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农产品质量认证现状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83.44 KB
- 文档页数:2
红河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对策刘庆云【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46-49)【作者】刘庆云【作者单位】红河州农业局,云南蒙自 661100【正文语种】中文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是联系农业和市场的纽带,更是农产品保值增值的桥梁。
近年来,红河州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促进红河州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大部署以来,红河州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大力发展红河州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1.1 特色农产品产业种植基地已成规模1.1.1 定位准确。
近年来,红河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确立了“强化基础、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培植龙头、提高效益”的战略思路,建立了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和龙头企业与农民一体化的利益机制。
为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换代,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把结构调整贯穿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以粮、烟、糖、果、菜、茶、畜等为重点的区域经济特色和农产品产业特色初步形成,具有红河州特色的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农产品一定的规模总量和市场优势,产量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1.1.2 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基地规模大、品种多、产值高。
2012年底,全州特色农业为主的规模化种植面积突破73.33万hm2,其中,石榴、脐橙、杨梅、香蕉、枇杷等为主的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8.67万hm2。
具有果品多样性和果实早熟、晚熟补淡优势的水果生产,无论面积、产量、产值多年保持全省第一。
全州粮食种植面积34.67万hm2,总产170万t,是享誉省内外的“云恢290”、“红优系列”、“滇屯502”优质稻米的主要生产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一、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1. 问题的背景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影响了人们对农产品的信心和消费意愿。
2. 问题的重要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基础,也是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前提。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确保和提升。
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1. 监管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监管职责不明确,责任不到位。
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机制,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同虚设。
2. 检验检测标准不统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标准繁多,存在重复、冲突的情况。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的标准差异大,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结果没有可比性,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3. 检测手段和技术水平有限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手段相对滞后,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传统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无法满足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检验检测需求,导致一些潜在的风险无法有效识别和控制。
4. 人员素质和能力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人员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
一些检验检测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漏检、误检现象时有发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1. 健全监管体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机制,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和责任。
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建立全方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监管的全覆盖性和无缝对接性。
2. 统一检验检测标准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标准,消除地区和部门间的标准差异。
建立标准的修订和更新机制,确保标准与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同步。
3. 提升检测手段和技术水平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探析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部门三个方面。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生产者和商人利欲熏心,人为制造一些不安全的食品,给广大人们群众的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而作为消费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要判断某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一件困难的事,因此,政府部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体,其检测能力和水平,关系到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公信度和形象。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资助下,我们在云南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政府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不容乐观,因此我们探讨了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云南省产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从田间到餐桌,我们每天都要消费大量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部门三个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一些不法生产者和商人利欲熏心,人为制造一些不安全的食品,给广大人们群众的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而作为消费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要判断某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一件困难的事,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体。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资助下,我们在云南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旨在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措施,在政府部门、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条公众认可的市场链,促进政府部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敦促生产者改进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提高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多方配合,互相监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消费环境。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认为政府能完全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占16.25%,认为政府能控制大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占26.56%,认为政府只能控制小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占46.88%,认为政府无力控制的占10.31%。
浅谈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和展望作者:吴坚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年第08期摘要:当前,国家和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正在快速推进建设之中,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该体系也将更加完善,适应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的要求,让人们满意。
该文简要归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云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并对该体系的进一步建设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云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云南充沛的物产资源,尤其是农产品方面,种类繁多,优质的环境造就了绿色环保的农业资源,云南的农产品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发展空间比较大。
2016年,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正式上线,推动了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完善。
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帮助云南省更好的发展自身优势,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打造优质企业和产品。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质量追溯是指在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对与其有关的活动进行记录、追踪和溯源的能力,以保证产品质量。
追溯包括两部分,一是产品的跟踪,也就是自上而下的跟踪,按照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顺序,进行适时的跟踪;二是产品的回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回溯,在销售或使用过程中,了解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等[1]。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作用,从政府方面来说,可以实现农产品质量责任追求,体现政府职能;从企业方面来说,可以提升管理水平及品牌形象;从消费者方面来看,可以满足他们的知情权,方便使用。
二、云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1、依托国家完善的制度就当前而言,在追溯体系方面,有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保证。
相关制度主要体现在法律、办法、通则等方面,保证追溯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有章可循,对产品的操作规程进行了确定。
近些年来,农业部积极致力于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各省市根据自身实际也在大力探索。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近些年来,我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有了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1、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明显有了提高。
近年,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者的观念便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
生产者为适应这种大环境,其安全意识亦随之增强,以求得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了。
去年,农业部门组织抽检组,对市场、基地进行了样本抽检,通过对40个蔬菜样本的抽检,有36个达到了合格标准,仅有4个不合格,合格率90%,与此同时,通过对柚子、夏橙等水果的随机抽样检测,也均达到合格标准,合格率在88%以上。
3、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建立了香芋、香姜、香柚、夏橙、南瓜等5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
通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明显改善。
4、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
截止XX年底,香芋、香姜、香柚、夏橙等4个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达15.4万亩。
5、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
这些年来,我县逐步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监督检验所需要的政策、法规、管理、机构、人员等要素的综合,依法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建立了标准化体系和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制订了技术标准和操作技术规程。
在管理上,逐步实行“一片果园,一名技术员,一套农业标准化技术资料,一本标准化生产管理档案。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存在的问题尽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近些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1、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偏低。
我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较晚,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还没有跟上来。
过去由于长期受自给自足及计划经济等的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只求得“产品丰富”,而忽视了“质量净化”。
云南省红河州农产品质量认证现状与对策摘要通过介绍云南省红河州“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红河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产品;“三品一标”;质量认证;现状;问题;对策;云南红河1 红河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现状1.1 产地认定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云南省红河州正式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州13个县市共认定“三品一标”产地面积18.96万hm2,其中绿色食品产地1.94万hm2,有机食品产地28.67 hm2,农产品地理标志面积2.57万hm2,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4.45万hm2,认定农产品产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26.4万hm2的71.82%,认定面积居云南省之首。
1.2 “三品一标”总量规模持续增加红河州自2001年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三品一标”工作呈现出持续发展势头。
截至2013年底,红河州累计认证“三品一标”117家单位185个产品,159万只(头、羽、枚)畜禽养殖,总产量195.266万t,总产值630 120.12万元。
其中:无公害认证企业76家,126个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2家,50个产品;有机产品认证企业2家,2个产品。
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产品包括开远蜜桃、建水酸石榴、蒙自石榴、石屏大杨梅等7个产品。
1.3 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近年来,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的交叉抽查监测、年检、复查换证、专项整治产品抽检,认证产品合格率100%。
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对红河五里冲茶场、元阳县茶树良种场等7家生产单位11个绿色食品茶叶进行专项抽检,合格率100%。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对红河州大米、番茄、香蕉等9个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进行检测,合格率达100%。
1.4 农业标准化生产有效发展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
云南省红河州农产品物流需求预测分析首先,为了准确预测红河州农产品物流需求,我们需要对红河州农产品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解。
红河州的农产品主要包括稻谷、玉米、豆类、茶叶、水果等。
根据前几年的数据分析,红河州的农产品产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因此,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农产品的产量将继续增长。
其次,农产品物流需求与市场需求息息相关。
红河州农产品主要销往云南省内以及周边省份,如贵州、广西等。
同时,随着红河州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品牌效应的增强,红河州的农产品也开始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拓展。
因此,市场需求的增长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物流需求的预测。
再次,农产品物流需求还受到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如加大对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红河州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最后,农产品物流需求还与农产品加工业和营销渠道的发展密切相关。
红河州近年来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些加工企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农产品的加工和运输需求。
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红河州的农产品开始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这将对农产品物流需求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红河州农产品物流需求预测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农产品产量、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和营销渠道的发展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对农产品物流需求进行预测,为红河州的农产品物流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农问题农家参谋-39-NONG JIA CAN MOU云南省不同等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现状徐阳 谭一杰(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 要】作为农业大省,云南省不同等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在质量检测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本文就云南省不同等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现状进行分析,推动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认证的责任落实制,进而促进云南省农产品的发展。
【关键词】云南省;不同等级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现状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光照充足,水资源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云南省在农产品特色突出、种类繁多、质量优越。
但近年来云南省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依然未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需求,特别是在高质量的“三品一标”产品质量确认方面,让市场对其质量难以确信。
1 云南省不同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基本情况云南省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发展战略”,这要求本省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为农产品赢得更多的市场竞争力。
云南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得到初步确定,昭通天麻、文山三七、云南普洱茶、丘北辣椒、会泽马铃薯、保山大棚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的综合质量标准已作为云南省的农产品优质标准进行了发布和推广。
2)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逐步落实。
推行了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进行管理,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和特色企业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稳步实施。
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显著。
2016年,全省蔬菜抽检合格率接近90%,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总体提高到中上游水平。
然而,云南省在不同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推广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实施方面,仍然面对这很多问题、缺陷和难点: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的推广程度严重不够,特别是农村的农产品生产,农民还很缺乏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重视程度,同时更缺少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法律意识。
云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作者:***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22期摘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分为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三个大类22个小类。
云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最多的年份为2012年和2013年的15件,新增占比最高的为2012年的7.08%,累计占比最高的为2014年的3.96%。
建议加强省级农业机构(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的统筹规划作用。
关键词云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现状分析;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 F-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2-0235-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2.06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tatus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Yunnan ProvinceTAO Hui-ling 2(1.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unming, Yunnan 650205;2. Institute of Agro-Products Processing,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Yunnan 650221)Abstra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fer to the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d by regional names.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namely, planting products,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s and fishery products, and 22 sub-categories. The largest number of agricultur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ertifications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15 in 2012 and 201 with the highest new proportion of 7.08% in 2012 and the highest cumulative proportion of 3.96% in 2014.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overall planning role of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 (such as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words Yunnan Province;Geographical indicato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Status analysis;Development strategy农产品地理标志起源于地理标志,地理标志的使用不限于农产品,而农产品地理标志特指拥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1]。
红河州梯田红米产业发展与思考摘要:红河州南部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优质的梯田红米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红河州梯田红米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红河州梯田红米产业的现状入手,探讨其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红河州南部;优质梯田红米;产业发展;思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个背景下,红河州梯田红米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
然而,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对梯田红米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红河州农科院针对优质梯田红米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当地企业针对梯田红米的加工及新产品开发,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红米的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使得红米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一、红河州南部优质梯田红米产业价值及贡献(一)梯田红米的营养价值与特色红河州南部的梯田红米,以其独天得厚的生产环境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的香气和柔糯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梯田红米种植于千年哈尼梯田之中,远离城市和工业,山泉水灌溉,极少使用化学肥料,真正做到了天然无污染。
红米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族、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特别是其富含的铁质和纤维素,对于预防贫血和促进消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梯田红米的这些特点,使其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水稻种植,是红河州南部梯田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优质梯田红米产业的发展,首先就是提高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直接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梯田红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红米加工生产企业新的发展,不仅提升了梯田红米的市场价值,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梯田红米产业的发展,守住了千年哈尼梯田的文化传承,保护了千年哈尼梯田的生态景观,也有助于推动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红河州南部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