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五”规划课题(教研·成果推广)研究资料-七年级数学.doc
- 格式:doc
- 大小:139.20 KB
- 文档页数:6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对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课堂互动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题旨在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策略。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研究课堂互动策略,教师可以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 促进教育公平:课堂互动策略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4. 推动课程改革: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实践依据,推动初中数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体现2. 课堂互动的定义、类型及价值3.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现状分析4.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3)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策略5. 课堂互动策略的实施与评价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核心素养、课堂互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现状。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
4. 行动研究法:针对研究问题,制定具体的课堂互动策略,并进行实践探索。
5. 评价研究法:对课堂互动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
2. 实施阶段: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案例分析,制定课堂互动策略,实施策略。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培养。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课题旨在研究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2)分析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3)构建适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模式;(4)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意义(1)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初中数学教学理论,为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实践意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实践参考;(3)社会意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2)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方法;(3)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4)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模式构建;(5)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效果评价。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对情境教学的看法和需求;(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4)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5)比较研究法:比较不同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劣,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提供参考。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2. 实施阶段:(1)查阅文献,了解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2)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对情境教学的看法和需求;(3)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4)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5)比较不同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劣,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提供参考;3. 总结阶段: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评价方式不科学等,影响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目标(1)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2)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注重探究,培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3)关注差异,分层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4)强化实践,提升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1)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2)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探究式学习,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探究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 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分析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探究式学习理论概述(1)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及特点(2)探究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2.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5)总结反思,提高探究能力3.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实施案例(1)探究“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2)探究“圆的性质”的教学设计4.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效果评价(1)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2)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4. 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探究式学习的看法和需求。
五、课题研究步骤1. 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文献综述。
2. 设计探究式学习策略,并进行教学实践。
3. 收集和分析数据,总结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4. 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策略,为教师提供参考。
第1篇一、前言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在过去的学期中,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现将本教研组的教学成果报告如下:二、教研组工作概述1. 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本教研组高度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使教师及时了解数学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
同时,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
2.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研组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本教研组致力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引进和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教研组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4. 注重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反思教研组注重教学评价工作,通过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自评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学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研组成果展示1. 教学成果(1)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本教研组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多次获得市级、区级奖项。
在近年来的中考中,我校数学成绩稳步提升,多次名列前茅。
(2)学生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在各类数学竞赛中,我校学生表现出色,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2. 教研成果(1)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本教研组承担了多个市级、区级课题研究,如“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等,研究成果在区内推广。
(2)论文发表。
本教研组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
3. 教学资源建设(1)开发校本课程。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应用,以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讨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2)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意义(1)有助于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2)有助于丰富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2)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3)情境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影响(4)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评价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对情境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4)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对比分析情境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四、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1)查阅文献,了解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
(2)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对情境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3)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教学案例,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 实施阶段(1)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相关数据。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本文将总结我校初中数学学科教研成果,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二、教研成果概述1. 教学理念的创新我校数学教研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力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的改革(1)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翻转课堂:将课堂与课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4)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的优化(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多元化评价:采用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4. 教师队伍建设(1)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教师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具体成果展示1. 学生成绩显著提高近年来,我校初中数学成绩在全市范围内名列前茅,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成绩优异。
2. 教学成果丰硕(1)多篇论文发表:教师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
(2)课题研究成果:承担多项省级、市级课题,研究成果显著。
(3)教学课件、教案评比获奖:教师们制作的课件、教案在各级评比中屡获佳绩。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2.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我校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1)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2)总结国内外初中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
(3)研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1)设计并实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包括课堂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
(2)观察、记录、分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例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3)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特点,研究并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研究(1)建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指标体系。
(2)对实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班级进行跟踪调查,收集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反馈意见。
(3)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观察法:观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需求。
4. 优化课程设置: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内容1.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3)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学生认知过程,为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2. 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创设真实、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无处不在,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问题解决教学,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5)评价与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3. 问题解决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1)案例一:平面几何教学教师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024年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下学期1、强化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图形特性和空间问题的理解。
2、深化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提升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能力。
3、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培养其数学学习能力。
4、安排系统的小学数学复习,使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体系化,做好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过渡。
5、依据学习标准,对小学数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类,精简内容,突出复习重点,为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整理创造空间。
6、强调问题情境的创建,注重知识应用,提升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提供综合性和挑战性的练习,以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持续提升。
8、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9、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利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10、提供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注意展示数学与人类生活及文化价值的紧密联系。
11、通过自主探索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2、教学资源准备:包括三角板、直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及模型、方格作图纸等教具和学具。
13、教学重点:a. 理解和正确表示正数、负数,理解0的数位特性。
b.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其底面、侧面和高度。
c. 探索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d. 理解比例概念,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e. 了解正比例图像,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图像,确定或估计量的值。
f. 理解比例尺,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及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14、教学难点:a. 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相关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b.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c. 识别正比例图像,根据图像确定或估计量的值。
d. 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及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e. 应用统计知识,从图表中提取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国家“十五”规划课题(教研·成果推广)研究资料七年级数学(三)(图形认识初步)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总分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圆柱(含上、下底)的展开图是由_______组成的.2.如图(1)所示,该图是某立体图形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该立体图形的名称是_______。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图13.计算:(1)78°32′-51°47°=_______· (2)23°45′+24°20′=_______·4.已知线段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3AB,则CB=_______AB,CA=_______CB.5.如果两个角互补,并且它们的差是30°,那么较大的角等于_______·6.时针指示6点45分,它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锐角度数是_______·7.已知:∠AOB=40°,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的余角度数是_______·8.如图(2)所示,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是_______, CD的长度是_____到线段______的距离.9.数一数图(3)中共有_______个三角形.DCBA图 2图 3ABO40°75°北东图 410.如图(4)所示,射线OA表示的方向是_______,射线OB表示的方向是_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如图是用4个长方体搭成的图形,从左面看,它应是下列图形中的( )ABCD 12.平面上画出四条直线,交点的个数最多有( )A.5个 D。
6个 C.7个 D.8个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1)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有一个端点(2)角的大小与我们画出的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3)线段上有无数个点(4)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4.在如图所示中,∠α与∠β为对顶角的是( )αβA αβB αβC αβD15.如图(5)所示,O 在直线m 上,∠1与∠2互余,∠α=134°,则∠β的度数是( )A .134°B .136° C.154° D .156°αβ图 512 12A B C D45°图 6 A B M N图 716.如图(6)中,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AB+BC=ACB .∠C=45° C.∠B+∠B=180° D .∠1+∠2=∠ADC17.如图(7)所示,M 是AB 上一点,AM=8cm ,BM=2cm ,N 是AB 的中点,则MN 的长为( )A .1cmB .2cm C.3cm D .4cm三、画一画:(18题4分,19题5分)18.如图,直线m 表示一条河,在河两侧有两个村庄A 、B ,要在河边建一个供水站,使供水站到两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请找出C 点位置,并说明理由.19.想一想,哪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成如下的平面图形,画出表示这些几何体的立体图形.⑴ ⑵ ⑶四、解答题:(共40分)20.已知线段AB 上两点C 、D ,其中AB =acm ,CD =bcm ,E 、F 分别是AC 、DB 的中点.(1)求AC +DB 的长度;(2)E 、F 两点间的距离.m B A21.如图,O是直线AB上的点,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1)求∠DOE的度数;(2)若∠DOE=90°,OD平分∠AOC,问OE是否平分∠BOC?2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加上10°后,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及其余角和补角的度数.23.图(1)是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图(2)、图(3)是由这样的正方体摆放面成,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自上而下分别叫第1层、第2层……第n层,第n层的小正方体个数记为S;解答下列问题:(1)按要求填表:(2)写出当n=10时,S=__________;图 7OED CBA七年级数学㈢答案一、(1)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 (2)圆锥 (2)26°45′ 48°5′(4)CB =4AB CA =34CB (5)105° (6)67.5° (7)70° (8)BC 点C 到AB (9)8个 (10)北偏东50°,南偏西75° 二、11一17:ABBCBCC 三、18、连结AB 交l 点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9、(1)五棱柱 (2)圆柱 (3)圆锥 (图略) 四、20、(1)a -b (2)a +b 2 21、(1)∠DOE =90° (2)OE 平分∠BOC 22、40° 50° 140° 23、10 S =55 美文欣赏 1、 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 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 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 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
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
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
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
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
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
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
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10、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
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
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
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
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
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
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
麻花辫。
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
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
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而坚毅。
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成为最美丽的语言。
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
谷子的叶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
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
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
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
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
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
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年。
孤独与忙碌迥异,滚滚红尘湮没了心境,可少了终点的奔波,人生终究一样的苍白。
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已经了解了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多么可贵。
16、生活除却一份过往和爱情外,还是需要几多的遐思。
人生并不是单单的由过往和爱情符号所组成的,过往是人生对所有走过岁月的见证;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