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获奖候选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10
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条模版第一条总则根据《学校奖励条例》及相关规定,为激励教职工在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中取得卓越成果,充分发挥其创新精神和专业才能,特制定本奖励条模版。
第二条奖励范围本奖励条模版适用于学校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的成果奖励。
第三条奖励目的本奖励条模版的目的是:1. 激励教职工在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中不断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2. 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第四条奖励项目根据教职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的不同层次和类型,本奖励条模版设立以下奖励项目:1. 课程建设奖;2. 教材编写奖;3. 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奖;4. 教学研究奖;5. 教育教学成果奖。
第五条奖励标准1. 课程建设奖:(1)优秀奖:课程经过专家审核,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可获得课程建设优秀奖。
(2)一等奖:课程经过专家审核,评估结果为一等的,可获得课程建设一等奖。
(3)二等奖:课程经过专家审核,评估结果为二等的,可获得课程建设二等奖。
2. 教材编写奖:(1)优秀奖:教材经过专家审核,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可获得教材编写优秀奖。
(2)一等奖:教材经过专家审核,评估结果为一等的,可获得教材编写一等奖。
(3)二等奖:教材经过专家审核,评估结果为二等的,可获得教材编写二等奖。
3. 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奖:(1)优秀奖: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其科研成果经过专家审核,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可获得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优秀奖。
(2)一等奖: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其科研成果经过专家审核,评估结果为一等的,可获得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一等奖。
(3)二等奖: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其科研成果经过专家审核,评估结果为二等的,可获得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二等奖。
4. 教学研究奖:(1)优秀奖:教学研究成果经过专家审核,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可获得教学研究优秀奖。
(2)一等奖:教学研究成果经过专家审核,评估结果为一等的,可获得教学研究一等奖。
2024年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育是国家的重要事业,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
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鼓励老师们教学科研的积极性,2024年中心小学特别设立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奖励制度的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
一、奖励范围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适用于全校的教师和教研团队。
涉及的教科研成果包括教学教研论文、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改革项目等与教学相关的成果。
二、奖励等级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并设置了奖金以及荣誉称号激励教师。
1. 一等奖:给予每年最高两名的教师或教研团队,奖励金额为10万元,并授予“中心小学教学科研先进个人”或“中心小学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2. 二等奖:给予每年10名教师或教研团队,奖励金额为5万元,并授予“中心小学优秀教学科研个人”或“中心小学优秀教学科研团队”荣誉称号。
3. 三等奖:给予每年20名教师或教研团队,奖励金额为2万元,并授予“中心小学教学科研进步个人”或“中心小学教学科研进步团队”荣誉称号。
三、评选条件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评选的主要条件如下:1. 教学教研论文: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或教育类期刊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教学改革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 教学资源开发:开发的教育教学工具或教学软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形式创新,设计理念独特。
3. 教学改革项目: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能力。
四、评选程序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的评选程序如下:1. 提名阶段:学校领导和教学科研部门根据教师的申请或推荐,提出候选人名单,提交给评选委员会。
2. 初评阶段:评选委员会对候选人的申请资料进行初步评审,并评估其教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影响力,初步筛选出符合评选条件的候选人。
3. 终评阶段:评选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初评阶段通过的候选人进行终审,评估其教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和教育著述评奖结果公示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获奖项目名单一等奖(18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71项)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优秀教育著述获奖项目名单一等奖15项(排名不分先后)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创新学习:学习方式的革命龚春燕、胡方、冯友余、刘玲、田益综合课程设置的心理学依据王纬虹小学数学教学论李光树、朱福荣、张健、陈祥彬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王家骥、宋海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案例点评与分析李常明、彭智勇、鲁琼瑶课程实施:整合与优化刘云生、张鸿前概念对中学生物理概念形成的影响研究贺晓霞现代小学德育课程研究陶元红、汪红、聂坤丽、罗茜、吴桂兰历史学科特征与教学创新李德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刘丽俐、肖啸空、黄晓梅、冉泊涯、谭华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蔡其勇构建中学班主任队伍现代管理机制的研究陈云、刘雪雁、刘刚区域素质教育“五三整合”督导模式研究与实践陈浩川、陈捷、唐锦全、余国源、刘林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晓斌关于幼儿园教师评价的调查与思考申毅、王纬虹二等奖57项(排名不分先后)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施探讨陶元红创新性学力论纲余国源、吴宪材小学语文学习心理谷生华、林健为促进儿童思维策略发展而教―“问题·探究·发展”教学初探谭小林中小学师生创造性现状调查报告胡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项目学习丁嬿小学生自主学习初探—长寿凤城一校研究成果集母建辉、杨月富、蔡小丽、黄利、雷文俊加强主体活动体验培育中学生现代德性赵支援、时盛荣、文鹏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在哪里—启动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熊世伟构筑校园文化环境,开创德育教育新境界张扬群思想品德课“讨论式教学”策略初探聂坤丽论政治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李光惠建构解题监控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梁显政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刘德义、刘兴胜、姚奇、汤昌容、刘元惠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探索心育之路鲁善坤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探讨江宏构建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的合作关系石怀湘、张志勇班主任主体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曾菁、万缨、陈鸣鹤试论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触觉钱直树实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朱福荣、李孝媛对现行教育投资体制的思考彭栋明实现英语教师专业社会化模式初探朱括英语浸入式教学的认知原理和浸入式教学的实践仇红高中学生形成物理实验能力的元认知研究阳光富注重思维方法渗透,实现物理优质教学宋伦翔用跳台阶练习法提高初中生立定跳远成绩之我见李雪梅运用“问题探索”上好中小学体育课刘平平新时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杨志兵、张远含、王晓峰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谭兴云、沙静芳、万建强、刘璐、胡世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三重奏严湘冬现代幼儿教师成长阶梯李平、钱珊、朱晓虹、黄娅、罗虹走进创造教育—巴蜀幼儿园开展创造教育的理念与实践邓大庆给想象插上翅膀,让孩子勇于创新刘启平试谈小学艺术课程的基本特性潘光玲从动物小说的兴起看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唐英新教材诗歌教学三部曲周小燕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实践性杨世碧乐学活记省时高效-----识字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刘咏梅论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傅玉蓉对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何晓波让美质在心灵积淀—樜谈中学语文教育的美育杨晓薇试论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刘文东试论创新教育的价值目标及其实践策略龚家伦构建三峡库区环境教育地方课程的思考李淑春对中学素质教育的再认识毛明山云阳教育发展研究万先术、屈长元、熊得雅、吴启术创建优质校园生活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江琳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肖方明中学生影视欣赏申玉辉版画特有功能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张雪论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唐绍友中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技能”的比较浅析孟世才用活课程资源,启迪环保意识王勇认识“漁场教育”苏武银、周光烈、明兴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落实主体地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讨李治国、李冬媛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验与探索陈晓凤、杨才明、杨虹、邓继平、邓向阳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杜东平三等奖110项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张健困难企业子弟学校高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分析李晓东、周于川、周远华、杨世文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建立“交互式”课堂模式夏小奇创新传统教学理念,构建互动教学模式何享权教育创新与实践邓云森家教教育导航吴锦福、刘晓英、刘辉、伍怀华、翁小利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陈登平德育的智慧梁燕新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熊远国截痕是什么曲线索隆国贵做好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吴平校本教研:特点内容与方式张学忠初识《物理课程标准》黄正东初探美术教学与创新陈勇论初中生物学习方式的变革王利亚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龙运海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创新能力林波“出声思维”对初中生化学学习成绩影响的实施研究熊克蓉、邹红小学语文有效讨论学习的探索罗志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整合模式冉泊涯语感教学中心论巫正鸿CAI软件的层次性浅论胡祖奎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评价的研究宋开亮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策略浅探王铭乐学创新罗明仁高中新教材的使用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赵洪英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甘健茸地理教学中的“引导发现式”CAI模式及运用付申珍中考命题研究思想政治分册刘云、唐大伟、雷鸣、熊鹰、聂坤伦挑战学生和理智刘渝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徐开明论数学课本习题“回头解”的价值陈开龙城区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彭爽、李朝容、余小彬、刘红、赵波教师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影响郭蓓关注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叶飞特色学校的成因及其内在特性陈世联让绿充盈心灵余莹儒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郭莉定向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式学习罗裕红注重情感因素巩固学习兴趣李贤贤谈谈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的转化彭贞英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周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导练”和英语素质教育培养雷承志体育课“分类教学法”实验研究刁占清家园共育的桥梁-----家园联系栏曾艳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谢光梅在活动中构建小班幼儿语言何玮书法教学审美化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彭康语感——“听说读写”的灵魂李学伟采取“三统一”的培训模式确保我市全员培训质量况红简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张洁琳课改,我要与你同行欧阳芳、郭培恒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命题王方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摭谈吴万瑜、刘大荣、潘光丽自由写作与考场写作兰敏、张克敏采用探究式教学张扬结合型课堂教学的人文性杨昌戈、金春市场经济“开放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周静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与评价赵顺平、张世平、戚风琴、易剑莉、蒲恒景构建小学素质教育区域模式实验研究报告唐锦全、汪红、李华成、尹秀坤、冯明权人机交互式学习的可行性探索罗佳实施教育网络化战略充分发挥名优教师作用甘霖、陈代华创新学习思考与实践邓继平、田琪、王元寿大力实施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任权民学校教育与中小学学生社会化师美明构建小学活动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马佳、江琳、王丹、刘丽娜、吴艳用系统方法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程智论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段云国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途径初探邓伟、张玫加强中学德育管理培养学生“三自”能力文鹏、张正荣增强班主任法纪意识的认识与实践陈刚、林安学、张增文浅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付波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肖啸空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谢先庆优化英语教学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王丽萍学法指导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学体会戴国平浅谈中学物理不同知识类型教学中的教学主体张晓华试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税何永宏中小学校体育现状浅析卓小健浅析中学体育课程改革胥洪跃化学激趣教学的实验探索与思考陈伟、张胜礼、冯远鸿浅谈音乐在大课间中的应用周荣安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陈昌发小语“自主学习”研究—“质疑”方法探微谭云清小学写字教学模式初探耿松莉作文评语的激劢和导向作用邹凯、唐海燕浅析中师办学困境及应对策略叶启明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张超增强教师四种意识激发教师工作动力王永明中学课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范盛兰、龚向明、邓昌荣、汤光亮构建阅读对话的平台陈家尧对素质教育下数学教学的思考王维琦浅谈小学科技活动与美育的交互作用黎春莲创造性劳动教学实践初探施毅改革思品教学增强德育实效张琴信息时代的中学数学教育必须改革傅常治校方略刘奕农村村小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初探卞小娟中学健美教学应注重形体训练赵健兰CAI课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刘智利统计——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工具李莉在与幼儿的视觉交融中成长李钰改革学习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余朝莉班级管理新思路尹正超普通中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张永国、李庆福谈谈打击乐器在低段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陈净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陈治国“五步导议式”课堂教学模式武德瑞、李学勇、刘奎高中历史课应用发现教学法初探余明华、张茂芹区域性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与思考田益中英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之比较宋武、刘忠芳优秀奖112项成果名称作者姓名中学网络德育的构建与模式研究黎玉斌网络环境下小语阅读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究陈晓荣、胡长荣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梁崇明、李宗林、赵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与思考刘庆创新与实践——教坛初探吴锦福浅谈“实施启发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李天鹏也谈实践能力的培养江喻洪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做法和体会安大为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自我训练的几个问题胡方碧运用“问题学习法“组织单元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李永红浅论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李声康激导探究法“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冯绍松、郭成淑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卢承霞建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张城娅整合“三维”力量,消除三大障碍何德友、赵培凤开展家政教育的尝试蒋仁菊现代中学生德性素质调查报告陈明德、蔚德荣、林光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尝试郭礼雪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刘莉公民道德教育读本余平、刘少鸾、江春、周宗贤西部地区农村中学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孙为民浅谈中考政治的开放性试题唐大伟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指导覃邦德、蒋辅昆、殷立华、雷鸣、胡昌模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李正良浅谈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蒋德人“最近发展区”与数学能力的培养丁邦勇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刘国胜数学教学要着眼学生的发展吴家平课堂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易中建转变教育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陈怀礼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肖永君农村初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吴洪敏心理教育在后进生转化中的作用黄奉平明确办学思路,把握学校发展方向秦大培“探索主体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课题研究报告周绪田聋童家庭康复教育的研究汪毅职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苏德发、吴宪材、聂广林、龚家伦、陈跃成人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王和富、陈捷、陈绍华、陈勇、陈跃重庆市北碚区职高学生现状调查与思考王宇翔乡镇薄弱初中的成因及其治理邓茂才、曾令锡用新的眼光评价和看待当代中学生刘旺重视估算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黄贵中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谢盛勇用新课程理念理解数学教材胡小雯怎样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为起点学数学肖开祥、夏万海创设情景,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申红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之管见阳兴春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刘会贵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杨晓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活化原则,优化背诵策略尹晓英实施活动教学,提高综合素质---对组织初中英语活动教学的探索很思考吴旭中学英语目标教学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探微邓巧玲2003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评析谭顺福最新课标词汇高中英语学习词典俞才伦“平抛物体的运动”探究式教学设计王梅经典物理学的思想钟及龙背越式跳高“倒序教学法”唐雪梅赛前过度紧张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潘立生物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探索陈景红“差异学习,分类指导”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王洪波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范明洁学习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体会唐小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梁红游戏中促进幼儿主体发展的指导策略吴娣菊幼儿园活动区管理初探张静幼儿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曲琴、唐锦全、殷静、夏仁菊、冯业勤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的问题与对策—云阳县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分析和调查报告文平中浅谈电影实验教学与学科整和的美学效果贺伟、谭建英“五步”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何学勤、周兴全语文教学要做到“心中有人”冯小旭感知、体悟、品析刘莉新课程赋予的新角色张雯茜培养创新素质深化目标教学胡丽霜异步导学能真正减负增效落实素质教育廖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罗咏梅以发展为本李捷明确教学要求加强写字指导郭先富新课程改革应关注的问题陆清华农村小学语文读写问题的再思考郑华恒对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科书的期盼钟诚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多元化角色刘少谷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拓展学校发展之路王大华、刘政智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角色定位浅析罗启维师资艰涩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飞学生素质整合教育的探索邓云森、龚祖华教师创新教学设计的策略张世平开展教师研究性学习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张天岚新课程下对评课的评价标准构思及说明冯丽重视过程,精心指导夏茂琴浅论器乐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曾亚琼论《屈原赋》的悲剧精神和抒怨愤的美学思想杨醴借助语境,培养语感张莉开放式作文教学要实现“五个解放”周必玲高中语文“见面课”的教学艺术和技术周鹊虹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马健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初探刘仁亮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王晓丽让学生参与合作与评价方晓霞谈谈高考模式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杜杰超试论少年儿童劳动教育邱平磁铁的性质潘广辉关于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朱艳现代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叶省三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李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陈勇、邓容让历史课“活”起来周瑛数学发散思维的特征与培养陈荣辉浅谈教师的教学机智佘宗平教育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探索—教育学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邓泽军以人文的理念来拓展教学的空间胡才富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姚润平一朵含苞的蓓蕾——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刘婕妤。
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 中小学(果获奖名单.1附件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个)一等奖名单(1负主研人承担单课题名三峡库区中学环境保护教育余邱江陵、李淑春、魏启万万州区教科方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谭学锋、向先文、孙为新课程背景下教研与教师培刘钢、邓光明、王红梅何元俭、机构队伍建设的研平、王国修学培养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高赵放鸣、兵、卫重庆求精中王世群、张必发、质教师队伍研李宋海燕、何晓波、郭金明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进修学谢德远、胡昌益、徐星光、陈小学校本课程与办学特色的实践研究培何静、刘云、李学久实验小学施冯晓旭、董宏燕、杨宁、南岸区南坪实城市小学生责任教育实践研究毅唐敬平、陈坤、申田验小学盲人学校小学校本教材建设李萍、唐红菊、周建勋朱晓波、喻小刚、苏光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审唐曾玉凤、刘才利、刘红宁静、玲、王红化课堂教学实验与研小红张道华、余国源、校本教研区域推进策略研陈治国、兵、张正修敏刘邓钟洪、钟雪梅、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小牟长芳、李向红、马春勇、刘政智、汪先惠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峰、彭成胡拥军、学研究屈长元、沈维安、王海洋、云阳教科熊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谭仁坤、程武山、曾义荣研究雅科育庆市教重李常万力、万礼修、曹雷、适应西部地区的研究性学习的学研究院实效性研究鲁琼瑶、牛晓勇、陈有德、宪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体育丁学实效性策略研文、军、宏、车立安杨泽平、廖重庆巴蜀小梦想教育研超、张咏李永强、胜 41二等奖名单(个负课题名主研人承担单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宋邱江陵、傅开国、高雪峰研晏廷学、曾人平、学研究隆泽琼、任能英、周远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儿万崇英、涂凌平、魏恩现代文明习惯培养研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张可周业敏、黄红涛、周杰、涪陵区第七小研究仁李勇、刘吉秀学校云祥张贵建、郑道信、黄禄娟、涪陵荔枝希“启导·自主”办学特色研王天兰、宁、小马百里、江明愈、何维嘉渝中区中学双创教学实践研刘家勤、龚兴英、王国修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肖涛、菁、佩婕、阳劲力、王亚小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翟灿、周琳华、胡文谦验小凌泽银、蓉、碍及其排解对加强校本培提高青年教师佳、丽、包忠容验小业素质的研航、王晓丽、赖赵为民、徐荣声、杨贻贤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研进修学莉、刘开文、清.杨志袁必建、何大金、袁宇、沙坪坝区树人城市小学“三主”发展模式研究渭王婧、贺敏、梁燕小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信息李何怀金、林绍龙、蒋元斌、九龙坡区教化的研展、强、王淑进修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琳、彭西林、杨志兵坪小习方式的研杭元康、娄兴勇、开发社区课程资拓展小刘志碧、陈晓红、余长华小雪、曹树亮、美术教学内容的研古东娅、张建华、唐易寰冯构建学习型学校策略研小军、吴代碧、小学德育课“主体参与探卫、学习”教学方法研修学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环余陈捷、唐锦全、申业超、渝北区教科世民、谌永春、张正的教育督导整合机制研究.优化班主任工作,提高学生心理张正黄庆伦、陶克华、许开忠、重庆市渝北中素质明江陶、蒋绪军、幸坤莉学校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创新付启颜强、张波、邹倩渝北实验小精神的研张永君、叶立红、李庆学科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王魏启明、健、刁荣富员会教研钟玉林、丁小教育研现代网络信息与学生个性心石张志勇、羊自力、文洪全胡荣、王成山、李维特征形成的关系研学教师教育行为对中学生心理陈开龙、左学厚、张木兵响的研张桂芳、李文德、黄峻永川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周廖荣德、苏武银、张邦明教学研究陈钢、刘扬平、王泽性研建立儿童文学校培养儿尹张中纯、吴亚玲、代隆锋学付学梅、张玉玲、李启文学素养的研究.张刘建文、勾晓容、张常宝、长寿区第一实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剑袁利萍、蒙星明、周玲验小学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教7-9新课王刘开全、王帮瑜、雷龙翔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转变的李庆、刘章、李良学小学语文课内小组合作学习詹善名、王毅力、李琼、略研世华、熊友玉、韩附属小大足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刘吴旭辉、谢良应、王祥述肖兴英、黄娟、朱法的研学研究蒋国平、栗韬、刘蜀平、曾农村初中辍学问题研梁平县教科所,梁平第一中学河堰、蒋春敏、杨学尹武德瑞、梁正犹、勇教师工作评价研琪、鲜文学研究唐明忠、蒲永剑、王小丽、唐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勤范艳华、张燕二小学校实施“自主·协作·创新”学习毛邓皓、董林利、廖任华、开县德阳中学勇、朱宏军、周世俊李勇策略研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校本培训任王蜀元、程先国、李正君开县实验中王宗腾、唐仲张刘咏涛、方宗昌、彪奉节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研向成喜、波、唐国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刘向又新、王东川、宋万兵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饶廖福金、严九洲、李川红严海燕、胡瑞睿、胡显研第一小学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绿色肖杨昌斌、黄吉华、龙群生何顺能、黄忠志、杨通书”教育研修映、洪、秦登伟、小学生自主科技活动的实践与验小学嬿王聪敏、白正全、赵平研究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小学生创新瞿拥李雪芹、曾永宏、刘艳、阳高新区歇台子小军廷国、杨开文、徐锦精神的研重庆市体育学科研究性学习赵晓、学研究实效性研初中化学新课程中教学模式徐何葆真、李晓平、赵良繁冯启能、李云松、研究与实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管理的杜东平、琪、卢承霞余朝元、陈正筠、个)三等奖名单(7负主研人承担单课题名刘科甲、应、熊茂荣中师生研究性学习研范学张平奎、康道军、佘祥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向光谭地祥、曹文明、莫斌、付万州沙河中学文君、陈永仁、杨春元仙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小学寄宿制办学模式及实施策谢定覃跃武、刘体美、王荣、万州区红光丽、邱明英、牟宜略研龚熊炳燕、扈鸿燕、佘建平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曾楝琪、严世芳、龙幼儿庞徐昌权、何洪奎、樊佐石学科综合学习实验研王绪敏、杨泽会、赵昌学黄田景碧、任廷伟、冉曙光创新问题的培庞庆红、罗永朱蓉、庞小玲、玉师幼协同活动适宜性策略研凌、儿青、肖红陵、杰幼儿园未来教育实践研关幼儿凡、戴光琴、娅.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管朱胡波、王守都、李平、大渡口区教师理对策研究宏郭畦洪、万民富、李波进修学校初中研究性学习实验策略的研魏王琳、刘德智、杨桦、第九十五初中学昂、彭应芳、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培养学希、徐开玲、严竹云小学自主能力实胡芳勤、马国庆、陈戈亮、刘晓凤、利小学德育课程活动化教学研修学燕、跃、以书画为切入点,开设校本梁钟明玉、康、刘支柱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瑾、小民办寄宿制学“启导性课程余华、孟祖辉、坤卫丽娜、马代华、陈泽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小静燕、赵绍锋、张重庆市主城区小学心理健康验小华、杨咏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玲、开展英汉“双语”教学实践,探杨小夏小奇、马艳、吕晓丽、胡江北区新村实索小学英语教学新途径兰韧杰、饶红梅、江蓉验小学校中学物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张昌甘永红、刘春晓、刘祖华、重庆市青木的构冯越春、郭光勇、胡洪中学城市小学中民工子女养成教吴君、丁利群、黄永东林小研周亚利、蒲秀萍、蒋文网络环境下学生品质培养的周军、杨永才、杰湾小赵春花、敖华明、培养教师创新实践能力的有郭邓继平、琪、邓向阳修学伟、孙晓兰、王光途径研在理科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李英、兵、蒋远中究能力的实靓、李朝晖、伟李秀红、聂维娜、王整合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学华、潘广朱晓金、动研究.绿色教育——人、自然、生命课古王琳、周秦、王芬、北碚实验幼儿程体系构建代曾义、雷小莉、刘兴华园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与新课程学张华余琳、杜祥忠、刘辉、万盛区教师郭沁红、戴汝光、毕文修学科教学整合的研小学英语活动化交际教育研王王宇文、杨大琴、张玉、利平、牟翠花、邱忠与实小学研究性学习结合学科教蒋红、张春燕、许桂华的多样化设计与组织实施的学普通中学弱势学生群体的心陶阳光富、谌永杰、辜庆现冉利学健康教育研普通中学自主创新学习课堂艾张永国、张扬群、李庆福聂先亮、汪天彬、潘志学模式研学勤、蒋玉辉、何季红、肖通过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芬易家志、刘永昌、焦庆兰学蒋兆唐小兵、陈文新、徐光碧、重庆市清华中中学互动式环境教育研究频吴庆宣、罗键、李彬学校陈永惠、刘玉霞、冬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研刘孟平、双、周小二小学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星、李向东、敏区实践与社区服务研姮、命、刘伯四小学农村小学培养学生成功体验邹郑华恒、李金良、彭竞蝶瑞希望小学邹玉梅、炯、引导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学习张红、陈金容、江中会学程丛法、培养学习能力的研永川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吴唐贤贵、朱学恒、周晓利设,促进人文精神培养的研郭清德、颖、蒋东附属中学弘、华、熊文平、董分类目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伟张胜利、苏彬、谷鹏临江小学校小学语文学科中学生自主质疑杨晓王玲、闫思兰、刘莉、永川区红旗小解疑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研究阳薛正琪学长寿区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张袁中荣、春、付志强长寿双龙中陈常全、吴建忠、余江质量评价机制研朱焦栋梁、张黎离、雷文俊小学生品德评价研凡红丽、敏、韩敏一小农村学校如何为新的学习方王赵小平、曹红、陈敬娴、创设愉悦的实施条件实验与晚霞、王莉、彭达学研究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王涛、勇、李光佺林先友、王仲华、帅育识和兴趣的研初级中学农村小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唐陈本祥、琳、唐述清滕昭精、戴玉渗透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小学.蒙教育实验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中学学科课覃邦宋启能、刘晓白、袁伦国、大足县教师进堂教学评估研究德徐川、胡敏、赵先晖修学校构建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李寿明、柳明琼、陈一小评价新模胥安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实彭定超、尹和丰、虹刘红英、杨昌教学的整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罗彭永惠、杨红霞、曾富勇儿进行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彭开平、平、刘仁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罗刘居康、丽、陈荣春发与实施研雪、玲、曾小小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曾龙贵兰、汪世君、娟程福萍、张泽习方式的研验小何发政、李宇珍、林俊杰、何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培训的策略研究君刘波、郭宗明、陈媛修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影申群何志君、郭晓梅、林俊杰、荣昌县教师进媛、吕晓雯修学校尹世华、陈响的研究友适应新课程的初中思想品德邓杨守元、李英全、刚荣昌初级中春、张卫星、周亚体化教学研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学生课业蒋国平、刘蜀平、陆开明唐炳林、担现状调查研敏、冉箭学如何实现阅读课堂教学的情李云发、王豪伟、简红琴中心小邓安共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科学实张鲜文亚、张熙谋、肖开祥封孝林、教学的整波、张小中心小学李陆清华、杰、凤小学德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研李仕红、陈小莉、丁先中心小学向明权、夏绍云、蔡永孝、丰都县教科蒋丰都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昌夏德权、彭茜、陈天富农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实验陈义周正容、董泽兰、吴琼、垫江县新民小董延碧、杨明慧、高红研究莉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李伟、周伯奎、吴泽伟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周培权、刘延风、吴贤方法的研全黄况红英、黄义才、创新性课堂教学的研李克碧、左家高李永涛、徐建荣、周帮琴农村小学礼仪教育研究与实曾厚明、石安志、李云山区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黄刘道兴、肖运锬、刘世清践研王桂林、张世春、陈永修学宏、廖学超王朝武、程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源开发与利用研学研究坤、邹胜发、肖槐美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与杨永任崇瑜、邵瑞劲、何雪燕、武隆县教育条教学应用研究双代春梅、李西伦、应红件装备所小学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开李西廖诗林、黄敏、游芳芳、武隆县江口中心小学瑛、发与创新能力培张肖咸清、李启琼、宇小学英语教育活动化系列研朱小停、刘中玉、李四第一中心小在中学学科实验教学中培养张晏寿云、叶茂林、汤春飞生的探究能邬黎明、陈宗泽、李泽嵘、张明术、冉玉红唐小学生挫折教育实践研验学超、彭小莉、廖清城镇化前提下的三峡库区流艳、樱、熊常伟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梅、王国温学梅、彦、刘晓敏、余小平王科学培养幼儿前书写技能的儿李忠云、李江红.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指导策略刘业周远兵、蔡定勇、刘金玲、巫山县教研室军俭梁研究提升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实证陈向宏、田孝银、周继琼、巫山县实验静、戴光科、研程邓宪小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研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的综合李彭庆书、魏义夫、贺维平巫溪县教研践活动活动课程的实施研邹永正、卢贤淑、万运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英语阅读伟、沈源荫、钱秀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中学新课程下小学数“做中学余王满英、陈永珍、庆验研琴、君、中心胜廖万华、黄元伟、岑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实践能力学陈小兵、刘培珍、展关系的研究.宋开吴大坤、万建华、骆应华、北部新区石新小学创新思维习惯策略的研究亮廖丽丽、彭忠、周力路小学。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27•【字号】渝府发[2009]28号•【施行日期】2009.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的决定(渝府发〔2009〕2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近年来,我市各高等院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为进一步调动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根据《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50号)的规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高等院校和各教育机构推荐申报、奖励办公室初审、权属公示、专家评审、结果公示、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议,评出第三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奖励项目210项,中小学教学成果奖励项目88项(详见附件)。
经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对这298项教育教学成果予以表彰奖励。
希望获奖的同志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搞好科研,多出成果。
市政府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向获奖的同志学习,振奋精神,教书育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教学成果,为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和西部地区教育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附件: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获奖名单一、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类二、中小学教学成果类(按课题负责人姓氏笔画排序)三等奖(共52项)卢秀、苏公?薄⑿煸饰酢⒗杳嘟⒌?/span>健、杨光荣。
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和教育著述评奖结果公示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获奖项目名单一等奖(18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71项)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优秀教育著述获奖项目名单一等奖15项(排名不分先后)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创新学习:学习方式的革命龚春燕、胡方、冯友余、刘玲、田益综合课程设置的心理学依据王纬虹小学数学教学论李光树、朱福荣、张健、陈祥彬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王家骥、宋海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案例点评与分析李常明、彭智勇、鲁琼瑶课程实施:整合与优化刘云生、张鸿前概念对中学生物理概念形成的影响研究贺晓霞现代小学德育课程研究陶元红、汪红、聂坤丽、罗茜、吴桂兰历史学科特征与教学创新李德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刘丽俐、肖啸空、黄晓梅、冉泊涯、谭华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蔡其勇构建中学班主任队伍现代管理机制的研究陈云、刘雪雁、刘刚区域素质教育“五三整合”督导模式研究与实践陈浩川、陈捷、唐锦全、余国源、刘林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晓斌关于幼儿园教师评价的调查与思考申毅、王纬虹二等奖57项(排名不分先后)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施探讨陶元红创新性学力论纲余国源、吴宪材小学语文学习心理谷生华、林健为促进儿童思维策略发展而教―“问题·探究·发展”教学初探谭小林中小学师生创造性现状调查报告胡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项目学习丁嬿小学生自主学习初探—长寿凤城一校研究成果集母建辉、杨月富、蔡小丽、黄利、雷文俊加强主体活动体验培育中学生现代德性赵支援、时盛荣、文鹏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在哪里—启动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熊世伟构筑校园文化环境,开创德育教育新境界张扬群思想品德课“讨论式教学”策略初探聂坤丽论政治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李光惠建构解题监控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梁显政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刘德义、刘兴胜、姚奇、汤昌容、刘元惠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探索心育之路鲁善坤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探讨江宏构建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的合作关系石怀湘、张志勇班主任主体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曾菁、万缨、陈鸣鹤试论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触觉钱直树实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朱福荣、李孝媛对现行教育投资体制的思考彭栋明实现英语教师专业社会化模式初探朱括英语浸入式教学的认知原理和浸入式教学的实践仇红高中学生形成物理实验能力的元认知研究阳光富注重思维方法渗透,实现物理优质教学宋伦翔用跳台阶练习法提高初中生立定跳远成绩之我见李雪梅运用“问题探索”上好中小学体育课刘平平新时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杨志兵、张远含、王晓峰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谭兴云、沙静芳、万建强、刘璐、胡世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三重奏严湘冬现代幼儿教师成长阶梯李平、钱珊、朱晓虹、黄娅、罗虹走进创造教育—巴蜀幼儿园开展创造教育的理念与实践邓大庆给想象插上翅膀,让孩子勇于创新刘启平试谈小学艺术课程的基本特性潘光玲从动物小说的兴起看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唐英新教材诗歌教学三部曲周小燕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实践性杨世碧乐学活记省时高效-----识字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刘咏梅论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傅玉蓉对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何晓波让美质在心灵积淀—樜谈中学语文教育的美育杨晓薇试论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刘文东试论创新教育的价值目标及其实践策略龚家伦构建三峡库区环境教育地方课程的思考李淑春对中学素质教育的再认识毛明山云阳教育发展研究万先术、屈长元、熊得雅、吴启术创建优质校园生活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江琳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肖方明中学生影视欣赏申玉辉版画特有功能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张雪论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唐绍友中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技能”的比较浅析孟世才用活课程资源,启迪环保意识王勇认识“漁场教育”苏武银、周光烈、明兴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落实主体地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讨李治国、李冬媛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验与探索陈晓凤、杨才明、杨虹、邓继平、邓向阳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杜东平三等奖110项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张健困难企业子弟学校高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分析李晓东、周于川、周远华、杨世文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建立“交互式”课堂模式夏小奇创新传统教学理念,构建互动教学模式何享权教育创新与实践邓云森家教教育导航吴锦福、刘晓英、刘辉、伍怀华、翁小利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陈登平德育的智慧梁燕新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熊远国截痕是什么曲线索隆国贵做好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吴平校本教研:特点内容与方式张学忠初识《物理课程标准》黄正东初探美术教学与创新陈勇论初中生物学习方式的变革王利亚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龙运海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创新能力林波“出声思维”对初中生化学学习成绩影响的实施研究熊克蓉、邹红小学语文有效讨论学习的探索罗志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区域整合模式冉泊涯语感教学中心论巫正鸿CAI软件的层次性浅论胡祖奎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评价的研究宋开亮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策略浅探王铭乐学创新罗明仁高中新教材的使用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赵洪英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甘健茸地理教学中的“引导发现式”CAI模式及运用付申珍中考命题研究思想政治分册刘云、唐大伟、雷鸣、熊鹰、聂坤伦挑战学生和理智刘渝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徐开明论数学课本习题“回头解”的价值陈开龙城区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彭爽、李朝容、余小彬、刘红、赵波教师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影响郭蓓关注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叶飞特色学校的成因及其内在特性陈世联让绿充盈心灵余莹儒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郭莉定向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式学习罗裕红注重情感因素巩固学习兴趣李贤贤谈谈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的转化彭贞英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周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导练”和英语素质教育培养雷承志体育课“分类教学法”实验研究刁占清家园共育的桥梁-----家园联系栏曾艳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谢光梅在活动中构建小班幼儿语言何玮书法教学审美化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彭康语感——“听说读写”的灵魂李学伟采取“三统一”的培训模式确保我市全员培训质量况红简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张洁琳课改,我要与你同行欧阳芳、郭培恒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命题王方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摭谈吴万瑜、刘大荣、潘光丽自由写作与考场写作兰敏、张克敏采用探究式教学张扬结合型课堂教学的人文性杨昌戈、金春市场经济“开放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周静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与评价赵顺平、张世平、戚风琴、易剑莉、蒲恒景构建小学素质教育区域模式实验研究报告唐锦全、汪红、李华成、尹秀坤、冯明权人机交互式学习的可行性探索罗佳实施教育网络化战略充分发挥名优教师作用甘霖、陈代华创新学习思考与实践邓继平、田琪、王元寿大力实施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任权民学校教育与中小学学生社会化师美明构建小学活动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马佳、江琳、王丹、刘丽娜、吴艳用系统方法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程智论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段云国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途径初探邓伟、张玫加强中学德育管理培养学生“三自”能力文鹏、张正荣增强班主任法纪意识的认识与实践陈刚、林安学、张增文浅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付波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肖啸空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谢先庆优化英语教学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王丽萍学法指导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学体会戴国平浅谈中学物理不同知识类型教学中的教学主体张晓华试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税何永宏中小学校体育现状浅析卓小健浅析中学体育课程改革胥洪跃化学激趣教学的实验探索与思考陈伟、张胜礼、冯远鸿浅谈音乐在大课间中的应用周荣安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陈昌发小语“自主学习”研究—“质疑”方法探微谭云清小学写字教学模式初探耿松莉作文评语的激劢和导向作用邹凯、唐海燕浅析中师办学困境及应对策略叶启明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张超增强教师四种意识激发教师工作动力王永明中学课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范盛兰、龚向明、邓昌荣、汤光亮构建阅读对话的平台陈家尧对素质教育下数学教学的思考王维琦浅谈小学科技活动与美育的交互作用黎春莲创造性劳动教学实践初探施毅改革思品教学增强德育实效张琴信息时代的中学数学教育必须改革傅常治校方略刘奕农村村小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初探卞小娟中学健美教学应注重形体训练赵健兰CAI课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刘智利统计——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工具李莉在与幼儿的视觉交融中成长李钰改革学习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余朝莉班级管理新思路尹正超普通中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张永国、李庆福谈谈打击乐器在低段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陈净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陈治国“五步导议式”课堂教学模式武德瑞、李学勇、刘奎高中历史课应用发现教学法初探余明华、张茂芹区域性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与思考田益中英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之比较宋武、刘忠芳优秀奖112项成果名称作者姓名中学网络德育的构建与模式研究黎玉斌网络环境下小语阅读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究陈晓荣、胡长荣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梁崇明、李宗林、赵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与思考刘庆创新与实践——教坛初探吴锦福浅谈“实施启发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李天鹏也谈实践能力的培养江喻洪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做法和体会安大为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自我训练的几个问题胡方碧运用“问题学习法“组织单元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李永红浅论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李声康激导探究法“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冯绍松、郭成淑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卢承霞建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张城娅整合“三维”力量,消除三大障碍何德友、赵培凤开展家政教育的尝试蒋仁菊现代中学生德性素质调查报告陈明德、蔚德荣、林光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尝试郭礼雪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刘莉公民道德教育读本余平、刘少鸾、江春、周宗贤西部地区农村中学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孙为民浅谈中考政治的开放性试题唐大伟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指导覃邦德、蒋辅昆、殷立华、雷鸣、胡昌模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李正良浅谈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蒋德人“最近发展区”与数学能力的培养丁邦勇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刘国胜数学教学要着眼学生的发展吴家平课堂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易中建转变教育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陈怀礼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肖永君农村初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吴洪敏心理教育在后进生转化中的作用黄奉平明确办学思路,把握学校发展方向秦大培“探索主体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课题研究报告周绪田聋童家庭康复教育的研究汪毅职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苏德发、吴宪材、聂广林、龚家伦、陈跃成人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王和富、陈捷、陈绍华、陈勇、陈跃重庆市北碚区职高学生现状调查与思考王宇翔乡镇薄弱初中的成因及其治理邓茂才、曾令锡用新的眼光评价和看待当代中学生刘旺重视估算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黄贵中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谢盛勇用新课程理念理解数学教材胡小雯怎样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为起点学数学肖开祥、夏万海创设情景,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申红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之管见阳兴春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刘会贵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杨晓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活化原则,优化背诵策略尹晓英实施活动教学,提高综合素质---对组织初中英语活动教学的探索很思考吴旭中学英语目标教学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探微邓巧玲2003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评析谭顺福最新课标词汇高中英语学习词典俞才伦“平抛物体的运动”探究式教学设计王梅经典物理学的思想钟及龙背越式跳高“倒序教学法”唐雪梅赛前过度紧张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潘立生物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探索陈景红“差异学习,分类指导”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王洪波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范明洁学习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体会唐小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梁红游戏中促进幼儿主体发展的指导策略吴娣菊幼儿园活动区管理初探张静幼儿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曲琴、唐锦全、殷静、夏仁菊、冯业勤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的问题与对策—云阳县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分析和调查报告文平中浅谈电影实验教学与学科整和的美学效果贺伟、谭建英“五步”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何学勤、周兴全语文教学要做到“心中有人”冯小旭感知、体悟、品析刘莉新课程赋予的新角色张雯茜培养创新素质深化目标教学胡丽霜异步导学能真正减负增效落实素质教育廖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罗咏梅以发展为本李捷明确教学要求加强写字指导郭先富新课程改革应关注的问题陆清华农村小学语文读写问题的再思考郑华恒对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科书的期盼钟诚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多元化角色刘少谷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拓展学校发展之路王大华、刘政智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角色定位浅析罗启维师资艰涩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飞学生素质整合教育的探索邓云森、龚祖华教师创新教学设计的策略张世平开展教师研究性学习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张天岚新课程下对评课的评价标准构思及说明冯丽重视过程,精心指导夏茂琴浅论器乐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曾亚琼论《屈原赋》的悲剧精神和抒怨愤的美学思想杨醴借助语境,培养语感张莉开放式作文教学要实现“五个解放”周必玲高中语文“见面课”的教学艺术和技术周鹊虹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马健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初探刘仁亮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王晓丽让学生参与合作与评价方晓霞谈谈高考模式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杜杰超试论少年儿童劳动教育邱平磁铁的性质潘广辉关于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朱艳现代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叶省三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李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陈勇、邓容让历史课“活”起来周瑛数学发散思维的特征与培养陈荣辉浅谈教师的教学机智佘宗平教育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探索—教育学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邓泽军以人文的理念来拓展教学的空间胡才富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姚润平一朵含苞的蓓蕾——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刘婕妤。
渝教办…2010‟8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各在渝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委属各单位:教育现代化和装备现代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条件。
为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标准化建设,我委将原“重庆市优秀电化教育科研成果”评审项目更名为“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现将第一届成果评选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选活动由我委主办,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承办,申报成果系研究者2008-2009年的各级各类教育技术科研成果(申报有关具体要求见附件1),- 1 -评审结果由我委行文公布并颁发证书。
希望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教育技术科研工作,推荐出优秀成果参评,为我市“数字校园”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标准化建设作出贡献。
附件:1.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审办法2.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推荐表3.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课题)推荐表4.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申报单位汇总表5.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论文格式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主题词: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选通知抄送:各区县(自治县)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馆、站)。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月27日印- 2 -附件1: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审办法一、评审范围(一)凡在渝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市和各区县(自治县)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机构等单位教职工自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的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均属本次参评范围。
已在省(市)级以上部门参评的作品不再申报。
(二)成果类型1.教育技术论文类:包括论文、专著等。
2.科研课题类:省(市)级及以上立项课题并在2008-2009年间结题完成的典型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报告(需附加必要的课题印证材料,如原结题评审意见、课题推广材料等)。
第七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获奖成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七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于近日圆满落幕,获奖成果涵盖了教育科研领域的多个方面,展现了重庆市教育科研人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上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
本次评选旨在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多有效路径。
在本次评选中,共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项,下面将为大家一一介绍几个获奖成果。
一等奖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估与决策研究》由某高校教授团队完成。
该团队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业成绩、学科偏好、学习习惯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建立了基于数据的教育评估模型,为学校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广泛赞誉。
二等奖项目《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由某中学教师团队完成。
该团队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和现代化教学要求,开展了“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课件和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该项目的成果在校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三等奖项目《素质教育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研究》由某市教育研究院团队完成。
该团队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开展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有效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并在多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实践。
该项目为学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以上获奖项目外,本次评选中还涌现了许多精彩的教育科研成果,涵盖了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学生素质提升等多个领域,展示了重庆市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
这些优秀成果的产生,为重庆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继续关注和支持教育科研工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第七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书申请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人:(限1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合作者:(限6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单位:(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时间:年月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填报说明1.申请成果类型:选填论文类、著作类和决策咨询类。
2.申请成果类别:选填基础教育类、职业教育类和高等教育类;跨类别的成果,请选为主的类别填写。
3.所属规划课题:选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其他成果。
4.所属课题级别:根据课题批准立项通知,写明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课题、西部专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青年课题、专项课题;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课题、专项课题、委托课题。
5.成果获奖情况:写明获奖成果名称及等级、奖励单位及时间,并提供相关佐证资料。
6.成果社会反映:写明是否被译成他种文字、再版或多次印刷,是否有刊物转载,是否有重要会议报告,是否有其他相关评价等,并提供相关佐证资料。
7.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写明引用书名或刊期、次数,以及被采纳单位和采纳情况,并提供相关佐证资料。
8.成果申报信息:申请人限1人,主要合作者限填报6人以内(须是成果原作者);申请单位名称以单位公章为准,不得简称。
9.成果申报材料:各栏目填写可另加附页。
通讯地址: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市规划办)邮政编码:400015联系电话:(023),(传真)电子邮箱:一、申报人情况二、成果简况三、成果内容简介1.基本观点;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3.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4.限3000字以内。
附件1: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2003年2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50 号发布)第一条为了鼓励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对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己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
第四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教学成果项目,可申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全国首创或市属先进;(二)经过两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并取得明显效果。
第五条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第六条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由成果持有单位或个人按照下列程序申请:(一)高等学校教学成果项目,由所在学校择优向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二)普通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教学成果项目,由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择优向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他学校和学术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教学成果项目,由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区县(自治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择优向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第七条申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申请书;(二)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三)反映教学成果的学术总结材料;(四)教学成果取得实际效果的有效证明材料。
第八条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由市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评审委员会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人选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名,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评审委员会成员及工作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审。
在评审本人或者与本人有直接利害关系人员的教学成果项目时应当回避。
评审委员会成员及工作人员在评审工作中不得与参评成果项目持有人单独接触,不得透露所评审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
第七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获奖成果第七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已经圆满结束。
本次评选旨在表彰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的研究者,进一步推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以下为本次评选的获奖成果概述。
第七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获奖成果涵盖了多个教育领域,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
以下对部分获奖成果进行详细介绍:1.基础教育领域:- 《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该研究通过对大量教学数据的分析,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该项目针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职业教育领域:-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该研究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该项目以产教融合为背景,研究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了参考。
3.高等教育领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该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支持。
-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该项目围绕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探讨了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和实施策略,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4.学前教育领域:-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该研究针对幼儿园教学现状,提出了一套游戏化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
-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教育改革研究》:该项目从家园共育的角度,探讨了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提供了借鉴。
5.特殊教育领域:-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该研究针对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的决定
【法规类别】奖惩
【发文字号】渝府发[2009]28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2.27
【实施日期】2009.02.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的决定
(渝府发〔2009〕28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近年来,我市各高等院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为进一步调动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根据《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50号)的规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高等院校和各教育机构推荐申报、奖励办公室初审、权属公示、专家评审、结果公示、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议,评出第三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奖励项目210项,中小学教学成果奖励项目88项(详见附件)。
经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对这298项教
育教学成果予以表彰奖励。
希望获奖的同志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搞好科研,多出成果。
市政府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向获奖的同志学习,振奋精神,教书育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教学成果,为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和西部地区教育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附件:
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获奖名单
一、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类
一等奖名单(共60项)。
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评定细则1.获奖内容指论文、教案、教育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评优课等。
2.获奖范围指教育有关部门和教育学会组织的教科研评比活动,凡民间团体组织的评比活动均不予以奖励。
3.成果由多人合作完成的,只对第一作者进行奖励。
课题获奖,奖给课题组。
4.同一教科研成果在不同级别获奖,按最高级别奖励一次。
5.教师获得成果的时间必须在本校工作时间内。
论文发表期刊日期或证书发放日期为准。
6.指导学生获奖或者在学生刊物上发表论文均不属于本方案的奖励范围。
7.凡在刊物以专辑形式发表的论文则降一级奖励。
8.同一成果已获得学校其他部门奖励的不再予以奖励。
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评定细则(2)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奖励项目的设置: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可以分为个人和团队奖励。
个人奖励可以评选包括优秀教学成果、教育研究成果和教材编写成果等在内的多个项目;团队奖励可以评选包括教学团队、研究团队和教材编写团队等在内的多个项目。
2. 奖励条件的设定: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的评定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个人奖励的评定通常要求申报者是学校教职工,并在教学、教育研究或教材编写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团队奖励的评定通常要求申报团队具有协作精神,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并在教学、教育研究或教材编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3. 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一般包括初评、复评和终评。
初评阶段由专家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出符合奖励条件的候选人或团队。
复评阶段由专家组对候选人或团队进行深入评审,评估其具体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终评阶段则由学校相关部门决定最终的获奖名单。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影响力以及学术质量等方面。
4. 奖励形式和奖励额度: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可以以奖金和证书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授予荣誉称号或提供进修机会等。
奖励的额度一般由学校根据经费情况和奖励水平进行具体设定。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评定的一些细则,不同学校和不同教育机构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性,具体的评定细则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重庆市首届中小学教学成果评奖结果公示
无
【期刊名称】《今日教育》
【年(卷),期】2006(000)12S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校园足球重育人未来大师初成长——重庆市举办中小学首届"未来大师杯"校园足球创新嘉年华 [J], 章柳云
2.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结果公示 [J], 无
3.重庆市首届普通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日记大赛优秀作品选登(小学组) [J],
4.首届重庆市深度贫困乡镇中小学生科技冬令营开营 [J],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变化和新启示
——基于重庆市江北区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节的初步分析 [J], 卿小丽;王纬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附件1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一等奖名单(15个)课题名称负责人主研人员承担单位三峡库区中学环境保护教育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余明华邱江陵、李淑春、魏启万、谭学锋、向先文、孙为民万州区教科所新课程背景下教研与教师培训机构队伍建设的研究刘家勤况钢、邓光明、王红梅、何元俭、余平、王国风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培养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研究庞静赵放鸣、王兵、王卫、王世群、张必发、蒋华重庆求精中学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李协良宋海燕、何晓波、郭金明、谢德胜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校本课程与办学特色的实陈光胡昌益、徐星光、陈远、九龙坡区第一践研究培何静、刘云、李学久实验小学城市小学生责任教育实践研究施毅冯晓旭、董宏燕、杨宁、唐敬平、陈坤、申田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盲人学校小学校本教材建设研究李龙梅孟萍、唐红菊、周建勋、朱晓波、喻小刚、苏光军重庆市盲人学校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审美化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唐炳琼曾玉凤、刘才利、刘红宁、许静、申玲、王红梅西南大学附属小学校本教研区域推进策略研究陈捷张道华、余国源、汪红、陈治国、白兵、张正明渝北区教师进修校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刘小红邓钟洪、钟雪梅、胡敏、牟长芳、李向红、马春丽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田益陈勇、刘政智、汪先惠、胡拥军、张峰、彭成志铜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熊得屈长元、沈维安、王海洋、云阳教科所研究雅谭仁坤、程武山、曾义荣适应西部地区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研究李常明万力、万礼修、曹雷、鲁琼瑶、牛晓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丁继泉刘勇、陈有德、武宪、周文、贺军、胡兵重庆市人民小学梦想教育研究廖文胜杨泽平、马宏、车立安、李永强、张超、张咏梅重庆巴蜀小学二等奖名单(41个)课题名称负责人主研人员承担单位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宋运葵邱江陵、傅开国、高雪峰、晏廷学、曾人平、王琼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儿童现代文明习惯培养研究宋刚隆泽琼、任能英、周远程、万崇英、涂凌平、魏恩玉万州区沙河小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研究张可仁周业敏、黄红涛、周杰、李勇、刘吉秀涪陵区第七小学校“启导·自主”办学特色研究云祥洺张贵建、郑道信、黄禄娟、王天兰、王宁、赵钦涪陵荔枝希望小学渝中区中学双创教学实践研究况钢马百里、江明愈、何维嘉、刘家勤、龚兴英、王国风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肖方明徐涛、曾菁、王佩、张婕、阳劲力、王亚兰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障碍及其排解对策翟渝成李灿、周琳华、胡文谦、凌泽银、王蓉、李萍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加强校本培训,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王丹马佳、周丽、包忠容、任丽、屈航、王晓琰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研究赖发清赵为民、徐荣声、杨贻贤、麦莉、刘开文、梁燕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城市小学“三主”发展模式研究杨志渭袁必建、何大金、袁宇、王婧、贺敏、梁燕沙坪坝区树人小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李玲何怀金、林绍龙、蒋元斌、徐展、汪强、王淑敏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江涛李琳、彭西林、杨志兵、杭元康、娄兴勇、潘波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开发社区课程资源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研究赵波刘志碧、陈晓红、余长华、周亮、李雪、曹树廷南岸区天台岗小学构建学习型学校策略研究冯晓旭古东娅、张建华、唐易寰、吴代碧、聂军、高谊南岸区弹子石小学小学德育课程“主体参与、探究学习”教学方法研究刘莉严卫、张旺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环境的教育督导整合机制研究余国源陈捷、唐锦全、申业超、袁世民、谌永春、张正明渝北区教科所优化班主任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张正明黄庆伦、陶克华、许开忠、江陶、蒋绪军、幸坤莉重庆市渝北中学校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创新精神的研究付启平颜强、张波、邹倩、张永君、叶立红、李庆益渝北实验小学学科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研究王琪开魏启明、张健、刁荣富、钟玉林、丁小华江津区教育委员会教研室现代网络信息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关系研究石怀湘张志勇、羊自力、文洪全、胡荣、王成山、李维敏重庆市江津中学校教师教育行为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陈瑜陈开龙、左学厚、张木兵、张桂芳、李文德、黄峻峰合川太和中学校永川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性研究周光烈廖荣德、苏武银、张邦明、陈钢、刘扬平、王泽海永川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建立儿童文学校园培养儿童文学素养的研究尹从昭张中纯、吴亚玲、代隆锋、付学梅、张玉玲、李启勇永川区汇龙小学校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张剑刘建文、勾晓容、张常宝、袁利萍、蒙星明、周玲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新课程7-9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转变的研究王道勇刘开全、王帮瑜、雷龙翔、李庆、刘章、李良国重庆市巴川中学校小学语文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唐芸詹善名、王毅力、李琼、喻世华、熊友玉、韩平铜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大足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的研究刘兴才吴旭辉、谢良应、王祥述、肖兴英、黄娟、朱凯大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初中辍学问题研究曾舜清蒋国平、栗韬、刘蜀平、唐河堰、蒋春敏、杨学伦梁平县教科所,梁平第一中学校教师工作评价研究尹建新武德瑞、梁正犹、张勇、赵琪、鲜文亚南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唐大唐明忠、蒲永剑、王小丽、忠县忠州镇第建设的研究勤范艳华、张燕二小学校实施“自主·协作·创新”学习策略研究毛勇邓皓、董林利、廖任华、李勇、朱宏军、周世俊开县德阳中学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任登中王蜀元、程先国、李正君、王宗腾、唐仲明开县实验中学奉节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张和平刘咏涛、方宗昌、向彪、向成喜、王波、唐国易重庆市奉节中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刘德春向又新、王东川、宋万兵、梁君重庆市巫山中学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研究饶世长廖福金、严九洲、李川红、严海燕、胡瑞睿、胡显强彭水县汉葭镇第一小学校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绿色证书”教育研究肖守兴杨昌斌、黄吉华、龙群生、何顺能、黄忠志、杨通文秀山县教师进修校小学生自主科技活动的实践与丁杨洪、秦登伟、牟映、高新区第一实研究嬿王聪敏、白正全、赵平验小学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瞿拥军李雪芹、曾永宏、刘艳、阳廷国、杨开文、徐锦高新区歇台子小学重庆市体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赵小刚牛晓、屈明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化学新课程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徐晓雪何葆真、李晓平、赵良繁、冯启能、李云松、陈静重庆市教育学会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管理的研究李亮杜东平、陈琪、卢承霞、余朝元、陈正筠、熊军重庆育才中学校三等奖名单(77个)课题名称负责人主研人员承担单位中师生研究性学习研究陈丕刘科甲、熊应、熊茂荣、张平奎、康道军、佘祥明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向光仙 谭地祥、曹文明、莫斌、付文君、陈永仁、杨春元 万州沙河中学 小学寄宿制办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谢定来 覃跃武、刘体美、王 荣、张 丽、邱明英、牟宜祥 万州区红光小学 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龚雪桦 熊炳燕、扈鸿燕、佘建平、曾楝琪、严世芳、龙艳 万州区鸡公岭幼儿园 学科综合学习实验研究庞友海 徐昌权、何洪奎、樊佐石、王绪敏、杨泽会、赵昌品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创新问题的培养黄芙蓉 田景碧、任廷伟、冉曙光、庞庆红、罗永高 黔江区新华小学 师幼协同活动适宜性策略研究朱晓虹 宋 蓉、庞小玲、李 玉、左 凌、徐 苑 渝中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未来教育实践研究 黄 娅 庞 青、肖红陵、唐 杰、戴光琴、高 凡、陶 楠 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对策研究朱宏胡波、王守都、李平、郭畦洪、万民富、李波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初中研究性学习实验策略的研究魏东王琳、刘德智、杨桦、李昂、彭应芳、应岸第九十五初级中学校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实验华利李希、徐开玲、严竹云、胡芳勤、马国庆、陈静大渡口区钰鑫小学校小学德育课程活动化教学研究罗茜陈戈亮、刘晓凤、洪利、何跃、刘燕、刘佳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以书画为切入点,开设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梁正雄钟明玉、彭康、刘支柱、王瑾、郑丽江北区鲤鱼池小学民办寄宿制学校“启导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余莹孺葛华、孟祖辉、郎坤、卫丽娜、马代华、陈泽芝重庆加洲实验小学重庆市主城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张泽兰赵绍锋、刘燕、杨静、袁玲、叶华、杨咏梅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开展英汉“双语”教学实践,探索小学英语教学新途径杨小兰夏小奇、马艳、吕晓丽、胡韧杰、饶红梅、江蓉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校中学物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张昌福甘永红、刘春晓、刘祖华、冯越春、郭光勇、胡洪君重庆市青木关中学校城市小学中民工子女养成教育研究吴文兰肖君、丁利群、黄永东、周亚利、蒲秀萍、蒋文琴沙坪坝区斑竹林小学网络环境下学生品质培养的研究周燕眉何军、杨永才、马杰、赵春花、敖华明、马丹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培养教师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郭清华邓继平、田琪、邓向阳、谭伟、孙晓兰、王光秀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在理科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李文胜罗英、梁兵、蒋远中、徐靓、李朝晖、喻言重庆市辅仁学校整合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王永强李秀红、聂维娜、李伟、朱晓金、王华、潘广辉南岸区光彩小学校绿色教育——人、自然、生命课程体系构建古代王琳、周秦、王芬、曾义、雷小莉、刘兴华北碚实验幼儿园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与新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张华平余琳、杜祥忠、刘辉、郭沁红、戴汝光、毕文刚万盛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英语活动化交际教育研究与实践王小林王宇文、杨大琴、张玉、殷利平、牟翠花、邱忠维万盛区实验中学小学研究性学习结合学科教学的多样化设计与组织实施的研究蒋永平刘红、张春燕、许桂华、陈禹万盛区中盛小学校普通中学弱势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陶克华阳光富、谌永杰、辜庆现、冉利梅重庆市南华中学校普通中学自主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艾克柔张永国、张扬群、李庆福、聂先亮、汪天彬、潘志富重庆市暨华中学校通过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道肖太邹勤、蒋玉辉、何季红、重庆市巴县中德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芬易家志、刘永昌、焦庆兰学中学互动式环境教育研究蒋兆频唐小兵、陈文新、徐光碧、吴庆宣、罗键、李彬重庆市清华中学校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胡斌陈永惠、刘玉霞、刘冬、刘孟平、周双、周小均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校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实践与社区服务研究陈浩刘星、李向东、黄敏、刘姮、张命、刘伯荣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农村小学培养学生成功体验研究邹权伟郑华恒、李金良、彭竞蝶、邹玉梅、涂炯、吴宾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引导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的研究张江勇梁红、陈金容、江中会、程丛琼江津区向阳小学校永川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促进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吴良平唐贤贵、朱学恒、周晓利、郭清德、乔颖、蒋东明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分类目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董天熊文平、蔡华、吕弘、永川区临江镇伟张胜利、苏彬、谷鹏临江小学校小学语文学科中学生自主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研究杨晓阳王玲、闫思兰、刘莉、薛正琪永川区红旗小学长寿区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张明亮袁中荣、张春、付志强、陈常全、吴建忠、余江波长寿双龙中学小学生品德评价研究朱晓伟焦栋梁、张黎离、雷文俊、凡红丽、汤敏、韩敏凤长寿区凤城第一小学农村学校如何为新的学习方式创设愉悦的实施条件实验与研究王先炳赵小平、曹红、陈敬娴、饶晚霞、王莉、彭达先綦江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的研究王德才黎涛、张勇、李光佺、林先友、王仲华、帅育强綦江县东溪镇初级中学校农村小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渗透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启唐述元陈本祥、黄琳、唐述清、滕昭精、戴玉兴潼南县柏梓镇小学蒙教育实验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中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估研究覃邦德宋启能、刘晓白、袁伦国、徐川、胡敏、赵先晖大足县教师进修学校构建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与评价新模式胡涛李寿明、柳明琼、李陈、胥安远大足县龙岗第一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陈龙彭定超、尹和丰、邓虹、刘红英、杨昌相璧山来凤中学校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罗世惠彭永惠、杨红霞、曾富勇、彭开平、左平、刘仁菊璧山县城关幼儿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与实施研究罗章志刘居康、曹丽、陈荣春、罗雪、徐玲、曾小凤璧山县北街小学小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研究曾随伦龙贵兰、汪世君、吴娟、程福萍、张泽霞璧山县青杠实验小学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培训何志何发政、李宇珍、林俊杰、荣昌县教师进的策略研究君刘波、郭宗明、陈媛修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影响的研究申群友何志君、郭晓梅、林俊杰、尹世华、陈媛、吕晓雯荣昌县教师进修学校适应新课程的初中思想品德立体化教学研究邓显禄杨守元、李英全、刘刚、黄春、张卫星、周亚平荣昌初级中学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调查研究栗韬蒋国平、刘蜀平、陆开明、唐炳林、谢敏、冉箭飞梁平县第一中学校如何实现阅读课堂教学的情感共鸣唐全李云发、王豪伟、简红琴、邓安文梁平县城东乡中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张仁权鲜文亚、张熙谋、肖开祥、封孝林、章波、张小娟南川区南平镇中心小学校小学德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李昌文陆清华、姚杰、陈凤、李仕红、陈小莉、丁先余南川区大观镇中心小学校丰都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蒋明向明权、夏绍云、蔡永孝、丰都县教科所用昌夏德权、彭茜、陈天富农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陈义红周正容、董泽兰、吴琼、董延碧、杨明慧、高莉垫江县新民小学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李茂明郑伟、周伯奎、吴泽伟、周培权、刘延风、吴贤成垫江县太平小学创新性课堂教学的研究黄凤德况红英、黄义才、黄全、李克碧、左家福垫江县澄溪小学农村小学礼仪教育研究与实践高世成李永涛、徐建荣、周帮琴、曾厚明、石安志、李云发垫江县周嘉小学山区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黄业青刘道兴、肖运锬、刘世清、王桂林、张世春、陈永华城口县教师进修学校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程明美王朝武、应宏、廖学超、陈坤、邹胜发、肖槐树武隆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杨永双任崇瑜、邵瑞劲、何雪燕、代春梅、李西伦、应红武隆县教育条件装备所小学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李西伦廖诗林、黄敏、游芳芳、范瑛、郑权武隆县江口镇中心小学校小学英语教育活动化系列研究张前芳肖咸清、李启琼、张宇、朱小停、刘中玉、李四清开县汉丰街道第一中心小学在中学学科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张小平晏寿云、叶茂林、汤春飞、邬黎明、陈宗泽、李泽刚重庆市云阳中学小学生挫折教育实践研究唐富康曾嵘、张明术、冉玉红、邓超、彭小莉、廖清琼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城镇化前提下的三峡库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余峰彭艳、邓樱、熊常伟、温学梅、刘梅、王国宏云阳县双江小学科学培养幼儿前书写技能的研究王延红颜彦、刘晓敏、余小平、李忠云、李江云云阳县实验幼儿园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指导策略研究刘业俭周远兵、蔡定勇、刘金玲、梁军巫山县教研室提升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实证研究陈熙向宏、田孝银、周继琼、董静、戴光科、祁静巫山县实验小学小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研究程合美邓宪英巫山县南峰小学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李晓红彭庆书、魏义夫、贺维平、邹永正、卢贤淑、万运前巫溪县教研室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陈常陈伟、沈源荫、钱秀川重庆市彭水县中学校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做中学”实验研究余秀兰王满英、陈永珍、徐庆、李琴、谭君、陈刚秀山县龙池镇中心校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岑远国廖万华、黄元伟、谢胜、陈小兵、刘培珍、李婕重庆市渝高中学校宋开亮吴大坤、万建华、骆应华、廖丽丽、彭忠、周力北部新区石新路小学小学创新思维习惯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