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盐龙湖管理保护的对策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494.12 KB
- 文档页数:3
保护盐湖生态环境的建议保护盐湖生态环境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我对保护盐湖生态环境的建议:1.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盐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盐湖的水质、气候、地质、植被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盐湖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限制人类活动制定严格的保护规定,限制盐湖周边的人类活动,减少人为因素对盐湖生态环境的破坏。
禁止非法捕捞、乱倒垃圾、非法开采矿产等行为,保护盐湖的自然生态。
3. 加强环境教育开展盐湖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盐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宣传活动等方式,普及盐湖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公众爱护盐湖、参与保护工作。
4.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盐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盐湖的保护范围、禁止性行为和处罚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5. 推动科研创新加强盐湖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对盐湖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研究,深入了解盐湖的生态特征和演化规律,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6. 促进生态旅游将盐湖打造成生态旅游景区,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将盐湖的自然风光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盐湖的独特魅力。
同时,要加强旅游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对盐湖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7. 重视生态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盐湖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采用植被恢复、湿地修复等方法,修复盐湖周边的植被和水质,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盐湖的生态质量。
8.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盐湖周边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科学分配,减少对盐湖水资源的过度开采,确保盐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9.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盐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共同研究盐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盐龙湖生态净化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严路易
【期刊名称】《水利建设与管理》
【年(卷),期】2011(031)009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加剧,许多地区现有饮用水资源地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净化饮用水的愿望日益迫切,水源地的生态净化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无害的净化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生态净化工程有工艺复杂、季节性强、难于控制管理等特点。
本文结合盐城市区饮用水源地(盐龙湖)生态净化工程中试试验的工程实施实例,通过对中试工程一年多运行和管理的总结,介绍了水源地生态净化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总页数】3页(P49-50,44)
【作者】严路易
【作者单位】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2002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12.3
【相关文献】
1.湿地净化水质改善水源地环境——盐龙湖工程整治
2.盐龙湖人工湿地净化微污染河水水质研究
3.盐城蟒蛇河饮用水源原水水质及盐龙湖工程水质净化效果评价
4.
异龙湖近20年来营养盐与水生生态系统变化5.湿法炼锌锑盐净化工艺锌粉单耗控制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盐城河长制推行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江苏盐城河长制是指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负责一段河流的水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
近年来,随着河长制在江苏盐城的推行,一些河流的水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本文将就江苏盐城河长制推行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助力河长制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现状问题1.监管不到位虽然河长制在江苏盐城得到了全面推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河流的水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存在滞后的情况。
一些企业和居民依然存在乱排污、乱倾倒垃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2.宣传不足河长制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但目前在江苏盐城,对于河长制的宣传不足,导致一些居民和企业对于相关政策和规定了解不够,缺乏环保意识,不积极配合河长制工作,造成工作推进缓慢。
3.资金支持不足河长制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监测设备等方面。
但目前在江苏盐城,资金支持不足,导致河长制工作推进受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责任不清在一些河流管理中,存在责任不清的问题,相关部门之间协作不畅,导致一些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一些河长也存在履职不力的情况,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对策建议1.加强监管力度针对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应该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加大对于乱排污、乱倾倒垃圾等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河流的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2.加强宣传工作为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对于河长制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居民和企业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并积极参与到河长制工作中来,共同保护好家乡的水环境。
3.增加资金投入针对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于河长制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相关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4.明确责任在河长制工作中,需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健全协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确保环境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湖泊治理经验与教训湖泊是自然界中的宝贵资源,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色,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许多湖泊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治理湖泊,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湖泊治理需要全面考虑水质和生态环境。
湖泊的水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水质的改善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开始。
在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需要严格控制废水和污水的排放,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对湖泊的污染。
另外,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治理的重要方面。
保护湖泊周边的湿地、湖岸带和水生植被,维护湖泊的生态平衡,有助于改善湖泊水质和生态环境。
湖泊治理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
监测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立湖泊水质监测网络,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湖泊的变化情况,是治理的重要手段。
此外,需要建立湖泊管理机构,加强对湖泊的管理和保护。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湖泊的保护和管理力度,确保湖泊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湖泊治理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科学研究是湖泊治理的重要基础,通过开展湖泊生态学、水质学等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湖泊的特点和问题,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技术支持也是湖泊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湖泊的治理效果,加快湖泊恢复的速度。
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湖泊治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湖泊治理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湖泊保护宣传活动和环保教育,可以增强公众对湖泊保护的重视,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宣传和教育还可以提高公众对湖泊治理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度,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湖泊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面考虑水质和生态环境,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宣传和教育。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保护好湖泊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盐龙湖饮用水水源地水土保持设计探讨陈燕;周航;陈煜权;朱雪诞【摘要】盐龙湖是江苏省盐城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通过平地挖湖将水源来水进行分区生态净化处理,保障饮用水安全.采取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设计理念,兼顾生态与景观要求,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实现水源地饮用水水质的改善和提升.【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3(000)014【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净化;植物;生态石笼;盐龙湖【作者】陈燕;周航;陈煜权;朱雪诞【作者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200434,上海;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200434,上海;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200434,上海;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200434,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一、工程背景盐城市位于江苏省黄海之滨,地势低洼,境内的蟒蛇河既是里下河地区排涝入海的主要通道,也是盐城市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水源。
由于地处淮河下游,位于苏北里下河腹部地区,长期以来饮用水受上游影响较大,水质问题困扰多年。
为实现市区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标本兼治,当地政府决定在盐都区龙冈镇建设一座饮用水水源生态湖(盐龙湖工程),该工程主要功能是对饮用水水源进行生态净化,兼作生态调蓄水库。
工程运用生态湿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使蟒蛇河原水净化处理后水质提升一个类别,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部分时段除极个别指标外,可达到Ⅱ类水标准,满足市区远期60 m3/d的供水规模。
同时,利用蓄水功能,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能保证市区7天的正常供水,保障市区饮水安全。
二、工程规模盐龙湖占地3 342亩(15亩=1 hm2,下同),工程包括预处理区、生态湿地净化区、深度净化区3个主要部分,此外工程还构建了生态河道、配水渠、收集渠、涵洞、溢流堰调节闸及管理区等。
在盐龙湖外围的蟒蛇河、朱沥沟、东涡河上培土构建生态围埂,河道滩岸种植芦苇等净化功能较强的水生植物,形成河滨缓冲带。
对茶卡盐湖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的思考作者:赵其庆尉书彬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第05期一、茶卡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茶卡盐湖,是我省开发最早的盐湖之一,自古以出产“青盐”而名扬天下。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这里出产的“青盐”就已经远销到四川、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广大地区,明朝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已经对“青盐”的形状、药用价值做了详细的叙述。
清乾隆年间,曾颁布《青盐法》,对青盐的开采、运销、税收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民国时期,还曾在现在的湟源县设立盐务局,专事“青盐”的生产、运销管理。
由于历史、地理、交通、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资源开发进程缓慢,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年产量也只有2000吨左右。
为使丰富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设备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土法”上马,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采盐机、研制采盐,使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连上新台阶,90年代达到了70多万吨。
2000年以来,在省盐业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双百万”技改工程,建设一期30000吨硫酸钾项目,相继开发出再生盐、洗涤盐、粉碘盐、调味盐等新品种,使茶卡盐湖资源的开发在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和规模化、精细化发展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1989年,茶卡分公司一期投资1191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在湖区开掘出宽40—60米,长 7千米的运盐航道,变机车运输为船采船运生产新工艺。
由此以来,不仅实现了“全天候”生产,减少了对盐湖资源的污染,大幅度提高了运输能力,降低生产成本15%,还可新增再生盐生产能力22万吨,利税385万元。
与此同时,在开采过程中,为确保湖盐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在前,分区分块采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开挖后的卤沟结晶日晒盐快速生长,也为二三年以后,再次进行人工采挖创造了条件,使盐层的原始状况基本不变,既提高了盐湖资源的利用率,又有利于盐湖资源的环境保护。
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湖泊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给水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严重,许多湖泊正面临着水生态环境退化的危险。
为了有效保护湖泊水生态环境,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一、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的来源和储存地,因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实施水资源节约措施,鼓励人们合理使用湖泊水资源,避免浪费和滥用;2. 健全湖泊供水管理制度,确保湖泊水源的可持续供应;3. 加强湖泊岸线的管理,禁止随意填湖行为,防止土地开发导致湖泊的消失。
二、减少湖泊污染源湖泊污染是湖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湖泊污染源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强化工业和农业污染控制,加强排污许可制度管理,促使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治理和整治;2. 鼓励开展湖泊周边污染治理项目,减少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对湖泊环境的影响;3. 加强湖泊监测和数据采集,及时掌握湖泊水质变化,加强对湖泊污染源的监管和处置。
三、恢复湖泊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保护湖泊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1. 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改善湖泊的生态系统功能;2. 种植湖泊周边的湿地植被,提高湖泊的水质净化能力;3. 保护湖泊的重要湿地和湿地栖息地,维护湖泊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
四、加强湖泊管理与监管湖泊保护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1. 健全湖泊管理机制和法规,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对湖泊的综合管理;2. 建立湖泊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湖泊水质和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和监测;3. 加强湖泊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湖泊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公众能够积极参与湖泊保护,共同守护我们宝贵的湖泊资源。
对做好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几点思考一、重视深入的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1、明确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目标。
针对不同的盐文化环境特点,确定历史文化、文化传统、文化记忆的发展和保护目标,明确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路径和相应政策。
2、积极维护盐文化资源的质量。
通过对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违反传统价值观、以金钱营利为主导的劣质行为的绝对禁止,确保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有效遵循传统价值观规范,做到文化质量的理智和实践保障,维护传统盐文化不变。
3、建立既定的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盐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机制,保护历史地理以及盐文化遗产信仰及传统习俗活动,明确规范确定人员参与协同管理,以稳定性为原则。
二、重视科学有效保护盐文化资源1、按照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保护多样化盐文化资源。
将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融入到历史文化、文化传统、文化记忆的保护之中,把这种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作为空间发展的重要资源,维护盐文化多样性。
2、充分发挥传统的文化保护思想的价值。
积极营造学习和普及考古学和文物保护理念的文化氛围,加强人们对盐文化资源的认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保护思想所应有的价值。
3、建立一套可持续的盐文化资源保护体系。
特别是要制定文化资源保护法规,明确管理机构、公民及社会组织责任、实施方式等,促进文化资源及其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健全文化传承和传播体系1、促进盐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通过倒逼补充、数字化保护等技术手段,把盐文化传统价值和特色全面形象地记录和传播开来,促进盐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让历史与民俗融为一体,良性循环发展。
2、搭建文化资源传播平台。
建设文化资源传播平台,实现内容的创新及数字化服务,可以把盐文化资源具体化形象化,更好的融入现代科技传播技术,甚至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使用收益性。
3、加强盐文化资源的社会化传播。
创新传统的文化推广方式,积极有效的把文化资源传播到社会上,调动广大公众的热情、发挥文化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龙湖景区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城关回族镇镇长杨念保龙湖风景区和太昊陵风景区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两大品牌,随着连续五届龙湖荷花节的成功举办,龙湖知名度显著提高、接待游客数量逐年提升,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但是,在景区管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景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龙湖管理处缺乏执法权,管理行为得不到法律认可,无法真正行使景区管理职责。
2、景区管理能力差,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龙湖管理处作为景区的管理机构,缺乏游船管理、水产品养殖、水草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开发的名义破坏自然生态的现象屡禁不止。
3、景区规划建设滞后。
无论是景点建设还是湿地保护,既没有长期控制性详规,也没有近期发展目标。
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投入,景区建设极其缓慢,在今年的荷花节期间,就有很多游客反映每年来看都没有新内容,缺乏新意。
4、景区水产管理无序。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垂钓人员无人管理,整个湖区到处都有垂钓人员;二是水产养殖管理人员不分时段、不分鱼种,采取迷魂网等手段,对各种鱼类(包括鱼苗)一网打尽。
偷鱼、电鱼、毒鱼现象时有发生,给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三是湖面水产养殖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渔业效益分配不合理。
湖面所有权归沿湖区群众集体所有,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养、自捕、自收、自支的利益分配模式,现在采取返祖承包的方式,由于租金较低,又不能及时兑现,群众得不到养殖方面的效益,形成了群众与管理人员的敌对行为。
5、游船管理亟待加强。
由于对游船管理的松懈,湖区周边群众随意购置游船,乱设码头现象严重,造成湖区内游船管理无序。
同时很多船员素质较低,赤膊露背、任意行船、破坏植被现象屡见不鲜。
二、意见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1、景区必须要依法制定控制详规。
做到长期有规划,短期有目标,年年有项目。
一是逐步恢复景区原有的景观景点,保护靓化现有景点。
二是引进观赏水生植物,建造荷花、莲藕、水草采摘体验区。
加强盐城湿地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盐城湿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具有高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区。
为了加强盐城湿地的保护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相关研究。
加强盐城湿地的保护是保障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具有重要作用。
盐城湿地的保护要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建设和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湿地保护制度,加强湿地对污染物的监控和减排措施,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利用盐城湿地的资源优势,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盐城湿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湿地旅游、湿地农业、湿地渔业等产业。
可以加强湿地旅游的开发和推广,通过生态旅游、度假、观光等方式,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增加旅游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发展湿地农业和湿地渔业可以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促进当地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加强盐城湿地的保护利用需要注重生态农业和绿色发展。
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为基础、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为目的的农业模式。
可以在湿地保护区内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生态种植、无污染农业等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提供绿色食品和农产品。
可以加强湿地的环境教育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形成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合力。
加强盐城湿地的保护利用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科学研究是指导湿地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基础,需要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监测,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机制和生态过程,探索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需要加强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技术支持,提供湿地修复和管理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效果和效率。
加强盐城湿地的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旨在通过加强湿地保护、利用湿地资源、推动生态农业和绿色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等措施,实现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盐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CHINA WATER RESOURCES2013.14水江苏省盐城市区有城西、城东两座自来水厂,总供水能力31.5万m3/d,正常供水量22万m3/d,最高供水量23.8万m3/d。
因地处淮河下游,长期以来蟒蛇河、通榆河原水水质不稳定,部分时段水质不达标,加之通航等存在水运过程中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隐患。
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胆决策,投资7.91亿元建成了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简称“盐龙湖工程”),设计供水规模60万m3/d。
该工程历经2年科学论证、3年精心设计与施工建设,是我国首个在平原上开挖的饮用水水源生态净化工程。
该工程使蟒蛇河原水经生态净化处理后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并正式向城西水厂与城东水厂输送原水,供水量达20万m3/d,百万市民喝上优质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
盐龙湖不仅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而且兼有生态调蓄水库功能,总库容500万m3,有效蓄水458万m3,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事件,可保证盐城市区人口连续7天的应急供水。
盐龙湖一年来的成功运行,供应了市区两座水厂生产自来水的3/4原水,对河流下游、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的水源地保障,起到了示范效应与引领作用,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科技部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为进一步发挥盐龙湖的功能和效益,更好地造福盐阜人民,结合实际,本文提出加强盐龙湖管理与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地方立法管理盐龙湖管理和保护工作事关百万市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要求高,责任大,亟待加强立法研究,依法实施管理,保障饮用水安全。
盐城市要根据国家和江苏省相关法律法规,组织精干力量,抓紧制定出台“盐城市盐龙湖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办法”等地方性行政法规,增强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借鉴专家团队的技术攻关成果,加快转化应用,形成盐龙湖技术管理规范,促进饮用水水源地尽快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制度、水生动植物管理制度、生态净化技术管理规定、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湖区出入证管理制度、群众举报与社会监督制度、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操作规程,强化目标管理,加强考核奖惩,切实把盐龙湖管理和保护责任落到实处。
加强盐龙湖管理保护的对策思考陈红卫(江苏省盐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224001,盐城)摘要:江苏省盐城市平地开挖盐龙湖,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区原水的供应格局,攻克了饮用水安全的难题,开了沿海地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的先河。
盐龙湖工程大胆创新,使盐龙湖工程集工程学、植物学、生物学、动物学等多学科、多净水工艺于一体。
结合盐龙湖工程启用一年来的运行实际,深入思考了加强地方立法管理、成立专业管理机构、重视水质跟踪监测、收割生态净化植物、减少沿湖开发影响、打造环湖生态风景等对策和措施,为进一步优化改进盐龙湖设计、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对新建饮用水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盐龙湖;生态净化;水质;管理;保护;对策;盐城市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Yanlong Lake//Chen HongweiAbstract:The excavation of Yanlong Lake has changed the pattern of water source supply in Yanche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The obstacle of accessing to safe drinking water is overcome with a creation of purifying drinking water in an ecological friendly manner in coastal areas.The innovative approach of Yanlong Lake Project integrates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iques of engineering,botany,biology and animal science.After one year’s implementation of Yanlong Lake Project, measures including legislation reinforcement,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zed management institutions,focusing on quality monitoring,reaping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plant,discouraging development along the shoreline and creating ecologically-friendly landscape are proposed for further optimizing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and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lake.The projec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drinking water source purification of similar type.Key words:Yanlong Lake;ecologically purification;water quality;management;protection;countermeasure;Yancheng City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123(2013)14-0018-02收稿日期:2013-06-27作者简介:陈红卫,高级工程师,主任。
工程建设与管理182013.14中国水利水同时,要成立盐龙湖饮用水水源保护领导小组,行使市政府对盐龙湖水源保护区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职能。
领导小组成员由市水利、环保、公安、交通、农业、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和盐都区的行政负责人担任,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由水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负责盐龙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协调工作,具体由市盐龙湖饮用水水源管理处管理。
要建立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对盐龙湖一级水源保护区实施全天候巡查、实时监控,对重点环境安全隐患实施挂牌督察整治,搭建市区饮用水水质信息共享平台,严厉打击污染水源、破坏水源地保护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封闭保护区内的企业排污口,坚决取缔保护区内的水上加油站(船),坚决杜绝受污染的水进入盐龙湖。
二、成立专业管理机构盐龙湖系平地开挖,分预处理区、生态湿地净化区、深度净化区三大区块,通过生态净化提升饮用水原水水质,并兼有生态调蓄水库功能,国内首创,工作全新。
尤其是工程系多净水工艺组合、多学科集成,同时包括取水泵站、溢流堰、涵闸、输水明渠、配水总渠、收集总渠、溢流调节闸、跌水堰、水质监测站、输水泵站、生态河道、堤防及管理区等,种类繁多,管理量大,综合性强,涉及泵站、水生动植物、设备、水质、湖区安全、土木、沿湖周边环境等专业管理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停留在市城建局委托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亟待加快组建专业管理机构———盐城市盐龙湖饮用水水源管理处。
要统筹兼顾水务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缩短过渡期管理,尽快明确盐龙湖专业管理机构的建制、性质、职能、职数与经费渠道等,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环境工程、生态学、植物学、化学应用、机电工程、水产养殖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力争早日竞聘上岗,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使相关人员尽快熟悉盐龙湖生态净化水源的各项技术要领,提高业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技术素质过硬的专业管理队伍。
同时多方引智,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共同构建技术保障平台,不断优化改进盐龙湖设计或施工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长期跟踪研究盐龙湖生态净化技术,尤其是对可能发生的藻类污染、动植物病虫害等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确保盐龙湖科学、高效、安全运行。
三、重视水质跟踪监测盐龙湖作为盐城市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管理是其核心所在。
全面建成人工介质区、沉淀区、增氧区等预处理区,以及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深度净化区;在蟒蛇河取水泵站头部和生态湿地净化区D 区均建有水质监测站;修筑环湖生态屏障,有效隔断环湖的不良水体进入,环湖道路路面向外倾斜,杜绝路面降水径流汇入湖区;加强植树种草绿化,减少入湖水土流失;每100m 设一个探头,健全环湖围栏,阻断闲人进入,建立24小时全天候三班巡逻、值班制度,实行水上巡查、陆地巡查、电子监控相结合,对湖区实施全封闭、常态化的生态净化、水质监测、道路养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安全保卫等管理。
通过物防、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严禁影响湖区水质的各种不良行为。
盐龙湖沉水植物区和深度净化区水深较大(最深处约2.8m 和5.2m ),尤其是深度净化区目前尚未均匀建设增氧设施,加之区域面积较大,因此有效防止局部短流、水体流动性差、出现死水区、营养盐在成库初期的快速累积、湖底底泥污染物的缓慢释放、水质分层变差、青苔蔓延滋长、湖区富营养化等是至关重要。
要通过科学的运行调度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合理调节各净化区的水位、流量及水力停留时间,改善湖区水面、水中、水底流态,加密各净化区水质取样监测点,力保盐龙湖水质维持在可控范围。
同时,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引兴化市境内大运河输送的长江水进入大纵湖工程,在盐龙湖取水口上游的蟒蛇河及朱沥沟分别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延伸监测蟒蛇河、朱沥沟原水水质,加强水质、水量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为盐龙湖提供优质水源。
四、收割生态净化植物盐龙湖运行实践表明,湖内现有大量的芦苇、黄菖蒲、茭草、水竹等水生植物,发挥着对湖水中TN 、TP 、NH 3-N 、浊度、COD Mn 等含量的拦截、消化、去除功能,合理配置了青鱼、鲢鱼、草鱼等各种吃草的鱼类以及抑制吃草鱼类的黑鱼等,养殖了水下净化水质的虾、贝、螺等水生动物,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链,以达到“生物控藻、以鱼改水”目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水生植物夏季长势很旺,面积拓展很快;有些水生植物冬季枯萎;小型底栖动物偏少等。
因此,要采购专业的自动收割、打捞器具与船舶,对水生植物适当收割打捞,降低其腐烂后对湖水水质的影响;探索小型底栖动物对促进湖区生态系统物质分解与能量流动的重要作用。
同时,要密切注意水生动植物发生的病虫害,对症防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