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八校联考物理试题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1
天津红桥区2016届高三下物理联考试卷(有答案)高三年级八校联考物理试卷(201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减少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C.射线是原子核内放射出的氦核,与β射线和射线相比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温度或压强的变化而变化2.如图所示,A、B两束可见光以不同的角度同时沿不同的半径方向射入同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其透射光线均由圆心O点沿OC方向射出,则()A.A光的频率较小B.A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较大C.分别用A、B光照射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小D.用A、B光分别照射同一个光电管,B光产生的光电子动能较大3.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长为R,可绕A自由转动.用绳在O点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点,另一端系在以O点为圆心的圆弧形墙壁上的C点.当点C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移动过程中(保持OA与地面夹角θ不变),OC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恒定不变,滑片P在变阻器正中位置时,电灯L正常发光,现将滑片P移到右端,则()A.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大B.电灯L消耗的功率变小C.电源内部消耗电功率变小D.电容器C上的带电量变大5.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实线所示,从此刻起,经0.1s波形图如图甲虚线所示,若波传播的速度为10m/s,则()A.这列波的周期为0.3sB.从t=0时刻开始质点a经0.1s通过的路程为0.2m C.x=2m处的质点的位移表达式为(m)D.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天津市红桥区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八校联考化学试题本试卷共100分,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考试用150分钟。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第1~6题)的答案标号涂黑。
Ⅰ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3.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1.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碳酸氢钠可用于制备纯碱、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吃海带、鸡肉、苹果等酸性食物C.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1mol葡萄糖能水解成2mol乙醇和2mol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治疗胃酸过多,故A正确;在人体内产生碱性物质的称为碱性食品,海带苹果属于碱性食物,故B错误;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1mol葡萄糖分解成2mol乙醇和2mol二氧化碳,不是水解反应,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除去蛋白质中的葡萄糖,可以用浓硫酸铵溶液盐析过滤方法提纯B.双氧水中滴加氯化铁溶液立即产生气泡,说明氯化铁的氧化性比过氧化氢强C.锂钒氧化物蓄电池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式为:V2O5+xLi=Li x V2O5。
供电时Li+向正极移动,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 V2O5-x e-=V2O5+x Li+D.常温下,Mg(OH)2能溶于氯化铵浓溶液的主要原因是NH4+结合OH-使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浓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盐析,故A正确;双氧水中滴加氯化铁溶液立即产生气泡,是因为氯化铁作为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氧气,故B错误;供电时阳离子总是向正极移动;供电时V2O5是正极,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 x V2O5-x e-=V2O5+x Li+,故C正确;Mg(OH)2(s)Mg2+(aq)+2 OH-(aq);NH4+结合OH-使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故D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1一块含铀的矿石质量为M ,其中铀元素的质量为m .铀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生成物为铅.已知铀的半衰期为T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铀了 B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原来所含的铀元素的原子核有4m发生了衰变 C .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8m D .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该矿石的质量剩下2M 【答案】C考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关半衰期的运算,弄清总质量、衰变质量、衰变时间,半衰期之间关系。
要注意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及应用2一列横波沿x 轴传播,t 1时刻波形图为实线,t 2时刻的波形图为虚线.已知t 2=t 1+18s ,振动周期为0.5s ,则波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距离为( )A .向右,9mB .向左,3mC .向右,3mD .向左,9m 【答案】C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知道两个时刻的波形,运用波形的平移法进行处理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初次之外,在分析波的传播上还经常用到上坡下坡法、二速(波速和质点振动的速度)同侧法以及前点带动后点法.解答该类型的题要注意对时间间隔的限制,以及波传播的周期性.3质量为m 的物块在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2g ,在物块向上运动位移为h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的动能增加了12mgh B .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12mgh C .外力做功为12mgh D .物块的机械能增加了12mgh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动能定理得:物块动能的增量为12k E F h mah mgh ∆===合.故A 正确;重力做功为mgh -,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mgh ,故B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a -=,得32F mg =,外力做功为32W Fh mgh ==,故C 错误;除重力做功之外的力对物体做功多少,物体的机械能就增加多少,故物块的机械能增加了32mgh .故D 错误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名师点睛】由动能定理研究动能的增量.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多少,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外力的大小,由功的公式W Fl =求解外力做功;外力做功多少,机械能就增加多少4用光子能量为E 的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ν1;②hν3;③h (ν1+ν2);④h (ν1+ν2+ν3) 以上表示式中( ) A .只有①③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只有②③正确 D .只有④正确 【答案】C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满足的规律,即m n E E hv =﹣,氢原子能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知氢原子被单色光照射后跃迁到第3能级,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 5通过某电阻的周期性交变电流的图象如图,则该交流电的有效值I ( )A .4.5AB .3.5AC .4AD . 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将交流与直流通过阻值都为R 的电阻,设直流电流为I ,则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有:2221122I Rt I Rt I RT +=,代入数据得:22230.260.10.3R R I R ⨯+⨯⨯=⨯,解得:I=A ,故选:D考点:交流的峰值、有效值以及它们的关系.【名师点睛】有效值定义:取一个周期时间,将交流与直流分别通过相同的电阻,若产生的热量相同,直流的电流值,即为此交流的有效值;由图象可知交变电流的周期,一个周期内分为两段,每一段均为恒定电流,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求解. 二、不定项选择题6如图所示,回旋加速器是用来加速带电粒子使它获得很大动能的装置.其核心部分是两个D 形金属盒,置于匀强磁场中,两盒分别与高频电源相连.则带电粒子加速所获得的最大动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 )A .加速的次数B .加速电压的大小C .金属盒的半径D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答案】考点: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根据2v qvB m R=求最大速度,知道最大动能与D 形盒的半径有关,与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有关.7人造地球卫星可在高度不同的轨道上运转,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下述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 .各国发射的所有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都不超过B .B .各国发射的所有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周期都应小于2πC .地球同步卫星一定在赤道上方一定高度处D .地球同步卫星可相对地面静止在北京的正上空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22Mm v G m r r= 得:v =r 为轨道半径,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均在高度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r R ≥,所以v ≤故A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2224Mm G m r r T π=,解得2T π=2T =地球卫星均在高度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r≥R ,所以2T ≥B 错误;人造地球卫星受地球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于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人造地球卫星的圆心必定与地心重合,故C 正确;它若在除赤道所在平面外的任意点,假设实现了“同步”,那它的运动轨道所在平面与受到地球的引力就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地球同步卫星可相对地面静止,只有在赤道的正上空.故D 错误.考点: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在万有引力这一块,涉及的公式和物理量非常多,掌握公式222224Mm v r G m m r m ma r r Tπω====在做题的时候,首先明确过程中的向心力,然后弄清楚各个物理量表示的含义,最后选择合适的公式分析解题,另外这一块的计算量一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细心计算 8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v ﹣W ,下面的理解正确的有( )A .只要是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那么从金属中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会具有同样的初动能E KB .式中的W 表示每个光电子从金属中飞出过程中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C .逸出功W 和极限频率v 0之间应满足关系式W=hv 0D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不是成正比 【答案】CD考点:考查了光电效应方程【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的条件,以及掌握光电效应方程,知道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注意逸出功的含义三、填空题9有一游标卡尺,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如图甲所示的度数是 mm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值,如图乙所示的度数是 mm .【答案】10.50,1.731考点:考查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10用如图a 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 、通过计算得到的是 (填写代号) A .重锤质量 B .重力加速度C .重锤下落的高度D .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②设重锤质量为m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 、重力加速度为g .图b 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为相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s 1、s 2、s 3、s 4写出重物由B 点到D 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 ,动能增量的表达式 .由于重锤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该实验的动能增量总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答案】①C ,D ;②()31s s mg ﹣,4422(2)8ms s s T-,小于 【解析】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名师点睛】对于基础实验要从实验原理出发去理解,要亲自动手实验,深刻体会实验的具体操作,不能单凭记忆去理解实验.11(1)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是.(2)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电流表内阻为R A.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选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1I﹣R图象是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为k,在1I坐标轴上的截距为b,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 ,内阻r= .(用k、b和AR表示)【答案】(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最大值;(2)1k;bk.【解析】试题分析:考点:(1)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中采用的实验原理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电路为限流接法,开始时应让电流最小,然后再逐渐增大,故开始时滑动变阻器应达到最大值处;(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I=E R r +变形可得:1R r I E E =+由函数知识可知:图象的斜率k =1E ;故E =1k; 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b=r E ,r =b k; 考点:测定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名师点睛】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是高中阶段电学实验考查的重点,是近几年各地高考题目的出题热点,本题突出了对于实验原理、仪器选择及U-I 图象处理等多方面内容的考查,题目层次源于课本,凸显能力,体现创新意识,侧重于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四、计算题12如图所示,木板A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小滑块B (可视为质点)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木板的左端冲上木板.(1)若木板A 的质量为M ,滑块B 的质量为m ,初速度为v 0,且滑块B 没有从木板A 的右端滑出,求木板A 最终的速度v ;(2)若滑块B 以1 3.0m /s v =的初速度冲上木板A ,恰不掉下,最终速度的大小为v 2=1.5m/s ,求M 与m 的大小关系;(3)若该滑块B 与木板A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g 取10m/s 2.求木板A 的长度. 【答案】(1)0mv v m M=+(2)M m =(3)0.75m L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名师点睛】以AB 整体分析,整个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即可求出;滑块B 以1 3.0/v m s =,木 板A 最终速度的大小为v =1.5m/s ,说明滑块未掉下达到共同速度,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可求两物体质量关系;由于产生的内能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由此分析解答即可13如图所示,倾角θ=30°、宽L=lm的足够长的U形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磁感应强度大小B=1T、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一根质量m=0.2Kg,电阻R=lΩ的金属棒ab垂直于导轨放置.现用一平行于导轨向上的牵引力F作用在曲棒上.使ab棒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运动中ab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若牵引力恒定,请在答题卡上定性画出ab棒运动的v﹣t图象;(2)若牵引力的功率P恒为72W,则ab棒运动的最终速度v为多大?(3)当ab棒沿导轨向上运动到某一速度时撤去牵引力,从撤去牵引力到ab棒的速度为零,通过ab棒的电量q=0.48C,则撤去牵引力后ab棒滑动的距离S多大?【答案】(1)图线如图所示.(2)ab棒最终的速度为8m/s.(3)撤去牵引力后ab棒滑动的距离为0.48m.(3)设撤去F 后ab 棒沿导轨向上运动到速度为零时滑动的距离为s ,通过ab 的电荷量q I t =∆,…⑥又E I R =…⑦E t∆Φ=∆…⑧BLs ∆Φ=⑨ 联立⑥⑦⑧⑨各式得:0.48qRs m BL==. 考点: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金属棒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求解14如图所示,在y <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y 平面并指向纸里,磁感应强度为B .一带负电的粒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以速度v 0从O 点射入磁场,入射方向在xy 平面内,与x 轴正向的夹角为θ.求:(1)该粒子射出磁场的位置;(2)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粒子所受重力不计) 【答案】(1)(﹣02sin mv Bq θ,0)(2)2(1)mqBθππ-所以粒子离开磁场的位置为(﹣02sin mv Bqθ,0);考点:考查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名师点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从而得出半径公式mv R Bq=,周期公式2m T Bqπ=,运动时间公式2t T θπ=,知道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和速度有关,运动周期和速度无关,画轨迹,定圆心,找半径,结合几何知识分析解题,。
201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物理试卷(一)最新整理含答案D高三物理 第3页 共32页 高三物理 第4页 共32页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 -----------------------密-------------------------------------------------------------------线-------------------------------高三物理 第5页 共32页 高三物理 第6页 共32页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 -----------------------密-------------------------------------------------------------------线-------------------------------高三物理 第7页 共32页 高三物理 第8页 共32页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 -----------------------密-------------------------------------------------------------------线-------------------------------3、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若物体只受该星球引力作用,该物体由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 ,已知该星球的直径为D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可推算出这个星球的质量为( A ) A .202DGtv B .208D Gtv C .204DGt vD .20D Gt2v4、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3kg 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从零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0~3s 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天津市红桥区2016届高三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高三物理2016、05Ⅰ卷共8题,每小题分,共48分。
一.D 2.C 3.A 4.A 5.C 二.6.AC 7.BD 8.CD Ⅱ卷共4题,共72分。
9.(18分) (一)(共6分) 10(3分) , (3分) (二)(4分) BD (三)(共8分)(1)B (2分) (2) C (2分) (3)电流表应采用内接的方法 (2分)(4)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器方式的接法 (2分)四、计算题10.(16分)(1)在10s 末撤去牵引力后,小车只在阻力f 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由图象可得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a =2m/s 2,则f =ma =2N (5分)(2)小车在7s ~10s 内做匀速运动,设牵引力为F ,则F =f由图象可知v m =6m/s ,则P =Fv m =12W (5分) (3)由于t s 时功率为12W ,所以此时牵引力为F =P /v t =4N0~t s :加速度大小为a 1=(F -f )/m =2m/s 2,时间t = (3分)s 1=12a 1t 2=2.25m(3分)11.(18分)解:(1)vv 0=cos θ , v =2v 0 (2分)粒子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有qU MN =2022121mv mv (3分)U MN =3mv 20/2q(1分)(2)粒子在磁场中以O ′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O ′N ,有 qvB =rmv 2r =qBmv 02 (4分)(3)由几何关系得ON =r sin θ 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1,有ON =v 0t 1t 1=qBm3 (3分)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qBmπ2 t 2=2ππθ-T t 2=qB m 32π(3分)t =t 1+t 2=qBm3π)233(+ (2分)12、(20分[解析] (1)线框的ab 边刚进入磁场时,12mv 02=mg(h-L) (2分),V 0=4m/s,感应电流RBlv I 0=(2分)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有F=mg+IBL (2分)B =(2分)(2)设线框进入磁场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1t ,有t 1=L v 0=(2分)线框全部进入磁场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到最高点时所用时间t 2=v0g =(2分) 线框从开始进入磁场运动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 =t 1+t 2=(2分)(3)线框从最高点回到到磁场边界时速度大小不变,线框所受安培力大小也不变,则因此,线框穿出磁场过程还是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竖直上抛运动,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l h (mg mv mv -+=202t 2121(4分)代入数据解得线框落地时的速度v t =4√2m/s (2分)。
201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物理试卷答案第Ⅰ卷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第Ⅱ卷9.(本题18分)(1)4 2 (每空2分)(2)① 222)2(tD D l g =+ ②空气阻力或测速度时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每空2分 )(3)○18.600;(2分) ②x10 欧姆调零 220;(每空1分) ③ V 1 A 2 R 1 ( 每空1分) 电路图2分,不看器材代号,分压式1分,电流表外接1分10.(本题16分)解:(1)小物块从A 到B 平抛运动 分解B 点速度,水平方向分速度v 0,竖直方向分速度v y则o y v v 53tan 0=--------------------------○1 竖直方向根据运动学公式 gv h y 22=-----------------------------○2由①②式得h=0.8m-------------------------- -------------------③(2)小物块在B 点速度为o B v v 53cos 0=-----------------------------------○4由B 到D 过程根据动能定理2211(1cos53)22o D B mgR W mv mv -+-=-克-------------------------○5 在最高点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Rv m mg D 2=---------------------------------⑥ 由④⑤⑥式得W 克=2J-----------------------------------⑦ 以上①②③④⑥⑦式各2分,⑤式4分。
11.(18分)解:(1)碰后:E t∆Φ=∆……………………… (1分) ()E I R r R r t∆Φ==++∆…………………… (1分) q I t =∆……………(1分)△Φ=Bds 2…………(1分)20.02=s m ……(1分)(2)碰前: 对gh 由动能定理: 222121212011sin cos 22m gs m gs m v m v αμα--=-(2分) 51=v m/s对ef 由能量守恒:总Q gs m gs m v m ++=ααμsin cos 212121221(2分) rr R Q +=总Q …………(1分) 解方程组32=v m/s相碰:由动量守恒213212v m v m v m +=……………(2分) 13-=v m/s ………(1分)方向沿导轨向下(1分)(3)由动量定理: 1112-cos sin )0m g m g BId t m v μαα++∆=-(……(2分)q I t =∆……………(1分)解方程2.0=∆t s …(1分)12.(20分)解:(1)t=0时刻进入两极板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t 0时刻刚好从极板下边缘射出,在y 轴负方向偏移的距离为21l ,则有① (1分) Eq=ma ② (1分)③ (1分)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两极板间偏转电压为④ (2分) (2)21t 0时刻进入两极板的带电粒子,前21t 0时间在电场中偏转,后21t 0时间两极板没有电场,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带电粒子沿x 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⑤(1分)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沿y 轴负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⑥(1分) 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为 ⑦(1分)设带电粒子离开电场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有⑧(2分) 联立③④⑤⑧⑦⑧式解得 ⑨(2分)(3)经过分析,0~2t 0时间内,2t 0时刻射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进入磁场若不能从磁场右边界射出,则其他粒子也不能从磁场右边界射出;t 0时刻刚好从极板上边缘射出,在y 轴负方向偏移的距离为21l ,则有1分) V=22y x v v +1分) x yv v =θtan ---------○12 ( 1分 ) -------○13 (1分) D=R+Rsin θ--------○14 (2分)2分) o 45。
2201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部分为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0分。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6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卷Ⅰ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卷II 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本卷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有良好的穿透能力B .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C .衰变的实质是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αD .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释放的核能2.、、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中,图线是一条的抛物a b c c 20.4x t =线。
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C .时,物体速度比物体速度大5s t =a c D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a b 3.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单匝纯电阻矩形线圈的周期为,转轴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T 12O O 电阻为。
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线圈转过时的感应电流为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Ω60A A .线圈消耗的电功率为1WB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2AC .任意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t Te π2cos 22=D .任意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t TTππφ2sin2=4.“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其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六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奖。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D.安培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并通过实验总结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2.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导弹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 s 内导弹匀速上升 B.1~2 s 内导弹静止不动C.3 s 末导弹回到出发点D.5 s 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3.如图所示为一种叫做“魔盘”的娱乐设施,当转盘转动很慢时,人会随着“磨盘”一起转动,当“魔盘”转动到一定速度时,人会“贴”在“魔盘”竖直壁上,而不会滑下。
若磨盘半径为r ,人与魔盘竖直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人“贴”在“魔盘”竖直壁上,随“魔盘”一起运动过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随“魔盘”转动过程中受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向心力作用B .如果转速变大,人与器壁之间的摩擦力变大C .如果转速变大,人与器壁之间的弹力不变D .“魔盘”的转速一定不小于rg μπ214.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 置于水平面上,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 相连接,连接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 B 受到C 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 C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t/s1BC. 不论B 、C 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D. 水平面对C 的支持力与B 、C 的总重力大小相等5.回旋加速器是用来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
天津市红桥区重点中学八校2017届高三物理4月联考试题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纤通信,全息照相及医用纤维式内窥镜都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B.一个单摆在海平面上的振动周期为T,那么将其放在高山之巅,其振动周期一定变小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小D.X射线在磁场中能偏转,穿透能力强,可用来进行人体透视2.如图是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下图中符合该质点的运动情况的x-t图象可能是()A. B. C. D.3.如图甲,笔记本电脑底座一般设置有四个卡位用来调节角度.某同学将电脑放在散热底座上,为了获得更好的舒适度,由原卡位1调至卡位4(如图乙),电脑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A.电脑受到的支持力变小B.电脑受到的摩擦力变大C.散热底座对电脑的作用力不变D.电脑受到的支持力与摩擦力两力大小之和等于其重力4.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图中的一组等距平行实线表示的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差等势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图中的实线是电场线,a点的场强比b点的场强小B.如果图中的实线是等势线,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C.如果图中的实线是等势线,电子在a点的速率一定等于在b点的速率D.如果图中的实线是电场线,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画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A.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μmgaB.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μmgaC.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等于W-μmga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天津市红桥区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八校联考试题本试卷分为Ⅰ卷(客观题)和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第Ⅱ卷共3小题,共56分。
请同学们将Ⅰ卷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І卷 (选择题共44分)1.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国家。
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中央集权的“大厦”。
下图中空格应填写的制度为()A.分封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科举制度D.三省六部制度2.《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
该治国策略反映了以下哪一学派的政治思想()A.法家B.儒家C.墨家D.道家3.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此“怪物”是指()A.君主立宪制国家B.联邦体制的国家C.民主共和制国家D.邦联体制的国家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圈地运动的发生C.新航路的开辟D.宗教改革的发端5.以下是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三卷……(1865~1895)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A.早期现代化的尝试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6.20世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
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B.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C.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D.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7.图7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
高三年级八校联考 物理 试卷(2016.4)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减少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C .α射线是原子核内放射出的氦核,与β射线和γ射线相比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温度或压强的变化而变化2.如图所示,A 、B 两束可见光以不同的角度同时沿不同的半径方向射入同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其透射光线均由圆心O 点沿OC 方向射出,则( ) A .A 光的频率较小B .A 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较大C .分别用A 、B 光照射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小D .用A 、B 光分别照射同一个光电管,B 光产生的光电子动能较大 3.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 ,长为R ,可绕A 自由转动.用绳在O 点悬挂一个重为G 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 点,另一端系在以O 点为圆心的圆弧形墙壁上的C 点.当点C 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 移动过程中(保持OA 与地面夹角θ不变),OC 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减小B .逐渐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恒定不变,滑片P 在变阻器正中位置时,电灯L 正常发光,现将滑片P 移到右端,则( )A .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大B .电灯L 消耗的功率变小C .电源内部消耗电功率变小D .电容器C 上的带电量变大5.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实线所示,从此刻起,经0.1s 波形图如图甲虚线所示,若波传播的速度为10m/s ,则( ) A .这列波的周期为0.3s B .从t=0时刻开始质点a 经0.1s 通过的路程为0.2m C .x=2m 处的质点的位移表达式为()t 50.2sin y π=(m )D .这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6.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动轴匀速转动,如图甲所示。
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0.01s 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小B .该交流电电动势的有效值为V 211C .该交流电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V t 100sin 222e π=D .在1s 内电流方向改变100次7.如图所示,虚线a 、b 、c 代表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 ab =U bc ,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 、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 .三个等势面中,a 的电势最高B .带电质点在P 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Q 点具有的电势能大C .带电质点通过P 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 点时大D .带电质点通过P 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 点时大8.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
用水平力F 缓慢向左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 0,此时物体静止。
撤去F 后,物体开始向右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3x 0。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
则( )A .撤去F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g mkx 0μ- B .撤去F 后,物体向右运动的最大速度为0gx 2μ C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gx 2μ D .物体在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变小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2分)本卷共4题,共72分。
9.(18分)(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 1,轨道半径为R 1,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T 2,轨道半径为R 2,则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________倍。
(2)如图甲所示为“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装置图。
图甲中A 为小车,B 为装有砝码的小桶,C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 交流电。
小车的质量为m 1,小桶(及砝码)的质量为m 2。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B .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 .本实验m 2应远大于m 1D .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1m 1a图像 ②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 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图线________。
(选填“1”“2”或“3”)(3)有一根细而均匀的导电材料样品,截面为同心圆环,如图1所示.此样品的长L 约为3cm ,电阻约为100Ω,已知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ρ,且该样品的内径太小而无法直接测量.现提供以下实验器材: A.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 B .螺旋测微器;C .电流表A1(量程为50mA ,内阻r1=100Ω);D .电流表A2(量程为100mA ,内阻r2约为40Ω);E .滑动变阻器R1(0~10Ω,额定电流为2A );F .直流电源E (电动势为12V ,内阻很小);G .导电材料样品R2(长L 约为3cm ,电阻R2约为100Ω); H .开关一只,导线若干.请根据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样品内径d 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①用游标卡尺测得该样品的长度如图2所示,其示数L= mm ;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径如图3所示,其示数D= mm .②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标明所选器材的字母.③用已知物理量和所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样品的内径d (写出推导过程).10.(16分)如图所示,abc 是光滑的轨道,其中ab 是水平的,bc 为与ab 相切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半径0.30m R =。
质量0.20kg m =的小球A 静止在轨道上,另一质量0.60kg M =、速度 5.5m/s v 0=的小球B 与小球A 正碰。
已知相碰后小球A 经过半圆的最高点c 落到轨道上距b 点为R 24L =处,重力加速度210m/s g =,求:(1)碰撞结束后,小球A 速度的大小; (2)碰撞后B 球的速度(3)求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11.(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导体棒ab ,垂直放在相距为l 的平行光滑金属轨道上。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并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左侧是水平放置板长为x ,间距为d 的平行金属板,R 和Rx 分别表示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计其他电阻。
(1)调节Rx=R ,释放导体棒,求棒下滑的最大速度及整个回路消耗的最大功率(2)改变Rx ,待棒沿导轨再次匀速下滑后,将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微粒(不计重力)从两板中间以水平速度v 0射入金属板间,若粒子刚好落在上板边缘,求此时的R x12.(20分)如图所示,相距为R 的两块平行金属板M 、N 正对着放置,s 1、s 2分别为M 、N 板上的小孔,s 1、s 2、O 三点共线,它们的连线垂直M 、N ,且s 2O=R 。
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D 为收集板,板上各点到O 点的距离以及板两端点的距离都为2R ,板两端点的连线垂直M、N板。
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经s1进入M、N间的电场后,通过s2进入磁场。
粒子在s1处的速度和粒子所受的重力均不计。
(1)当M、N间的电压为U时,求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的大小υ;(2)若粒子恰好打在收集板D的中点上,求M、N间的电压值U0;(3)当M、N间的电压不同时,粒子从s1到打在D上经历的时间t会不同,求t的最小值。
高三年级八校联考物理答题纸(2016.4)9(1)________(2)①()②_______(3)① mm;= mm②③10.11.12.高三年级八校联考 物理 答案(2016.4)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A CCBDCDABDACD填空9(1)32123221R T R T (3分)(2)①( D )②___3_ (每空2分) (3)① 11.60 mm ;= 1.730 mm(每空2分) ②(3分)③(4分)10(1) 在c点A 做平抛运动(8分)LR S ρ=221144S D dππ=-121I r R I I =-2122R gt =42c R v t=26/c v m s =22211222c mv mv mgR =+11122)(4r I I I L D d πρ--=s mV /62=(2)A 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4分)A 球与B 球碰撞满足动量守恒方向向右(3)(4分)11 (1) 当a=0时,速度最大。
(9分)2)sin g (2p BLM R P θ==重电(2)9分021MV mv MV =+1 3.5/V m s=222012111222E Mv Mv mv ∆=--1.8J =xqE maquE dm ==2122d at=安F Mg =θsin 2BLV E =RE I 2=BILF =安222sin 2L B R Mg V θ=t v x 0=安F Mg =θsin XR R E I +=XIR U =BILF =安12(1)(4分)(2)(6分)(3)若粒子运动时间最短,则在磁场中运动圆心角最小,则粒子从o 点与收集板右端连线离开磁场时间最短,如图所示。
(10分) 有几何关系可知2122qu mv qu v m ==220220r12q 2m v qVB m r mv r qB R qu mv B R u =====由题意可知2r=33q m R v qVB m r mv r qB R B V ===1o 2o 31t 2120t 3602r 2t R V T m T v qB R V ππ=====在磁场中离开磁场后做匀速运动在电场中123(33)t 3m t t t qB π+=++=2202sin x qMg vBLmd R X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