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5
《电工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电工技术是高等职业学校智能仪表、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方法、电气设备的相关知识,电工测量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熟练地掌握本门课程,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能熟练运用基尔霍夫定律、等效电源定理、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等相关理论分析电路。
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认识三相交流电的基本特征,了解三相供电系统。
理解和掌握过渡过程的客观规律,掌握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并理解过渡过程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掌握变压器的结构、原理、作用和额定值,了解几种常用的变压器掌握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使用知识,并具有解决一定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功能,能够分析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原理以及常用保护方法,初步具有阅读并理解简单电气原理图的能力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线路的连接及调试。
具备电工测量的一般知识,掌握常用的电工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四、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一)基本要求:1.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掌握: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功和功率的计算。
2.理解:无源电路元件R、L、C的特性。
3.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特性。
4.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5.了解:电器设备的额定值。
(二)重点难点:重点: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元件的特性方程以及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电压源、电流源的特性。
(三)主要内容:1.电路与电路模型2.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3.电路的功和功率4.基尔霍夫定律5.无源电路元件6.有源电路元件7.电路的基本状态和电气设备的额定值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一)基本要求:1.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及等效的概念;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尔霍夫定律,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3.掌握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基本步骤。
《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325008总学时:48学时(讲课40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预修要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1.性质《电工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必修课。
2•目的电工技术是一门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从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为出发点,为非电专业的学生讲述了电路基础和电器基础二个方面的内容。
全课程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电路的暂态分析、磁路基础、变压器原理以及交、直流电动机原理等章节。
3.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路基础和电气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电路基础及电力拖动技术的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开展电子教案,CAI软件的研制、引进和应用,研制多媒体教学系统;适当介绍一些计算机辅助电子设计软件;使学生对先进的工具有所了解。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深化和扩展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要求:⑴通过实验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基本测试手段,准确读取数据和测绘波形曲线,实验后能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编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为学习后续课和以后从事本专业工样技术利科于皈究工伍丁卜‘苹处。
电工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一、要求:《电工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讨论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分析与计算电路、磁路的基本方法,以及介绍电气设备中常用的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电工实验是电工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电工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学习基本电路的联接方法和常用电气设备及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从事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课时表:实验一线性与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2学时实验二直流电路中电位及其与电压关系的研究2学时实验三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2学时实验四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实验2学时实验五改善功率因数实验2学时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和起动2学时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Y-△起动控制电路2学时总14学时三、实验内容纲要实验一线性与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直读式仪表和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等设备的使用方法2.掌握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试技能3.加深对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理解。
验证欧姆定律。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定线性电阻伏安特性。
2、测定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测定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三、仪器设备晶体管稳压电源一台;直流电压表(TS-B-06)一只;滑线变阻器(1000Ω)一只;万用表;四、试验课时:2个课时实验二直流电路中电位及其与电压关系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电位、电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对不同参考点电位的测量和计算加深学生对电位的相对性及电压与参考点选择无关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接好实验电路,在接入电源U1、U2之前,应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细调”旋钮调至最小位置。
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压输出,使其值分别为U1和U2(参考数值U1=10伏,U2=10伏)。
2、交将开关S1,S2合向电源一侧,将U1和U2接到电路上。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技术课程代码:020246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学分:3.5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 16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适用专业:通信技术专业三年制专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学习电工技术必要的理论知识,并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完成对学生必备的工程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专业课的学习和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学生应掌握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电气设备中所发生的电磁现象和规律,同时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有看懂电路原理图的能力,又有正确选择合适的电路元器件和应对电路故障的能力。
2.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1)课堂讲授:以电工技术所需的理论基础为主线和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的介绍,淡化复杂的理论分析,多介绍电气技术、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力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系统由浅入深地理解并使学生学到新颖的适用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学会运用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
课程的每一主要内容都应配合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
(3) 实验教学为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理论与方法的能力,设计了电工技术的基本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模式为开放式,在课程开始后两周内,将实验题目发放到学生,其中有必做题、选做题,也可以是自主设计题,实验内容体现多层次。
学生在整个学期结合课程学习完成这些实验。
实验强调过程、淡化结果。
(4) 课程研讨在课程研讨中,同学们可以提出疑难问题,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启发,然后学生一起分析研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多门相关课程的内容综合起来,也可以是对某些概念的理解或学习心得体会,也可以交换学习和实验的内容,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学院《电工技术》课程(23004)教学大纲20 年6月修订适用对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三年学制专科学生,总学时:64 学时一、说明1、电工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应在高中物理和高等数学的基础上开设,为《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微机计算机原理与组成》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3、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工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4、本课程安排64课时,其中讲授40课时,实践24课时。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电路的基础知识(4课时)(一)教学基本内容:1、电路及其主要物理量2、电路的状态和电气设备的额定值3、基尔霍夫定律4、理想电路元件及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二)教学重点、难点:1、电路与电路模型。
2、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3、电路的三种状态。
4、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5、基尔霍夫定律。
(三)教学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作用,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
2、理解电流、电压、电动势的概念,理解其参考方向。
3、理解电能、电功率以及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4、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掌握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方法。
5、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的分析方法(8课时)(一)教学基本内容:1、支路电流法及其简单应用。
2、叠加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3、戴维南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支路电流法。
2、叠加原理。
3、戴维南定理。
(三)教学要求: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
正弦交流电路(4课时)(一)教学基本内容:1、正弦量的基本特征:(1)正弦交流电的数学表达式和三要素。
(2)相位差。
(3)有效值。
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1)旋转矢量(2)复数(3)相量3、单一参数电路元件的交流电路:(1)电阻电路(2)电感电路(3)电容电路4、RLC串联电路(1)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2)RLC串联电路的功率5、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1)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电工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开课教研室:电学基础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及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掌握电工仪器和器件的使用、线路正确连接、实验现象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和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于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练习巩固和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本课程各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目选择应由简入繁和联系课程的主要内容,对一些较难或易出错的题可给出提示,习题应有概念性、分析性强的特点,还应包括运算,图解等各种类型的题目。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实验、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定律,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定律,主要包括电路作用与组成、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电功率和额定值、以及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电路的基本定律。
教学难点是利用KVL定律列回路电压方程、电路中电源与负载的判别。
4.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1. 电路的作用2. 电路的组成部分第二节电路模型1. 电路模型2. 如何用电路模型表示电路第三节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1.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实际方向2.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参考方向3.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第四节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的内容2. 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五节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 电源有载工作2. 电源开路3. 电源短路第六节基尔霍夫定律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第七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1. 电位的概念2. 电位的计算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Engineering课程代码:120000120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总学时数:50 其中讲课学时: 44 实验学时: 6 总学分数:3分编写人:吴德广审核人:罗庆跃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电工技术》是由《电路与磁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电气测量》等多门课程整合而成,在机械与动力类专业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电工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是面向这些专业学生开设的唯一电类基础课程,影响面大,受益面广。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基本电路的能力,具备初步使用常规电器件与电气设备的能力,排除常规机械加工设备中常见的电器控制系统故障的基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在学术修养和整体思维等方面的素质。
(三)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直流电路、单向交流电路与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磁路的计算方法、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的特点、变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三相异步电机的特性。
(四)课程基本内容概述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交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
(五)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和《汽车电子技术》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及学时分配建议学时分配建议表课程内容教学环节讲课习题课实验设计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4 2电路的分析方法8 2 2正弦交流电路8 2 2三相电路 4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 4交流电动机 6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4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 2总计(学时)40 4 6(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主编秦曾煌.《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七版.2012年2、参考书目主编王鸿明.《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9年主编曾令琴.《电工学Ⅰ》.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主编刘明.《电工学Ⅰ电工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三)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验、平时考核(课堂、平时作业)2、成绩构成期末成绩70% 、实验10%、平时成绩20%,其中课堂 10%、课外10%三、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4学时)1、教学目标学会掌握几个基本定理定律、两个电源的特性和电功率的计,能了解电路的几个基本物理量。
电工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电工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关乎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规范电工技术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电工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 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4. 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电工技术基础知识1.1 电工基础概念与单位1.2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性质及其测量方法1.3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1.4 电路分析方法与技巧2. 电工设备与工具2.1 电源、开关和插座2.2 电线、电缆与接线2.3 电工仪器和工具的使用3. 电工安全与规范3.1 电工安全知识与措施3.2 电气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3.3 电气规范与标准4. 电工维修与故障排除4.1 电气设备维护与保养4.2 电路故障排除与检修技巧4.3 电气故障的常见处理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课、示范、授课PPT等方式,讲解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践操作利用实验教学设备和实际工作场景,进行电工实践操作,如电线接线、电路搭建、设备维修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电工技术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评估,包括电线接线、电路搭建、设备维修等。
3. 作业和报告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应用能力。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电工技术课程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电工技术人才需求而设计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在电工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电工仪器设备的能力;3. 培养学生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的实践能力;4. 提升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1. 电工基础知识1.1 电路基本概念与原理1.2 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学量的测量与计算1.3 电路元件的分类与特性2. 电工仪器设备与操作2.1 安全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2.2 掌握示波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器的使用方法2.3 掌握信号发生器、电源等特殊电工仪器的使用方法3. 电路设计与分析3.1 组成电路的元件的选择与搭配3.2 掌握基本电路的设计方法与分析技巧3.3 使用软件模拟电路设计与分析过程4. 电路故障排除与维修4.1 查找电路故障的基本方法与流程4.2 修复电路故障的常用技巧与方法4.3 掌握故障分析与排除的实践操作5. 实验与实践5.1 进行基本电工实验,加深对电工理论的理解5.2 参与电工项目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部分: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情况、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电工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 实践项目:对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进行评估。
第五部分:参考教材与资源1. 参考教材:- 《电工技术基础》(作者:某某)- 《电工仪器与设备操作指南》(作者:某某)- 《电路设计与分析实践指南》(作者:某某)2. 参考资源:- 电工技术相关的学术期刊与学术网站- 相关领域的专业团队与工程师的实践分享第六部分:教学计划与安排本课程为期一学期,每周两次课,每次课为90分钟。
电工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电工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工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电工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基本原理、电磁场理论等;2. 理解常见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例如电阻、电容、电感等;3. 熟悉各类电路的搭建与分析方法,并能够进行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4. 学会使用常见的电工仪器和测量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等;5. 掌握电功率、电能计量等基本知识,并能够进行电能负荷计算;6. 具备电气安全意识和操作安全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各类电工设备和工具;7.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进行电工项目的合作与管理。
二、教学内容1. 电工基本理论1.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与关系1.2 电路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1.3 电磁场基本理论2. 电器元件与电路2.1 常见电器元件的特性与应用2.2 串并联电路的搭建与分析2.3 交、直流电路的特点与应用3. 电路设计与故障排除3.1 电路设计原则与方法3.2 常见电路故障的排查与修复4. 电工仪器与测量工具4.1 常见电工仪器的使用与原理4.2 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的方法与技巧5. 电功率与电能计量5.1 电功率与功率因数的计算5.2 电能计量与电能负荷计算6. 电气安全与操作技能6.1 电气安全知识与规范6.2 电工设备与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7. 电工项目合作与管理7.1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7.2 电工项目的计划与执行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并进行示范演示。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实操,让学生亲自操作各类电工设备和仪器,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3. 课堂练习:安排课堂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反馈和纠正错误。
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电工项目实践,培养其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确保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
《电工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30991 课程英文名称: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学时数:64 学分: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船舶动力、制冷与空调)、轮机工程、应用物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生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十分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科研和工程技术方面打下一定基础。
主要任务:
1、理解电路基本定律,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
2、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会查阅手册具有安装和调试简单电路的能力;
3、了解常用电机、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特性,掌握其使用方法,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
电路的基本控制功能;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4、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教书育人寓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在讲解电气设备和电子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应尽量结合实物进行讲解以提高
授课效果。
3、每章节讲授后,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本课程包括电路、电机、变压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安全用电和电工测量六大部分,对理论课教学内容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来学习:
(1)了解——只要求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2)理解——要求透彻领会概念和原理。
(3)掌握——不仅要求理解概念和原理,而且要求具备分析计算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学。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
本课程将原来电工技术与电工电子技术实验I合为一门课,并将实验课由原来的18学时改为16学时。
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主要内容: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路模型、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重点: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难点: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教学目标:
了解:电路的作用及工作状态
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第二章电路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流源、电压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重点:电流源、电压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
难点:戴维宁定理。
教学目标:
了解: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理解:电流源、电压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
掌握: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
主要内容:正弦电压与电流,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交流电路频率特性,功率因数的提高。
重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R、L、C串联交流电路,R、L、C串联谐振,功率因数的提高。
难点:交流电路频率特性
教学目标:
了解:正弦交流电三要素,三种基本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及其交流电路。
理解: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掌握:、R、L、C串联交流电路,R、L、C串联谐振,功率因数的提高。
第四章三相电路
主要内容:三相电压,负载的Y形接法的三相电路,负载△形接法的三相电路,三相功率。
重点:三相四线制电路中单相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连接,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教学目标:
了解:三相电压
理解:三相负载的Y形接法和△形接法
掌握:三相四线制电路中单相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连接,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第五章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
主要内容:磁路及其分析方法,交流铁心线圈电路,变压器,电磁铁
重点:铁芯线圈和变压器,电磁铁。
难点:交流铁心线圈电路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磁场物理量,磁路基本定律,电磁铁
理解:铁芯线圈和变压器
第六章交流电动机
主要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和转动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起动性能、调速方法和制动原理及电动机铭牌数据,单相异步电动机
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及机械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
教学目标: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和转动原理
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起动性能、调速方法和制动原理及电动机铭牌数据。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第七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主要内容:常用控制电器,笼式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笼式电动机正反转运行的控制线路,鼠笼式电动机顺序起停的控制线路,鼠笼式电动机行程控制的控制线路,时间控制。
重点:鼠笼式电动机正反转运行的控制线,鼠笼式电动机顺序起停的控制线路,
难点:时间控制电路
教学目标:
了解:常用控制电器,
理解:鼠笼式电动机行程控制的控制线路
掌握:鼠笼式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鼠笼式电动机正反转运行的控制线路,鼠笼
式电动机顺序起停的控制线路。
第八章直流电机
主要内容:直流电机结构、工作原理和励磁方式,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反转和调速方法。
重点:直流电机励磁方式、机械特性和调速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直流电机结构、原理和励磁方式。
理解:直流电机、反转和调速方法。
第九章控制电机
主要内容:交直流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机。
重点:交直流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学目标:
了解:交直流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机结构。
理解:交直流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自整角机和步进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十章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原则和方法,可编程控制器简单程序的编制。
重点: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和简单程序的编制。
难点: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教学目标:
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原则和方法。
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和简单程序的编制。
第十一章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
主要内容:工企业配电方式,安全用电方法。
重点:发电、输电概念,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了解:工企业配电方式,安全用电方法。
第十二章电工测量
主要内容:电工测量仪表的分类和型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测量,万用表和兆欧表。
重点:电流测量、电压测量和功率的测量。
教学目标:
了解:电工测量仪表的分类和型式。
掌握: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测量,万用表和兆欧表使用方法。
二、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一直流网络定理
实验内容: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
实验二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内容:日光灯电路联接、交流电路参数测量、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三串联谐振
实验内容: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
串联谐振现象及特征,测绘频率特性曲线。
实验四:电阻、电容移相电路
实验内容:研究RC移相电路并学习示波器和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实验五三相交流电路
实验内容:负载星形电路的联接,相电压、线电压、相电流、线电流关系,不对称负载工作时中线作用。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
实验内容:了解异步电动机结构,铭牌技术数据,异步电动机、既点动又可连续运转和异地控制电路接线和操作。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实验内容:了解异步电动机结构,铭牌技术数据,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接线、起动、运转、停车操作。
实验八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
实验内容:异步电动机星—三角换接起动控制,电路接线操作。
成绩考核:总成绩百分制包括平时成绩(课堂出勤、作业)、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评定方式:平时成绩百分制(课堂出勤、作业)占10%,实验成绩百分制占20%,期
末考试成绩百分制占70%。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1.《电工学》(上册)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电工学实验》丛吉远王世尧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6
主要参考书:
1.《电工学简明教程》秦曾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12月
2.《电工学》(上下册)秦曾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6月第5版
3.《电工电子学》叶挺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
4.《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上下册)王鸿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