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耕地肥力状况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60.28 KB
- 文档页数:3
○巫爱军句容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地貌,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水域面积约17500公顷。
2019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461公顷,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2.51万吨,实现渔业产值16.5亿元。
水产养殖集中连片池塘主要集中在后白镇、郭庄镇、天王镇等句容西南平原圩区,句容市天然固有的地形地貌制约了池塘养殖连片化、规模化发展,而稻田综合种养为句容市渔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此,笔者拟对句容市稻田综合种养的基本情况、典型模式、前景分析、发展对策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句容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进而提升全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1句容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基本情况句容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全市推广了133.33公顷左右的“稻-青虾”“稻-蟹”共作模式,由于种种原因,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未能发展起来,稻渔共作模式也逐渐退出了公众视野。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稳粮增收、“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综合利用的要求和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又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2014年在后白农场推广了6.67公顷“稻-小龙虾”“稻-鳖”共作模式;2017年以来省市财政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对稻田综合种养进行了奖补。
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到达了400公顷以上。
主要分为稻鸭、稻渔两大模式,其中稻渔共作模式达到了133.33公顷以上,分别有“稻-鳖”“稻-鳅”“稻-青虾”“稻-小龙虾”共作几种模式。
2句容市稻田综合种养典型模式介绍2.1郭庄镇君顺家庭农场稻2020-17--26田综合种养2.1.1稻鳖模式田间工程:稻田面积1.67公顷,开挖四面环沟。
水沟宽度平均3.5m、水深1.2m,水面占稻田面积10%。
稻田角落有一天然池塘约200m2作为暂养塘,深度2~3m,堆土13m2作晒台。
放养密度:每亩放养规格为350g的雄甲鱼苗种40只,共放养约1000只。
句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作者:赵楠唐慧娟李玮王志建来源:《南方农业·下》2022年第09期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可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促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江苏省句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与成效为例,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资金保障工作、提高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高标准农田的综合效益及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建议;江苏省句容市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18.0592021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耕地保护要求,为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后盾,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
1 句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做法与成效江苏省句容市地处茅山革命老区腹地,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的美誉。
近年来,句容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有纲、有序、有质、有利”四有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2021年,句容市共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4.24万hm2,占73%的耕地面积[2]。
1.1 合理规划项目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性系统工程,需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发展纲要,落实发展项目,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因此,句容市农业农村局编制了《句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农村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设计结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先建设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强大、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句容土地利用现状、耕地变化情况句容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近年来,句容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耕地变化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对当地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句容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据统计数据显示,该县的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较高,约占总面积的60%。
此外,该地区还有大片的林地和草地,适宜发展林果产业和畜牧业。
除此之外,句容县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和水域,这为当地的工业和城镇建设提供了土地支持。
然而,近年来,句容县的耕地面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该县的耕地面积在过去十年中减少了约10%,这主要是由于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所占用。
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民就业结构的调整,耕地的有效利用率也有所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句容县的耕地变化情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面
临一定的压力。
另一方面,耕地的减少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句容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方面,该地区加大了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强了对耕地的管理和保护,鼓励农民种植粮食作物。
另一方面,该县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和品质。
总而言之,句容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耕地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然而,通过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和农业产业的调整,相信句容县未来的粮食生产和土地利用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句容土地利用现状、耕地变化情况句容市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临长江,西靠太湖,地处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地带,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句容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耕地变化情况备受关注。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句容市的土地利用现状。
句容市总面积达到2855.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345.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
由于该地区农业发达,耕地有限,土地资源显得十分宝贵。
另外,句容市的园地面积为16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为475.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336.3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34.25平方公里,这些都反映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较为合理,充分发挥了各种类型土地的利用效益。
句容市的耕地变化情况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句容市的耕地面积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2000年,句容市的耕地面积为1383.7平方公里,到2010年减少到了1345.3平方公里,减少了38.4平方公里。
主要原因是句容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农业用地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
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一部分农田被闲置或者改变了用途,给耕地面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
句容市的耕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针对句容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耕地变化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合理划定各类土地使用界限,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各类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
其次,要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控制土地利用总量,实行耕地分类保护,严格保护耕地,鼓励农民进行高效农业生产,提高农田土地质量。
再次,要加大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利用力度,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对耕地的侵占。
最后,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评估,完善土地利用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土地资源动态监测、调查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土地利用的问题,为土地利用的合理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句容蔬菜地施肥状况及无公害施肥原则摘要通过对句容市蔬菜生产基地典型蔬菜种植农户进行施肥情况调查,并采集农化土样分析理化性状,基本摸清蔬菜地施肥情况、土壤肥力状况,针对目前蔬菜生产中施肥存在的问题及给土壤带来的不良效应,提出无公害蔬菜生产要遵循科学的施肥原则:一要符合国家标准;二要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平衡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三是实施营养诊断追肥;四是推广使用长效化肥和生物肥料。
关键词蔬菜地;施肥状况;无公害;施肥原则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蔬菜生产作为句容市种植结构调整和发展”二高一优”农业的重头戏,发展非常迅速,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但在蔬菜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蔬菜地施肥出现了新问题,表现为肥料品种单一、施肥量过高、施肥方法不当等,导致蔬菜品质下降,资源浪费,加重了环境污染,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
肥料的盲目施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和菜农经济效益的提高,已成为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因素。
1蔬菜施肥现状1.1肥料品种单一,施用过量目前蔬菜施肥上品种单一,广大菜农只注重氮肥的施肥,而忽视磷钾肥施用,重氮肥轻磷钾肥现象普遍。
同时施用量过大,平均用量已达到675kg/hm2(纯氨),部分田块超过825kg/hm2,施用量偏大,不仅造成肥料浪费,并且污染环境,造成蔬菜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
1.2有机肥施用量不足近年来由于有机肥肥源较少,加之菜农的认识误区,蔬菜生产施用有机肥面积及数量较少,有1/3面积白田生产,有1/3面积施用量不足,平均施用量只有37.5t/hm2左右,只占蔬菜一生所需养分的20%,80%全靠化肥补充。
1.3氮、磷、钾比例失调据面上调查,当前蔬菜施肥氮、磷、钾比例为1∶0.35∶0.12,与蔬菜作物的适宜营养比例1∶0.5∶0.5相差较大,表现为氮素过量,磷素不足,钾素严重亏损。
2土壤状况2.1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学酸性肥料,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现象严重,通气孔隙较少,耕层变浅,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磷钾元素均在临界值以下。
江苏省耕地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江苏省耕地现状及特点,目的是认识到土地面积稀少、土地储备不足、土地面积迅速减少以及土地质量易受威胁。
计划拟定一项保护江苏省耕地的战略。
确保江苏省耕地数量及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耕地利用;对策;江苏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物质资产。
土地资源(特别是可耕地资源)与一个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有关。
江苏省是一个人口大省,长期以来,它用全国1%的土地养活了全国6%的人口,获得了全国10%的经济(占全国GDP的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耕地的非农化现象十分严重,人口和经济对土地,特别是可耕地的压力,给江苏这个人口和农业大省带来了新的问题。
因此,如何保护耕地资源,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
一、江苏省耕地资源概况1.1 耕地数量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
国土面积约10.7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505.4万。
现设13个省辖市。
在这块只占全国1%面积的国土上聚居了6%的人口,并提供了大约占全国10%以上的GDP。
素来有着“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名,盛产鱼类、蚕茧、油料等作物,截至2022年,江苏耕地面积6870万亩。
1.2 耕地质量目前江苏已建成327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逾2000个耕地肥力质量监测点,初步形成覆盖全省、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种植方式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
据最新耕地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江苏土壤肥力、耕地肥力均在稳定提升。
耕地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江苏全省耕地质量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为1,扬州市最高,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为1.17,说明其土壤供肥能力较高;最低的南通市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为0.84,土壤肥力有待提高。
整体上看,江苏高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沿太湖地区,其次为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地区。
句容市现代农业现状及发展措施摘要阐述了句容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发展措施,以促进该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对策;江苏句容1 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句容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区,资源十分丰富,适宜于各种经济林的生长。
“十一五”以来,句容市现代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具体体现在特色农业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生态观光农业初见成效等方面。
全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对丘陵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通过政策驱动、科技推动、“三资”拉动、项目带动,形成了一大批有特色、上规模、高效益、外向度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基地[1]。
截至2010年,全市已有花卉苗木面积0.67万hm2(包括苗材两用林),果树0.57万hm2,茶叶0.23万hm2,乡土树种、良种苗木种类多,葡萄、水蜜桃、草莓等优质应时鲜果,茅山长青、金山翠芽等名优茶多次在江苏省及全国获奖。
云兔牌草莓[1]、继生牌葡萄[1]、张小虎葡萄[1]、贵妃牌葡萄[1]、秀林牌水蜜桃[1]、大卓牌水蜜桃、万山红遍系列果品等,茅山长青、金山翠芽、宝华玉笋等名优茶成为省内知名品牌,其中继生牌葡萄为江苏省十大优质果品品牌之一。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协会较多,为农产品走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涌现了一大批农业生产营销方面的农村能人[1]。
全市各种经济类型的农庄式小果园、小茶园、小苗圃星罗棋布,成为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突出亮点,也为全探索适合句容市实际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累了经验。
同时,句容市依托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重点规划建设了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省级有机农业示范区和市级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等三大农业园区[1]。
目前,实施面积已达0.67万hm2,筑就了省内一流的农业发展平台。
相继开辟了白兔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丁庄老方葡萄园、容南风景生态园、万山红遍科技示范园、九龙山生态示范园等,形成了一大批集度假、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与生产为一体的新兴旅游区,春有花、夏秋有果、四季有农家菜供应的观光农业旅游模式[1],致富了一方群众,成为句容市吸引省、内外四方来客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