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第4单元-遗传、免疫、进化-生物-大纲版
- 格式:ppt
- 大小:14.79 MB
- 文档页数:25
2024年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____年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1. 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半透性物质,起到筛选、保护和交换物质的作用。
-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含遗传物质DNA。
- 基因:DNA分子的一部分,携带有遗传信息。
- 精细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参与细胞代谢和物质运输。
2. 遗传与进化- 遗传物质:DNA,通过DNA的复制和遗传中的分离和重组实现遗传。
-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个体所具有的所有基因的组合,而表型是基因型在外表上所表现出的形态。
- 突变:基因的一种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根源。
- 进化:生物种类和个体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适应环境变化的适合性。
3.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演化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最重要的演化理论,认为所有物种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并通过自然选择逐渐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
- 古生物化石:通过古生物化石可以了解过去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演化趋势。
- 有限资源:资源有限导致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和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4. 分子生物学- DNA复制:通过DNA复制酶的作用将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分离,并根据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
- 转录和翻译:在细胞质中,通过DNA的转录合成RNA分子,然后通过翻译合成蛋白质。
- 基因调控:通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调控,包括启动子、终止子、激活子等区域的调控。
5. 生态学- 生态因子:环境中能够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 生态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的地位或角色。
- 群落: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物群体,由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
-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居住的环境。
6. 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濒危: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数量减少到濒临灭绝的程度。
- 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狩猎、减少生态破坏等措施。
- 哺乳动物:包括类人猿、食肉动物、鲸类等。
2012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不同种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元素含量差异很大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差异很大化学元素 必需元素大量元素有害元素 微量元素 基本元素:C 、H 、O 、N 主要元素:C 、H 、O 、N 、P 、S最基本元素:C 非必需元无害元素C 、H 、 O 、N 、 P 、S 、 K 、Ca 、Fe 、Mn 、B 、Zn 、Cu 、Mo Al 、Si 等 Pb 、Hg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化合物分 类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水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无机盐①构成化合物(Fe 、Mg )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糖类单糖二糖 多糖C 、H 、O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 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脂质脂肪磷脂(类脂) 固醇C 、H 、O C 、H 、O 、N 、P C 、H 、O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 ④保护和保温 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C 、H 、O 、N 、S(Fe 、Cu 、P 、Mo ……)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调节代谢(激素)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④运输、免疫、识别等核酸DNA RNAC 、H 、O 、N 、P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②控制生物性状③催化化学反应(RNA 类酶)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 18-= …………………………………………② 或者x a ry 183-=…………………………………………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C 、H 、O 、N 、S氨基酸肽链 基本成分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名称基本组成单位核酸核苷酸(8种)一分子磷酸(H3PO4)一分子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5种:A、G、C、T、U)DNA 脱氧核苷酸(4种)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脱氧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A、G、C、T)RNA 核糖核苷酸(4种)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核糖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A、G、C、U)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名称基本单位化学通式聚合方式多样性的原因多糖葡萄糖C6H12O6脱水缩合①葡萄糖数目不同②糖链的分支不同③化学键的不同蛋白质氨基酸①氨基酸数目不同②氨基酸种类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链的空间结构核酸(DNA和RNA)核苷酸①核苷酸数目不同②核苷酸排列次序不同③核苷酸种类不同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物质试剂操作要点颜色反应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临时混合加热砖红色脂肪苏丹Ⅲ(苏丹Ⅳ)切片高倍镜观察桔黄色(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先加试剂A再滴加试剂B紫色DNA 二苯胺加0.015mol/LNaCl溶液5Ml沸水加热5min蓝色RNH2 COOHHC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名 称 化学组成存在位置 膜结构主要功能 线粒体蛋白质、呼吸酶、RNA 、脂质、DNA动植物细胞双层膜能 量 代 谢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蛋白质、光合酶、RNA 、脂质、DNA 、色素 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内质网蛋白质、酶、脂质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单层膜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加工、运输有关高尔基体 蛋白质、脂质 蛋白质的运输、加工、细胞分泌、细胞壁形成 溶酶体 蛋白质、脂质、酶 细胞内消化 核糖体 蛋白质、RNA 、酶 无膜合成蛋白质中心体 蛋白质动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与有丝分裂有关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三个通过水自由通过可以通过 不能通过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交换大分子、颗粒内吞外排离子、小分子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 TP )膜的流动性膜的流动性、膜融合特性原理DNA 含量 2a —→4a 4a 4a 4a 2a 染色体数目(个) 2N 2N 2N 4N 2N 染色体单数(个) 0 4N 4N 0 0 染色体组数(个) 2 2 2 4 2 同源染色数(对)NNN2NN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历年真题总结2024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且广泛的领域,也是高考生物考试的重点模块之一。
本文将对历年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真题进行总结,以便考生们系统复习和准备。
第一部分: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和再组合的规律等。
2. 染色体遗传与性别遗传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和其他遗传特征。
不同的性别遗传方式包括X连锁遗传和Y连锁遗传。
3. 基因突变和遗传病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与遗传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常见的遗传病包括遗传性心脑血管疾病、遗传性肿瘤等。
第二部分: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1. 基因重组技术基因重组技术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获取或加强其某种特定性状的方法。
常见的基因重组技术包括基因克隆、重组DNA技术等。
2. PCR技术与DNA指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可快速扩增DNA片段。
DNA指纹技术利用DNA序列的差异性特征,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等。
3. 载体与基因转化功能完整的DNA分子称为载体,它能够用于带有外来DNA的细胞中。
基因转化是将外来基因导入目标细胞中,实现特定目的的技术。
第三部分:进化理论与证据1. 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是现代进化理论的基础。
该理论认为物种的演化是由于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2. 变异与适应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适应则是物种适应环境和生存竞争的能力。
自然选择使得适应性更强的个体在繁殖中更有优势。
3. 证据支持的进化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比较胚胎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等,都支持了进化理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结语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是高考生物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考生来说需认真复习和准备。
本文通过对历年真题进行总结,为考生们提供了系统的复习资料。
希望考生们能在备考过程中重视遗传与进化模块,做到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点6 遗传的物质基础一、选择题1.(2012·重庆高考·T2)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以下两点:(1)噬菌体合成子代核酸的模板是自身的DNA。
(2)噬菌体的增殖方式不属于二分裂方式。
【精讲精析】选A。
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核酸注入细菌细胞内,然后以噬菌体的核酸为模板,利用细菌内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并以细菌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将噬菌体的核酸与蛋白质外壳组装成新的噬菌体,当噬菌体达到一定数量时,细菌裂解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二、非选择题2. (2012·重庆高考·T31)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
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种基因型;若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该F1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
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题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编码的CYP 酶参与青蒿素合成。
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 。
2024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模版____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简洁版)一、细胞与遗传1.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分裂与遗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和遗传物质的特点。
3. DNA与基因: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定义和特点,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4.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显性与隐性、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基因的多态性和表现型的多态性,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
5. 遗传的途径:自然选择与进化,交配方式与遗传,杂交与基因重组,DNA重组与基因工程。
二、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协调6. 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稳态的定义和特点,内环境的调节机制和调节器官。
7. 激素与体液调节:激素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内分泌系统与生长发育、代谢调节、生殖调节等的关系。
8. 神经调节与感觉: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的过程和机制,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9.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周期对植物的调节作用,温度、水分、盐分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0. 生物的行为和生物钟:生物的行为和行为模式,生物钟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三、物质与能量的转换1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光合产物的利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12. 物质的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的过程和意义。
13.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过程的机制,消化吸收与营养供给的关系。
14. 营养物质的运输与代谢: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运输机制,代谢与能量供给的关系。
15. 能量的转换与利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和动态能的过程,能量的传递与损失,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6.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评价方法,物种的形成和演化。
17.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层次和组成,生态位和生态因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18. 生物圈与人类社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