者预期D.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E.消费者有购买欲望【答案】DE【知识点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增强,将引起需求增加。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3.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产品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现期需求会增加);如果预期产品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现期需求会下降)。
4.产品价格(指某产品自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5.替代品的价格(1)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6.互补品的价格(1)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例题2:2014年单选题】某月,因替代品价格上升,甲商品需求量变动500千克,同期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800千克,那么,在相关产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需求量的实际变动量是()。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内容汇总整理(32章全)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 (1)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4)一、市场需求 (4)二、市场供给 (7)三、均衡价格 (9)四、弹性 (11)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9)一、无差异曲线 (19)二、预算约束 (26)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29)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32)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新增) (32)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新增) (34)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39)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46)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46)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51)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53)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55)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55)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56)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60)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61)一、国民收入核算 (61)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63)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65)第七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69)一、经济增长 (69)二、价格总水平 (73)三、就业和失业 (76)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79)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79)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81)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82)一、国际贸易 (82)二、国际资本流动 (86)第十章公共财政职能 (88)一、公共财政的含义及其特征 (89)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91)第十一章财政支出概述 (95)一、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 (95)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100)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103)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105)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107)一、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107)二、税收的特征与原则 (112)三、税负转嫁 (116)四、国债 (119)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124)一、政府预算的含义与原则 (124)二、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129)三、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131)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及其完善 (133)第十四章财政政策 (139)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139)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140)三、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145)第十五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50)一、货币需求 (150)二、货币供给 (154)三、货币均衡 (158)四、通货膨胀 (160)第十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64)一、中央银行 (164)二、货币政策 (171)第十七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177)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177)二、金融市场 (185)第十八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90)一、金融风险 (190)二、金融危机 (191)三、金融监管理论 (193)四、金融监管体制 (195)五、巴塞尔协议 (198)第十九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201)一、汇率制度 (201)二、国际储备 (205)三、国际货币体系 (207)第二十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213)一、统计的含义 (214)二、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214)三、统计数据的类型 (216)四、统计指标及其类型 (218)五、统计数据的来源 (220)六、统计数据的质量 (223)第二十一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225)一、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225)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230)三、统计表 (236)第二十二章数据特征的测度 (238)一、集中趋势的测度 (238)二、离散程度的测度 (243)第二十三章时间序列 (246)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246)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249)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255)第二十四章统计指数 (260)一、指数的概念、分类 (260)二、加权综合指数 (262)三、指数体系 (264)四、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新增) (269)第二十五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271)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271)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 (276)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7)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78)五、进出口和利用外资 (279)第二十六章会计概论 (279)第一节会计基本概念 (279)第二节会计的目标 (281)第三节会计要素 (282)第四节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287)第五节会计基本前提 (291)第六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93)第七节会计循环 (298)第八节会计法规 (304)第二十七章财务会计报告 (304)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304)第二节利润表 (313)第三节现金流量表 (316)第四节附注 (322)第二十八章财务报表分析 (324)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324)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324)第三节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指标 (326)第二十九章物权法律制度 (343)第一节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343)第二节所有权 (345)第三节用益物权 (347)第四节担保物权 (348)第五节占有 (353)第三十章合同法律制度 (354)第一节合同法律制度概述 (354)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354)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354)第四节合同的履行 (359)第五节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362)第六节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364)第七节违约责任 (367)第八节合同担保 (369)第九节部分具体合同 (372)第三十一章公司法律制度 (375)第一节公司法和公司概述 (375)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377)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380)第四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381)第五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382)第六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384)第七节公司解散和清算 (385)第三十二章其他法律制度 (386)第一节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386)第二节反垄断法律制度 (402)第三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405)第四节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409)第五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413)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掌握)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2019年预测版)有部分调整知识,请结合教材仔细复习。
1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4)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4)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7)三、生产和成本理论 (10)四、市场结构理论 (14)五、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9)六、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20)七、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22)八、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26)九、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29)十、国际贸易理论 (31)第二部分财政 (35)十一、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35)十二、财政支出 (38)十三、财政收入 (41)十四、政府预算 (47)十五、财政管理体制 (51)十六、财政政策 (54)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58)十七、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58)十八、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61)十九、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63)二十、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66)二十一、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69)第四部分统计 (74)二十二、统计与统计数据 (74)二十三、描述统计 (75)二十四、抽样调查 (77)二十五、回归分析 (79)二十六、时间序列分析 (80)第五部分会计 (85)二十七、会计概论 (85)二十八、会计循环 (90)2二十九、会计报表 (93)三十、财务报表分析 (97)三十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100)第六部分法律 (105)三十二、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105)三十三、物权法律制度 (106)三十四、合同法律制度 (111)三十五、公司法律制度 (116)三十六、其他法律制度 (120)3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市场需求含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决定因素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品的价格(正方向)⑤互补品的价格(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市场供给含义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决定因素①产品价格(正方向) ②生产成本(反方向) ③生产技术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均衡价格含义目的影响后果措施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市场短缺变相涨价行政措施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市场过剩变相降价政府收购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公式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基本类型①E d>1 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 d<1 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E d=1 不变影响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需求交叉弹性定义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基本类型①E d>0 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 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 d=0 无关系需求收入弹性基本类型①E=1 ②E>1 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必需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 低档品供给价格弹性基本类型①E=1 ②E>1 ③E<1 ④E=0 ⑤E=∞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基数效用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两者区别是否可加总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①完备性A>B;A<B;A=B②可传递性A>B;B>C;所以 A>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含义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特征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预算约束影响因素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变动特性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消费者均衡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汇总完整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汇总考点三: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是描述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需求量的变化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而需求变动则是由消费者收入和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位移。
供给曲线是描述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通常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供给量的变化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而供给变动则是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曲线的位移。
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越高。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偏好的可传递性,辅之以“多比少好”假定,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消费者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如果只有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不动,且收入不动,会使预算线发生旋转。
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
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
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P D D’Qd 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只考虑需求和价格关系的需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依据多比少好的偏好基本假定)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依据可传递性的偏好基本假定)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预算约束线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的斜率是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1.收入变动的影响:2.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纵轴上的端点不变,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
价格下降向右旋转,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价格上升向左旋转。
消费者均衡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
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收入效应与低档品同方向,其他均是反方向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曲线三点三线:L1点,MP最大L2点,AP最大,MP=APL3点,MP为0,TP最大。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曲线是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P D D’Qd 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只考虑需求和价格关系的需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依据多比少好的偏好基本假定)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依据可传递性的偏好基本假定)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预算约束线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的斜率是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1.收入变动的影响:2.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纵轴上的端点不变,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
价格下降向右旋转,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价格上升向左旋转。
消费者均衡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
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收入效应与低档品同方向,其他均是反方向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曲线三点三线:L1点,MP最大L2点,AP最大,MP=APL3点,MP为0,TP最大。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曲线是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最高限价“短缺”(黑市高价,变相涨价;配给制)“保过”保护价格超过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过剩,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多少;时间)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决定的,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即低收入同方向。
其余效应均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三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者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四市场结构理论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数目、产品差别、障碍)完全竞争市场(很多;同质;了解;自由),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
垄断竞争市场(很多;不同质;自由),生产者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寡头垄断市场(很少;同质不同质均可以,较难),生产者对价格有较大程度控制;完全垄断市场(一个;没有合适替代品,很难),生产者是价格的决定者。
完全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线、边际收益线均与需求曲线重合,均为水平线;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边际收益线位于平均收益线下方;均向右下方倾斜。
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依据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和隔离)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五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派生需求)、联合需求(复合需求)。
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资本的供给在短期内是垂直线,长期中是一条后弯曲线。
六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帕累托改进能够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整体福利。
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
中级经济基础曲线背诵打印版
(名师总结背诵精华,值得下载打印背诵)
需求曲线
反映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2.需求变动:由于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下降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
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
供给曲线
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2.供给变动:由于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
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点移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
无差异曲线
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的斜率是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1.收入变动的影响:
2.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纵轴上的端点不变,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
价格下降向右旋转,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价格上升向左旋转。
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需求曲线
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
消费者在需求曲线
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收入效应与低档品同方向,其他均是反方向
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
三点三线: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是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决策原则: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此时的产量为最优产量。
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及要素需求曲线劳动的供给曲线
生产者要素供给曲线生产者要素需求曲线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是向后弯曲
=要素市场价格(三线重合) =产品价格*边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