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平南县高级示范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平抛运动学案 教科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节平抛运动教学准备:1.教材第 10 页图 1-3-5 “比较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其 Flash 课件.2.教材第 10 页图 1-3-3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3.教材第 13 页图 1-3-12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示意图”所示的实验装置.4.小实验视频:打靶时子弹的轨迹.5.玩具水枪.方向的趋势又有竖直向下的趋势.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一个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运动.那么,你准备将平抛运动分解为哪两个方向上的独立的运动呢?肯定学生的回答.追问:水平方向是什么运动呢?竖直方向又是什么运动呢?(二)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分解【第五步】演示实验教师介绍: A 、 C 球从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轨道高度相同,它们同时离开下滑轨道, C 球在光滑水平轨道运动,可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A 球做平抛运动.【第六步】提问: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继续引导.教师板书: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教师继续追问: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为什么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教师板书:水平方向不受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第七步】演示实验教师介绍:用平抛竖落仪演示做平抛运动的小球 A 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 B 同时落地.操作:在高度一定的条件下,先后使平抛小球以大小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小锤打击的力度不同).学生回答: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学生猜测.学生观察实验并说出实验现象: A 球总是撞在 C 球上.学生回答:说明 A 、 C 两球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同步的.学生回答: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学生讨论,找出原因: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水平方向不受力.学生观察实验,说出实验现象:无论以多大的力打击金属片, A 、 B 两个小球总是同时落地.学生回答:说明 A 、 B 两给出思考方向,学生自主提出分解办法.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问题设计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最终透过现象认清其本质.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以上实验.【第八步】提问: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继续引导.教师板书: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继续追问: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为什么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板书: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初速为零,做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播放实验视频):子弹打靶轨迹.【第八步】分析“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教师引导:分析学生可能提取出的数据.引导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过渡语: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实验,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那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同步的.学生回答: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回答: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初速为零,做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先猜测、后观察、再分析.学生观察照片,并利用刻度采集相关数据.学生分析提取出的数据.学生在频闪照片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学生观察实验装置,观察实验.学生描点、连线、画出小球通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位移方向.学生分解速度和位移.学生回答:在水平方向,物体的位移(又叫射程)和速度分别为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实验过程演示一遍,通过慢镜头让学生把实验现象观察清楚.既能增强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强化重点知识.不限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思维充分发散.我们就分别从两个方向来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三)平抛运动的规律【第九步】实验探究教师介绍教材第 12 页图1-3-12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示意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演示实验.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实验记录.(学生利用实验课做实验)【第十步】:画好坐标系以及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教师引导学生再次使用“频闪照片”:教师明确: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沿初速度方向为 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 y 轴正方向.【第十一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向分析运动的规律.(图略)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及时引导.【第十二步】引导学生分析平抛运动的合速度规律.在竖直方向,考虑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重力加速度g ,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分别为学生合成:由( 2 )、( 4 )两式可以求得任一时刻物体的分速度,则任一时刻物体实际速度 v t的大小为v t的方向可以用v t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θ 表示为学生讨论,说明理由,得出结论.观看 Flash 动画演示.学生代表来做.小结由学生进行.为学生实验做铺垫.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分析行为.充分相信学生有这种能力,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不要过多讲解,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再次强化时重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平抛运动做铺垫.【第十三步】练习与反馈例题讲解例题1:一轰炸机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从飞机上每隔一秒钟释放一颗炸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炸弹在空中排成竖直的直线2.两炸弹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3.各炸弹落地的时间间隔相等4.炸弹落地(地面水平)时形成的弹坑是等间距的例题2:教材第 12 页第 1 题.Flash 游戏:请你来当飞行员,打击在海面上空飞行的敌机.【第十四步】小结教师点评学生的小结.【第十五步】布置作业作业:教材第 12 页“练习与评价”第 2 、 3 题.思考题:根据 Flash 游戏编一道题.教学流程图: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3. 平抛运动-教科版必修2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了解平抛运动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理解平抛运动的运动学描述及其公式;•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平抛运动的运动学描述及其公式。
2.2 教学难点•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及安排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抛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平抛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平抛运动的运动学描述及其公式;•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导入(10分钟):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的形式,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回顾和巩固预习知识。
2.知识讲解(40分钟):分别讲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基本特征和规律、运动学描述及其公式等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例演练(30分钟):通过一些例题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的形式,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回顾和巩固预习知识。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抛运动的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5. 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程度;•学生对运动学描述和公式的掌握程度;•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参考资料1.《物理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物理自学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物理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第3节 平抛运动 第1课时 平抛运动[导学目标] 1.掌握平抛运动规律,知道其性质.2.知道处理平抛运动的思路,会解决平抛运动问题.1.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力等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守____________定则.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两个最重要的性质:________性和独立性,因此,对于曲线运动,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分运动的性质来研究合运动.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主要公式有:v =______,x =________,v 2-v 20=____;v =x t =v 0+v2.一、抛体运动 [要点提炼]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________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2.特点(1)初速度________. (2)物体只受______作用. (3)加速度为____________. 3.分类(1)____________ (2)竖直上(下)抛运动 (3)____________4.性质:________运动 [即学即用]1.关于抛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 .是加速度恒定的运动C .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D.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相等二、平抛运动的速度[问题情境]我们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都可以证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在这两个方向上的速度公式为v x=v0,v y=gt,由v x 和v y的值,我们如何求出物体在这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即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呢?[要点提炼]1.平抛运动的特点:①初速度v0沿______方向;②只受______;③初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______.2.平抛运动的性质:平抛运动是________曲线运动.3.平抛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变化:水平方向上速度保持v x=v0不变,竖直方向上加速度恒为g,速度v y=gt,这一矢量关系有两个特点:(1)任意时刻的速度水平分量均等于初速度v0;(2)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内的速度改变量均竖直向下,且Δv=Δv y=gΔt.4.处理平抛运动的基本思路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______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运动.[问题延伸]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与速度方向垂直,这样的运动具有什么特点?研究其运动特点的方法与平抛运动有什么相同之处?图1例1如图1所示,设一位运动员由A点沿水平方向跃出,到B点着陆,测得AB间距离L=75 m,山坡倾角θ=37°(取sin 37°=0.6,cos 37°=0.8),试计算:(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1)运动员在空中飞行的时间t;(2)他起跳时的速度v0;(3)落地前瞬间速度的大小.[即学即用]2.特技表演者驾驶汽车飞越黄河,汽车从飞经空中最高点开始到着地为止这一过程可以看成平抛运动.已知汽车从最高点至着地所经历时间为0.8 s,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30 m,则最高点与着地点间的高度差为________,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g取10 m/s2) 3.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落地前的最后1 s内,其速度方向由跟竖直方向成60°角变为跟竖直方向成45°角,求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和下落的高度.三、平抛物体的位移[问题情境]1.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和水平方向各受什么力?有没有初速度和加速度呢?2.平抛运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各具有什么特点?3.由于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我们应该用二维坐标描述其运动,请根据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原理推导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要点提炼]1.平抛运动物体的位移公式(位置坐标):水平分位移x=v0t,竖直分位移y =12gt 2.t 时间内合位移的大小和方向s =x 2+y 2,tan θ=y x =g2v 0t(θ为合位移与水平面的夹角).2.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y =g 2v 20x 2,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3.运动时间t =2yg,即平抛物体在空中的飞行时间仅取决于下落的高度y ,与初速度v 0无关.4.射程x =v 02yg,取决于竖直下落高度y 和初速度v 0. [问题延伸]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分析并推导之.例2 一艘敌舰以v 1=12 m/s 的速度逃跑,执行追击任务的飞机,在距水面高y =320 m 的水平线上以速度v 2=105 m/s 同向飞行,为击中敌舰,应提前投弹.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飞机投弹时,沿水平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应为多大?如果投弹后飞机仍以原速度飞行,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与敌舰有何位置关系?图2例3 如图2所示,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A 点,以水平速度v 0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它落在斜面上B 点,则B 点与A 点的距离及在空中的飞行时间分别是多少?[即学即用]4.如图3所示,射击枪水平放置,射击枪与目标靶中心位于离地面足够高的同一水平线上,枪口与目标靶之间的距离x =100 m ,子弹射出的水平速度v =200 m/s ,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 为10 m/s 2,问:图3(1)从子弹由枪口射出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子弹击中目标靶? (2)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被子弹击中,下落的距离h 为多少?图45.如图4所示,小球从倾角为37°的斜面底端的正上方以15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飞行一段时间后恰好垂直撞在斜面上,则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多少?抛出点距斜面底端的高度为多少?1.平抛运动的速度任意时刻的速度由v x =v 0,v y =gt ,v 2y =2gy 得v =v 2x +v 2y =v 20+g 2t 2=v 20+2gy. 2.平抛运动的位移任意一点的位置P(x ,y),其中x =v 0t y =12gt 2任意时刻的位移 s =x 2+y 2=(v 0t )2+(12gt 2)2方向tan α=y x =12gt 2v 0t =gt2v 0平抛运动的轨迹y =g 2v 20x 2 第3节 平抛运动 第1课时 平抛运动课前准备区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共线 2.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共线3.平行四边形 等时 4.v 0+at v 0t +12at 2 2ax课堂活动区 核心知识探究 一、[要点提炼] 1.初速度2.(1)不为零 (2)重力 (3)重力加速度 3.(1)平抛运动 (3)斜抛运动 4.匀变速 [即学即用]1.BC [抛体运动是指以一定的初速度,可能沿向上、向下、水平或倾斜方向抛出,在仅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由于仅受重力,故加速度恒定,故B 正确.其轨迹可能是直线,例如上抛或下抛,故A 错.在相等时间内Δv =gt ,故速度变化量相等,C 正确,D 错.]二、[问题情境]水平分速度v x =v 0,竖直分速度v y =gt.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v =v 2x +v 2y,tan α=v y v x =gt v 0(α为合速度与水平面的夹角). [要点提炼]1.①水平 ②重力 ③垂直 2.匀变速4.匀速 自由落体 [问题延伸]此运动叫类平抛运动,研究方法与平抛运动相同. 例1 (1)3 s (2)20 m/s (3)36.1 m/s解析 (1)运动员从起跳到落地的竖直位移 y =12gt 2,而y =Lsin θ 将g =10 m/s 2,L =75 m ,θ=37°代入以上两式,解得t =3 s (2)运动员的水平位移x =v 0t ,x =Lcos θ,将t =3 s ,L =75 m ,θ=37°代入求得v 0=20 m/s (3)运动员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 v y =g·t =10×3 m/s =30 m/s 所以他落地时速度大小v =v 20+v 2y =202+302m/s ≈36.1 m/s [即学即用]2.3.2 m 37.5 m/s解析 设最高点速度为v 0,由平抛运动规律知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即y =12gt 2,又t =0.8 s ,故y =3.2 m .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x =v 0t ,故v 0=x t =30 m0.8 s=37.5 m/s3.23.2 m/s 27.5 m 解析设物体初速度为v0,根据题意画出速度关系的矢量图,如图所示.最后1 s内速度的变化Δv=gΔt=9.8 m/s,且方向竖直向下.分析矢量图可得v0cot 45°-v0cot 60°=Δv,解得v0≈23.2 m/s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其下落高度y=v2y2g=(v0cot 45°)22g m≈27.5 m.三、[问题情境]1.因抛出时,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竖直方向有大小为g的加速度,没有初速度;不受水平方向的力,所以,小球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水平方向保持初速度v0不变.2.平抛运动可以看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两个分运动与平抛运动具有等时性.3.平抛运动物体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x=v0t①y=12gt2②平抛运动物体在任意时刻t的位移:s=x2+y2=(v0t)2+(12gt2)2.将①②两式消去时间t得到轨迹方程y=g2v20x2[问题延伸]方向不同.如图所示,tan α=v yv0=gtv0tan θ=y Ax A=12gt2v0t=gt2v0=12tan α例2见解析解析 投下的炸弹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飞机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炸弹在空中的飞行时间为t =2y g=2×32010s =8 s .在这8 s 的时间内,炸弹沿水平方向飞行的距离x 2=v 2t =840 m ,敌舰在同一方向上前进的距离x 1=v 1t =96 m .如图所示,飞机投弹时水平方向上“提前”距离应为x =v 2t -v 1t =744 m .在炸弹飞行过程中,炸弹与飞机沿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相同,都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飞机与炸弹水平方向上无相对运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在敌舰的正上方.例3 2v 20sin θgcos 2 θ 2v 0tan θg解析 设AB 间距离为s ,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t ,则: 竖直方向:s·sin θ=12gt 2①水平方向:s·cos θ=v 0t ② 由①②得t =2v 0tan θg③将③代入②有s·cos θ=v 02v 0tan θg ,s =2v 20sin θgcos 2 θ[即学即用]4.(1)0.5 s (2)1.25 m解析 (1)子弹做平抛运动,它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设子弹经t 时间击中目标靶则t =x v代入数据得t =0.5 s(2)目标靶做自由落体运动 则h =12gt 2代入数据得h =1.25 m 5.2 s 42.5 m解析 小球恰好垂直撞在斜面上,可见撞击斜面的速度方向已定,如图所示,v 垂直于斜面,v 与水平面夹角θ=53°.根据已知条件小球垂直撞在斜面上,及tan θ=v y /v x =gt/v 0得飞行时间t =v 0tan 53°/g =15×4/310s =2 s 抛出点高度H =h +y 其中y =12gt 2=20 mh =x·tan 37°=(v 0t)tan 37°=15×2×0.75 m =22.5 m所以H=42.5 m。
高一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教案5篇高一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教案篇1知识目标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3、使学生能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后牛顿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教学建议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更重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倡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准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面.通过让学生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根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的: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教具: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20分钟)1、引言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时间中,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通过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支配行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却缺乏了解,更没有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们认识了支配行星按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1)牛顿是怎样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呢(2)《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2、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由于受重力的原因):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原因);行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太阳引力的原因),(牛顿认为)牛顿将上述各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后提出:这些力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应遵循同一规律;并进一步指出这种力应存在于宇宙中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3、引入课题.板书: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板书)(2)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他们之间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板书)式中:为万有引力恒量 ; 为两物体的中心距离.引力是相互的(遵循牛顿第三定律).(二)应用(例题及课堂练习)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既然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哪为什么物体没有被吸引到一起(请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解题)例题1、两物体质量都是1kg,两物体相距1m,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高一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教案篇2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要求学生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本节是第五节,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天体运动都已经讲过,从知识上讲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推导出卫星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实际上学生遇到卫星问题时总是感到困难和无从下手.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对地球、卫星的空间关系不清楚,学生无法从自己站立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体会巨大空间中发生的事情.因此,用各种视频、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有了空间的图景,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就有了依托.所以,本节课我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模拟、展示,让学生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设计理念通过对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获得新知识.重视科学跟生活、跟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就在身边.体会生活质量与物理学的依存关系,体会科学是迷人的、是改变世界的神奇之手.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学性,语言表达也许欠妥,但只要学习始终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学生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与运行原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二、途径与方法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探究中不断获得美的感受不断进步.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图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难点: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按照圆周运动处理,卫星的环绕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教案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高一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教案篇4[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后而设置的,是学生第一次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曲线运动,为今后学习斜抛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知识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于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不仅仅是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使知识深化和拓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平抛运动经常出现在生产和生活中,学习它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新课标要求会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关注平抛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抛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教学难点: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经验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1.高一学生已经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力学、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的基础2.具备一定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不够严谨,实验探究知识的思想不够深刻。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智力发展水平界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运动特点。
(2).理解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3).通过“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学习深化知识并学会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平抛运动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知识含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和小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结合之前的曲线运动知识,得出平抛运动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2)知道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是利用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3)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过程中,观察实验,体会从现象中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通过实验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兴趣。
第3节平抛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抛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并不相互影响。
3.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4.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5.会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学习和借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推理归纳法、讲练法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用枪水平地射出一颗子弹,子弹将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知道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3.能运用平抛运动的公式求解有关问题(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平抛物体的运动(1)简介平抛运动:a: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b: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c:分析说明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2)巩固训练a: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b:举几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实例(3)a:分析说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c:实验验证:1.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2.模拟的同时说明: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就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3.实验现象:(学生先叙述,然后教师总结)现象一: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飞出水平距离就越远。
高一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教案1.高一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2.用运动的分解合成结合牛顿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一)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平抛运动规律进行探究的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研究复杂曲线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勇气,主动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
2.通过用运动分解合成将复杂运动化繁为简的物理研究过程,感受物理学的奇妙。
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视频播放飞机投弹建立平抛运动的情景,引导学生从动力学原因思考平抛运动运动性质,引出平抛运动的定义。
新课教学:一、平抛运动的定义【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所以抛体运动是一个理想的模型。
现实中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一点,体积小一点,以一定的速度将它们水平抛出,它们在空中的运动也可以近似看成平抛运动。
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1)初速度沿水平方向(2)只受重力作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二、平抛运动的分运动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应该怎样去研究他的规律呢?物理学史上,伽利略对抛体运动进行了详细研究,他揭示了对二维曲线运动研究的基本方法。
伽利略认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同时参与两种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物体受到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
并且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既不彼此影响干扰,也不互相妨碍”,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这两个运动的合运动验证伽利略的猜想:播放两个实验视频:《子弹击中模型人》《实验:竖直分运动》学生观看视频得出结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3 平抛运动(1)特点:①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②加速度恒为g .③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2)规律:平抛运动一般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两个分运动. ①水平方向:物体不受力,做速度为v 0的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做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 水平方向:v x =v 0 竖直方向:合速度:v =v 20+(gt )2合速度方向:tan θ=gt v 03.平抛运动的位置 水平方向:x =v 0t竖直方向:y =12gt 2合位移:l =(v 0t )2+(12gt 2)2合位移的方向:tan α=gt 2v 04.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轨迹方程为y =g 2v 20x 2. 一、对平抛运动的理解1.演示实验: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离开桌面后所做的就是平抛运动,并且它做的是曲线运动.探究以下问题(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1)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3)通过分析说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什么样的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什么样的运动?(4)平抛运动是什么样的曲线运动? 答案:(1)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的重力作用.(2)一是具有水平方向上的初速度,二是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3)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4)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其加速度保持不变,可见是匀变速运动,而轨迹是曲线,所以物体做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2.模拟课本图133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无论A 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会与B 球同时落地.探究分析此现象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答案: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3.观察课本图134的频闪照片,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答案: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运动情况完全相同,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B .是匀变速曲线运动C .平抛运动速度变化仅在竖直方向上D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答案:BCD解析:平抛运动是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加速度a =g ,为匀变速曲线运动,A 错,B 对;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仅在竖直方向,且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故C 、D 对.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1)物体的初速度v 0水平. (2)只受重力作用.2.平抛运动的性质: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3.平抛运动的特点(1)理想化特点:物理上提出的平抛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水平抛出后只考虑重力作用,忽略空气阻力.(2)匀变速特点: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恒定,始终等于重力加速度,这是平抛运动的特点.(3)速度变化特点:由于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恒为g ,因此在平抛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Δv =g Δt ,由于g 是常量,所以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即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相同,如图所示.二、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规律1.请思考如何表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在求出位置坐标的情况下怎样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答案:(1)首先建立坐标系: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 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 轴,正方向向下,则物体在任意时刻t 的位置坐标为x =v 0t ,y =12gt 2. (2)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坐标,根据坐标对物体的位置进行描点,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抛物线.2.探究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位移的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确定? 答案:把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两个分运动.水平方向上:x =v 0t ,竖直方向上:y =12gt 2则平抛运动合位移的大小:s =x 2+y 2=(v 0t )2+(12gt 2)2平抛运动合位移的方向:tan α=y x =g2v 0·t (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叫做位移偏角)3.探究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大?方向如何确定? 答案:把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两个分运动.水平方向上:v x =v 0,竖直方向上:v y =gt则平抛运动合速度的大小:v t =v 2x +v 2y =v 20+(gt )2平抛运动速度的方向:tan θ=v y v x =gtv 0(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叫做速度偏角) 4.平抛运动的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吗?若不相同,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由推理可知:平抛运动位移偏角为tan α=y x =g2v 0·t ,而平抛运动速度偏角为tan θ=v y v x =gtv 0,则tan θ=2tan α,即速度偏角的正切值是位移偏角正切值的二倍. 如图所示,斜面高1 m ,倾角为30°,在斜面的顶点A 以v 0的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刚好落在B 点,不计阻力,求抛出速度v 0、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取g =10 m/s 2)/s5解析:根据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tan 3y x α==,x =v 0t ,212y gt =,联立解得0s v =,s 5t =. 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1)由于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位移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无法直接应用运动学公式,因此,研究平抛运动问题时采用运动分解的方法.(2)平抛运动一般分解为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2.平抛运动的规律 (1)分运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v x =v 0和x =v 0t ;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运动,v y =gt 和y =12gt 2.(2)合运动①瞬时速度:是该时刻的水平分速度v 0与竖直分速度v y的合成,如图所示,v ==v 的方向满足0tan y v gt v v θ==. ②位移:平抛运动的总位移s 由时间t 内的水平位移x 及竖直位移y合成,即s =01tan tan 22y gt x v αθ===. (3)平抛运动的轨迹在水平方向:x =v 0t ,在竖直方向:212y gt =. 由以上两式可得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为:222g y x v =,所以平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 三、平抛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1.平抛运动的时间与初速度大小有关吗?答案:无关.平抛运动的时间只与竖直高度有关.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与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有关吗?答案:有关,由v =v 2x +v 2y 可得. 如图所示,飞机距离地面高H =500 m ,水平飞行速度为v 1=100 m/s ,追击一辆速度为v 2=20 m/s 同向行驶的汽车,欲使投弹击中汽车,飞机应距汽车多远处投弹?(取g =10 m/s2)答案:800 m解析:炸弹脱离飞机后做平抛运动,其下落时间由竖直高度决定.即212H gt =,所以10s t ===,设飞机距车x 处投弹,则炸弹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v 1t ,在炸弹飞行过程中汽车做水平匀速运动,其位移为v 2t ,据几何关系有:x +v 2t =v 1t ,所以x =(v 1v 2)t =(10020)×10 m=800 m.1.平抛运动时间由y =12gt 2得t =2y g,所以平抛运动的时间,由下落的高度y 决定,与初速度v 0无关.2.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x由x =v 0t =v 02yg,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 0和下落的高度y 共同决定.3.落地速度v =v 20+v 2y =v 20+2gy ,即落地速度由初速度v 0和下落的高度y 共同决定.4.平抛运动的速度偏角为θ,如图所示,则tan θ=v y v x =gt v 0=12gt212v 0t =y12x .平抛运动的位移偏角为α,则tan α=y x =gt 2v 0=12tan θ,可见位移偏角与速度偏角不相等.5.如图所示,从O 点抛出的物体经时间t 到达P 点.则OB =v 0t ,AB =PB cot θ=12gt 2·v x v y =12gt 2·v 0gt =12v 0t .可见AB =12OB ,所以A 为OB 的中点.1.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 .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C .任意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相同D .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答案:ACD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速度的增量总是( ).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 .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C .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D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答案:A解析: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速度的改变量为Δv =gt ,故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1 s 速度的增量大小为9.8 m/s ,方向竖直向下,A 选项正确.3.一物体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经时间t 其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与水平方向速度大小相等,则t 为( ).A .v 0gB .2v 0gC .v 02gD .2v 0g答案:A解析:v x =v 0,v y =gt ,v x =v y ,所以t =v 0g,A 正确. 4.如图所示,一条小河两岸的高度差是h ,河宽是高度差的4倍,一辆摩托车(可看做质点)以v 0=20 m/s 的水平速度向河对岸飞出,恰好越过小河.若取g =10 m/s 2,求:(1)摩托车在空中的飞行时间; (2)小河的宽度. 答案:(1)1 s (2)20 m 解析:(1)由平抛运动的规律212h gt ,x =v 0t ,又x =4h ,由以上三式可求得t =1 s. (2)x =v 0t =20 m.。
第3节平抛运动(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能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其条件和运动性质,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g.2.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分析,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3.通过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能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3.通过分析“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和“平抛运动录像片”,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成功.4.通过分解平抛运动,学生体验物理学中“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平抛运动的实例分析和学生实验,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动力.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和探究,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的喜悦.3.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体验合作的成功.(2)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概念和规律以及规律的应用.(3)教学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4)教学建议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核心问题,同时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比较密切,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很难从理性的角度加以解释,基于这种考虑,引课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开始,通过演示实验再现情景,加深学生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对平抛运动进行合理分析,进而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问题上,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有步骤地提出几个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观点,经历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而且还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在实验验证平抛运动规律这个问题上,教师留给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设计实验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模拟平抛运动,展示分运动与合运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关注不同学生的观点,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介绍小实验:在桌面上放置一水平轨道,放置一目标物体(轨道正前、正下方),要求从轨道推出的物体能击中桌面目标.要求学生观察小球离开轨道后的运动轨迹.(学生代表到讲台动手实验;其他同学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怎么才能准确地击中目标?(估计学生回答:需要不断调整才能击中目标.)(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可能回答:改变推出速度,改变轨道高度)引出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导入二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观察图 1-3-1.【提问 1 】沿水平方向滑翔的飞机放下的物体为什么不落在它投放点的正下方?运用“飞机投弹”的课件模拟滑翔机投放礼物时的运动情景.(课件)实施空中救援的飞机也是在到达空投地点上方之前就把物资投下去了.究竟距空投地点多远投放物资才能正好到达预定地点呢?这个距离究竟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研究平抛运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第一章 第3节 平抛运动
班别______姓名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
2.通过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研究平抛运动,从而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3.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分析一些常见的平抛运动。
体会平抛运动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阅读指导】
1.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________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物体只在_______的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_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时刻都会发生改变。
3.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__________方向上和__________方向上的两个分运动。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不受力,由于惯性而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做_______________运动。
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____________。
平抛运动则是由上述两个分运动合成的。
4.课本图1-3-5,若以不同的力击打小球,则小球初速度不同,但小球落地所需要的时间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
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
A .物体的高度和受到的重力
B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初速度
C .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 .物体受到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2.关于平抛运动,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抛运动是一种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运动
B .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C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D .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与初速度大小无关,而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
3.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平抛运动,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为v ,则该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 )
A .0v v g - B
C .2202v v g
- D .02v v g - 4.如图所示,以9.8 m/s 的水平初速度v 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
5.摩托车障碍赛中,运动员在水平路面上遇到一个壕沟,壕沟的尺寸如图所示,摩托
车前后轮间距1m ,要安全地越过该壕沟,摩托车的速度v 0至少要有多大?(空气阻
力不计,g 取10m/s 2
★提升能力
6.如图所示,斜面上有a 、b 、c 、d 四个点,ab =
bc =cd 。
从
a 点正上方O 点以速度v 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它落在斜面上
b 点,若小球从O 点以速度2
v 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则它落在斜面上的( )
A .b 与c 之间某一点
B .c 点
C .c 与d 之间某一点
D .d 点
7.如图所示为测量子弹速率的一种装置,子弹射穿A 纸片后又射穿
B 纸片,已知两纸片的距离为s ,两小孔的高度差为h ,则子弹穿
过A 、B 两纸片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子弹的速率为________。
8.跳台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它是利用依山势特别建造的跳台进行的,运动员着专用滑雪板,不带雪杖在助滑路上获得高速后起跳,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如图所示,设一位运动员由A 点沿水平方向跃起,到B 点着陆,测得AB 间距离L =40m ,山坡倾角θ=30°。
试计算运动员起跳的速度和他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
g 取10m/s 2)
第3节 平抛运动 【阅读指导】
1.水平 重力
2. 曲线
3.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保持初速度不变的匀速直线 自由落体 相互独立
4.相同
【课堂练习】
1. C
2. CD
3. D 4、A 5.3 6.g h 2 h hg s 22 7. 12.5m/s
8. V≈17.3m/s t=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