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婆婆的来历
- 格式:doc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1
《宝莲灯》主要人物和地点介绍【沉香】神话传说人物,三圣母之子,二郎神的外甥。
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三圣母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
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
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
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
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
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萱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
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
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三圣母,母子团聚。
在今华山莲花峰翠云宫西、莲花石旁有一巨石,长10米余,裂为三段,如刀斩斧截,后人指为“斧劈石”,传即沉香救母时斧劈华山所遗。
【三圣母】华岳三娘——三圣母,中国古老神话传说中:五神掌管着五方,东为青帝,南为炎帝,西为白帝,北为黑帝,中为黄帝。
从秦皇始,各朝帝王都十分重视华岳之神——白帝少皞,以求国泰民安,永保江山。
西岳庙是为华岳之神——白帝少皞而建的,当然华山上的女神三圣母也常来此地。
华岳三娘,聪明美丽,心地善良。
天旱,她呼风唤雨,遇涝,她施力排除,乡亲们有了难处前来求她皆有求必应,抽签问卜无不灵验,在她的关照下,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百姓们十分感激她,都尊称她为“华岳三娘娘”。
为了报答她的恩德,便给她在西岳庙里专门为她修了一座庙宇(即:西岳庙的圣母殿)。
殿内供华山三圣母即华岳三娘及其子沉香和三圣母侍女灵芝。
到此瞻仰和祈祷的青年男女络绎不绝。
美丽端庄的华岳三娘,不但是世人心目中的爱情女神,而且还是人们心中的福神。
【华山的孝子峰】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境内,为五岳中的西岳。
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
盘瓠与辛女传说盘瓠与辛女传说讲述的是“神母犬父”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不仅古代书籍多有记载,而且在故事发源地的泸溪县有很多榆次相关的地貌实体、民俗事象等。
沅水是大自然造就的一条神奇的河流,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它发源于云贵高原,穿过高山峡谷,流经贵州、湖南的几十个县(市),汇入洞庭湖,然后缓缓注入长江。
在沅江水域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盘瓠与辛女传说就是流传的最为广泛、影响最深的神话故事之一,这个传说不仅在很多古书里有很详细的记载,而且至今还在苗、瑶等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
盘瓠与辛女的神话故事发源于泸溪县,流传于各乡村和梁家潭乡、八什坪乡、潭溪镇、洗溪镇等地,集中表现在白沙镇的辛女村一带。
盘瓠和辛女,讲述的是“神母犬父”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泸溪作为盘瓠文化事象的发祥地,除了民间口头传说的事故外,大量的地貌实体,都与传说相关联,而且还保留着多种多样的盘瓠崇拜的民俗事象和物态化的文化遗存。
相传在四千多年前,在上古时代即高辛时代,高辛王和犬戎国经常交战,由于犬戎国有一个姓吴的将军,善于用兵,打仗非常厉害,高辛王的军队与之交战,败多胜少。
为此高辛王在全国各地招募兵勇,并告示群臣,谁能打败犬戎国的吴将军,并取其头者,愿将自己的爱女送他为妻,并提升职务,给予金银。
群臣惧怕吴将军,无一人敢应允此事。
在沅水中游西岸盘瓠山脚,有一个山洞叫着盘瓠洞,洞里住着一只从天上下来的神犬叫盘瓠,他得知这一消息后,摇头一变,从洞中走出来,成了一个十分英俊的后生,盘瓠投军于高辛王部下,作战十分英勇,打败了犬戎国的吴将军,并将其头砍下来献给了高辛王。
高辛王没有食言,将闺女嫁个了征战功臣盘瓠,从此辛女便随盘瓠迁来沅水中游西岸的盘瓠山居住。
在这里住了五年后,高辛王从京城(现在洛阳一带)派使官将他们全家接回京城居住,后来其子女不习惯北方平原生活,又回到了南方的盘瓠山一带住居,高辛王送给他们陶器,木器,铁器和粮麻种子,还有刀,等工具及织具,机床等。
大地之母后土娘娘的简介后土娘娘又称地姥娘娘、地母娘娘、地母元君、虚空地母至尊、后土夫人等。
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万物之母,也是民间信仰的大地女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地之母后土娘娘的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后土娘娘简介后土娘娘有着大地之母的称号,是最早的地上之王,主宰着大地山川。
她是汉族神话之中的神灵,但凡神话都有着相应的传说。
后土娘娘源自于古人对于土地和女性的崇拜。
相传,后土娘娘乃是炎帝的后代。
在上古时代,“后”既能指代坐拥天下的天子,也能指有着封地的诸侯。
而在《山海经·海内经》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炎帝之妻……生炎居……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呜,噎呜生岁十有二。
”可见后土是炎帝的后代。
在《国语·鲁语》中则记载了人们祭祀后土的原因:“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四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后土因为“平九土”的功绩而被供奉为神祗——社神。
之后,在周代后期的时候,后土被列为与黄帝同列的中央之神。
汉代兴建“后土祠”以祠黄帝之佐神,也就有了“皇天后土”的说法。
而天为阳,地为阴,帝后相对,后土就演变成了女神,成了后土娘娘。
宋代的时候,宋徽宗将后土封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道教则将后土娘娘列入“四御”尊神之中,被称为大地之母,主宰着大地山川。
后土娘娘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的敬奉和祈祀,而敬奉祈祀地母神也已经成了历代以来民众极为虔诚的宗教信仰的盛举。
后土娘娘管什么的后土娘娘是汉族神话传说之中的万物之母,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中的第四位天神。
道教尊神“四御”除了辅佐“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还负责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道。
身为道教尊神“四御”之中的第四位天神的后土娘娘则是与玉皇大帝相配台,主宰着大地山川。
人们对于后土娘娘的信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于土地的崇拜。
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现在,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土地。
人们依赖土地来生产,来生活,古代更是依赖于农耕,如果没有土地,那么人们将没有食物,没有生存的地方,这也就导致了人们对于土地的依赖和崇拜。
石老娘胡同的名称故事
石老娘胡同是我国北京市一条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老街区。
它的名称背后,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石老娘胡同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明朝。
据传,胡同原名“十老娘胡同”,起源于一位名叫石老娘的妇女。
石老娘是明成祖朱棣的乳母,她曾居住在此地,用自己的双手抚养大了这位未来的皇帝。
朱棣登基后,感念石老娘的养育之恩,便将她居住的胡同赐名为“石老娘胡同”。
石老娘胡同历史悠久,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变迁。
在明朝时期,这里是达官显贵的居住地,许多朝廷重臣都曾在此居住。
到了清朝,石老娘胡同依旧繁华,许多文化名流也在此留下了足迹。
这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小说家曹雪芹,他的名著《红楼梦》便是在这里完成了大部分的创作。
石老娘胡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北京城市风貌的缩影。
胡同里的四合院、砖雕、木雕等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展现了古代北京民居的生活场景。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老北京风情,体验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活方式。
如今,石老娘胡同成为了北京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对胡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发展。
如今的石老娘胡同,既保留了古老的风貌,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北京美食,参与到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
石老娘胡同,这条充满故事的老胡同,将继续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成为
世人了解北京城市风貌的窗口。
中国历史故事-土地公叫什么?土地婆是个怎样的人?咱们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时代青年,坚信科学。
但是某些时候,寻求一点心理安慰也是正常的事情。
就好比新年烧香拜佛,生意人供奉关二爷和财神爷等等。
如今三清、佛祖、观世音菩萨以及关二爷和财神爷是大家最熟悉的神,但是在古代最普遍和分布最广的神灵却是“土地公”。
土地公管的是一方水土,保佑的是一方百姓,所以供奉土地公的土地庙遍布中国的乡镇。
《西游记》中孙悟空到了一个地方要了解当地情况,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土地公。
尽管供奉土地公的土地庙已经不如古时候多了,但因为神话电视剧的关系,大家对于土地公也并不陌生。
剧中的土地公,常常手拄一根拐杖,慈美善目,白发苍苍。
那你知道土地公是为何成为一方神灵,他的前身是谁吗?土地公又称为“福德正神”,如关二爷一样,土地公也是由人转为神灵的。
两者不同的是,关二爷是经过几代皇帝封的,而土地爷则纯粹是民间百姓自发供奉封神的。
土地公的前身,是一位官员,名叫张德福。
张德福自幼聪慧,长大之后学识不凡,入了朝廷当官。
张德福官至总税官一类的职务,为官清廉公正,怜爱百姓,做了不少对百姓有利的好事。
为善积德,张德福活了102岁才去世。
据说他去世之后,尸体停留三天仍然面容不改宛如生时,大家都觉得十分惊异。
有一家贫穷农户,用四块石头围了一个石屋供奉他,不久竟然转贫为富。
周围的人知道了,都纷纷供奉张德福。
更有商人出巨资为其修建庙宇,塑造金身。
时间长了,也就有了土地庙和土地公。
土地公虽然常常一人出现,但实际上他也有配偶,便是土地婆。
至于为何土地婆出镜率比较少,大概是她过于耿直的关系。
据说土地公被玉皇大帝下派凡间的时候,玉皇大帝曾问土地公有什么愿望。
土地公说:“希望百姓生活富足,人人安康,衣食无忧。
”土地婆听了之后却说:“如果大家都富足了,谁还愿意做辛苦的工作呢?这么长此以往,不能更好的进行社会分工,迟早会出问题。
”土地公觉得土地婆说的有理,认可了土地婆的说法。
【关键字】传说湿婆神有什么样的经典传说湿婆神的经典传说他的故事散见于各种印度文献中。
在《梵书》、《奥义书》两大史诗及往世书中都有他的神话。
湿婆为印度教主神之一,与梵天、毗湿奴齐名。
据说他有极大的力量,曾在众神的帮助下用一枝箭毁灭了金、银、铁三个恶魔建造的都市,即三都的破坏,因此湿婆也有三魔城毁灭者之称。
传说,其妻雪山神女从后面用双手捂住湿婆双目,顿时,从湿婆额头出现第三只眼。
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毁灭一切的神火,在宇宙周期性的毁灭之际,他会用这只眼睛杀死所有神和其他生物,他也曾用这只眼将作恶多端的三座恶魔城和引诱他脱离苦行的爱神烧成灰烬。
另外,他还有一柄称作“比那卡”的三叉戟,是闪电的象征,标志着湿婆是风暴之神;有一口剑;一张称作“阿贾伽瓦”的弓和一根称作“卡特万伽”棍棒。
此外,还有3条蛇缠在他身上,能飞快地冲向敌人:一条蛇缠在他束起的头发中,在他的头上扬起头兜;一条蛇缠在他的肩上或颈上;另一条蛇构成他的圣线。
除了这些武器之外,湿婆的大部分状貌特征都强调此神凶暴的方面,他正是因此而广为人知。
相传诸天神提婆和阿修罗搅乳海时浮出一种能毁灭整个世界的毒药,他吞下这种毒药,颈部被烧成青黑色,故有“青颈”之称。
印度教认为“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器林伽是他创造力的象征,受到性力派和湿婆派教徒的崇拜。
有一天毗湿奴与梵天起了争论,看谁更值得被崇敬。
就在他们争论不休时,在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一根火柱,熊熊火焰好似要烧毁宇宙。
两位大神见状大惊失色,都决定应当去寻找火柱的来源。
于是毗湿奴变成一头巨大的野猪,顺着柱子向下探寻了一千年;梵天变成一只迅飞的天鹅,顺着柱子向上亦寻了一千年。
但他们都没有到达柱子的尽头,于是疲惫不堪地回到原地。
当他们回到出发地相见时,湿婆出现在他们面前;此刻他们才发现这根柱子原来是湿婆的“林伽”。
于是两位大神把湿婆奉为最伟大最值得崇敬的神。
因此,印度教的湿婆派信徒把湿婆奉为宇宙最高的神,而毗湿奴与梵天两位大神都在他之下。
无为县有哪些景点1.米公祠米芾知无为军期间,书房因藏有晋人墨宝而取名“宝晋斋”。
斋前有“墨池”,旁有石丈。
后人在此基础上修建米公祠。
原祠藏品多毁失,民国年间在旧址上建县图书馆。
又建立县文物管理所,内藏历代名家碑刻百余方,有宋徽宗楷书《题唐十八大学士》,米芾篆书《御制文宣王赞》等。
1981年9月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无为县城西北20公里的红庙乡海云行政村。
保留有石砖、土木结构茅草加小瓦平房七师司令部机要室,七师政委曾希同志住过的五间房,七师领导同志用过的桌、椅及当年曾希圣亲手嫁接的三棵梨树等,该址89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为县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座落在红庙乡三水涧村,纪念馆占地面积26400平方米,设有“皖江抗日起怒潮”“血泊中诞生的新四军第七师”“第七师健儿驰骋皖江”“永远的丰碑”等8个展厅,并筑围墙保护,定期对外开放,成为无为县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3.西九华寺西九华景区位于无为县六店乡境内山清水秀的都督山上(距县城27km,行车约33分钟),这里远离都市,风景秀美,空气清新。
都督山原名猪头山,因山顶有一巨石,悬于半空,石身高丈余,形式猪头,仰观有猪伸脖子觅食之形状,故而得名,三国时代大都督周瑜曾路过此山,因而又改名叫都督山。
山上有座西九华寺,原为江北名寺,因南有九华山,故称西九华,始建于宋景德二年。
该寺为巢湖市重点寺庙,原名岩石寺,历经战火与文革毁建多次。
占地十顷,有松柏环绕古寺,整个寺院在著名都督山顶,依悬崖峭壁九丈石而建,在蓝天白云之下,有青山裹古寺,古寺饶巨岩,气势非凡。
寺院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百余间房屋,错落有致。
4.泊山洞泊山洞风景区位于无为西南蜀山镇境内的下泊山,距县城38公里,地处无为、庐江、巢湖交界处,军二公路横亘山下。
泊山洞是形成于2亿4千万年前的古老的石灰溶洞,奇景秀色,鬼斧神工,被人们誉为“江淮独秀”。
中华大地之母后土娘娘中华大地之母后土娘娘后土娘娘又称地姥娘娘、地母娘娘、地母元君、虚空地母至尊、后土夫人等。
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万物之母,也是民间信仰的大地女神。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华大地之母后土娘娘,希望大家喜欢!后土娘娘的由来神格化“后土”是上古原始母系社会在土地崇拜中对土地神只与女性崇拜的尊称,后来才把它神格化和人格化。
史籍不乏记载,正史查之有据。
但由于史籍记载简略、繁杂,且历代学者各有不尽相同的种种解释,今人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详述其渊源,众说纷坛,版本不一。
后土在道教体系神话中被列为四御/六御之一,与玉皇大帝管理天上相反,她是主宰大地之神。
她是一位女神,被人们称为地母,而玉皇大帝就被称为天公。
在为她建立的神庙里,人们把她塑造成一位端庄的女性,一般民众称她为后土娘娘。
人们相信,该神是农业获得丰收的保护神,还是生育之神、大地之神。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根本的国家,且人类长期蒙受着“天之所生,地之所养”的思想束缚,即形成了崇拜天、地的礼法。
对天、地的原始崇拜,是崇拜天、地的自然性质及其作用。
就崇拜土地而言,当时古人并非是崇拜土地的实体本身,而崇拜的主要原因是她们感到土地广大无边、力无穷、孕育万物、负载万物,是赖以生存的根源,衣食住行都离不开。
所以,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崇拜该神。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年都要举行对该神的大型祭祀仪式,许多时候由皇帝亲自主持。
由来“后”字最初的象形字,是一个女人半蹲式的产子形状;“土”字最初象形字是女人的乳房。
乃母权时代女性酋长之称谓。
上古时代,后既可指有天下的天子:如夏后氏;又称诸侯:如风后、后羿。
故引用正史上的部分记载和权威性工具书上的解释。
“后土”,《辞海》的解释有三:一为“古代称大地为后土”,犹称天曰“皇天”。
《楚辞·九辩》云:“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漧,即干。
又《左传·熹公十五年》:“君覆后土而戴皇天。
河北民间神话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七里河岸边住着一个叫周公的高人,周公得了天书,犹如神助,百算百准,从不失手,天大的事情也难不倒他,他的名气更大了。
桃花女得了地书,能解能破,比周公更厉害。
石坡村有个石老婆婆,儿子外出三年没有回家,快到母子俩约定的时间了,毫无音信,她就找周公占吉凶,周公对石婆婆说:“你儿子于某年某月某日将魂落异乡路途,见不到他了。
”石婆婆伤心极了,哭哭啼啼着去找桃花女,桃花女对石婆婆说:“婆婆不要伤心,你儿子还有救,你快回去……”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
石婆婆就拿了儿子原先穿过的鞋子,上房拍着房檐,喊道:“孩子呵,快穿鞋!”又拿勺子敲门头,喊道“儿啊,快回来!”迷信说法,孩子叫魂,传说是桃花女留下的习俗。
石婆婆的儿子在外经商三年,惦念家中老母,记着回家的日期,急匆匆上路,日夜兼程。
这天遇上下大雨,慌忙钻进一破砖窑避雨,忽听有人喊他穿鞋,好象是母亲的声音,赶紧出窑查看。
他刚钻出窑道,砖窑轰然坍塌,总算捡了一条性命。
儿子回家,石婆婆万分高兴,找到周公,说他算的不准,周公大惊失色,知道是桃花女从中作梗,对桃花女更加痛恨。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周公和桃花女虽然是冤家,经彭祖撮合,居然成就了一门亲事。
彭祖本是普通人,得益于桃花女使法,延年益寿,活了八百岁,还发明了羹汤,成了“调羹”的始祖。
桃花女对彭祖有恩,彭祖自然不敢怠慢,卖劲地往返于周、尹两家。
周公娶桃花女,既恨又爱,爱的是桃花女美丽无双,恨的是她的能耐比自己大,于是想设计害死她。
桃花女当然知道周公的花花肠子,于是半推半就,答应了亲事,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动周公,尽解前嫌。
周公故意选择了黑道日,到结婚这天,邀请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大摆筵席,远近的百姓知道周公和桃花女结为良缘,都来贺喜。
一时高朋满座,喜气洋洋,周公好不得意。
在新娘到来之前,他使用法术,在门里暗藏了白马精,门旁放了缠红线的秫秸杆,预备了马精的草料,静候桃花女,一旦桃花女进门,立刻放马过去,马踏桃花女。
杨将军巷
东起碑亭巷,西至网巾市。
明朝杨姓将军(经查将军名为杨凌)居此,故名。
曾名“杨家爷巷”,文革时为前进西巷。
碑亭巷
碑亭巷的得名,是因为一块刻有“红楼一角”四字的石碑。
据考证,碑亭巷为清代江宁织造府西界,在此地曾经发现过一块刻有“红楼一角”四字的石碑,碑亭巷因此而名。
石婆婆庵
石婆婆庵,因庵而名。
据说日军侵入南京时,有一个日军大佐发现地上有一个石质半身人像,便捡回家去朝夕礼拜,并且神奇地治好了妻子久治不愈的病。
如意里
如意里,清朝就有了这个名字,取“吉祥如意”的意思,如意里两侧原有大量明清民宅建筑,这里还发现过太平天国壁画。
一枝园
一枝园的来历则更有诗情画意,古时,此地有一个官家花园,花园的主人应该是一个风雅人士,他以南宋诗人叶绍翁“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意来命名自家花园,后来,花园的名字就成了小巷的名字。
鸡鹅巷
鸡鹅巷位于北门桥东,东起一枝园,西至洪武北路北端,古
时此地为鸡鸭鹅家禽市场,故名。
网巾市
网巾市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南起长江路,北至观音阁。
明、清时,此处为销售发网的市场,故名。
肚带营肚带为古代骑马身上用具,可能是位古代战马配备马鞍的地方。
相府营地名有争议一说为古代买卖烧香的铺子,后为区别于香铺营的另一条路。
也有说是古代宰相居住地。
观音阁古代一座小庵,供奉观音。
红庙古代有一座庙,庙墙红色。
安将军巷明代有位姓安的将军住在这。
石婆婆来历
相传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夺取皇位,礼部尚书陈迪全家遇难,独有五个月大的七子陈珠,被乳娘芮娘匿藏而得救,芮娘与陈珠母子相称。
芮娘去世后,百姓把她视为弱小儿童的恩祖,辟邪送吉的慈神。
明末在芮娘避难过的南京、邹县、蓬莱县,都曾立起石婆婆的雕像表示对她的尊敬和爱戴。
百姓有认石婆婆为干娘的习俗,如果孩子生得娇弱,母亲往往就抱着孩子来到石婆婆像前,上供磕头,认石婆婆为干娘。
据说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