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进阶练习(一)
- 格式:doc
- 大小:20.69 KB
- 文档页数:6
孔子专项练习题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被誉为"万世师表",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孔子的思想与教育理念,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的专项练习题。
题目一:孔子的出生年份是公元前几年?题目二:孔子的字是什么?题目三: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这是指他在哪个方面给后世人树立了榜样?题目四: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
请简要解释一下孔子对于“仁”的理解。
题目五:孔子强调“礼”在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中的重要性。
请列举三个孔子关于“礼”的观点。
题目六: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认为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社会稳定和谐?题目七:孔子对于教育的看法有哪些?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题目八:孔子的学说中最重要的书籍是什么?请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和意义。
题目九:孔子的弟子中最有名的是谁?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和贡献?题目十:孔子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请简要描述一下孔子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回答:题目一:孔子的出生年份是公元前551年。
题目二:孔子的字是仲尼。
题目三: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这是指他在品德和行为上给后世人树立了榜样。
题目四:孔子对于“仁”的理解是指关心他人,善待他人,以及积极推动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题目五:孔子关于“礼”的观点是:第一,尊重长辈和祖先;第二,维持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第三,注重仪式和礼仪的规范。
题目六: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以仁德来统治国家,他认为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够有效地管理社会和保持社会稳定。
题目七:孔子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个人修养。
他强调学习文化知识和道德规范,并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题目八:孔子的学说中最重要的书籍是《论语》。
这本书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内容涵盖了政治、道德、教育、家庭等方面的言论和教导,对后世影响深远。
题目九:孔子的弟子中最有名的是子路、颜回、子贡等。
孔子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一、单项选择题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
A. 仁B. 礼C. 智D. 信答案:A2. 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不包括()。
A. 爱人B. 克己复礼C. 以德报怨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C3.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
A. 因材施教B. 一视同仁C. 以德服人D. 以力服人答案:A4. 孔子主张的“礼”主要是指()。
A. 礼节B. 礼仪C. 礼制D. 礼乐答案:C5.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不包括()。
A. 仁B. 智C. 勇D. 利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
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学而时习之D. 温故而知新答案:ABCD7. 孔子的政治主张包括()。
A. 以德治国B. 以法治国C. 以礼治国D. 以武治国答案:AC8. 孔子的“中庸之道”体现在()。
A. 过犹不及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君子和而不同D. 小人同而不和答案:ABC9. 孔子对“孝”的理解包括()。
A. 尊敬父母B. 赡养父母C. 顺从父母D. 继承父母遗志答案:ABCD10. 孔子的“礼”与“仁”的关系是()。
A. 礼是仁的外在表现B. 仁是礼的内在要求C. 礼和仁相辅相成D. 礼和仁相互独立答案:ABC三、判断题11. 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答案:正确12. 孔子主张“以德报怨”,认为应该用德行来感化敌人。
()答案:错误13. 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君子应该追求义而不是利。
()答案:正确14. 孔子提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答案:正确15. 孔子主张“君子不器”,认为君子不应该局限于某一职业或技能。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6.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最高道德品质,其内涵包括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孔子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孔子的学说被称为什么?A. 儒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法家学说D. 墨家学说答案:A2. 孔子的故乡是哪里?A. 鲁国B. 齐国C. 秦国D. 楚国答案:A3. 孔子的弟子中,被称为“复圣”的是?A. 颜回B. 子路C. 子贡D. 曾子答案:D4. 孔子提倡的“仁”的含义是什么?A. 忠诚B. 仁爱C. 智慧D. 勇敢答案:B5.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A. 勇敢和智慧B. 仁爱和智慧C. 忠诚和智慧D. 仁爱和忠诚答案:B二、多选题6.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方面?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学而不厌D. 诲人不倦答案:ABCD7. 孔子的“礼”包括哪些内容?A. 礼仪B. 礼节C. 礼制D. 礼貌答案:ABC8. 孔子的“中庸”思想指的是什么?A. 过犹不及B. 恰到好处C. 极端主义D. 平衡和谐答案:ABD9. 孔子的“孝”思想包括哪些方面?A. 尊敬父母B. 赡养父母C. 顺从父母D. 教育父母答案:ABC10. 孔子的“君子”标准包括哪些?A. 仁义B. 礼智C. 信D. 勇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对/错)答案:对12. 孔子提倡“以德报怨”,即用德行来回报别人的怨恨。
(对/错)答案:错13. 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
(对/错)答案:对14. 孔子主张“性善论”,即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对/错)答案:错15. 孔子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即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识。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6.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它包含了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同情。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基本德性,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仁的具体表现包括爱人、恕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孔子考试题库和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学说的核心是()。
A. 仁B. 礼C. 义D. 智答案:A2.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仁爱B. 宽容C. 刚愎D. 诚信答案:C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主要是指()。
A. 极端主义B. 平衡和谐C. 无为而治D. 激进变革答案:B4.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
A. 只针对贵族B. 只针对平民C. 有教无类D. 只针对男性答案:C5. 孔子主张的“礼”主要是指()。
A. 法律制度B. 道德规范C. 宗教仪式D. 政治制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学而优则仕D. 重视实践答案:ABCD7. 孔子的“仁”学说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爱人B. 克己复礼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君子不器答案:ABC8. 孔子对于个人修养的观点包括()。
A.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 君子慎独C. 君子不器D.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答案:ABCD三、判断题9. 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
()答案:正确10. 孔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1. 简述孔子的“仁”学说的核心内容。
答案:孔子的“仁”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爱人、尊重人、帮助人。
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上要符合道德规范,内心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12.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教无类,主张教育普及,不分阶层;二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教育;三是重视道德教育,强调品德修养;四是注重实践,提倡学以致用。
五、论述题13. 论述孔子的“中庸之道”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强调平衡和谐,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个人层面,它要求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s版语文上期五年级孔子练习题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的练习题,供五年级学生学习和练习:
1. 孔子是哪个朝代的人?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
2. 孔子的学说主张是什么?
孔子的学说主张“仁”和“礼”,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3.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4. 孔子的哪些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的《论语》是其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孔子的弟子中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孔子的弟子中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等。
6.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处世哲学,主张在处理事情时不偏激,保持中正平和。
7. 孔子的“礼”包括哪些方面?
孔子的“礼”包括礼仪、礼节、礼制等,强调人与人交往中的尊重和礼貌。
8. 孔子的“仁”有哪些内涵?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涵包括爱人、宽容、和谐等。
9.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意味着孔子鼓励人们要不断学习,永不满足,同时要乐于教导他人,不感到疲倦。
10.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意味着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或认识。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贡献,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C.孔子学习、推行周礼不辞辛劳,孜孜以求。
他主动请求鲁昭公让他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并收到他的赠言。
D.孔子欣赏音乐,专心一意,全神贯注。
他和齐国太师探讨音乐,听到韶乐三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被齐人称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小矣。
(4分)(2)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4分)5.孔子认为秦国能称霸天下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分)6.下列对《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散文,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应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的句子是“,”(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持之以恒是因为“”8.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高二语文阅读训练 1参考答案1【A】句子大意是:“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
”2【B】“司空……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百姓教化等职责”错。
历史上,司空负责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等事务,不负责百姓教化之职。
3【C】“他主动请求鲁昭公让他到周去学礼”错。
根据原文“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孔子》同步练习填空题1. 按拼音写汉字zhòng ní________ rú jiā________ chǔ shì________2. 多音字组词处chǔ________ chù________ 曾céng________ zēng________3. 我是拼音小能手论语________ 编撰________ 祭祀________4. 写出近义词文明—________ 渊博—________ 拜访—________5. 写出反义词敬重—________ 黑暗—________6. 形近字组词尘________ 内________尖________ 纳________7.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为所________ 推己________8. 给加横线字注音祭________ 隐________9. 查字典“论”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10. 读课文《孔子》,根据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
①学识精深而渊博。
________②感到可敬而心服。
________11. 读课文《孔子》填空。
孔子名________ ,字________ ,________时期________人,是我国古代________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的创始人。
语言表达解释下列词语①编撰②处事用下列词语造句①艰涩②隐晦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他的弟子记录他平时的言行。
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①君子没有穷困的时候②了解一个人不容易修改病句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大概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扩句孔子周游列国。
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书写抄写词语儒家祭祀隐晦读课文《孔子》,回答你是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这句话的?读课文《孔子》,说说“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孔子》同步练习填空题1.【答案】仲尼;儒家;处事【考点】拼音【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仲尼:孔子的字。
孔子世家练习题及答案《孔子世家》练习题(一)通假字:1、由是反鲁()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3、师襄子辟席再拜()4、几然而长5、匪兕匪虎,率彼旷野6、意者吾未知邪()7、夫子盖少贬焉()8、赐,而志不远矣()9、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10、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11、孔子语鲁大师。
()12、所慎:齐,战(11),疾。
()13、约其文辞而指博。
()(二)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2、祷于尼丘得孔子3、字仲尼,姓孔氏4、及长,尝为季氏史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6、请与孔子适周7、仁人者送人以言8、窃仁人之号9、为人子者毋以有己10、弟子稍益进焉11、与齐太师语乐12、眼如望羊13、师襄子辟席再拜14、楚救陈,军于城父。
15、陈、蔡大夫谋曰。
16、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17、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18、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19、从者病,莫能兴。
20、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21、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2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23、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24、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25、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
26、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27、吾从周。
28、古者《诗》三千余篇。
29.孔子晚而喜《易》30、假我数年。
31、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32、绝四。
3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4、所慎:齐,战,疾。
3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6、则弗复也。
37、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38、乃因史记作《春秋》39、约其文辞而指博。
40、文辞有可与人共者。
41、弗独有也。
()42、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三)词类活用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5、楚救陈,军于城父。
6、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7、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
8、推此类以绳当世。
(四)特殊句式1、其先宋人也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5、孔子学鼓琴师襄子6、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1孔子1.给加点的字注音。
伯仲.()儒.()家核.()心覆.()盖论.()语讨论.()2.读拼音,写词语。
(1)jìsìyán lìliánɡshi(2)在活动过后,人们都qǐ pàn()粮食能有个好收成,便不再bào yuàn()先前的事,开始专心jiào yù()子女们学习耕种的方法。
3.先组词,再填空。
育:()()()(1)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之恩。
(2)经过几年的研究,他们()出的这种新型水稻产量又提高了很多。
(3)现在子女的()问题已经被家长更加重视起来了。
4.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厉害:①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
②严厉。
(1)这两天,他越来越感觉很不舒服,心跳得厉害..。
()(2)新来的班主任特别厉害..,连班级里最调皮的学生都怕他。
() 5.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我们()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但眼睛不一定();我们()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要记住,()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6.把讲孔子的几个故事小标题补充完整。
(1)谈“己所不欲,”。
(2)不喝“”之水。
(3)谈君子与小人及“不易”。
(4)晚年读《》。
1.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1)“虽然……也……”表现孔子对自己要求很,非常重视自身的。
(2)仿写句子。
爸爸虽然,也。
2.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儿米。
(缩写句子)1.孔子名,字,春秋时期国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专心从事整理《》《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他及弟子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一部书——《》。
2.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
”用今天的话,就是自己不愿意干的,不要给别人。
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孔子练习题及答案
1. 孔子的本名是什么?
2. 孔子出生在哪一年?
3. 孔子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4. 孔子的“仁爱”思想具体指的是什么?
5. 孔子的“礼”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6.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
7. 孔子提倡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8.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哪种思想?
9. 孔子的“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
10.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如何理解?
答案
1. 孔子的本名是孔丘。
2.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
3. 孔子的主要学说包括“仁”、“礼”、“义”、“智”、“信”等。
4. “仁爱”思想指的是爱人、尊重人、帮助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
谐相处。
5. “礼”思想强调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包括礼仪、礼节等。
6. “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物时不偏不倚,保持适度,避免极端。
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味着要不断学习,永不满足;同时要乐
于教导他人,不感到疲倦。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的“恕”思想,即要求人们在
对待他人时,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9.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注重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
品德;而小人则只看重个人利益,缺乏道德约束。
10. “温故而知新”意味着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或认
识。
孔子的思想和教诲至今仍对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孔子的学说,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孔子》进阶练习(一)一、选择题1. 最早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2. 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的“智慧”是指A.“仁”和“德治”B.“兼爱”和“非攻”C.“无为而治”D.实行“法治”3.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说:“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
这表明孔子提倡()A.因材施教B.启发诱导C.实行德政D.有教无类4. 世界上有300多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学院”。
通过“孔子学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学说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5.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有教无类”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实行德政C.创办私学,广收门徒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6. 电影台词:“能以礼让治国是国家社稷人民之福,有什么难处不能克服呢?礼法丧失,国家就会混乱。
”影片名称应当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7.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若要深人研究这种思想,需要查阅A.《论语》B.《孙子兵法》C.《道德经》D.《韩非子》8. 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A.以“德”教化人民B.以“礼”治理国家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9. 清朝乾隆年间,山东东平籍进士刘公瓘到南方做官,当地有些才子和他对对联,“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
刘公瓘对到:“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
刘公瓘对联中的“一圣人”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孙子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新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教育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11. 下列孔子语录中不是有关学习的句子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13. 春秋时期有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是A.老子B.盂子C.孔子D.墨子14. “苛政猛于虎”说的是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某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有国君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连同她的亲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亲人的坟墓哭泣。
这一典故实质上是为了宣传某一流派的思想,这个流派是( )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15. 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16.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上知名度较高的中国人。
下列观点或主张全是孔子的一组是①“无为而治”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为政以德”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⑤“有教无类”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17.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18.下列有关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提出了“仁”的学说B.编订了《论语》一书C.广收门徒,创办了私学D.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19.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是世界文化名人。
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仁和礼B.兼爱非攻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20. 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而对财产只字未提。
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二、填空题21.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家。
他是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
22.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大教育家__________,他的言论收集在__________一书里。
三、辨析改错题23. 孔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他提出“仁”的学说,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
他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学的垄断,编订教材《诗》《书》和《论语》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了古代文化。
他创立了道家学派,在我国古代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错误: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孔子》进阶练习(一)答案和解析【答案】1.B2.A3.C4.B5.C6.B7.A8.D9.B10.C11.B12.C13.C14.D15.B 16.B17.C18.B19.A20.A21.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论语22. 孔子、《论语》23.错误:“战国”改为:“春秋”。
错误:“政治家”改为:“教育家”。
错误:“《论语》”改为:“《春秋》”。
错误:“以法治国”改为:“以德治国”。
错误:“道家”改为:“儒家”。
【解析】1. 略2. 本题考查对孔子思想的识记和理解。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核心学说是“仁”的思想,仁包括一切美德,泛指关爱别人,不能自私自利。
以“仁”学为基础,孔子希望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为政以德。
题目中孔子的智慧应该指的是“仁”和“德治”。
B项属于墨家的思想,C项属于道家的思想,D项属于法家的思想,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3.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相关内容。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
在政治方面,他宣传“为政以德”和“礼治”,以“德”来治理人民,以“礼”来治理国家。
他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体系。
题干中“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的意思是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体现了孔子的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政的思想。
故选C。
4.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
仁包含一切美德。
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还是大教育家,兴办私学,注意因材施教。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因此世界上有很多孔子学院。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 略6.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模范。
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故选B。
7. 本题考查的是儒家的思想主张的相关知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知,这段材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B是兵家思想,C是道家思想,D是法家思想。
故选A。
8.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的关键是“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
以“德”教化人民和以“礼”治理国家是孔子在政治上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的主张;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额,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故ABC 错误,D正确。
故选D。
9.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相关知识。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故选B。
10.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成就。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题目材料“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即体现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要求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教育方面,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和家境贫富,有教无类,广收门徒,体现了“均衡教育”的思想,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为政以德。
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谦虚好学;温故知新等。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也被尊为“至圣先师”;老子开创了道家学派,不合题意;墨子开创了墨家学派,不合题意;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不合题意。
故选C。
14.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苛政猛于虎”形容的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贫贱不能移”是孟子宣传的道德理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求我们虚心学习,反映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他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任意刑杀和横征暴敛;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轻徭薄赋,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学说。
综上所述,故选D。
15.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