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机械部分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9
《电力机车的整备》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铁道机车课程编码:TC1开设时间:第3学期课时数:48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铁道机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电力机车车体内外设备、走行部、牵引缓冲装置等部件整备检查的专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电力机车上各设备的布置、车体内外设备的整备检查、转向架的整备检查、牵引缓冲装置的整备检查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够全面培养其资料收集、检查判断、合理使用工具、组织协调、语言表达、责任心与职业道德、自我保护、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工学结合的学习过程掌握工作岗位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通过5个学习项目,学习电力机车的总体设备的整备检查、电力机车车体内外设备的整备检查、电力机车走行部的整备检查、电力机车车体与走行部连接装置的整备检查和牵引缓冲装置的整备检查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电力机车总体设备布置认知能力、机车电气设备与屏柜检查整备能力、机车走行部检查调整能力、机车基础制动装置整备检查能力、机车空气管路系统整备检查能力、机车牵引缓冲装置整备检查能力、机车通风系统整备检查能力、电气化铁路安全操作能力等专业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定及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简单的绘图与识图能力、工艺文件理解能力、检查及判断能力、合理选择并使用工具的能力、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等方法能力,交接工作流程确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责任心与职业道德、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等社会能力。
本课程培养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如下:(一)知识目标1—1 电力机车总体设备布置认知、整备检查能力1—2 机车电气设备与屏柜检查整备能力1—3 机车走行部检查调整能力1—4 机车基础制动装置整备检查能力1—5 机车空气管路系统整备检查能力1—6 机车牵引缓冲装置整备检查能力1—7 机车通风系统整备检查能力1—8 能够按照机车检查的流程进行锤检1—9 能够用手感判断轴温的能力1—10 电气化铁路安全操作能力(二)能力目标2—1 资料收集整理能力2—2 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2—3简单的绘图与识图能力2—4工艺文件理解能力2—5检查、判断能力2—6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三)素质目标3—1工作流程确认能力3—2 沟通协调能力3—3 语言表达能力3—4 团队组织能力3—5 班组管理能力3—6 责任心与职业道德3—7 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是机械制图。
《电力机车总体》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48 学分:3 学院:轨道交通学院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三、教材、参考书与其它学习资源1、教材[1]张效融,朱喜锋. 电力机车总体及走行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2、参考书[1]王冰,电力机车总体,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2]余卫斌,韶山9型电力机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3]张曙光,HXD3型电力机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3、其它学习资源[1] 张有松,朱龙驹. 韶山4型电力机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2]赵叔东,韶山8型电力机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大纲执笔(签字):大纲制定时间:201 年月日大纲审核(签字):大纲审核时间:201 年月日大纲审定(签章):大纲审定时间:201 年月日填表说明:1.课程名称:严格按照培养方案中的全称填写;2.英文名称:严格按照培养方案中的标准名称填写;3.适用专业:填写全称。
4.课程编码:严格按照培养方案中的编码填写;5.开课学期:填写阿拉伯数字,1-8;6.学分/周学时:填写阿拉伯数字;7.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8.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课。
9.先修课程:填写全称,如没有填写“无”;10.考核方式:如开/闭卷试卷、上机考试、课程论文、实践型考试等方式;11.成绩评定方式:如学期考试成绩占70%,平时考查成绩占30%等;12.课程简介:主要介绍课程的地位与基本任务,核心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等,5号宋体,字数不超过500字;13.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教学要求可从了解、理解、掌握、应用4方面填写,各知识点之间用“;”分开;了解指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理解指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应用指: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难点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学时安排指讲授本部分教学活动需要的学时数,填写阿拉伯数字;教学方式方法:方式指讲授、模拟、展示、演示等,方法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教学、演讲等;考核方式指:测试、作业、考试等。
《机车电传动系统》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力机车专业的一门综合专业课程,主要学习电机学基本理论和原理、结构,牵引电机与主变压器、机车电器、机车电气线路、控制原理和常见故障处理等内容。
使学生掌握电力机车的控制理论和主型客、货运机车主、辅、控电路结构,为学生专业技术实训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题一概述1.电力牵引的优越性和在铁道运输中的地位2.电力牵引发展概况及趋势课题二电力机车工作原理1.直直型电力机车工作原理2.交直型整流器电力机车工作原理3.交直交型电力机车工作原理课题三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分析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2.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3.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4.直流电机的磁场5.直流电机的感应电势和电磁转距6.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式7.他励直流发电机的特性8.并励直流发电机的自励过程和特性9.串励和复励发电机的特性课题四直流牵引电动机的特性1.牵引电动机的一般概念2.直流牵引电动机的工作特性3.各种励磁方式牵引电动机的特性分析4.直流牵引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反转和制动5.直流串励牵引电动机的磁场削弱实验一: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实验实验二: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负载实验实验三:串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和负载实验课题五直流和脉流牵引电动机的换向及通风冷却1.换向的基本概念2.直流电机产生火花的原因和改善换向的方法3.脉流牵引电动机的电磁特点4.脉流牵引电动机的换向特点5.改善脉流牵引电动机换向的方法6.直流和脉流牵引电动机的环火及防止措施7.牵引电动机的发热和通风冷却课题六直流和脉流牵引电动机的基本结构1.牵引电动机的定额及额定数据2.牵引电动机常用的电工材料及绝缘材料3.脉流牵引电动机的基本结构4.典型脉流牵引电动机的结构特点课题七直流和脉流牵引电动机的试验1.牵引电动机的试验内容与试验线路2.牵引电动机的试验方法课题八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分析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分类及铭牌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运行分析3.变压器的参数测定4.变压器的运行特性5.单相变压器的联结组别6.自藕变压器7.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实验四:单相变压器实验课题九主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1.主变压器的基本结构2.典型主变压器的结构特点3.平波电抗器课题十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分析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分类及铭牌2.三相交流绕组3.交流绕组的电势4.交流绕组的磁势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和转矩平衡关系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9.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制动实验五: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反转实验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负载实验课题十一交流辅助电动机1.劈相机的工作原理及起动方法2.劈相机三相电压对称性的调整3.辅助电动机课题十二三相交流牵引电动机1.三相异步牵引电动机2.晶闸管同步牵引电动机课题十三电器的发热与电动力1.电器的发热与散热2.不同工作制下电器的发热3.短路时电器的发热及电器的热稳定性4.载流导体的电动力及电动稳定性课题十四电弧及灭弧装置1.电弧的物理基础2.直流电弧及其灭弧3.交流电弧及其灭弧4.电弧熄灭的方法及装置课题十五触头1.触头的接触电阻2.触头的振动3.触头的磨损4.触头材料课题十六传动装置1.电磁传动装置2.电磁铁的吸力与特性3.电空传动装置课题十七接触器1.电磁接触器2.电空接触器3.真空接触器课题十八继电器1.电磁继电器2.机械式继电器课题十九电力机车主型电器及其它电器1.受电弓分类、用途、单臂受电弓的结构、动作原理、静态及动态特性,主要技术参数2.高压连接器的作用、结构、动作原理3.主断路器:主断路器的用途、结构、动作原理、主要技术数据4.真空断路器的结构及动作原理5.转换开关:转换开关用途、结构、原理6.司机控制器:主司机控制器、辅助司机控制器的用途、结构、动作原理、联锁要求6.其它电器:熔断器、自动开关、火花间隙与氧化锌避雷器、传感器、互感器、万能转换开关、蓄电池。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机车专业课程2. 课程代码:XXX3.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4. 学分:XXX5. 学时:XXX(理论XX学时,实践XX学时)6. 适用专业:机车车辆、交通运输等相关专业7. 教学对象:本科、专科及成人教育等相关层次学生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机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运行规律;(2)熟悉机车主要部件的构造、性能及检修方法;(3)了解机车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4)掌握机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2. 能力目标:(1)具备机车操作、维护、检修的基本技能;(2)具备机车故障分析、判断及处理能力;(3)具备机车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能力;(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4)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车基本知识(1)机车概述:机车发展史、分类、特点等;(2)机车结构:车体、转向架、动力装置、传动系统等;(3)机车工作原理:牵引、制动、辅助系统等。
2. 机车主要部件(1)车体:结构、性能、检修方法等;(2)转向架:结构、性能、检修方法等;(3)动力装置: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等;(4)传动系统:齿轮箱、联轴器、制动系统等;(5)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
3. 机车故障诊断与排除(1)机车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2)机车故障诊断方法;(3)机车故障排除技巧;(4)故障案例分析。
4. 机车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1)机车新能源技术;(2)机车轻量化技术;(3)机车智能化技术;(4)新材料、新工艺在机车上的应用。
5. 机车检修与维护(1)机车检修流程;(2)机车检修工艺;(3)机车维护方法;(4)检修设备与工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
《电力机车制动机》教学大纲所属学院:铁道学院课程编号:15010020课程名称:电力机车制动机学时/学分:78学时/6学分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列车牵引计算、金属工艺学适用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力机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电力机车制动机、风源系统、基础制动装置和车辆制动机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机车制动技术,熟悉机车设备布置,为机车操纵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突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仅靠教材中的图文进行讲授,是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的。
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以增加教学的直观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适当增大实验、实训的教学时数,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掌握DK-1型电控制动机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的结构和作用;2.掌握DK-1型电控制动机的综合作用过程、制动机操作规程和实验步骤;3.掌握制动基本理论;4.掌握基础制动装置和停车制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原理;5.了解车辆制动机的结构和作用原理。
(二)分目标1.能拆装、检修制动机主要部件;2.能进行五、八步闸实验和综合作用实验,掌握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3.能理解车辆制动机的结构和作用原理。
4.初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5.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6.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规范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师应讲述我国主要制动技术基础。
2.教师要与时具进学习先进的电力机车制动技术,并在教授学生。
3.要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结合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理论联系实际的将本课程内容完全教授学生。
4.教师教研组应该多多进行专业讨论方法,促进"多领域、多技术"的发展,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考核评价建议1.理论闭卷考试,百分制。
电力机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机车的结构原理,包括电机、控制系统、能源系统等关键组成部分。
2. 使学生了解电力机车的运行特性,如速度、加速度、能耗等。
3. 让学生了解我国电力机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认识不同类型的电力机车。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机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电力机车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等。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实验,学会使用相关工具、仪器进行电力机车的简单维护和检修。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机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投身于轨道交通事业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电力机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出行观念。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机车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电工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力机车基础知识- 电力机车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 电力机车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电力机车关键部件- 电动机的类型、结构及其特性。
- 控制系统的作用、原理及分类。
- 能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管理。
3. 电力机车运行特性- 速度、加速度、能耗等基本性能参数。
- 影响电力机车运行特性的因素分析。
4. 电力机车维护与检修- 电力机车的日常维护、检查与保养。
- 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
- 检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方法。
机车车辆教学大纲机车车辆教学大纲《机车车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机车车辆》是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根据中职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计划规定,本课程共124学时。
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2:1。
理论教学主要介绍我国铁路客、货车车辆结构结构特点、组成、工作原理及检修作业流程、作业标准。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铁路车辆的构造、作用及检修作业标准;2.了解内燃机车的构造、作用及检修作业标准;3.了解电力机车的构造、作用及检修作业标准;二、课程模块内容模块一车辆基本知识1、教学目的:了解铁道车辆的基本概念及车辆的车辆的分类组成,标记等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第一节、车辆组成及功用第二节、车辆分类及用途第三节、车辆的车型、车号编码第四节、车辆标记、车辆方位的统称3、教学方式及教学时间:理论教讲授8学时,实践4学时。
模块二车体机车底架1、教学目的:了解各型铁道车辆车体结构特点及通途。
2、教学内容:第一节、货车车底架第二节、棚车第三节、敞车第四节、平车、集装箱车、长大货物车第五节、罐车第六节、冷藏车第七节、客车第八节、车辆破损等级3、教学方式及教学时间:理论教讲授10学时,实践5学时。
模块三车钩缓冲装置1、教学目的:了解车钩的构造、类型、作用及缓冲器的结构、类型、作用。
2、教学内容:第一节、车钩缓冲装置的组成及作用第二节、车钩的构造及作用第三节、缓冲装置第四节、车钩的摘挂、钩缓常见故障及技术要求3、教学方式及教学时间:理论教讲授8学时,实践4学时。
模块四走行部1、教学目的:了解客、货车辆转向架的组成及作用、类型及常见的转向架故障。
2、教学内容:第一节、轮对第二节、轴箱油润装置第三节、货车转向架第四节、客车转向架第五节、热轴事故3、教学方式及教学时间:理论教讲授8学时,实践4学时。
模块五制动装置1、教学目的:了解车辆制动装置的基本概念,制动装置的分类,结构特点及作用。
《电力机车检修》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1、学习领域性质本学习领域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电力机车检修学习领域,主要培养学生的电力机车检修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表达分析、PDCA的做事方法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2、学习领域设计思路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是依据真实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要求、检修的标准化作业、检修的工艺流程思想而设计的。
根据机车检修技术的发展对轨道装备制造企业应用性人才的实际要求,使电车机车检修理论知识与机车检修的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将涉及“机车的整车解体、“机车零件部件的检修与检测试验”、“机车检修后的总组装”、“机车检修后的调试试验”、“机车检修标准化验收作业程序”、“机车电工的职业标准”等多方面内容实施重组与优化,按照企业真实电力机车检修工艺和实施检修作业抽象出6个学习情境,12个子学习情境。
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在学校还模拟职业环境的教学环境,到企业参加真实的电力机车检修作业,通过学校企业双边活动完成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
同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采用多种学习素材及教学手段,突出专业技术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以培养学生机车检修、验收检查、综合运用的工作能力。
通过该系列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电力机车检修、验收、试验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表达分析、PDCA的做事方法等综合素质,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掌握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将《电力机车检修》课程与机务段真实的电力机车段修的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按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主型电力机车中修标准化验收作业程序》的要求,对电力机车检修组织、检修工艺、检修作业、检查试验、交车作业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做到机车在检修时,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保养并重,预防为主的检修方针,实行“四按三化记名修”制度,贯彻ISO9001标准规范机车检修管理,不断提高机车检修质量。
《电力机车机械部分》教学大纲
所属学院:铁道学院
课程编号: 15010020
课程名称:电力总体及走行部
学时/学分:52学时/4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
适用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电力机车机械部分》课程是电气化专业高等学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机车的基础知识、主型机车的部件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
学习该课程前,应先修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的前提下进行。
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电力机车检修》、《电力机车运用》及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电力机车机械部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电力机车的初步认知和掌握电力机车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以达到运用和检修机车的应用能力。
因此,以课堂教学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习者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形成对电力机车的检查、保养和检修能力。
《电力机车机械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绪论、电力机车机械部分、通风及空气管路系统和机车走行相关知识三部分。
绪论涉及电力机车的组成和作用、轴列式的含义、电力机车的优势;国产电力机车的发展及主型机车的特点、技术参数和用途。
电力机车机械部分涉及国产主型机车SS4G、SS8的车体、转向架、车体与转向架的连接装置和车钩缓冲装置的组成和作用、主要部件的用途和结构特点以及日常维护及保养;电力机车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
通风及空气管路系统涉及主型机车的通风设备、通风线路;空气管路系统涉及其组成、作用和不同工况下的空气通路。
机车走行相关知识涉及机车曲线通过和轴重转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提高机车曲线通过能力和减少机车轴重转移的有效措施。
在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将理论知识与生产相关内容有机组合,采用故障案例、电力机车结构教学光盘等多媒体以及现场参观结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处理能力以达到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目的。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电力机车机械部分的基本理论,并能应用到实际中;熟练掌握主要部件的结构、用途、主要技术参数以及检查和日常保养,具备中级、高级电力机车检修工、学习司机的职业技能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电气化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二)分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国产主型机车SS4G、SS8各种部件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和运用中的检查和保养,特别是易损部件的日常检查;
(2)掌握电力机车的组成、作用以及主型机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3)掌握车体通风设备的工作原理、通风设备及通风方式的选择以及主型机车的通风线路;
(4)掌握主型机车的车体、转向架的特点并通过力的传递能够将车体与转向架形成一个活动连接的整体;在此基础上掌握机车回转中心的组成以及保证机车直线运行和曲线运行的必要条件;
(5)掌握空气管路系统的组成、作用和三种工况下的供气通路;
(6)掌握车钩的组成、种类及三态作用。
2.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机车部件全面检查的应用能力;
(2)通过对轴箱、油压减振器、车钩等主要部件的拆装、调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调试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在电力机车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1)能够认识到专业技术能力是铁路职工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2)能够认识到专业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铁路安全生产重要作用;
(3)具有不断学习专业领域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以适应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
(4)具有实事求是、尊重技术的科学态度,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通过学习活动,培养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创新和技术革新的意识;
(5)在学习中培养责任心和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围绕以主型机车讲解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对机车学习兴趣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对机车的运用、检修能力为中心,将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以技能考核要求为纲,紧扣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实习、实训
设备和场地,让教学过程尽可能体现学以致用。
2.教师应根据每一章的学习目标编制复习题,题目既有应掌握的理论内容同时应涵盖铁路技能考核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3.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二)考核评价建议
该课程属于电气化专业必修课,所以课程成绩评定建议为3:7。
平时成绩占30%,包括作业、考勤、单元测验三项结合,占平时成绩的比例为4:1:1;主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听课认真程度。
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成绩的评定由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其比例建议7:3。
考试方式可以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内容编写
(1)教材内容基本满足铁道电气化技术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建议在内容的编写上增加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知识拓展(新技术和新设备)可作为选学内容以及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
(2)在教材编写层次上,注重体现课程特点,便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对于重点内容应设计相应的学习指导语,给出针对性的提示,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总之,教材的选用或编写应符合本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
2.教材的使用建议
首先,教材内容大多体现国产典型机车部分的内容,具有普遍性但缺乏针对性。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在保证讲授典型电力机车机械部分便于学生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的同时,建议按照本地区实际使用机车的情况进行教材内容的补充;其次,由于教材的滞后在教学中应删除过时的部分及时补充机车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体现课程的前瞻性;再有,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调整。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鼓励教师制作与新课程配套的影像资料,开发
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拓宽教师与学生的视野,体现本课程与现代铁路科技发展的联系。
五、参考文献
普通高等学校铁道电气化规划教材《电力机车机械部分》教材,丁菊霞、王凤臣李宁洲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编写人:曹雪林
审核人:
编写日期: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