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 格式:ppt
- 大小:690.50 KB
- 文档页数:18
古典诗词鉴赏: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赏析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译文】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
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
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
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注释】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
原为象声词,如风声、雨声、草木摇落声、马蹄声。
《诗经·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楚辞·九怀·蓄英》有秋风兮萧萧,《史记·刺客列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
琐窗:镂刻连锁纹饰之窗户。
多本作锁窗,当以琐窗为胜。
酒阑:酒尽,酒酣。
阑:残,尽,晚。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团茶:团片状之茶饼,饮用时则碾碎之。
宋代有龙团、凤团、小龙团等多种品种,比较名贵。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
随分:随便,随意。
尊前:指宴席上。
尊:同樽。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
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的亡夫之痛。
咏金秋的鹧鸪天诗词《咏金秋的鹧鸪天·其一》原文: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一、衍生注释:1. “寒日”:寒冷的日子,这里指秋天的太阳。
2. “琐窗”:雕刻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3. “酒阑”:酒喝得将尽的时候。
4. “团茶”:一种茶饼。
5. “仲宣”:王粲,字仲宣,他曾作《登楼赋》表达思乡之情。
6.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东篱的菊花正黄,代表着秋天的景象。
二、赏析:这首词的上阕通过描写寒日、梧桐、夜来霜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意。
寒日爬上琐窗,梧桐似乎在怨恨夜里的霜,将植物赋予情感,很是生动。
下阕则在秋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发情感,秋天将尽,白昼却仿佛还很长,像王粲思乡那般凄凉。
最后词人说不如在酒樽前喝醉,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全词既有秋景的描写,又融入了自己的愁绪,借景抒情,含蓄而深沉。
三、作者介绍: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作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她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被称为“易安体”。
四、运用片段: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我和朋友坐在庭院里。
我看着那有点清冷的太阳,就像李清照词里写的“寒日萧萧上琐窗”。
我对朋友说:“你看这秋天,就和李清照笔下的一样,有点凄凉又有点美。
”朋友感慨道:“是啊,她写的词真的很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秋意中的情绪。
”这时候,旁边的菊花开得正盛,我又说:“咱们可不能像她词里说的那样只是伤怀,也要像这菊花一样活得灿烂呢。
”《咏金秋的鹧鸪天·其二》原文: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一、衍生注释:1. “枫落河梁”:枫叶飘落在桥梁上,这是典型的秋景描写。
古典诗词鉴赏: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赏析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李清照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译文】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
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龙涎香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
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
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注释】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
原为象声词,如风声、雨声、草木摇落声、马蹄声。
《诗经·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楚辞·九怀·蓄英》有秋风兮萧萧,《史记·刺客列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
琐窗:镂刻连锁纹饰之窗户。
多本作锁窗,当以琐窗为胜。
酒阑:酒尽,酒酣。
阑:残,尽,晚。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团茶:团片状之茶饼,饮用时则碾碎之。
宋代有龙团、凤团、小龙团等多种品种,比较名贵。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
随分:随便,随意。
尊前:指宴席上。
尊:同樽。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
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的亡夫之痛。
[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注释、赏析(合集)第一篇:[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注释、赏析[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注释、赏析[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释:1萧萧:形容萧瑟清冷的样子。
锁窗:窗棂作连锁形的图案,名锁窗,又称琐窗。
2酒阑:酒喝完了。
团茶:挤压成一团的.茶叶,类似今天的茶饼。
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太平兴国初,初制龙凤模,遣使臣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
”团茶当时有龙团与凤团两种,后又有小凤团。
欧阳修《归田录》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3瑞脑:香料名,又名龙脑,即入药的冰片。
4仲宣怀远:东汉末年文人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属“建安七子”之一。
董卓之乱,他避难荆州,依附刘表,不得重用。
曾作《登楼赋》,以抒思乡之情。
其中有“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等句。
5随分:照样,照例。
6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每到秋来,寒日萧萧,梧桐夜霜,愁恨依旧。
词人不甘心就此忍受痛苦的折磨,她饮酒品茶,寻找种种消遣,以排解内心愁苦,终于在昏然中睡去。
瑞脑香尽,梦中醒来,按捺下去的痛苦必将再度翻腾上来。
夜深人静之际,更叫人不堪忍受。
秋日已尽,冬季越发昼短夜长,但是词人依然感觉到白日的漫长。
孤寂无聊,痛苦难耐,当然会感觉到时光流逝的缓慢而有所怨言了。
“仲宣怀远更凄凉”,李清照借以写浓烈的怀念故国、思念故乡的悲凉怀抱,也解释了前文表现的秋日愁怨、日长难熬所产生的原因。
第二篇: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1。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赏析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
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
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胸熏香,沁人心脾。
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
“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
“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
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
“瑞胸”,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
“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阅读练习
及答案
阅读
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晴团茶痛,梦断偏宜瑞脑茶。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①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备注】①仲宣怀远:王颙,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
曾写下《凭栏诗赋》,以渔父乡的情思。
其中存有“情眷眷而马跑泉兮,孰悲悯之屈县!……悲旧乡之壅隔分后,涕横坠而弗禁”之句。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词作开头便代普雷这就是深秋时节的一天,带着寒意的阳光借由琐窗,洒满在室内庭院中的梧桐树已丧失往昔婆娑身影。
b.这首词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c.词作上片的著成由近及远,把自己情感粘附于外在物事的描绘上,颇耐人咀嚼。
d.“秋已尽,日犹长”,秋冬之白日本已较春夏时为短,但词人却觉得“犹长”,这就很让人寻味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恳请联系全词展开分析。
(4分后)
参考答案
1.c。
2.作者借梧桐来述说自己孤寂凄寒之恨;再以“酒阑”“梦断”诉说自己无法排遣的乡愁与怀人的愁苦;又由自己想到东汉诗人王粲,更觉凄凉;最后词人把笔宕开,说与其作无可奈何的怀乡之想,不如依旧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不要辜负了这眼前盛开的菊花。
这里的“不如随分”,实是词人无可奈何,故作宽慰之辞。
(4分)。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全文及赏析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全文为: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秋日萧瑟之景,抒发了作者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上阕主要写作者在深秋时节的孤寂和愁苦,开篇点明时间和天气,“寒日萧萧”“梧桐恨霜”都烘托出了环境的清冷和萧瑟,而作者借酒消愁,在酒醒梦断之时,闻到了瑞脑的香气,更显凄凉。
下阙则由秋日引申到了秋天已尽但白日还很长的冬天,用王粲典故,抒发了作者思念故国的悲伤之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想要借酒消愁、忘却烦恼的心情。
这首词的意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冷清寂寥:词中通过描绘寒日、萧萧琐窗、梧桐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冷清寂寥的氛围,表现出秋季的萧瑟和冬季的寒冷。
离愁别绪:词人借酒消愁,梦断偏宜瑞脑香,体现出内心的离愁别绪。
在这样的氛围中,她更加思念远方的故人。
时光悠长:“秋已尽,日犹长”写出了秋日已尽,但白日还很长的冬日之景,表现出时光悠长、孤寂落寞的意境。
借景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词人通过描绘萧瑟的寒日、梧桐、秋菊等景物,抒发了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这首词的意境清冷寂寥,表现了词人在深秋时节的离愁别绪和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悲凉心情。
整首词以景衬情,情融于景,语言浅显易懂,感情真挚深沉,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